蘇聯紅海軍戰列艦時代的中介「十月革命」號最後遺照

2021-02-15 指尖點兵


這是1956年在喀琅施塔得拆船廠拍攝的一組照片,照片中的主角就是「十月革命」號戰列艦,它在這裡被拆解回收。


這艘戰列艦是俄羅斯帝國「甘古特」級戰列艦首艦「甘古特」號。


該級是俄羅斯帝國第一級無畏艦,也是蘇聯海軍從沙俄海軍繼承的唯一一級戰列艦,更是蘇聯海軍歷史上唯一一級戰列艦。


該級四艘戰列艦均在1911年下水並進行海試,第一艘服役的「塞瓦斯託波爾」號於1914年加入海軍作戰序列,其餘三艘也在當年12月陸續服役。因此俄羅斯一般把該級艦稱為「塞瓦斯託波爾」級戰列艦。


十月革命後,沙俄時代的戰列艦大都在1922~1924年間拆毀,只有四艘「甘古特」級被保留下來,並重新命名(「甘古特」號更名為「十月革命」號,「塞瓦斯託波爾」號更名為「巴黎公社」號,「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更名為「馬拉」號,「波爾塔瓦」號更名為「伏龍芝」號),作為紅海軍重建的基礎。



從1926年開始,經濟逐步恢復的蘇維埃終於逐步開始重建海軍,「甘古特」級得到了現代化改裝的機會。這次改裝主要是為戰列艦換裝了新的炮管和新的鍋爐,讓它們能夠具備實戰能力,不再只是「港口裡的主力艦」。



「甘古特」級主炮為四座三聯裝305mm/52倍徑炮塔,副炮16門120mm/50倍徑炮廓炮,並有大量高射炮。在二戰期間,「甘古特」級戰列艦為保衛列寧格勒發揮了巨大作用。「十月革命」號戰列艦的拆解,標誌著蘇聯紅海軍戰列艦時代的終結。 

歡迎各位朋友關注「指尖點兵」微信公眾號,我們將為大家帶來原創專業軍事內容!

相關焦點

  • 蘇聯海軍永遠的遺憾:「蘇維埃烏克蘭」號戰列艦
    這是1941年德國攝影師拍攝的剛剛被佔領的黑海造船廠,照片中最醒目的就是建造中的「蘇維埃烏克蘭」號戰列艦。
  • 蘇系海上戰神"十月革命"號歷經滄桑卻風騷依舊!
    最早的「十月革命」號並不叫現在這個名字,它最早的名字叫做「甘古特」號。 「甘古特」 號在俄國與蘇聯海軍歷史上創造了很多紀錄:它是俄羅斯第一級無畏艦,也是蘇聯海軍從沙皇俄國海軍繼承的唯一一級戰列艦,在相當長時間裡也是蘇聯海軍唯一的戰列艦。
  • 主力戰列艦僅強於德國重巡:二戰中的蘇聯海軍
    1941年蘇聯海軍擁有四個艦隊,但是不僅因為國土面積遼闊原因,造成相互遠離十分遙遠,整體實力更是相對弱小,一共只擁有3艘一戰時代的老式戰列艦、7艘巡洋艦、59艘驅逐艦、218艘潛艇以及其他小型艦艇數百艘。
  • 五年造一艦 沙俄「甘古特」級戰列艦 建造全過程
    沙俄「甘古特」級戰列艦共建造四艘。本期見山刊載這艘軍艦整個製造過程的珍貴歷史照片。「甘古特」級戰列艦是俄羅斯第一級無畏艦,也是蘇聯海軍從沙俄海軍繼承的唯一一級戰列艦,在相當長時間裡也是蘇聯海軍唯一的戰列艦。「波爾塔瓦」號是該級的第四艘戰列艦,命運也最為不幸。
  • 二戰「蘇聯」級超級戰列艦為啥到死也沒裝備
    其實蘇聯建造超級戰列艦的計劃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就提出過,可惜計劃的實行一波三折。當時的蘇聯建造大型船舶的技術實力薄弱,史達林曾授意海軍部門,願意以6000萬至1億美元的造價在美國訂購一艘406mm主炮戰列艦,並希望通過合作的方式在蘇聯進行後續艦的建造。然而由於意識形態上的問題,美國人委婉的拒絕了。
  • 法國最後的絕唱——黎塞留號戰列艦
    其設計採取了和納爾遜級一樣的主炮塔前置集中火力,艦尾多副炮彌補火力不足的火炮分布方式,不一樣的是她的副炮是艦尾三角形分布。她也成為了法國最後一級戰列艦。二號艦讓·巴爾號於1936年12月12日在聖納澤爾造船廠開工,1940年3月6日下水,1955年完工服役。三號艦和四號艦均因戰爭原因被毀或取消建造。不過天不遂人願,隨著德國在歐洲大陸上肆無忌憚的侵略攻勢法國在很短時間內便戰敗投降,這使得法國艦隊一時之間陷入巨大的動蕩之中。
  • 紅海軍的野望!這艘以蘇聯命名的超級戰艦究竟為何取消?|局器
    ,或許很難給人留下什麼深刻印象:相比令人震撼的鋼鐵洪流,蘇聯紅海軍或許在陸地上的表現還要更好一些。這支艦隊將由533艘戰艦構成,其中包括16艘B型戰列艦和8艘A型戰列艦,總噸位超過130萬噸。這樣一支艦隊可以讓紅海軍從一支毫無存在感的落後軍隊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力量——值得一提的是,這一計劃中並未包括航空母艦的建造。
  • 俄羅斯帝國海軍最後的榮耀「光榮」號戰列艦奮戰到底
    這是俄羅斯帝國海軍波羅的海艦隊第二戰列艦中隊的幾艘戰艦,最右側的就是「光榮(Slava)」號戰列艦。
  • 戰列艦發展史(一):鐵甲艦時代!
    編輯在航空母艦未成為制海主力之前人類曾有過一段瘋狂建造戰列艦的階段,從鐵甲艦到前無畏艦,從前無畏艦到無畏艦,最後再從無畏艦到現代戰列艦用了幾十年時間
  • 日本帝國最後的哀鳴:「大和「號戰列艦
    它的基本程序是:艦隊中的各艦編成單縱隊航行,搶佔上風位置後,再逐漸接敵到主炮的射程內,此時雙方艦隊隊形基本平行,各艦分別對指定的敵艦實施炮擊,直到最終決出勝負或一方撤退為止。在這種戰術的牽引之下,能進入到這一戰列之中並承擔主要作戰任務的艦艇就必須有威力足夠的火炮和強大的裝甲防護。所以,當時各國海軍實力主要就體現在戰列艦的數量與質量上。
  • 二戰德國海軍旗艦「俾斯麥號戰列艦」
    1935年,德國宣布廢除禁止其建造軍艦的,凡爾賽和約,並建議德國海軍總噸位限制為英國海軍的35%,英國同意並與之籤俾斯麥級戰列艦首艦俾斯麥號訂,英德海軍協定,這為德國建造大型戰艦鋪平了道路,隨即開始籌備建造俾斯麥級戰列艦。
  • 義大利維內託級戰列艦「維內託」號戰列艦,義大利海軍之最後榮光
    「維內託」號戰列艦。
  • 每日一圖 日不落帝國的最後餘暉:英國皇家海軍「前衛」號戰列艦
    昨天我們看到了英國皇家海軍的「胡德」號戰列巡洋艦,今天,再給大家介紹「前衛」號戰列艦。(建議在WiFi狀態下觀看!)
  • 戰列艦三國志 -「華盛頓」號(上)
    「歐根親王」號信號兵正在向「俾斯麥」號打旗語縱觀二戰海戰史,7國列強曾擁有過81艘戰列艦:日本12艘、美國27艘、英國21艘、德國5艘、法國8艘、義大利7艘、蘇聯3艘(含舊式戰列艦、戰列巡洋艦,不含已改做炮臺、
  • 戰列艦三國志 -「厭戰」號(1)
    皇家海軍歷史上最富盛名、獲得戰鬥榮譽最多的艦艇非「厭戰」號莫屬,甚至超過了風帆時代永垂不朽的「勝利」號。30年代駛入馬爾他港的「厭戰」號對於「厭戰」號很多人似乎不太熟悉,這也難怪,二戰時期英國所擁有的21艘戰列艦/戰列巡洋艦中,「厭戰」號是倒數第二老舊的,它於一戰前下水,一戰中入役,參加過日德蘭大海戰,到二戰爆發時已是24歲高齡。
  • 二戰最強三大戰列艦,蘇聯的堪稱瘋狂,達到人類技術極致!
    在航母尚未出現之前,統治全球海洋的最強戰艦,當屬戰列艦。直到二戰中,航母憑藉無與倫比的制空權,才逐漸奪去戰列艦的光輝。
  • 海軍文庫 | 最後的戰列巡洋艦:英國海軍"聲望"號
    英國皇家海軍"聲望"號戰列巡洋艦(HMS Renown)是世界上最後退役的一艘戰列巡洋艦。
  • 聲望號:皇家海軍的海外型戰列艦續作(上)
    然而,法案中批准的全部10艘戰列艦在1889年到1891年年初都已開工建造,而皇家海軍的建設也不會就此停止,在之後的時間裡,很顯然還會有新的主力艦被批准建造。儘管《海軍防禦法案》一次性給了皇家海軍一大批全世界最大的戰列艦,但這只是一個大擴軍時代的開端】1891年,時任審計長、第三海務大臣,海軍中將J. A.費舍爾要求DNC(懷特)準備一份基於君權級戰列艦的改進型一等戰列艦草圖設計,這級戰列艦將裝備當時正在開發的12英寸新炮,並按照最新的哈維裝甲的防禦能力來重新進行防護設計。
  • 怒海截殺,風帆時代的巡航艦VS戰列艦
    兩者以全世界三大洋為戰場,展開了拼盡全力的最後對決。在那個蒸汽機還沒有進入實用化的年代,法國海軍素來以作戰艦艇的科學設計、艦隊的「大艦巨炮」在硬性條件方面壓制英國。而英國所依靠的,則是更富有經驗和技藝的海軍官兵。要知道在18 世紀末,雖然造船技術已經能造出擁有50 多米高桅杆的3000 多噸大船,並讓其搭載著幾百號人四海漫遊,但操縱帆船依然是用體能與意志對抗大自然的極限活動。
  • 「前衛」號,這艘英國耗資最大的戰艦見證了戰列艦最後的輝煌
    1835年,擁有78門炮的三等風帆戰列艦;第八艘「前衛」號是建於1869年,屬於「大膽」級的鐵甲艦;第九艘「前衛」號是建於1909年,屬於「聖文森特」級的前無畏艦;第十艘「前衛」號是建於1941年的英國最後一艘戰列艦;第十一艘「前衛」號是「前衛」級彈道飛彈核潛艇的首艇,建於1986年,今天仍在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