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伍脊六獸,公號:SIXSHOU,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紅翼行動」是美軍在入侵阿富汗過程中一次相當失敗的戰例。2005年6月,4名海豹突擊隊員奉命進行前期偵查與監視任務,隨後與塔利班200人(一說50人)展開激戰,海豹三死一傷,美軍前來救援的16人全部墜機身亡,重傷的海豹馬庫斯後來被當地村民救起,最終倖存。
2013年,好萊塢導演彼得·博格根據「紅翼行動」的真實事件,以唯一倖存者馬庫斯·拉特爾的回憶錄改編拍攝了電影《孤獨的倖存者》,在藝術加工的同時,高度還原了這一最終宣告失敗的軍事行動。
在影片開頭,真實的海豹突擊隊作訓場景一一展開,儘管將海豹突擊隊作訓中最殘酷的一面加以保留,我們仍然能夠通過這樣的開場,很快感覺到影片高度還原的基調和真實程度。
《孤獨的倖存者》在開場半個多小時之內是沒有任何激戰內容的,但是,能切身的感覺到一絲絲一環環的被帶入到劇情中,緊張程度也猶如箭在弦上,一觸即發。
是戰爭就難免有傷亡,就會有荷槍實彈的武裝者面對手無寸鐵的平民,而如果雙方剛好處於敵對勢力,該如何應對客觀存在的危險?
馬庫斯和他的海豹隊友顯然沒有更好的預估到放走平民以後致命的不良後果。在敵對勢力範圍內的山中潛伏偵察,然後碰巧有村民到山上來放羊,在將三名平民制服之後,是放是殺成了4人海豹小組的首要問題。
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開篇,可惜後來的四個人投票的一段體現的不好,導演為了突出馬庫斯,多多少少對小組指揮官麥克·墨菲的重要性有所忽視。
以投票來決定對平民的生死,這本身也是「紅翼行動」中的一大謎團。第一,贊同投票的指揮官麥克·墨菲是為了明哲保身還是領導能力不足?第二,即便不是身經百戰也是受訓日久,畢竟是海豹突擊隊隊員,明知會有致命危險,為什麼要將三名平民同時放走,而不是就地綁好大人,將孩子帶到更遠處再放?
不知最後倖存下來的馬庫斯回想起自己投票放走平民會作何感想,拋開正義與否不談,人性光輝也先放一邊,畢竟行動失敗最終導致了3名海豹和後來的16名營救人員相繼喪命,
此外,墜毀的支奴幹直升機被美軍棄留在山谷,恐怖組織從殘骸中獲取了整套的武器裝備彈藥、夜視儀、狙擊手觀測鏡,以及最終被破解的完好的軍用筆記本硬碟。
命不該絕的馬庫斯應該慶幸在重傷之下碰到的是相對親美的當地村民,更應該慶幸當地有「不惜一切代價保護需要幫助的人不受敵人的傷害」的千年傳統,如若不然,我們恐怕也看不到這麼精彩的電影。
《孤獨的倖存者》在一定程度上高度還原了這一事件,影片節奏緊湊,林中4名海豹與百餘人對決的場景異常激烈且精彩。這是一部好電影,但「紅翼行動」本身是美軍在入侵阿富汗期間,一次相當失敗的戰例。
——THE END——
PS.想看這部影片,關注微信公眾號:伍脊六獸(ID:SIXSHOU),回復「紅翼行動」即可收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