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H測試中的頻譜分析!

2021-03-06 CAE之家

頻譜分析是對採集到的時域信號進行數位訊號處理,得到頻域結果的分析過程。信號不僅隨時間變化,還與頻率結構和各頻率成分的幅值、相位等信息有關,如果想了解信號的頻率組成信息,就需要進一步分析信號的頻率結構,並在頻率域中對信號進行描述。

信號從時間域變換到頻域主要通過傅立葉變換來實現,在一定的採樣率下採集到時域信號,通過設置頻率解析度確定進行一次傅立葉變換所需要的時域信號長度,根據步長/重疊確定時域信號截取,在信號截取的過程中為減小洩漏,通常會加入窗函數對截取的時域信號進行優化處理,然後對加窗後的時域信號進行傅立葉變換,將時域數據轉換成頻域數據,頻域數據再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計權及譜格式等處理,最後進行頻譜呈現,完成頻譜分析。

參與到頻譜分析的算法或參數有:傅立葉變化、採樣定理、頻率解析度/譜線數、步長/重疊、窗函數、計權、譜格式等,接下來進行一一介紹。

時域和頻域是信號的基本性質,時域分析與頻域分析是從兩個角度對信號的進行分析。時域分析是以時間為變量,反映信號的幅值隨時間變化的關係;頻域分析是把信號變為以頻率為變量,反映信號的頻率結構和各頻率成分的幅值、相位關係。

將數據採集設備採集到時域信號,通過傅立葉變換將信號從時域變換到頻域。在頻率域,研究系統的結構參數與性能的關係,揭示了信號內在的頻率特性以及信號時間特性與其頻率特性之間的密切關係。

任意連續測量的時域信號都可以用若干不同頻率的正弦波信號相加來表示,這些正弦信號則都可由其頻率、幅值和相位來表示,在頻率軸上則可以由這些正弦信號的實部和虛部來表達。對頻率軸,通常可用窄帶、倍頻程(如:三分之一倍頻程)來表示。

通常,頻譜分析只用於穩態信號的分析,並通過多次平均來得到。對於變化較快的信號,如發動機的加速過程,則可進行短時傅立葉變換或時頻域分析。

採樣定理是一個最高頻率為fm 的有限帶寬信號x(t),可以由以採樣頻率fs 大於2 fm 採樣得到的採樣值序列x(nΔt) 唯一確定 (Δt=1/fs )。

此定理說明,採樣頻率至少應設置到信號最高頻率的2倍以上。一般來說,採樣頻率的一半稱為分析帶寬,即為最大分析頻率。若信號最高頻率未知,或不能設置高的採樣頻率,則必須使用抗混濾波器將fs/2以上的頻率成份濾掉,且抗混濾波必須在採樣之前進行;若被採信號最高頻率fm>fs/2,則頻率分析得到的頻率成份將不真實,會發生頻率混疊。

頻譜是由離散的時域信號轉化來的,得到的頻譜也是離散的,每個頻率離散點稱為一條譜線,頻譜曲線是由譜線上的離散點連成的曲線,相鄰兩條譜線的頻率間隔成為頻率解析度(Δf),譜線數 (nf) 等於每次參與計算的離散時域數據點 (N) 的一半。分析最高頻率 (fm) 等於頻率解析度與譜線數的乘積。為高效的傅立葉的變換,一般譜線數為2的n次方冪。

如果傅立葉變換每次計算選擇的時域信號只是原始信號的一部分,就像透過一個矩形窗口去看這個信號一樣,只能看到這個信號的一部分。在每次傅立葉變換選擇時域信號時,需要對時域信號進行截取。

截取一次傅立葉變換的時長可由頻率解析度來確定,隔多長時間截取一次則是由步長來控制。一般為增加時域數據利用率以及提高頻譜分析的準確性,會將截取相鄰兩次信號的數據點進行重疊,一般用重疊率表示。步長和重疊率是可以相互轉換的,都能確定每次傅立葉變換截取時域數據的起始時間。

在傅立葉變換中對截斷後的信號將會進行周期延拓,在延拓過程中造成一些信號突變,也就導致出現一些並不存在的頻率成份,即能量洩漏。

為了減小這種突變的產生,可以加窗函數,如漢寧窗 (Hanning),漢寧窗函數可將採樣得到的信號的兩端幅值減小到0,從而可在周期延拓中減小信號突變。但這種兩端弱化的窗函數也同時改變了信號原本的能量,需要在計算中加以補償。我們的測試分析系統中,已自動地加入了這種補償。因此,加窗是為了使時域信號更好的滿足傅立葉變化的周期性的要求,減少洩漏。

當然,如果在整周期採樣,即採樣長度正好是整數個周期,就不會造成能量洩漏。

為了模擬人耳聽覺在不同頻率有不同的靈敏性,使測量結果能夠反映人對聲音的主觀感受,通常在進行聲學頻譜分析時會對頻譜進行計權,常用的有:Linear(一般指對測試的信號不做計權處理)、A、B、C計權。

A計權得到的結果反映人耳實際感受,在汽車噪聲測試中應用廣泛。一般振動信號的頻譜分析不加計權。

常用的幅值格式有Peak、RMS。時域數據通過傅立葉變換後,頻域中的每一條譜線都是單頻信號,一般默認為RMS顯示,譜線的RMS值與Peak值之間的換算關係為:RMS=0.707*Peak。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朗德科技(ID:landtop-tech),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用於學習等,對文中觀點判斷均保持中立,若您認為文中來源標註與事實不符,若有涉及版權等請告知,將及時修訂刪除,謝謝大家的關注!

相關焦點

  • 診斷師必讀:時域分析與頻譜分析詳解
    通過時域分析方法判斷:在時域波形中,可以觀察到很多等間隔的衝擊信號,通過振動分析軟體中提供的邊頻遊標,可測得衝擊信號的間隔周期為0.033s,而0.033s為齒輪箱高速端齒輪的旋轉周期,因此可判斷為齒輪箱高速端齒輪出現異常狀況。
  • MATLAB信號頻譜分析FFT詳解
    做OFDM通信少不了頻譜分析,基帶信號DA後的頻譜,以及基帶數字上變頻後的DA信號都要頻譜分析。
  • 浪湧測試中通訊埠TVS管損壞機理分析
    本文以SURGE測試中通訊埠防護器件損壞為例,進行損壞機理分析、不同測試方法帶來的影響分析、不同應用場景的測試方法選擇,以及SURGE防護設計中的注意點等內容進行分析說明。2. 背景介紹某機車控制器的通訊埠進行±1KV等級的SURGE測試,出現通訊埠防護器件TVS管損壞情況。3.
  • 無線電頻譜機器學習系統(RFMLS)
    一些專家系統根據以往信號分析的經驗來制定響應的規則,並且已經部署在無線電工作環境中,例如,工程師在程序中指定當遇到無線電幹擾時切換到備用頻率的規則。雖然專家系統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但是依靠專業知識制定規則的過程既昂貴又耗時,並且響應速度跟不上無線電信號的變化,此外,這些系統幾乎不了解頻譜中實際發生的情況,嚴重限制了專家系統的實用性。在過去的幾年中,基於機器學習的人工智慧快速發展起來。
  • 頻譜分析儀的使用方法與技巧
    一、 什麼是頻譜分析儀:在頻域內分析信號的圖示測試儀。
  • Matlab利用離散傅立葉變換DFT (快速傅立葉變換FFT)進行頻譜分析
    定義離散傅立葉變換 (DFT)的定義為:式中,x(n)為時域離散採樣序列(通常為實數序列),N為時域離散採樣序列x(n)的長度,X(k)為頻域離散採樣序列(通常為複數序列)。結果:正弦信號頻率為2Hz,頻譜分析頻率為1.98Hz正弦信號幅值為1.5,頻譜分析幅值為1.495正弦信號相位為60°,頻譜分析相位為63.32
  • 用高端的示波器和頻譜分析儀,來分析雷達脈衝信號
    為了獲得能夠應用於下一代威脅檢測和規避所需的靈活性和適應性的解決方案,需要有能夠生成、分析和處理複雜的雷達基帶、中頻和射頻信號以及識別多系統幹擾。隨著當今雷達技術的飛速發展,探測與分析雷達信號需要先進的技術和工具,例如:Tektronix任意波形發生器、實時頻譜分析儀和高帶寬示波器等。
  • 淺談隨機振動試驗3 頻譜分析和傅立葉變換概念
    其實,在實際的振動過程中,正弦振動少之又少。比如,按照正弦振動條件實施產品的易損性評價後,結果還是不能得到正確的結果。因為在實際振動中,包含了帶有不同頻率和振幅的正弦振動,我們把這種由不同頻率和不同幅值組成的波形稱為隨機波,對應的振動稱之為隨機振動。如果利用隨機振動進行可靠性試驗和環境試驗,得到的結果肯定能高很多。
  • 為什麼它對 RF 設計、分析和測試如此重要?
    然而,在實際工程的上下文中,圖形表示通常要方便得多。最終,這些頻域圖變得像示波器軌跡一樣正常和直觀。頻譜而經過變換為頻域信號的頻譜圖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頻譜。一個1MHz的正弦波信號的理想頻譜圖如下:但是,現實中的頻譜很難是一條很細很細的箭頭,通常是如下圖所示的具有一定帶寬的信號。
  • 利用Ceyear4051信號/頻譜分析儀對 IEEE802.11a/g信號進行解調測試
    解調測試主要根據IEEE802.11a/g信號幀結構,對捕獲的PPDU脈衝經過同步、信道估計等處理實現PCLP頭的解析,得到數據的長度、調製方式等一系列調製參數,然後利用解析得到的調製參數實現數據段的解調,最後利用解調得到的測量信號與參考信號進行誤差參數的計算。
  • 美軍電磁頻譜作戰發展綜述
    、頻譜籌劃推演與頻率分配、電磁幹擾分析與衝突消除、電磁作戰環境建模仿真、電磁態勢共享與用頻效能評估、頻譜資源接入與資料庫等功能與能力。它以電子戰和頻譜管理為基礎,以聯合電磁頻譜作戰為實現方式,目標是在電磁作戰環境(EMOE)中達成電磁頻譜優勢,涉及頻譜管理行動、聯合電磁頻譜作戰(JEMSO)和聯合電磁頻譜管理行動等概念。
  • 美軍電磁頻譜戰的進展
    戰略司令部2010年8月在《贏得21世紀經濟與安全優勢:電磁頻譜控制戰略框架》文件中,為聯合信息作戰中心構建起電磁頻譜控制的頂層戰略框架和體系架構。美國國防部在2014年《電磁頻譜戰略》中指出,要量化頻譜需求、發展電磁環境所需裝備和技術,增強實時頻譜操作和電磁頻譜系統實時識別、預測及幹擾消除等能力。
  • PCI Express標準強制要求PLL測試 四大測試手法各擅勝場
    雖然所有的方法均可測試對規格要求的兼容性,不過,有些方法可提供額外的實用數據,讓頻率設計人員能優化其設計。為了維持一致性和可重複性,所有的方法均假定採用SIG提供的標準測試夾具,即兼容性基板(CBB) 2.0版。以頻譜分析儀為基礎的量測是分析PLL迴路回應的傳統方法(圖1)。此方法將採用兩部儀器;具有掃描功能的正弦訊號產生器,以及頻譜分析儀。
  • 5G NR和4G LTE共存 – 動態頻譜共享 (DSS)
    預計到 2020 年,8 GHz 以下的頻譜中近 90% 都將成為成對頻段,屆時 5G NR 網絡第二階段的部署將使用頻分雙工 (FDD) 模式,即下行和上行採用不同的頻率;但所有目標頻段均已被 4G LTE 所佔用。在 5G NR 標準中增加頻譜共享能力後,此頻譜就可以在使用過程中進行訪問,並且實現在 4G LTE 和 5G NR 間的共存。
  • 【重磅發布】世界電磁頻譜領域2020年度十大進展
    該戰略是國會在《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要求國防部制定的,由國防部電磁頻譜作戰跨職能小組擬制,目的是確保美軍在大國競爭時代重新獲得並保持電磁頻譜作戰優勢。該戰略融合了2013年《電磁頻譜戰略》和2017年《電子戰戰略》,指出美軍在電磁頻譜中的五大戰略目標包括:1)開發具有優勢的電磁頻譜能力;2)發展敏捷、綜合一體的電磁頻譜基礎設施;3)追求整體兵力的電磁頻譜作戰準備;4)確保持久的合作以獲得電磁頻譜優勢;5)構建有效的電磁頻譜監管。
  • 統治無形戰場:電磁頻譜和中國的網電軍事力量
    目前還看不到報告全文,但Marcus Clay基於該報告的引言章節在WarontheRocks網站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統治無形戰場:電磁頻譜和中國軍事力量》的文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國智庫界對中國電磁頻譜戰略和能力的研判。茲將文章主要內容漢化整理如下,以供讀者參考。爭取電磁頻譜優勢的鬥爭已經進行了一個多世紀。在過去二十年中,美軍在電磁頻譜中的統治地位一直在下降。
  • 無人機通信系統測試解決方案
    ASK/FSK/GFSK信號的測試,包括射頻頻譜測試,如鄰道洩漏比ACLR、頻譜發射模板SEM、雜散發射等,調製信號質量測試如EVM等指標等,以此評估RC遙控系統的信號特性及質量。4.1.2 無人機跳頻測試無人機地空通信鏈路所處的頻段比較擁擠,為了確保在惡劣環境下不失控,通信技術的可靠性至關重要。抗幹擾是衡量一款遙控器好壞的第一指標,而基於跳頻體制的數據鏈通信即是一種用於無人機抗幹擾的方案,相比定頻通信方式,具有抗幹擾性能好,抗衰落、多徑效應能力強。R&S的FSW具有專門的瞬態分析軟體完成幹擾信號的定位和分析。
  • 工信部發布5G頻譜規劃 中國首推中頻段5G商用
    頻譜是整個無線通信行業最重要的稀缺資源。與之前2G、3G、4G相比,5G具備遠超以往的帶寬、更高的速率,且同時支持千億級物聯網設備的聯接,5G所需頻譜數量也遠超之前幾代移動通信之和。與此同時,為了移動寬帶、低時延、超大規模組網三大應用場景,5G系統在規劃之初就確定了「全頻段」,需要從高頻、中頻、低頻統籌規劃。
  • UWB基礎與測試
    UWB技術可實現釐米級別的精準位置測量,提供速率高達27 Mbps的安全數據通信,且功耗和延遲非常低,而極高的帶寬和極低的功率譜密度可以使其與其他窄帶和寬帶無線通信系統共享頻譜且具備一定的抗幹擾性。既不同於傳統的窄帶通信技術,也不同於廣泛用於寬帶通信的OFDM技術,UWB信號的超大帶寬和極低功率對測試方法和測試儀表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戰。
  • 美國電子戰人士談電磁頻譜創新與2018年的發展
    在過去一年中,電子戰界付出了大量努力,讓非電子戰領域的人員意識到了電磁頻譜並不是在下一次衝突中就可以自動獲取的工具,而是一個必須為之戰鬥的機動空間。您對美國電磁頻譜作戰的看法是什麼?美國正推出新的聯合電磁頻譜作戰(JEMSO)概念/條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