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核大戰真的爆發,面對核子武器,中國哪個地方最安全?

2021-02-25 蔣校長

問大家這麼一個問題,你知道地鐵是用來幹什麼的嗎?相信你此時肯定會脫口而出:小兵兵你這不是廢話嗎!地鐵還能幹什麼,無非是城市交通重要的組成部分啊。

的確,許多城市中繁忙的地鐵線路確實便捷了人們的出行。但不知你在乘坐地鐵時有沒有想過,這每天穿梭不息的列車與地下錯綜複雜地鐵隧道也是重要的戰備工程呢?

其實從軍事角度上講,目前我們所熟知的地鐵、地下隧道都屬於國家戰備設施。之所以這樣說,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些系統在以往的戰爭中所發揮過極大作用。

世界上最早的地鐵線路是位於英國倫敦的大都會地鐵,始建於1856年,但您可能不知道的是,這條地鐵在當時就是秉著「平戰結合」的思路修建的,在日常可以作交通運輸,而在戰時則充當地下運兵線路。

而在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中,倫敦的地鐵系統又成為了最佳的防空設施,為倫敦市民提供掩護。著名電影《魂斷藍橋》中的男女主角,第一次相遇便是在地鐵中躲避齊柏林飛艇轟炸的過程中。

二戰中,倫敦的醫院、生產設施甚至是戰時指揮所都搬到了地鐵中,連首相邱吉爾都從唐寧街搬進了地下辦公室,畢竟抽菸喝酒也要安全第一。

而在這一時期,城市地鐵等地下設施不僅僅是平民防空洞。也可能成為作戰中爭奪的核心地段。1945年,蘇軍進行柏林戰役期間,早在1902年就建成的柏林地鐵成為了蘇德激戰的重要戰場,被稱為是:地下巷戰。

德軍利用地鐵車廂、站臺構築防禦。而蘇軍則幾乎將史達林格勒的巷戰模式又在柏林檢驗了一遍,名副其實的他們的土地,他們的血。不是是不是政委喝大了,竟然將直瞄火炮拖進地鐵站來轟擊德軍掩體。

但在1945年5月,位於蘭德維爾運河下的一段地鐵隧道發生爆炸,湧入的河水淹沒了柏林地鐵的3分之一,至今,這件事究竟是誰幹的還眾說紛紜。而我們也只能在《使命召喚5》中體會當年蘇德雙方被水淹沒的那種不知所措了。

當然,二戰最終在兩顆原子彈的歡聲笑語中打出GG。但核武器的問世卻讓世界各國思考起了另一個問題:要是哪天這玩意砸到自己頭上時,我們該怎麼辦?跑肯定是沒戲了。最好的辦法就是鑽到地下去。

要知道,甭管是常規炸彈還是核武器,其爆炸後的衝擊波都是沿地表傳播的,且會受到地形的阻擋而改變傳播方向,即便核武器也不存在什麼將地球炸碎的實力。廣島核爆的倖存者回憶,自己在聽到防空警報後直接鑽進了自家地下2米深的防空洞中,成功躲過了核爆時的強光與衝擊波。

因此,在整個冷戰時期,不僅咱中國:深挖洞、廣積糧、備戰備荒,放眼全球,各主要國家也都是如此。特別是美蘇這兩個時刻準備互相毀滅的冤家,嘴上說著同歸於盡,背地裡那洞挖的比誰都勤。

而有意思的是,在地下戰備工程這塊,蘇聯人似乎是有先見之明般的存在,早在30年代,莫斯科地鐵設計方案出爐時,它就是被考慮作為戰備設施使用的。因此,莫斯科地鐵平均深度都在50米,一些車站甚至位於地下200米左右。而在號稱「北方威尼斯」的聖彼得堡,也就是當年的列寧格勒,戰備地鐵的平均深度均在70米左右。

而在冷戰期間,為考慮核戰爭條件下的運作,地鐵中還加裝了空氣淨化裝置、防爆門及供電、排水系統。而在烏茲別克斯坦,蘇聯時代修建的塔什幹地鐵還專門有一條支線延伸至奇卡洛夫飛機製造廠,用以在戰時保證伊爾76運輸機的快速生產。

這些戰備設施所要考慮的不僅是保證部分人員能在核打擊下倖存,並且還考慮人們如何在其中生存甚至勞動生產,就像《地鐵》系列遊戲中的描寫,倖存者在地鐵中掙扎求生,甚至要在廢土中重建人類文明。(好像串到輻射了)

相比建個地鐵都想著打仗的蘇聯,對面的美國似乎對地鐵防核彈什麼的並不是太走心。他們的注意點更多的在於如何保證國家指揮體系在敵方核打擊中有效的生存下來,並指揮殘損力量發動核反擊。

因此1958年5月12日,美軍在夏延山建立了軍事基地。而軍迷則更喜歡稱其為末日地堡。簡單來講,這個基地就是利用夏延山的花崗巖山體,作為天然掩護,在山體中修築安全堡壘。

上方花崗巖山體的厚度超過300米單進入基地的防爆門就有接近40噸,按照設計思路,即便對面1000萬噸級的核彈頭直接命中基地也絲毫不虛,還能通過指揮系統讓美軍核武庫來個互相傷害。

在掩體中,可以為6000人提供核生化三防保護,並囤積有數月的生存物資。該設施負責也監視全球軌道衛星、預警來襲飛彈和敵機,及監測全美領空。911事件後,北美防空司令部就從夏延山發出指令,全國一切非軍用飛機不得升空,外國飛機不得進入,否則全部擊落,相當於將美國領空變為禁飛區。

而在民間,相比於將平戰結合的戰備地鐵,美國人更喜歡大型地下收容設施。如紐奧良的地下工事可以容納10萬人,並保證基本供給。而自1961年起,經美國民防部門審核通過的地下掩蔽所就有25萬處,可容納2.38億人,其中接近50%是按照核掩體的標準建造的。且大多數建築都設計有地下室,用以充當臨時掩體。

不過有意思的是,許多美國的「末日生存狂」對這類公共掩蔽所並不信任,因此會斥巨資打造自己專屬的地下掩體。這五花八門的地下掩體,有著不同的功能,一些掩體甚至安裝有獨立供電的空氣過濾裝置。裡面儲藏有大量食物、飲水、藥品與武器,保證他們在末世高枕無憂。

但最神的在於2014年前後,五角大樓公布了一份編號:Conplan 8888的「反喪屍預案」。沒錯,這並不是電影橋段,而是正經的國家級預案。

這一公布不要緊,許多抓住商機的公司還真就鼓搗出了所謂的「防喪屍地下掩體」。宣稱其將是在末世中最安全的地方。。。。。有時候,真的不是很理解美國人的腦洞。但對於推銷各種避難所的公司而言,能賺錢,哪管洪水滔天。

說到這裡可能很多人會想,這種挖洞保命的招現在還有什麼用嗎?洞挖的再深也扛不住人家一枚鑽地彈。的確,美軍目前使用的GBU28鑽地彈為例,其對混凝土掩體的侵徹力大約在30米,而MOP炸彈也就是「炸彈之祖」的侵徹力大約在60米。對於一些較淺的地鐵、掩體的確是很大的威脅。

但問題在於,這類炸彈的造價高昂,誰也不會土豪到拿這玩意地毯式轟炸。或者隨便瞎打。最多是拿來對高價值目標進行精確轟炸。除非戰時點被,你的掩體挨了一發,不然真沒什麼機會感受它的關愛。

其次,許多城市線路眾多比如北京,一些線路在設計時下挖深度往往超過60米,以保證運營安全。因此,遇到情況,比起在外面亂跑,地下設施才更加安全。

戰爭體現出了它矛盾的一面,人類發動戰爭,升級戰爭,卻又絞盡腦汁的在戰爭中求得生存。或許今後,因戰爭而生的掩體還會持續發展下去。原因很簡單,借用小兵兵最喜歡的遊戲中的話:War,War Never Changes。

相關焦點

  • 如果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哪個地方最安全?愛因斯坦早就有預言
    如今,美國和多個國家存在著矛盾,很多人擔心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那麼,戰爭一旦爆發,最安全的地方在哪兒?愛因斯坦早就有過預言。
  • 如果美俄爆發世界大戰,哪些國家最安全可以作為藏身之地?
    目前美國與俄羅斯的關係正持續惡化,很多專家都擔憂未來兩國很有可能會爆發核大戰,那麼如果美俄之間爆發世界大戰,身為普通人的我們去哪裡可以保命呢?哪些國家最安全可以作為藏身之地呢?為了向俄羅斯施壓,美國主動退出了包括中導條約和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在內的大量軍控條約,這導致兩國之間的關係持續升溫,雖然目前美國新總統拜登已經上臺,但如果美俄兩國沒能就達成新的核武軍控協議達成一致,未來的世界局勢仍然非常緊張,那麼如果遇到了最危險的情況
  • 大國角鬥:中美爆發戰爭會怎樣?核大戰的門檻有多高?
    但美國不少人尤其是軍方不少人士認為,如果中美繼續維持和平,同時保持兩國當前的發展趨勢,中國經濟最終將超過美國經濟。那麼,一切依靠經濟的東西,如軍事、金融、科技、文化影響力和軟實力,將不再由美國人主導,不久美國霸權就會消失。或者說,大國之間的角鬥,最終假設中美之間爆發戰爭,會是怎樣的呢?倘若退一萬步說,真的按下了核飛彈的按鈕,這場核大戰的門檻會有多高呢?
  • 如果三戰真的爆發,哪個地方會成為主戰場?美俄答案罕見一致
    不過,在大多數人眼裡,這樣的和平只是假象,事實上戰爭危機從未真正遠離過我們,那麼,如果三戰真的爆發,哪個地方最有可能淪為主戰場?其實美俄早已心照不宣,兩國難得達成一致意見。在分析三戰前,我們首先需要搞清楚一戰和二戰打響的原因。
  • 每個國家都還在發展核子武器,就是準備小三災(淨空法師)
    每個國家都還在發展核子武器,就是準備小三災
  • 要核子?還是要褲子?
    到了現在,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業體系,什麼都可以造。 但在當時,什麼都造不出來。 韓戰結束後,中國估計15年內不會再遇到戰爭,就計劃搶在這15年中一定要把工業,特別是重工業發展起來。 為什麼要先發展重工業?
  • 如再次爆發世界大戰,哪個國家最安全?英國列這5國名單
    後來西方列強因為分贓不均爆發了第1次世界大戰,在這次戰爭中英國付出了極其慘痛的代價,本以為可以靠著戰勝國的身份對德國等戰敗國進行壓制,從而獲得更長的發展時間。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世界各國已經實現了基本的和平,不過戰爭從來都沒有結束,世界各國因為歷史遺留問題,經常爆發矛盾衝突,很有可能會引發新的世界大戰。
  • 如果川普真的對伊朗或朝鮮動武…
    早先尼克森總統便曾發展出瘋子理論(madman theory),其想法是透過威脅敵人,讓別人相信如果不能滿足他的要求,則以他如此容易爆發的個性,極有可能採取瘋狂之舉─對照川普的火爆名號,這種戰術運用對他而言再適合不過。
  • 一旦美俄爆發核大戰,30多國將被炸成廢墟,8小時內1億人死亡
    我們不妨大膽想一想一旦美俄爆發核大戰,上千枚核彈猛砸地球,全球有多少國將被波及?關於這個問題,專家表示,屆時30多國將被炸成廢墟,8小時內上億人死亡。若美俄爆發核戰爭,那麼雙方一定會發射自己國內的上千枚飛彈,如果上千枚飛彈落在地球上,那麼世界將會遭到重大波及。據軍事專家表示,這樣的災難簡直就是世所罕見,因為這會直接令全球30國被夷為平地,最關鍵的是核大戰會把人類毀滅殆盡。
  • 一旦爆發戰爭,世界上哪個國家的武器最先進,專家:不是美俄
    隨著社會的不斷向前發展,科技的不斷進步,各國也在明爭暗鬥,各自發展著自己的軍事力量,特別是新一代高科技武器的研發,一旦未來戰爭爆發,誰擁有最為先進的武器,誰將佔據主動權,而有關專家指出,並不是美俄,於是就有很多人感到驚訝和不解,因為相比之下,這兩個國家的科技還算是處於領先地位,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呢,如果不是他們,那麼是不是應該是中國了,畢竟中國這幾年的發展是驚人的,其速度也是世人有目共睹的
  • 核子武器,是人類集體自殺的愚蠢行為(悟道法師)
    核子武器,是人類集體自殺的愚蠢行為
  • 若核戰爭爆發,普通百姓只能等死?專家:記住這3個地方絕對安全
    國際局勢敏感複雜,世界上很多國家擁有核武器,如果真的爆發核戰爭,普通百姓該怎麼辦?什麼地方才是最安全的?為什麼說會爆發核戰爭?
  • 美國專家:一旦爆發核大戰 黑暗寒冷的全球核冬天將持續十年
    如果世界上最大的兩個核大國爆發核戰,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呢?近日,美國專家給出了一個像樣的答案。美國新澤西州大學的專家們預測,一旦美國與俄羅斯全面爆發核戰爭,將會導致黑暗而寒冷的冬天持續約大約十年的時間。按照研究預測,由於核爆炸,會有約147萬噸煙塵將被釋放到大氣中。而在"之後的幾周內,菸灰雲將在平流層風中遍布全球數周,導致地球上漫長的核冬天開始。"
  • 如果只考慮地理位置,全世界哪個國家最難入侵?你可能猜測不到
    後來想想,梵蒂岡、聖馬利諾、摩納哥這樣的國中國應該是算是,但是義大利本身國土狹長戰略縱深非常淺、而摩納哥雖然在法國但是臨海。這樣來看,只有這個國家最符合了,它既是世界上地理位置最危險的國家,同時也是最安全的國家,這個國家就是蒙古。網上有一句話很經典,世界上有兩個國家誰也打不過,一個是美國一個是蒙古,美國是誰也打不過,蒙國同樣也是誰也打不過。
  • 如果三戰爆發,哪些地方將會成為戰爭起源地? 美俄看法出奇一致
    一旦矛盾爆發,還有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那麼,三戰的發源地將會是哪兒呢?針對這個問題,美俄兩國專家的看法出奇一致,他們都表示,「如果發生戰爭,這四個地方有可能成為三戰的發源地,說出來你別不信,這四個地方分別是南海、烏克蘭、波斯灣以及朝鮮半島。」
  • 核戰真的會毀滅地球嗎?
    這個殺傷力,大體上可以剛好覆蓋長三角,或者珠三角。如果扔在長三角中部,比如崑山,那麼上海南京蘇州常州南通杭州揚州無錫寧波紹興嘉興湖州都沒了。但是溫州和麗水會沒事。徐州和德州也沒事。如果俄羅斯往中國扔二個沙皇氫彈,就可以把長三角和珠三角毀掉。但是這樣大的核彈頭全球只有二顆,能夠發射出來的概率也不大,所以並不需要擔心。
  • 中日如果開戰,是否會引起中美核大戰?
    最開始的暴力行為會使對方遭受巨大的壓力而睚眥必報。」二、誰會首先動手?但與此同時,兩位學者又強調,由於「東京設想的是,實力更勝一籌的美國的支援將懾止中國升級(衝突),且能確保日本安全地在低水平級別挑釁和攻擊中國」,因此,「日本似乎日益變得願意採取強硬行動」。文章還設想了日本使用武力的「兩種可能性」:一種是「一艘中國輔助艦艇使用武力可能挑起日本的報復性行動」;另一種是「日本海上保安廳的一艘艦艇在面對巨大挑釁行為時,可能首先開火」。
  • 如果世界再次爆發戰爭,哪幾個國家是安全的?英國列出五個國家
    戰爭看起來是一個比較遙遠的詞彙,但實際上戰爭從來沒有離開,世界上還有許多國家和地區在常年遭受著戰火,即便是中國的周邊環境也不太平,只不過因為如今中國已經足夠強大,加上大部分國家也習慣安逸的生活,所以才儘量的在避免點燃戰爭。
  • 核大戰的送信人——美海軍的E6B「水星」潛艇通信中繼機
    而如何在爆發核大戰時對水下的戰略核潛艇進行有效通訊,傳遞核反擊信息,則更是難上加難了。E-6B今天本文的主角——E-6B「水星」潛艇通信中繼機就是為解決這個超級大難題而誕生的一款非常特殊的特種飛機。但是,如果爆發了戰爭,那麼情況則不容樂觀了。能夠滿足在戰爭情況下特別是核大戰情況下對水下潛艇進行有效通訊的技術,目前還比較少,而且並不可靠、完善。例如:潛艇使用拖曳式通信浮標和基地通信——容易讓潛艇被對方發現圍剿。
  • 如果三戰現在爆發,主戰場會是在哪裡?美俄罕見的一致:不在中東
    上個世紀,全球爆發過兩次世界大戰,二戰結束後,人類終於意識到和平有多珍貴了,但是這並不代表戰事就永遠不會發生了。多國為了避免再次捲入戰爭的漩渦中,所以始終都有所克制,但是在一些特別的敏感地區,人們還是會發生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