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眾議院星期三(當地時間13日)以「煽動叛亂」的罪名指控,投票通過了對總統川普的彈劾案。川普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兩度遭到彈劾的總統。
上周(1月6日)川普的支持者們強闖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美國國會大廈,迫使國會聯席會議的認證選舉人團投票過程中斷,並造成包括一名國會警察在內的5人死亡。此暴亂事件導致國會中的民主黨人對川普牴觸情緒強烈,認為其在暴亂前多次在社交媒體上鼓勵支持者們赴華盛頓抗議並在示威集會上發表講話的行為,是在「煽動叛亂」。
投票前,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激烈發聲,稱必須要完成對川普的指控,因為他對美國是「明顯而現實的危險」。當天下午,眾議院以232票贊成,197票反對的投票結果通過彈劾條款。其中,所有民主黨眾議員以及10名共和黨眾議員投票支持彈劾。
目前針對川普的彈劾案正等待被送進參議院審理,而據美國媒體報導,國會參議院多數黨(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當天表示,拒絕動用緊急權力要求參議院提前復會。這意味著彈劾案即便被通過,審理也不會在當選總統拜登1月20日中午宣誓就職前進行。
實際上,煽動叛亂這個罪名將取決於民主黨到底有沒有通過不當收到獲取假選票,如果有,則煽動叛亂罪名就不應該成立。而被美國家族政治控制的議員們,基本上故意豁略了這一點前提。
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名共和黨議員,由於不滿此次美國大選結果,正在積極推動「脫離美國」的動議,尋求通過獨立公投來達到建國的目的。
其實德克薩斯州出現這樣的新聞絕非首次,過去幾年裡得州數次出現類似新聞,美國作為一個聯邦制共和國,得州在21世紀的今天還要尋求「建國」,在外界看來的確是匪夷所思,可如果回溯歷史便不難發現,得州的這個訴求有其歷史依據。
一開始德克薩斯並不是美利堅合眾國的一部分,起初德克薩斯是西班牙殖民地的一部分,領土主權上隸屬於墨西哥,因此當墨西哥獲得獨立之後,德克薩斯就成為了墨西哥的領土,直到19世紀20年代美國移民開始瘋狂湧入德克薩斯。
時間逐漸推移到1835年的12月20號,德克薩斯人籤署了第一份獨立聲明,隨後在1836年3月2號正式宣布獨立,成為德克薩斯共和國;再到1845年,美國和德克薩斯達成協議,後者以「州」的身份成為美利堅合眾國的一部分。這個決定也讓德克薩斯成為了美國第二大州,因此對於那些有著濃厚故土情結的德克薩斯人而言,「脫美獨立」無非是回歸到最初的傳統。
美國有位學者曾說過:「只要在聯邦大選委員會那裡查一下籌集資金的帳戶,就可以在大選之前知道大選的最終結果。」
的確,家族政治的形成與金錢緊密相連。以美國的總統選舉為例,翻開美國40餘位總統的履歷不難發現,要想當上總統至少要具備以下重要條件:顯赫的政治生涯和政績,一定的競選能力和治國能力,以及保障競選的充足資金。特別是在當今美國,如果競選人沒有充足的資金作保障,要想成為最後的總統真可謂天方夜譚。
其次,還要有廣泛的人脈關係。在美國的政治領域,人際資源是一張無形而又真實存在的網。家族豐厚的政治遺產為其家族成員取得仕途上的成功提供了捷徑,可以說,這種無形的資產比金錢更實際。
另外,家族內部潛移默化的影響也非常重要。
如今,美國人不只接受了家族政治,甚至喜歡上了這一現象,政治家族在大選中屢次勝出就是最好的證明。也就是說,家族政治已經降低了美國民眾普遍的民主觀。
在家族政治現象影響下出現的掌權者,必將制定出對自己及其盟友有利的決策,而非從民眾的利益出發,大大降低了美國自詡的民主度。
專家指出,家族政治正在促使美國政壇核心權力範圍向著越來越集中化、越來越特定化的「畸形」模式不斷前行。
川普的出現,讓家族政治出現了危機,因此,家族政治家精心布置了這次大選的作弊行為。
在美國諸多的政治世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四大家族。按照時間排列,分別是:亞當斯家族、羅斯福家族、甘迺迪家族和布希家族。這四個家族中誕生了美國大量的政治家、總統和議員,影響美國百年歷史。
一、亞當斯家族
亞當斯家族與美國歷史,與美國民主體制的確立有著不可分割的機密聯繫:塞繆爾·亞當斯親自參與了美國獨立革命的發起和組織工作;約翰·亞當斯,是《獨立宣言》的四個起草人之一,曾任第一屆副總統,第二屆總統;而約翰·亞當斯的兒子約翰·昆西·亞當斯,在美國獨立後曾先後任駐普魯士、荷蘭和俄國的大使,眾議院的議員,國務卿,後成為美國第六屆總統。有人戲稱亞當斯家族是美國「第一王族」,這並不為過,因為能與之相比的只有華盛頓、富蘭克林、傑斐遜等三位美利堅合眾國的創始人,但他們都沒有男性的合法繼承人。
塞繆爾·亞當斯
家族名人
塞繆爾·亞當斯(美國開國元勳,亞當斯家族締造者)
約翰·亞當斯(獨立宣言起草人之一,美國第二任總統)
約翰·昆西·亞當斯(美國第六任總統,曾任美國國務卿。約翰·亞當斯的長子)
託馬斯·B·亞當斯(麻薩諸塞州法院法官。約翰·亞當斯的三子)
喬治·華盛頓·亞當斯(麻薩諸塞州立法會成員。約翰·昆西·亞當斯的長子)
查爾斯·弗朗西斯·亞當斯(美國駐英國大使。約翰·昆西·亞當斯的次子)
查爾斯·弗朗西斯·亞當斯二世(美國富豪、歷史學家。查爾斯·弗朗西斯的兒子)
布魯克斯·亞當斯(美國歷史學家、詩人。查爾斯·弗朗西斯的兒子)
亨利·亞當斯(美國歷史學會主席。查爾斯·弗朗西斯的兒子)
查爾斯·弗朗西斯·亞當斯三世(胡佛政府海軍部長。約翰·昆西·亞當斯的曾孫)
查爾斯·弗朗西斯·亞當斯四世(雷神公司董事長。約翰·昆西·亞當斯的玄孫)
約翰·亞當斯
二、羅斯福家族
羅斯福家族,是一個卓越的美國政治世家,為荷蘭移民的後裔,該家族產生過兩位美國總統,分別是西奧多·羅斯福和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以及一位第一夫人埃莉諾·羅斯福。
羅斯福家族在美國有超過300年的歷史。當然,眾所周知的有來自該家族的2位美國總統,包括第二十六屆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和第三十二屆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以及美國國會中國委員會總法務長蘇珊·羅斯福也是羅斯福家族的成員。
除了在政治上獲得成功以外,羅斯福家族在商業領域同樣聲名顯赫。在紐約建立之初,從美國的曼哈頓第22大街到第46大街,從第五大道到哈德遜河的地產大部分都是羅斯福家族的物業。
羅斯福家族
家族名人
艾薩克·羅斯福(美國銀行家,紐約州參議員,羅斯福家族締造者)
西奧多·羅斯福(美國第26任總統,連任兩屆)
富蘭克林·D·羅斯福(美國第32任總統,連任四屆,西奧多·羅斯福的遠方堂弟)
艾略特·羅斯福(美國邁阿密市市長,富蘭克林·D·羅斯福的第三個兒子)
小富蘭克林·D·羅斯福(美國紐約市國會議員,富蘭克林·D·羅斯福的第四個兒子)
蘇珊·羅斯福(美國國會中國委員會總法務長)
西奧多·羅斯福
三、甘迺迪家族
甘迺迪家族是愛爾蘭威克斯福德逃荒到美國的後裔。家族成員老約瑟夫·P·甘迺迪(Joseph P. Kennedy, Sr.)於1888年生于波士頓,一戰結束後投資股票賺了大錢,成為百萬富翁,後來成為駐英公使。他的長子英年早逝,次子約翰·甘迺迪是美國第35任總統,三子羅伯特·甘迺迪曾任美國司法部長,四子愛德華·甘迺迪曾擔任聯邦參議員長達47年之久。
甘迺迪家族
家族名人
約瑟夫·P·甘迺迪(波士頓銀行總裁,美國駐英國大使。甘迺迪家族第二代成員)
約翰·甘迺迪(美國第35任總統,曾先後任眾議員和麻薩諸塞州參議員)
尤尼斯·甘迺迪·施萊佛(國際特奧會創始人,名譽主席)
羅伯特·甘迺迪(司法部長。曾任紐約州參議員。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的弟弟)
愛德華·甘迺迪(曾任麻薩諸塞州參議員。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的弟弟,)
小約翰·菲茨傑拉德·甘迺迪(《喬治》雜誌創辦人。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的兒子)
卡羅琳·甘迺迪(卡羅琳基金會創辦人。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的女兒)
約瑟夫·甘迺迪二世(麻薩諸塞州眾議員。美國前司法部長羅伯特·甘迺迪之子)
約翰·甘迺迪
四、布希家族
2005年1月20日,喬治·W·布希宣誓連任美國總統。非同尋常的是,這是布希家族第五次在白宮宣誓(老布希兩次當選副總統,一次當選總統;布希兩次當選總統)。在這五次宣誓的背後,升騰起了一個主宰美國的家族——布希家族。他和父親老布希就成為繼亞當斯父子後,美國又一對「父子總統」,能夠連任,更是史無前例。現在提及布希家族,美國媒體和公眾都不約而同地使用同一個詞——布希王朝。做為主宰美國的豪門世家,其影響之大可見一斑。在美國眾多的豪門世家中,只有甘迺迪家族能與之媲美。
布希家族
家族名人
塞繆爾·布希(鋼鐵石油大亨。布希家族締造者,美國前任總統小布希的曾祖父)
普雷斯科特·布希(美國共和黨參議員,與艾森豪總統過從甚密。小布希的祖父)
喬治·H·沃克·布希(美國第41屆總統,裡根政府兩任副總統,中央情報局局長)
喬治·沃克·布希(美國第43屆總統,俗稱小布希,曾任德克薩斯州州長)
傑布·布希(兩次當選佛羅裡達州州長。老布希的二兒子)
尼爾·布希(職業銀行家,石油商。老布希的三兒子)
馬文·布希(商人,投資顧問。老布希的四兒子)
多蘿西·布希(致力於布希家族史研究。老布希的女兒)
喬治·普雷斯科特·布希(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青年代表主席。傑布·布希的兒子)
喬治·沃克·布希(小布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