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一號已失控並將撞向地球?中科院這樣回應…

2021-02-25 太空網

《科技日報》日前刊文稱,最近,部分外媒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當作炒作目標,稱其已經失控並將撞向地球,對地面環境及安全造成威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實驗室系統總設計師朱樅鵬對此予以否認。朱樅鵬日前表示,我國一直在監控天宮一號,預計在今年上半年讓它墜落。其墜入大氣層後就會燒毀,剩餘殘骸將落入指定海域,不會危害地面。

   實際上,天宮一號失控的說法毫無依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至今仍定期發布其軌道狀態。最近一期公告顯示,2017年12月17日至24日,天宮一號運行在平均高度約286.5公裡的軌道上(近地點高度約272.6公裡、遠地點高度約300.4公裡、傾角約42.85度),姿態穩定,形態未發生異常。

   中科院之聲刊發錢航的署名文章指出,科學家為天宮一號設計在軌壽命兩年。直到2016年3月,已在軌工作1600多天的天宮一號在完成與三艘神舟飛船交會對接和各項試驗任務後,超期服役兩年半時間,正式終止了數據服務。而到2018年3月,它將在科學家的幫助下再入大氣層。

   文章介紹,針對已經完成使命的天宮一號,我國採取了兩方面應對措施:一是加強了對飛行器的地面監測和預警;二是在飛行器軌道壽命末期,使天宮一號主動離軌,重返大氣層燒毀。這兩項技術都已經被我國科學家掌握並熟練運用。

首先,對於空間物體監測方面,已經能夠做到極高的測量精度。目前對空間物體的監測和跟蹤主要採用地基的光學望遠鏡和雷達。雷達設備一般兼有對特殊高速飛行器的預警任務。光學設備觀測技術成熟,運行費用相對較低,適合長期的常規觀測,例如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長春人造衛星觀測站光學望遠鏡在天宮一號目標發射和數次空間交會對接過程中一直參與跟蹤定位和碰撞預警任務。空間目標只要有足夠的星等,即可被光學設備跟蹤定位,光學資料比較豐富,一般在百米的量級。

我國從2000年開始啟動「空間碎片行動計劃」,目前已完成空間碎片地基監測一期工程建設,為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提供了空間碎片監測預警技術服務。開發了高性能防護材料和先進防護結構,頒布了《空間碎片減緩與防護管理辦法》,對現役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實施末級鈍化處置(包括火箭剩餘推進劑排放、貯箱內增壓氣體排放、各種高壓氣瓶放氣以及電池放電等),並多次對廢棄衛星實施離軌處理。 

我國還成立了國家航天局空間碎片監測與應用中心,已具備在軌風險評估、太空飛行器發射預警、太空飛行器載荷效能評估、空間物體安全再入、太空飛行器解體分析、減緩評估、地球同步軌道軌位安全性分析、空間碎片環境評估等能力。

相關焦點

  • 我國「天宮一號將失控撞地球?不,是受控!!
    據《環球時報》報導,針對所謂已「失控」的中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將於2018年「撞」向地球的炒作,西方媒體已炒過不知多少輪,而在2018
  • 「天宮一號」失控撞地球?會砸到我嗎?答案來了
    來源:科技日報記者:付毅飛最近,部分外媒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當作炒作目標,稱其已經失控並將撞向地球
  • 天宮一號已失控,預計復活節撞向地面,落在澳洲可能性極大
    根據航空專家最近的預測,天宮一號航天飛船墜毀事件將會發生在3月30日至4月3日之間,極有可能發生在4月1日。天宮一號是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於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相比於420噸國際空間站,天宮一號質量只有8.5噸可運載能力8.6噸。
  • 「天宮一號」失控,會撞地球,引發災難,項目失敗?無稽之談!
    經北京航天飛控中心和專業機構分析,預計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的時間在2018年3月31日至4月4日之間。早在之前,外媒就針對天宮一號進行了相關報導,稱「天宮一號已經失去控制」,將在未來數月內重返大氣層並墜落。有專家還就此猜測,此次墜落將產生大量碎片,有些可能重達100公斤。美國天文學家表示:空間站燃燒殘留的碎片將落往何處尚無法預測,如果落到人口密集的地方,將帶來災難。那麼,事實真的有傳說的那麼可怕?
  • 外媒渲染天宮一號將「失控墜落」遭權威機構反嗆:想太多
    近日,各國媒體都開始進入「倒計時」,緊盯天宮一號預測落點,部分境外媒體甚至渲染天宮一號的「謝幕」風險,妄稱「中國已對天宮一號失去控制」。美國廣播公司(ABC)在其網站煞有介事地刊文稱:「2016年,在發射升空5年後,中國航天機構失去了對天宮一號的控制。目前,天宮一號正在垂直砸向地球,澳大利亞處於危險區域。」
  • 瞭望智庫丨「天宮一號」失控,會撞地球,引發災難,項目失敗?無稽之談!
    經北京航天飛控中心和專業機構分析,預計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的時間在2018年3月31日至4月4日之間。早在之前,外媒就針對天宮一號進行了相關報導,稱「天宮一號已經失去控制」,將在未來數月內重返大氣層並墜落。有專家還就此猜測,此次墜落將產生大量碎片,有些可能重達100公斤。
  • 天宮一號又要「失控墜落」?臺媒吃剩的冷飯日媒撿起來嚼...
    天宮一號又要「失控墜落」?臺媒吃剩的冷飯日媒撿起來嚼... 據日本Gigazine網站19日報導,最新預測稱,已完成任務使命的中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或將於明年1月前後一個月墜入大氣層。報導還用所謂的「中國對天宮一號已『無法控制』」「最終落點仍然『無法預測』」等說法來渲染風險。
  • 「天宮一號」將墜落地球,西方稱會撞到人,美專家:要相信科學
    如果置之不理,任由其變成太空垃圾,萬一哪天偏離運行軌道,撞向自家衛星或地球表面,帶來的損失將是不可估量的。不僅會造成了宇宙空間的汙染,影響各國的航天事業,而且還可能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官方網站3月26日消息稱,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進入軌道衰減期,目前正在高度接近216公裡的近地面軌道平穩飛行,整體結構依然完整,最近將進入大氣層自行銷毀,預計再次進入大氣層的時間是3月31日至4月4日之間。
  • 外媒瘋傳「天宮一號」即將失控墜地,嚇得小編都不敢出門了
    最近,部分外媒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當作炒作目標,稱其已經失控並將撞向地球,對地面環境及安全造成威脅。這一論調並非首次出現。
  • 日媒稱中國天宮一號將失控墜落:結果被美國猛批
    隨著中國航空航天技術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意識到中國在這一領域的重要性,中國航天計劃也吸引了眾多國家的眼光,連歐洲一些國家及俄羅斯都公開表示想要加入中國航天計劃,所以中國在這一領域的影響力是絕對不容小覷的,而中國天宮一號太空實驗艙發射後,距離中國太空站計劃也就越來越近了,然而近日日本卻因此鬧了個冷笑話
  • 天宮一號將「失控墜落」!想太多
    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將再入大氣層燒毀。近日,各國媒體都開始進入「倒計時」,緊盯天宮一號預測落點,部分境外媒體甚至渲染天宮一號的「謝幕」風險,妄稱「中國已對天宮一號失去控制」。點擊下方視頻,看看外媒都說了些什麼吧~美國廣播公司(ABC)在其網站煞有介事地刊文稱:「2016年,在發射升空5年後,中國航天機構失去了對天宮一號的控制。目前,天宮一號正在垂直砸向地球,澳大利亞處於危險區域。」
  • 剛剛,「天宮一號」墜毀!炸在了外國媒體臉上!
    本來是沒什麼不尋常怪只怪,外國媒體進行了「刻意的宣傳」在過去長達至少2年的時間裡外國媒體中流傳著這樣一則新聞:「還未確定落點的天宮一號將砸向地球北京、紐約、芝加哥怎麼說得跟小行星撞地球一樣我們的天宮一號有這麼危險嗎?
  • 天宮一號 歡迎你回家!
    但前提是我們必須詳細掌握幾個參數,包括:衛星的運行速度,不同高度上的地球大氣密度,飛船的氣動外形和朝向,尤其它的橫截面積大小等等。利用地面觀測設備,我們可以非常精確地測定飛船的速度值,但其他參數的測定卻充滿了不確定性,因此要想非常精確的估算天宮一號的墜落時間和地點是非常困難的。
  • 天宮一號「失控撞地」?西方國家謊言被戳穿,專家:一切在掌握中
    據新華社3月26日報導,由我國自行研發的首個太空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在完成一系列各項既定任務後,即將返回大氣層並自行燒毀,殘骸預計將落入指定海域。據了解,為了應對「天宮一號」的順利返航,我國積極採取相應措施,早在2016年「天宮一號」就已經正式終止了相關的數據服務,按照指令進入了軌道衰減期。順利完成歷史使命功成身退的「天宮一號」,將按照預定軌道減速運行,隨時等待著祖國的召喚。
  • 「天宮一號」墜毀,炸在了外國媒體臉上!
    本來是沒什麼不尋常怪只怪,外國媒體進行了「刻意的宣傳」在過去長達至少2年的時間裡外國媒體中流傳著這樣一則新聞:「還未確定落點的天宮一號將砸向地球北京、紐約、芝加哥怎麼說得跟小行星撞地球一樣我們的天宮一號有這麼危險嗎?
  • 天宮一號即將返回地球 西方媒體為何「嚇壞了」?
    英國媒體稱,雖然歐美機構對天宮一號墜落的時間預測較為接近,但對其墜落地點幾乎無法預測。由於被猜測到的地區較多,境外媒體想像力「大爆發」,一時間,「失控」、「帶毒」、「撞地」、「危害」等詞語都被與天宮一號聯繫在一起。  但其實,天宮一號失控的說法毫無依據。
  • 天宮一號墜落前,外媒高潮了好多天,最後普遍有點尷尬...
    很多人應該都知道了一個消息,我國自主研發的一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在持續服役了兩年半,完成了各項在軌試驗後,2016年3月21日終止了和地球的數據連接,在之後的接近兩年時間裡,天宮一號一直孤單地在無聲的太空中徘徊,天宮一號做為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對我們的航空航天事業有著重大意義。
  • 天宮一號謝幕臨近,這些關於它的謠言千萬別信
    天宮一號示意圖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繞地球飛了37000多圈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即將重回地球,它將如何墜落?儘管中外科學界均發布了不少公開信息,但大眾看不懂,也不會看。只相信網上滿天飛的消息,比如:天宮發射時沒說過會有殘骸墜毀天宮超期服役不安全天宮失控隨時可能墜毀到人煙密集的場所天宮的數據查不到……這些誤區,大多是由於知識儲備匱乏,不了解歷史。
  • 再見,天宮一號!
    我國的天舟貨運飛船、俄羅斯的進步號飛船、歐空局的ATV、日本的HTV和美國的天鵝座等都採用這種方式,此種情況下太空飛行器落點控制精度不高,通常選擇南太平洋的廣大海域作為落點,這裡在數千公裡範圍內沒有任何島嶼,即使落點精度不太準確也不會造成破壞。
  • 天宮一號墜落!歡迎回家!
    天宮一號是做什麼的?2011年9月29日,「天宮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飛行器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重8.5噸,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設計壽命兩年。在預定壽命完成後,為進一步檢驗飛船長期在軌運行與測控能力,天宮一號繼續超期服役,一直到2016年3月16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正式終止數據服務,全面完成了其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