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阿瑟

2021-02-28 收藏戰爭

麥克阿瑟,五星上將,著名軍事家,歷史上最年輕的西點軍校校長。他是美國榮獲獎章最多的一位軍官,也是唯一一個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韓戰的美國將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麥克阿瑟任美國遠東軍司令、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戰後出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和「聯合國軍」總司令等職。

1880年1月26日,麥克阿瑟出生於美國阿肯色州小石城的一個軍人家庭。麥克阿瑟的父親是美國將軍,麥克阿瑟晚年曾說過,是他的父親給予了他一生的職業道路,可以說父親是啟發麥克阿瑟成為軍人的人。他的母親瑪麗·哈迪則鼓勵他學習並研究歷史,瀏覽世界名人傳記,並教導麥克阿瑟「永不說謊騙人,永不惹是生非」。

1893年麥克阿瑟進入西德克薩斯軍事學院學習,從這裡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1899年,麥克阿瑟考入美國軍事學院(西點軍校),在校期間不僅刻苦攻讀,而且注重體育鍛鍊。1903年,麥克阿瑟以第一名的成績從西點軍校畢業,此後赴菲律賓任美軍第3工兵營少尉。

1904年,麥克阿瑟晉升為中尉。此後的兩年裡,他都在遠東幫助他的父親從事情報工作。1906年,麥克阿瑟進入美國陸軍工兵學校學習,併兼任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的軍事副官。1908年,他調任工兵營連長,因訓練有方而晉升為營部副官,稍後成為騎兵學校教官;1911年晉升為上尉,次年調入陸軍參謀部任職;1915年晉升為少校;1916年,調任陸軍部長貝克的副官,負責與新聞界的聯絡事務。

1917年,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麥克阿瑟出任第42步兵師參謀長,晉升為上校,赴法國參戰。由於第42師的士兵都是從各州國民警衛隊中抽調的,所以該師又有「彩虹師」之稱。這個「彩虹師」,在麥克阿瑟的帶領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是美軍中最有戰鬥力的軍隊。1918年,他因作戰勇敢和指揮有方,數次獲得勳章並升任第84旅準將旅長,曾是最年輕的準將;同年11月,在大戰結束之後擔任「彩虹師」代師長。

1919年6月,麥克阿瑟被任命為西點軍校的校長,成為該校最年輕的校長。任內他整頓紀律,增設課程,推行現代化軍事教育,為美軍培養了大批現代軍事人才。但是也因此而得罪了軍界的保守勢力。1922年年底麥克阿瑟赴菲律賓任馬尼拉軍區司令。1925年,麥克阿瑟晉升為少將,先後在亞特蘭大和巴爾的摩任軍長。1927年秋麥克阿瑟出任美國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率美國代表隊參加1928年在阿姆斯特丹舉行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此後,麥克阿瑟調任駐菲律賓美軍司令。

1930年11月,麥克阿瑟接受上將臨時軍銜,宣誓就任美國陸軍參謀長,成為美國陸軍歷史上最年輕的陸軍參謀長;任內用機械化裝備代替馬匹,提高了部隊的機動能力和速度,制定戰爭總動員計劃;為諸兵種建立統一的採購制度以減少浪費,建立航空隊司令部以提高地空部隊的協調效率;反對國會因經濟原因而欲裁減陸軍機構的企圖;反對削減軍官隊伍;每年均成功地阻止削減陸軍員額的議案,並為陸軍的戰備辯護。1932年,他親自出馬,穿著掛滿勳章的軍裝鎮壓了那些曾經在法國和他並肩作戰的軍人的「飢餓進軍」,而且至死不悔,認為這些人是受到赤化的影響。1933年羅斯福出任總統之後,麥克阿瑟繼續擔任陸軍參謀長。1935年任期結束後,他接受菲律賓總統奎松的邀請出任顧問。1936年接受菲律賓元帥軍銜同時退出美國陸軍現役。

1941年,日美關係緊張,7月應召重新服役,領中將軍銜,統領美國在菲律賓的武裝力量和菲律賓的軍隊,但在日軍的進攻下,很快失敗,放棄了馬尼拉退守巴丹半島,在拼死抵抗後為避免他落入日軍手中,美國軍方派潛艇將他接出。菲律賓戰役是麥克阿瑟從軍以來遭到的首次失敗,而且敗得非常慘,他把此次失敗看作對自己的奇恥大辱!由於不能面對失敗,麥克阿瑟發出了「我出來了,但我將會回來!」的宣言。在此後的戰鬥中,麥克阿瑟始終把這句話作為激勵自己一切行為的座右銘。從巴布亞紐幾內亞到印度尼西亞,從印度尼西亞到菲律賓,為了這個「我將會回來!」的使命,他在整個西南太平洋和日軍英勇奮戰。同時在他的感召下,這句話成為所有在西南太平洋戰區作戰的美軍、英軍,以及被日軍佔領的這些國家人民反抗日本侵略鬥爭的一個信念——「我將會回來!」

經過1942年的中途島戰役和1943年的瓜達爾卡納爾戰役,盟軍開始由戰略防禦轉向戰略進攻。中途島戰役之後,日軍把兵力都駐紮在紐幾內亞,企圖通過直接攻擊而奪佔米恩灣,再通過側翼運動攻克摩斯比港。麥克阿瑟對此作出正確判斷,並制定出相應的作戰計劃。1943年1月,經過6個月的激戰,盟軍大勝。4月,麥克阿瑟根據破譯的日軍密碼電訊,派出戰鬥機隊將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的座機擊落,為盟軍清除了一個強大的敵人。

1944年春夏,盟軍勢如破竹,先後攻克阿留申群島、吉爾貝特群島、索羅門群島、新不列顛島、紐幾內亞島、馬紹爾群島、加羅林群島和馬裡亞納群島等地。在此期間,麥克阿瑟與尼米茲就太平洋戰爭的戰略問題發生重大分歧。麥克阿瑟主張先發起以紐幾內亞—哈爾馬赫拉—棉蘭老島為軸心的戰役,進而解放菲律賓;尼米茲則主張先奪取棉蘭老島空軍基地,孤立呂宋,再進攻臺灣和中國沿海,進而打擊日本本土以縮短戰爭進程。最後,麥克阿瑟在羅斯福的支持下順利實施了自己的計劃。

1944年9月,麥克阿瑟所部盟軍在摩羅泰島和帛硫群島實行登陸作戰,打響了菲律賓群島戰役,實現了麥克阿瑟那句「我將會回來!」的諾言。10月,盟軍開始了從萊特島經棉蘭老島到呂宋島的躍進,在這一挺進的過程中,地面部隊始終得到來自於美國陸軍航空隊和美國海軍第3艦隊的支援。10月20日,麥克阿瑟率部在萊特島登陸,在菲律賓總統的陪同下,麥克阿瑟在廣播車上激動地宣稱:「菲律賓人民,我回來了!」

1944年12月,麥克阿瑟晉升為陸軍五星上將。1945年1月,盟軍於10日開始在馬尼拉以北的仁牙因灣登陸,經過激烈的戰鬥,盟軍終於佔領巴丹半島,收復科雷吉多爾。1945年4月,麥克阿瑟受命指揮太平洋地區所有美國陸軍部隊的作戰行動。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杜魯門總統授權麥克阿瑟,讓他以盟軍最高司令的身份飛抵日本厚木機場,接受日本的投降,並且負責以後對日本的軍事佔領和重建。9月2日,盟國在「密蘇裡」號軍艦上舉行受降儀式,麥克阿瑟代表盟軍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此後,麥克阿瑟作為美軍在日本的代表,主持日本的戰後重建,人們把他稱為「日本的太上皇」。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之後,美國操縱聯合國進行幹涉。麥克阿瑟出任遠東美軍總司令和「聯合國軍」總司令,指揮侵朝戰爭。在美國第24步兵師被殲之後,麥克阿瑟組織指揮仁川登陸獲得成功,進而指揮「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瘋狂地向鴨綠江推進。1951年4月,麥克阿瑟因戰爭失利和所謂「未能全力執行美國和聯合國的政策」而被解除一切職務。

麥克阿瑟回到美國後,在華盛頓受到了萬人空巷的英雄式歡迎。許多大城市都爆發了支持麥克阿瑟,反對杜魯門的遊行示威活動,杜魯門支持率下降到了26%。4個州的議會通過了決議,要求杜魯門總統收回成命。1951年4月19日,麥克阿瑟在國會大廈發表了題為《老兵永不死》的著名演講。

縱觀麥克阿瑟的一生,他的確取得過最輝煌的成就,贏得過最耀眼的榮譽。這些榮譽他當之無愧,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他本來優良的品質漸漸融進狂妄自大、唯我獨尊、好出風頭、愛慕虛榮、喜歡頌揚的毛病。這些毛病帶給他的倔強個性又常常使他的一些計劃和設想得以強行通過並獲得極大成功,這反過來更使他堅信自己的判斷力和正確性,更加重了那些毛病,以致最後發展到公然抗上的地步。如此看來,正是他的高傲自負成就了他的軍事奇蹟,也正是他的高傲自負斷送了他的軍事生涯。

1964年4月5日,麥克阿瑟在沃爾特·裡德陸軍醫院因病去世。

    圖片及資料均來自網際網路,一律註明來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雙休日、節假日休刊。

    意見、建議。投稿請發郵箱:cnwjx@163.com

    主編:老兵

    微信號:cn37989196

    商務合作請註明「商務合作「

相關焦點

  • 麥克阿瑟——遠去的老兵
    1886年,老麥克阿瑟的部隊被調到利文沃斯堡(Fort Leavenworth),這裡靠近鐵路和大城鎮,條件比較好,麥克阿瑟也在這一年上了小學。他的母親出身於上層社會,富有教養,而小學的兩位女老師也在禮儀方面要求嚴格,麥克阿瑟的一生風度優雅自然,與兒時受過這方面的良好教育有關。
  • 有個日本將軍以蹩腳的方式擊敗麥克阿瑟,戰後被麥克阿瑟殘忍報復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被徵召回到軍中,擔任美國遠東軍總司令,指揮美國軍隊在西南太平洋戰場進行「跳島戰術」,有選擇地攻佔對美軍推進有重要意義的島嶼;出於戰爭的需要,美高層將菲律賓陸軍與駐菲美軍合併,麥克阿瑟轉服現役並晉升中將,任美國遠東軍司令部司令,下轄溫賴特指揮的第1軍和帕克指揮的第2軍。而日軍繼偷襲珍珠港之後,對菲律賓發動進攻。
  • 《燃燒的太平洋》我會回來的:麥克阿瑟在布裡斯班
    不得不說麥克阿瑟是一位非常懂得宣傳的將軍(恰如北非戰場上的隆美爾),輕鬆地使自己成為新聞界的寵兒,一時間麥克阿瑟被視為民族英雄,受到美國大眾的景仰,甚至有媒體建議任命麥克阿瑟為美國武裝力量的總司令!■ 麥克阿瑟在戰爭中始終是新聞界追逐的焦點人物,多次登上《時代周刊》的封面:左上是1941年12月的封面,當時麥克阿瑟正堅守在巴丹半島;右上是1942年3月,麥克阿瑟從菲律賓撤到澳大利亞;左下是1944年10月,麥克阿瑟指揮大軍登陸萊特島
  • 仁川登陸—麥克阿瑟贏在哪裡
    麥克阿瑟端坐在牆壁地圖之下,隔著長方形的會議桌,眯著眼睛端詳著眾多的高級將領。會議室裡的空氣極為緊張,不論是五角大樓派來的柯林斯將軍和謝爾曼海軍上將,還是麥克阿瑟麾下的空軍司令斯特拉特邁耶、參謀長阿爾蒙德、海軍司令喬伊、艦隊司令斯特魯布爾以及兩棲做戰專家詹姆斯海軍上將,還有眾多的參謀人員和副官們,任何人都不苟言笑。都知道,這次會議的結果如何,對於朝鮮戰局的關係極為重要。
  • 燃燒的太平洋(一):「我會回來的」——麥克阿瑟與布裡斯班
    這座城市的一個特殊意義在於它曾經是麥克阿瑟的指揮部所在地。如果說太平洋戰爭中,尼米茲最大的敵人是山本五十六,那麼第二大的敵人就一定是本國的戰友:麥克阿瑟將軍。但是同時,麥克阿瑟也是尼米茲無意中最重要的盟友。希望麥克阿瑟這位有趣的「局外人」能帶我們從一個特殊的角度進入燃燒的太平洋戰場。➤ 麥克阿瑟:軍人與演員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各個參戰國可謂將星雲集。
  • 抗美援朝期間,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是怎樣被解職的?
    不僅如此,還決定派專人當面送交解職命令,而不是由東京陸軍通訊部門將收到的白宮電報送交麥克阿瑟的副官,副官再遞交麥克阿瑟。  杜魯門沒有要求麥克阿瑟辭職而是下令解除其職務的做法其實略帶懲罰的含義,之前的1950年9月,杜魯門認為國防部長詹森不能勝任,採取的是溫和方式,即讓詹森辭去職務由馬歇爾接任。但如此規定命令送交方式、生效方式顯然又照顧了麥克阿瑟的面子。
  • 拜登當總統,第一天就當出了麥克阿瑟的範兒
    第一天,這位曾被川普稱作「瞌睡喬」的拜登便把總統當出了麥克阿瑟的範兒。▲ 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號稱要在鴨綠江西邊扔原子彈,在中國人眼裡似乎沒有什麼好形象而且,麥克阿瑟也曾想競選美國總統,最後以失敗告終,要說,這個大嘴巴倒是和川普有些相似的地方。
  • 從花花公子逆襲成美國將軍,麥克阿瑟是如何做到的?
    正所謂虎父無犬子,出生在這樣的家庭當中,麥克阿瑟註定會走上一條不平凡的路。父親對麥克阿瑟的教育十分嚴格,從他學會識字的那一刻起,他的父親就開始有意識地給他灌輸一些軍事方面的知識。當麥克阿瑟稍大一些,能夠接受一些體力上的訓練的時候,父親便開始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訓練方法,讓小小年紀的麥克阿瑟日復一日地接受著軍人一般嚴苛的訓練。
  • 講麥克阿瑟狂妄的故事,說抗美援朝的歷史意義
    說到這次名垂千古的戰爭,需要說說大名鼎鼎的麥克阿瑟。麥克阿瑟本身,很有故事可講。他在世界戰爭史上,是一面鏡子,成為後人的前車之鑑。正是因為韓戰,讓驕橫跋扈的麥克阿瑟死不瞑目。(二)      麥克阿瑟先生為何許人也?麥克阿瑟的全名叫道格拉斯·麥克阿瑟(1880年1月26日—1964年4月5日),出生在美國阿肯色州小石城,美國軍事家、政治家。
  • 麥克阿瑟:「與中國陸軍作戰,那是腦子有病」
    麥克阿瑟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美國著名軍事家,1944年麥克阿瑟被授予陸軍五星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歷任美國遠東軍司令,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戰後出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和"聯合國軍"總司令等職。      他因在菲律賓戰役中的表現獲頒榮譽勳章,和父親阿瑟·麥克阿瑟是史上第一對同時獲得榮譽勳章的父子。
  • 麥克阿瑟競選總統為什麼信心滿滿,結果大敗而歸?
    杜魯門決定炒了麥克阿瑟。甚至為了不讓他辭職,招呼都不打,於1951年4月10日凌晨1點,直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解除麥克阿瑟所有的職務。二,成也朋友,敗也朋友麥克阿瑟被炒掉後,受到胡佛的點撥,害怕政客對他發動輿論攻擊,讓他身敗名裂。1951年4月12日,麥克阿瑟匆匆辭別如喪考妣的日本人,攜家人飛往美本土。
  • 為什麼麥克阿瑟只能當將軍而當不了總統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麥克阿瑟要求杜魯門同意他對中國沿岸城市進行轟炸,其中包括核打擊;並希望配合敗退臺灣的國民黨軍隊反攻大陸。 但是麥克阿瑟把他與杜魯門總統的戰略分歧公開化:通過給共和黨眾議院領袖寫信來爭取反對黨的支持(杜魯門是民主黨的),引得國內民眾都得知了總統與將軍的分歧。
  • 麥克阿瑟的天才計劃——「仁川登陸」的決策和準備
    洛東江前線早在戰爭剛開始的時候,麥克阿瑟就一眼看出了朝鮮在戰略上的致命缺陷,並正如他所料,8月份以後,人民軍的境遇每況愈下。但這顯然不是麥克阿瑟想要的。因為從群山登陸不能切斷人民軍的交通線,而且距離前線太近,便於人民軍向後組織防線。麥克阿瑟想從仁川下手,這不僅可以避開人民軍在洛東江的主力,快速佔領距離不遠的韓國首都,還可以切斷人民軍與後方的聯繫,在戰略上具有決定性的意義,甚至有因此一舉結束戰爭的可能。選擇仁川,也可以達到出敵不意的效果,誰也不會想到美軍會在最不適合登陸的仁川實施登陸。
  • 麥克阿瑟過譽了?如果你真的了解他,那就不止是過譽了
    但是對於這樣的一位將領,卻有很多人認為麥克阿瑟才不配位,他的很多成就都被過譽了,是不是真的呢?如果你真的了解這位上將,你就會明白麥克阿瑟遠遠不止是過譽這麼簡單。而反觀麥克阿瑟,他不僅極力倡導對退伍老兵動武,甚至還穿上軍裝親自跑到戰場上督戰,像是在對自己的敵人開火。這種不得人心的行為,直接導致了美國國內很多人對他不滿也就不能理解為什麼麥克阿瑟無法贏得美國總統的競選。二、敗退菲律賓菲律賓戰役毫無疑問是麥克阿瑟這一生都無法抹去的汙點。
  • 麥克阿瑟的光和影,其實陰影部分要大得多
    在韓戰之前麥克阿瑟和中國沒什麼交集,除了旅遊到過中國之外,就是他兒子阿瑟的保姆是位叫阿嬌的廣東人了。阿嬌和小阿瑟在到達澳大利亞之後談到麥克阿瑟首先會提到的就是那種近似於變態的超級學霸。麥克阿瑟就讀四年西點軍校時全部考試分數的合計是2470分,而他居然拿了2424.2分,平均分數98.14!
  • 麥克阿瑟將軍|為兒子的祈禱(實在實在太好了!)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美國著名軍事家,1944年麥克阿瑟被授予陸軍五星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歷任美國遠東軍司令,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戰後出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和「聯合國軍」總司令等職。他因在菲律賓戰役中的表現獲頒榮譽勳章,和父親阿瑟•麥克阿瑟是史上第一對同時獲得榮譽勳章的父子。麥克阿瑟是美國陸海空三軍中獲得勳章最多的將軍,也是美國將軍中唯一一個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和韓戰的人。麥克阿瑟被美國國民稱之為「一代老兵」,麥克阿瑟是美國最年輕的準將、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校長、美國陸軍歷史上最年輕的陸軍參謀長,其三個「最年輕」的經歷堪稱美國戰爭史上的奇才。
  • 麥克阿瑟將軍在日本投降儀式上的「空中力量秀」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上將是一位戰爭英雄,也是一位知道該如何「作秀」的老兵。麥克阿瑟將軍從美國馬裡蘭州安那波利斯海軍學院的藏品中要來了佩裡準將當年懸掛的那面旗幟,當時那面美國國旗上還只有31顆星。這面國旗被裝在玻璃鏡框裡,有星星的一端朝前,另一端朝後,以便完全展示在「密蘇裡」號戰列艦右舷一側的艙壁上。  比起麥克阿瑟將軍籌劃的龐大的投降儀式排場,哪怕是一場王室婚禮也會看起來像是一出在中學裡排演的戲劇。
  • 《塑造我兒子》 ——麥克阿瑟將軍的祈禱文 誦讀:蝕骨的冷
    麥克阿瑟將軍(General Douglas MacArthur
  • 麥克阿瑟在法庭受審時:滿臉汗珠,雙腿發抖,懇求法官放過他
    他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他也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同時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的五星上將,在麥克阿瑟的一生中,有兩次的經歷最難忘,一個是青年,另外一次是老年。老年自然指的是韓戰期間,在朝鮮戰場中,由麥克阿瑟統帥的聯合國軍節節敗退,他打算使用投放原子彈擴大戰局,這讓杜魯門非常不滿,杜魯門以「擴大戰局」作為理由撤了他的職。
  • 麥克阿瑟在法庭受審時:滿臉汗珠,雙腿發抖,懇求法官放過他!
    而青年時期的遭遇改變了麥克阿瑟,當年在西點軍校時,他撤銷野獸營就是最好的證據。 時間回溯到1899年,麥克阿瑟剛剛考入西點軍校,他身高1.8米、長得又帥,成績又好,一進校園就成為了首俊。 但不要忘了,麥克阿瑟還是一個新兵蛋子,在老兵眼裡,新兵就是連毛都沒長齊的雛鳥,而這些雛鳥也會接受老兵苛刻訓練,麥克阿瑟同樣也是如此。 修理新兵幾乎是全世界通用的「特殊文化」,不管是哪個國家新兵蛋子都會面臨相同的遭遇,麥克阿瑟和新兵第一堂課很簡單,課程名叫大鵬展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