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內容:力爭上遊:從第一枚國產超音速艦艦飛彈到威震臺海的「續命彈」】
11月25日,俄塔斯社報導,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Rostec)透露,俄羅斯聯合發動機公司為22350型飛彈護衛艦3號艦「戈洛夫科海軍上將」號交付了首臺國產化的M90FR燃氣輪機(與10D49型柴油機組成DGTA-M55R柴燃聯合動力),目前發動機已經順利通過驗收,計劃在12月第二臺M90FR完成驗收後,一起安裝上艦。
▲由於燃氣輪機體積較小,吊裝更換相對方便,雖然「戈洛夫科海軍上將」已於今年5月22日下水,但現在交付燃機也不算耽誤事兒
我們之前在今年7月20日俄羅斯同時開工建造6艘大型艦艇時說過,22350型的3-6號艦都因為2014年烏克蘭危機後俄烏聯合研製的M90FR燃氣輪機「斷供」,而出現了明顯的工期推延;而能在2019年同時開工5/6號艦之後,今年就同時開工7/8號艦,則側面說明俄制燃氣輪機的地面試驗情況良好,達到了批量裝艦的條件。
但作為俄羅斯第一臺由國內企業自主生產的艦用大功率燃氣輪機,由大名鼎鼎的「土星」廠打造的M55R,在應用技術上仍相對保守。聯合發動機公司副總裁維克多·波利亞科夫對此表示,這是為了保證壽命和可靠性的必要做法,他特別指出,雖然M55R現在的裝機功率是20.2兆瓦(約27500馬力),但未來具備提升到25兆瓦(約34000馬力),並開發出衍生工業用機型的能力。
▲中國在攻克GT25000國產化之後,除了用於052C第二批次及之後的驅逐艦建造之外,也發展出了可使用天然氣/柴油作為燃料的工業用燃機型
而手握蘇-35和蘇-57使用的「產品」117系列和「產品」30渦扇發動機的「土星」廠,在燃氣輪機領域的追求也並不只是獨立搞定M90FR。隨著「土星」2013年開始研製的首臺GTD-110M燃氣輪機在克拉斯諾戈爾斯克的伊萬諾夫斯科耶發電廠,完成了超過5.7萬個等效運行小時的試運營,這臺全重60噸,功率約為115兆瓦,效率為37%的重型燃氣輪機計劃明年投入小批量生產。
▲GTD-110M也是俄羅斯第一臺完全自主設計製造的工業用重型燃機,此前這類產品都是從德國西門子、美國通用電氣和日本三菱公司購買的
雖然相比俄羅斯2009年提出的,到2020年燃機領域實現1/4國產化的目標(畢竟那時候誰也預計不到能跟烏克蘭翻臉),GTD-110M的裝機發電確實只能算是一小步;但作為航發領域的技術強國,俄羅斯在國產燃氣輪機研發上仍保持一定投入,11月13日,俄羅斯工業和貿易部宣布進行的船用燃氣輪機建設領域三項公開招標就是一例。
在總計37億出頭(3.1億人民幣)的招標內容中,25億盧布(約合2.15億元人民幣)的「大頭」,將用於燃氣輪機數字製造和變速齒輪箱的研發;3.31億盧布(約合2800萬元人民幣)則用於燃氣輪機渦輪的耐熱耐腐蝕合金的研發工作,和用於生產演示樣機坯料(代號「Сплав」)的相應實驗技術;另外8.72億盧布(約合7500萬元人民幣)則用於船用燃氣輪機的低排放燃燒室及其製造技術(代號「МЭКС-Море」)。
▲不過這些東西轉化為成果,那也確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所以雖然俄羅斯短期內還得面對被西門子公司揪著「你膽敢向克裡米亞轉交兩臺西門子燃機,我要向歐盟舉報制裁你」的類似戲碼,但在合作中學技術仍然是主流
道路曲折,不耽誤琢磨光明的未來。儘管眼下相當長一段時間,還得用M90FR度過眼前的艦用燃氣輪機「荒」,但俄海軍仍然希望能夠用性能更好的下一代燃氣輪機實現真正的「大艦夢」。不過對於俄羅斯現有的海軍建設目標來說,22350型這種滿排5400噸的「護衛艦」搭載的火力已經足夠兇猛了。
就在今天(11月26日),22350型首艦「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在白海發射了一枚「鋯石」高超音速反艦飛彈,擊中了450千米之外位於巴倫支海的目標。雖然俄國防部表示「這仍是新武器試驗的一部分」,但強調飛彈的最大飛行速度超過了8馬赫,並表示將在年底前再進行兩次試射。在一些國防尖端技術領域,俄羅斯仍然是一個實力強勁的對手。
▲雖然「鋯石」長啥樣還是個謎,但確實不能「當它們是假的了」
歡迎使用(支付寶)讚賞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