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這屆新兵有福氣。這裡說的「福氣」並不完全等同於運氣、享福。這裡的「福」,即享受改革成果之福;「氣」,即訓練安排、訓練規劃著眼培養新兵的血性虎氣。
先說「福」。前兩天,媒體發布消息:全軍徵兵被裝精確供應保障試點改革成效顯著,新兵可快速領到合體軍裝。針對以往徵兵被裝保障中存在的對象難確定、需求難預測、計劃難精準、發放難準確等問題,軍委機關有關部門研究提出以信息流控制物資流,實施徵兵被裝精確供應保障的新模式。
言外之意一句話:新兵的這身軍裝穿著很合身,感受到了強烈的軍人榮譽感。
再說「氣」。今天,媒體又發布了另一則消息:陸軍全面推行新兵「先訓後補」模式,新訓時間由3個月延長至6個月。儘管這是陸軍的新舉措,但在其他軍兵種部隊也有陸續實施的案例。陸軍參謀部領導說,這次新兵訓練模式的重大改革,是釋放基地化、集約化、專業化訓練最大效能,提升陸軍部隊整體戰鬥力建設的堅實舉措。
言外之意一句話:要通過新訓工作,著力提高新兵的血性虎氣!
不管是「福」還是「氣」,都指向一個關節點:讓新兵安心訓練,盡最大可能提高新兵的戰鬥力,做好戰鬥力的無縫對接。
部隊盡全力替新兵「著想」,剩下的就看新兵自己的表現了。有兩種品質很重要:一是吃苦奉獻,二是血性膽氣。
吃苦奉獻是人生的永恆主題。「物不經磨難,終難成器;人不經切磨,終難高尚。」網絡語有云:吃苦就是「吃補」。吃苦是成長的催化劑,是新兵成長蛻變的關鍵因素之一。不管物質生活條件怎麼變,艱苦奮鬥的精神不能變。
「我會一直守到守不動為止。」一句承諾,一生踐行。王繼才32年堅守海防前哨的事跡感動座座軍營。有人問一位戍邊戰士:「守哨幹啥?不守也沒人來。」這位戰士回答:「只要我們站在這個地方,中國這隻雄雞,就不缺胳膊,就不斷腿。」一句話見精神,這就是軍人的肝膽與奉獻,這就是國家的臂膀與脊梁,這也是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職業的原因之一。
血性膽氣是男兒的必備素質。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說:「膽量是促使人們在精神上戰勝極大危險的一種可貴力量。」「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對軍人來說,未來信息化戰場上將要承受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和衝擊,在這種情況下,更應該鍛造和磨礪敢於亮劍的血性。
《亮劍》中李雲龍的一句經典臺詞讓人印象深刻:「縱然是敵眾我寡,縱然是身陷重圍,但是我們敢於亮劍,我們敢於戰鬥到最後一個人。」面對強敵,血性膽氣表現為「寧肯站著死、絕不跪著生」的大無畏精神。軍人,就是要勇於直面血與火、苦與累,張揚一股永不言敗的「精氣神」。新兵只有通過不斷訓練,不斷強化血性膽氣,才能適應未來戰場需要。
很快,從南海前哨到北疆戈壁,從繁華都市到高原兵站,新戰友們即將開始新訓生活。新戰友們帶上「吃苦奉獻」和「血性膽氣」,一定能走好兵之初,破繭成蝶,創造軍旅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