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區間二型模糊集和模糊系統: 綜述與展望

2021-02-15 中國自動化學會

區間二型模糊集能同時建模個體內不確定性和個體間不確定性, 因而在很多應用中顯示了比一型模糊系統更好的性能, 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

伍冬睿, 曾志剛, 莫紅, 王飛躍. 區間二型模糊集和模糊系統: 綜述與展望. 自動化學報, 2020, 46(8): 1539−1556

http://www.aas.net.cn/cn/article/doi/10.16383/j.aas.c200133

從仿真結果來看,本文方法在對複雜場景多曝光圖像序列融合HDR圖像時,能較好地去除偽影,且能保留絕大部分真實場景中的細節信息。客觀指標如表1所示。

經典邏輯 (也稱二值邏輯或布爾邏輯) 認為所有事物或陳述都可以用二元項 (比如 0 或 1, 是或否, 黑或白) 來表示. 給定一個集合 X, 其論域內的每個元素要麼完全屬於該集合 X, 要麼完全不屬於 X, 不存在部分屬於 X 的情況。

但是, 人們日常交流中使用的語義概念往往具有不確定性, 而且元素是否屬於某個語義 概念經常是個漸變而非突變的過程, 不能簡單用非黑即白來描述. 比如勞動保護辦法為了消 除歧義, 可能規定 35 度以上為 『高溫』, 這樣 『高溫』 就是一個二值邏輯, 35.0 度為 『高溫』, 34.9 度不是 『高溫』. 其集合表示如圖1(a)所示. 但是在人們的理解和體感中, 35.0 度和 34.9 度並沒 有本質的區別. 語義概念中的 『高溫』 是漸變而非突變的: 35.0 度以上屬於 『高溫』, 但是 34.9 度也不是完全不屬於 『高溫』, 只是它屬於 『高溫』 這個概念的隸屬度比 35.0 度稍微低一點點. 同理, 34.5 度也應該算作 『高溫』, 只是它的隸屬度比 34.9 度再稍低一些。

為了更好地建模語義概念,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Zadeh 教授於 1965 年首次提出了模糊 集 (fuzzy set) 的思想. 為了與以後進一步擴展的其它模糊集思想區分, 本文中把 Zadeh 1965 年提出的模糊集稱為一型模糊集 (type-1 fuzzy set). 圖 1(b)是對應於 『高溫』 這個語義概 念的一個一型模糊集. 30 至 35 度之間的溫度也都屬於 『高溫』, 只是有不同的隸屬度. 相對於 經典邏輯, 一型模糊集可以更好地建模單個用戶對於語義概念理解的不確定性, 即個體內不確定性 (intra-personal uncertainty)。

然而, 對於同一個語義概念, 不同用戶可能也有不同的理解, 即個體間不確定性 (inter- personal uncertainty). 比如, 對於 『高溫』這個概念, 北方人和南方人的理解就不完全一致. 一型模糊集不能建模個體間不確定性, 因為每個元素的隸屬度是個確定的值: 為什麼 34.5 度屬於 『高溫』 的隸屬度必須是 0.9 而不是 0.85 呢? 不同用戶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為了更好地建 模個體間不確定性, Zadeh 於 1975 年又提出了二型模糊集 (type-2 fuzzy set, T2 FS). 因其 表示和理解較為複雜, 目前應用較多的是二型模糊集的一個特例, 區間二型模糊集(interval type-2 fuzzy set, IT2 FS), 如圖 1(c)所示. 在區間二型模糊集中, 論域中每個元素的隸屬度 變成一個區間, 而非一個確定的值. 比如, 35 度屬於 『高溫』 的隸屬度區間可能是 [0.8, 1]. 當 然, 如果不同用戶對於某個元素的隸屬度的看法完全一致, 那麼該隸屬度區間也可以退化為 一個確定的值, 比如圖 1(c)中溫度高於 37 度的部分, 其隸屬度區間為 [1, 1], 或直接記為 1。

基於一型模糊集構造的模糊系統被稱為一型模糊系統 (type-1 fuzzy system). 1973 年 Zadeh 提出一型模糊系統可以用於控制領域. 1974 年 Mamdani 首次成功地將一型模糊 系統應用於鍋爐和蒸汽機的控制. 1976 年丹麥 Blue Circle Cement and SIRA 公司開發了一個水泥窖模糊控制系統, 成為第一個工業模糊控制系統. 1987 年日本仙臺地鐵成為第一個成功應用模糊控制的大型工程. 此後模糊控制成為了一型模糊系統最成功和最廣泛的應用領域。

雖然理論上區間二型模糊集能夠同時建模個體內和個體間不確定性, 因而比一型模糊 集更強大, 但是因為其相對於一型模糊集更複雜的概念和運算, 在很長時間內並沒有受到研 究者的重視, 如圖2所示. 一直到 2000 年左右, 在美國南加州大學 Mendel 教授及其學生的大力推動下, 才逐漸成為模糊系統領域的研究熱點, 並在決策、控制、機器學習等領域得到 了廣泛應用。

圖2  谷歌學術中包含「type-2 fuzzy」的論文數量

然而, 除了潘永平等在 2011 年做過一個關於二型模糊控制的綜述, 目前中文文獻中並沒有對區間二型模糊集和模糊系統的最新的綜述. 本文對區間二型模糊集和模糊系統的基本概念、理論和應用進行了系統性的綜述, 並指出了未來的幾個研究方向, 為下一步深入研究確立了良好的基礎.

本文首先介紹了區間二型模糊集的重要概念和理論研究進展, 總結了其在決策和機器學習中的成功應用, 然後介紹了區間二型模糊系統的基本操作和理論研究進展, 並回顧了其在控制和機器學習中的典型應用. 最後, 對區間二型模糊集和模糊系統未來的研究方向進行了展望.

區間二型模糊集是經典的一型模糊集的推廣, 能同時建模語義概念的個體內不確定性 和個體間不確定性, 因而在決策和機器學習中得到了大量應用. 區間二型模糊系統是至少含有一個區間二型模糊集的系統, 在控制和機器學習中得到了成功應用。

儘管跟 20 年前相比, 區間二型模糊集和模糊系統的研究呈現出指數增長的趨勢, 但是跟計算智能領域的其它方向, 特別是深度學習比較, 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以下是對未來研究方向的一些展望:

1、區間二型模糊集的重要應用是決策和機器學習. 在機器學習問題中, 模型在訓練數據上優化, 其好壞可以很容易地用驗證數據或測試數據來評價. 但是決策問題往往沒有 訓練數據和驗證數據, 很難比較不同決策方法的優劣. 目前常見的一個觀點是, 區間二 型模糊集比一型模糊集能更好地建模語義不確定性, 所以直觀上講其決策效果可能會 更好. 但是這個觀點說服力不夠. 如果能夠更客觀地評價區間二型模糊集在決策問題 中的性能和優勢,  那麼必然會促進其理論和應用的進一步發展。

2、區間二型模糊集和模糊系統的數學表達和理解比神經網絡複雜很多, 不容易入門. 簡化這些概念和表達能夠 吸引更多的研究者。

3、區間二型模糊系統的性能相比傳統的一型模糊系統有提高, 但是相比神經網絡, 特別 是深度神經網絡, 不一定有優勢, 而且又不如神經網絡那麼容易處理大樣本、高維度 的數據. 受模糊系統和經典機器學習模型 (如徑向基函數神經網絡、混合專家模型等) 函數等價性的啟發, Wu 等把深度學習中的小批量梯度下降、DropOut、 批規範化等操作引入到一型模糊系統訓練中, 加快了訓練速度, 提高了泛化能力, 並能 有效處理大數據.  對應的工作應該也可以被推廣到區間二型模糊系統。

4、深度學習的強大能力來源於其逐層堆疊的結構、層間特徵的非線性變換和更高的模型複雜度. 雖然區間二型模糊系統是萬能逼近器, 即在規則足夠多的 時候具有很高的模型複雜度, 但是相對於深度神經網絡, 區間二型模糊系統的結構非 常淺, 內部也沒有特徵的非線性變換 (模糊系統的輸入一般都是原始特徵). 有效構建 深層區間二型模糊系統 (比如層次區間二型模糊系統), 或者區間二型模糊系 統與深度神經網絡的結合, 可能是進一步提高其性能的可行方向。

5、相對於其它黑箱機器學習模型, 區間二型模糊系統的優點是可解釋性. 這在完全依據專家經驗進行建模的時候是尤其有用的. 但是現在隨著數據驅動建模方法的流行, 模 糊系統的規則也越來越多, 越來越複雜, 可解釋性也大大降低了. 如何平衡區間二型模 糊系統的性能與可解釋性, 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6、理論上講, 一般二型模糊集和模糊系統比區間二型模糊集和模糊系統的建模能力更強. 然而,其理解更困難, 計算代價更高. 把區間二型模糊集和模糊系統的成果有 效地推廣到一般二型模糊集和模糊系統, 也是個有意義的研究方向。

伍冬睿

華中科技大學人工智慧與自動化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 圖像信息處理與智能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發表論文150餘篇. 主要研究方向為機器學習、腦機接口、計算智能、情感計算. 本文通信作者.  

E-mail: drwu@hust.edu.cn

曾志剛

華中科技大學人工智慧與自動化學院院長, 教授, 博士生導師.發表學術期刊論文200多篇. 主要研究興趣: 神經網絡理論與應用, 動力系統穩定性, 聯想記憶. 

E-mail: zgzeng@mail.hust.

edu.cn

莫  紅

長沙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 2004年獲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工學博士學位. 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模糊AI, 智慧醫療, 複雜系統的管理與控制. 

E-mail: mohong198@163.com

王飛躍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複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經濟與社會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青島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 主要研究方向為平行系統的方法與應用, 社會計算, 平行智能以及知識自動化.  

E-mail: feiyue.wang@ia.ac.cn

相關焦點

  • 【可靠性知識】詳談一種複雜系統可靠性與安全性評估方法
    模糊與可能性理論1965年美國控制論專家L.A.Zadeh教授首次將普通集合特徵函數的值域由二值集合{0,1}上擴展到了閉區間[0,1]上,提出了模糊集的概念。所謂模糊集就是集合中的元素並不是確定的,也就是說,論域中存在一些既不是完全屬於該集合,同時又並非完全不屬於該集合的元素。
  • 綜述推薦 | 面向無人機集群路徑規劃的智能優化算法綜述
    智能優化算法因其對優化問題的性質要求低、魯棒性高,而被廣泛應用於求解路徑規劃問題.鑑於此, 本文綜述了近些年面向無人機集群路徑規劃的智能優化算法研究, 首先介紹了無人機集群路徑規劃的基本模型, 包括規劃空間表示、優化目標函數及約束條件等, 其次闡述了基於不同智能優化算法的無人機集群路徑規劃研究現狀、詳細對比分析了不同類型算法的優勢與不足, 最後對無人機集群路徑規劃研究進行了展望.
  • 北航仿生與微納系統研究所發表仿魚側線流場感知前沿綜述
    物競天擇,生物進化出了各種各樣的可用於導航、空間定位、捕食和目標監測的高靈敏度流場傳感器,為研究人員開發新型導航避障用流場感知器件提供了新思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仿生與微納系統研究所蔣永剛、張德遠教授於4月18日在線發表了仿魚類側線流場感知的前沿綜述文章。該綜述從魚類側線系統及人工側線系統兩個方面總結了近年來側線感知的研究成果。
  • 【最新成果】多平臺合成孔徑雷達成像算法綜述
    例如,2018年2月4日,我國臺灣省花蓮縣發生了6.4級地震,震源深度達到10km,為第一時間探測地震災情,我國緊急通過衛星測控中心,調整衛星的觀測視角,對花蓮地區進行星載滑動聚束高解析度成像,圖2所示為花蓮縣城區的SAR成像結果,這為我國花蓮縣的抗震救災工作提供了第一手的圖像資料,給臺灣災區送去我們的關心。
  • 缺陷態氧化物鋰電負極的研究與展望
    近十幾年來,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發展迅猛,其中氧化物作為傳統無機材料備受關注,但大部分氧化物備受電子和離子導電性差的影響,使其難以發揮其理論容量。為了提高氧化物儲鋰性能,在氧化物引入缺陷是一種有效的策略。本文綜述了點缺陷的分類,缺陷態氧化物的合成策略以及嵌入型/轉化型/轉化-合金化型三大類缺陷態氧化物負極近年來發展的範例。最後本文對缺陷態氧化物所面臨的問題,潛在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 對Hypervisor進行模糊測試
    由於Hypervisor功能與架構的複雜性,直接採用普通軟體的fuzz方法對其進行模糊測試難以得到很好的效果。本文選取幾項對Hypervisor進行模糊測試的相關成果進行綜述,fuzz對象以QEMU/KVM為主。在此僅拋磚引玉,如有問題或建議歡迎隨時交流~註:本文為綜述類文章,大部分圖片選取至論文原文,可參見正文中引用標誌。
  • 乾貨 | 談談對佳明手錶心率區間設置的理解
    最大心率百分比所計算的區間一為暖身區,比例區間為最大心率的47%~57%,區間二為燃脂區,比例為57%~66%,區間三為有氧耐力區,比例為66%~76%,區間四為馬拉松配速區,比例為76%~88%,區間五為無氧耐力區,比例為88%~100%。
  • 圖像超解析度重建算法,讓模糊圖像變清晰(附數據和代碼)
    但在實際上情況中,受採集設備與環境、網絡傳輸介質與帶寬、圖像退化模型本身等諸多因素的約束,我們通常並不能直接得到具有邊緣銳化、無成塊模糊的理想高解析度圖像。提升圖像解析度的最直接的做法是對採集系統中的光學硬體進行改進,但是由於製造工藝難以大幅改進並且製造成本十分高昂,因此物理上解決圖像低解析度問題往往代價太大。
  • 綜述 | 航空軍事領域的人機混合智能技術
    人機混合智能技術是當前人工智慧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針對航空軍事領域的典型問題,本文提出了運用人機混合智能技術解決未來空戰中感知、判斷、決策和執行問題的基本解決方案,最後對人機混合智能的未來發展進行了展望。
  • Pytorch貝葉斯庫BLiTZ實現使用LSTM預測時序數據和繪製置信區間
    本文將主要講述如何使用BLiTZ(PyTorch貝葉斯深度學習庫)來建立貝葉斯LSTM模型,以及如何在其上使用序列數據進行訓練與推理。在本文中,我們將解釋貝葉斯長期短期記憶模型(LSTM)是如何工作的,然後通過一個Kaggle數據集進行股票置信區間的預測。
  • 世界能源展望2019(旗艦報告)
    能源決策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以客觀事實為基礎,認真審視當前能源發展現狀和所做決策可能產生的影響。《World Energy Outlook》(《世界能源展望》)並不對未來發展進行預測,而是旨在通過一系列的情景分析,描繪未來全球能源發展的各種可能性,分析影響這些結果的作為(或不作為)以及能源系統不同環節之間的關聯等。
  • 國外無人水下航行器裝備與技術現狀及展望
    ,展望了UUV未來發展方向。7) 通用動力公司和雷聲公司: 主要產品XP-21是一型直徑533 mm的AUV,採用模塊化設計,長度可在 2.44~7.32 m 任意選擇,其標準型的質量為635 kg,航速 0~5 kn,工作深度為 9.14~3 653.63 m,主要用於水雷戰。
  • 7 Papers & Radios | 阿里達摩院自動駕駛新成果;邱錫鵬預訓練模型論文綜述
    在該研究中,研究者展示了英特爾神經形態研究晶片 Loihi 在存在明顯噪聲和遮蓋的情況下學習和識別危險化學品的能力。該系統基於英特爾的神經形態研究晶片 Loihi 和 72 個化學傳感器,Loihi 被編程為模仿嗅球中神經元的運作——後者是區分不同氣味的大腦區域。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系統未來可被用於監視空氣中的有害物質,嗅出隱藏的毒品或爆炸物,或幫助進行醫學診斷。
  • 布爾迪厄場域理論研究綜述
    布爾迪厄場域理論研究綜述一、場域場域的概念源自物理學,是為描述重力電磁力等物體相互作用時的場現象而提出的。在布爾迪厄的場域概念中,場域被定義為位置客觀關係的一個網絡或一個形構。布爾迪厄的場域不同於一般的領域,而是由內含力、有生氣的存在。
  • TAMU發布《圖神經網絡可解釋》綜述論文,14頁pdf闡述實例級與模型級解釋
    在這個綜述中,我們提供了一個統一的分類的視角,目前的GNN解釋方法。我們對這一問題的統一和分類處理,闡明了現有方法的共性和差異,並為進一步的方法論發展奠定了基礎。為了方便評估,我們為GNN的可解釋性生成了一組基準圖數據集。我們總結了當前的數據集和評價GNN可解釋性的指標。總之,這項工作為GNN的解釋提供了一個統一的方法處理和一個標準化的評價測試平臺。
  • 無人車研究中的感知系統與模擬器綜述(2019)
    文摘:本文對自主車輛感知系統和模擬器進行了系統的綜述。這項工作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將感知系統分為環境感知系統和定位估計系統。
  • 【綜述】深度學習中的AI攻擊!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等的快速發展,AI攻擊成為了深度學習在安全領域中的熱點問題,影響人工智慧系統的可用性,威脅系統安全。
  • 空天無人系統智能規劃技術綜述
    根據任務環境和執行目的的不同,無人系統可分為陸面無人系統(unmanned ground system,UGS)、海域無人系統(unmanned maritime system,UMS)和空天無人系統(unmanned aerospace system,UAS).現階段,常見的空天無人系統主要表現為由無人機群組成的空中無人系統和多太空飛行器組成天基無人系統.與陸面和海域無人系統相比,空天無人系統研究的主要難點有
  • 系統綜述|火星探測陸空協同無人系統的研究發展分析
    火星探測器氣動熱環境和氣動力特性的數值模擬研究[J]. 空氣動力學學報. 2018, 36(4):642-650.6. 袁先旭, 吳波佼, 陳琦, 等. 火星探測項目氣動研究進展[J]. 飛航飛彈. 2017, (4):78-84.7. 黃飛, 呂俊明, 程曉麗,等. 火星進入器高空稀薄氣動特性[J]. 航空學報. 2017, 38(5):10-16.
  • 聊一聊093攻擊型核潛艇(5):展望095 (中)
    魚雷發射管下方是МГК-540「鰩-3」綜合聲吶系統的「鯊魚鰓」型中低頻主/被動搜索和攻擊聲吶,和阿庫拉級的配置相同。共形陣的布置不僅僅局限在艇艏,今後甚至可以發展成為全艇共型陣,就好比水面艦艇上的一體化桅杆或戰鬥機上的智能蒙皮,代表了今後聲納系統發展的方向。註:上一篇的表格中機敏級和蘇弗朗級標註為球形陣,實際上這兩級裝備的都是圓柱陣,特此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