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蹤微分器在PID控制中的緩衝降噪作用

2021-02-13 算法與控制

1 前言

    在前面的一些文章裡面,我介紹了一些採用BP神經網絡做前饋控制器的方法。而實際上,對於比較複雜一些的系統或外界環境幹擾,要達到一個持久穩定的控制過程,僅僅靠前饋控制是很難滿足要求的。因此需要反饋控制進行補償控制。其實很多時候,對於信號可反饋的非線性系統的控制,單純的採用反饋控制的效果要比單純採用前饋控制的效果好,當然啦,二者結合就更好了。

圖1,(a)前饋控制;(b)反饋控制;(c)前饋控制+反饋補償控制

而這些反饋控制中,應用最廣,性價比較高的,要數比例、積分、微分控制,簡稱PID控制器了。但是該控制器也有些脾氣,例如面對較複雜系統的時候,會出現調參難的特點,當然這個只要你有耐心,還是可以調出來的。但是,有些情況下,就算調的再好,也未必滿足工作需要了,例如參考信號存在跳躍的情況,在採用微分環節時,噪音幹擾的情況。以上這些情況不一定靠耐心就能調節好的。

那麼該怎麼解決那些問題呢?這次我給大家介紹一種叫做跟蹤微分器的玩意,只要它跟PID一結合,就可能有效的解決這些問題了~

2 經典PID控制器

    圖2就是經典PID反饋控制的基本結構,其控制量數學公式如(1)所示。其中e(t)=r(t)-y(t)。實際應用中,信號採集是離散的,因此常用的是方程(2)的離散PID形式。

圖2,經典PID反饋控制結構

1)如圖3所示,某些參考信號存在不少跳躍的情況,而運動系統由於受到慣性限制的原因,因此運動又是連續變化的,那麼反饋回來的跟蹤誤差信息必然是突變的,那麼往往在這個點會產生較大的控制誤差。

 圖3,帶有跳躍特徵的信號對系統控制的影響

    2)實際控制過程中,測量得到的反饋信號難免有噪音的幹擾,由於PID中的微分環節無法物理實現,因此大多採用近似微分方法進行。如方程(3)所示,ê(t) 為實際誤差值,n(t)為噪音值,如果這時候噪音值大於誤差的實際值,而採樣時間又很小時,那麼微分環節就會把噪音放大到覆蓋了有效值,導致錯誤的調節。

對於這兩大毛病,不用怕,接下來介紹一種跟蹤微分器的東西,只要把帶有跳躍特徵的參考信號經過跟蹤微分器的處理,就可以把上面兩個毛病解決。

3 跟蹤微分器(TD)

圖4是一個二階跟蹤微分器的輸入輸出示意圖。輸入量r表示參考信號,Z1負責跟蹤r值,如果r發生突變,Z1會以連續過渡的形式跟上,其跟蹤形式有很多,但是一般採用二階最速反饋系統進行跟蹤,使得Z1以最快的速度又不突變的跟上r。這樣的Z1就可以用來作為控制輸入的最終參考信號了。Z2負責跟蹤Z1的微分(雖然理論上是跟蹤Z1,其實目的就是跟蹤r的微分),同理,如果有N階跟蹤微分器,那麼ZN就是負責跟蹤ZN-1的微分。具體要多少階,就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對於PID而言,需要二階,但可以只利用Z1,也可以同時利用Z1和Z2。

 

圖4,二階跟蹤微分器

那麼這些Z究竟是怎麼跟蹤來跟蹤去的呢?以二階跟蹤微分器為例子,首先利用二階最速反饋系統的原理,估計出Z2的微分值,然後再把Z2進行離散積分獲得Z1。所以跟蹤微分器是從最高階開始一級級跟蹤的。如果信號有噪音,只有在最高階開始處理掉就行了。這裡近似微分採用的原理如方程(4)所示。通過方程(4)可以知道,這種近似微分的方法可以很好的削弱噪音的幹擾。

把上面思想整一起,就可以二階跟蹤微分器的算法步驟了。由於具體理論推導過程涉及比較枯燥的數學方程,因此不對理論部分做太多介紹啦。

到此,TD思想和原理就介紹完畢了,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它的跟蹤效果和與PID結合使用的情況。

4 實驗與分析

根據TD的算法原理,採用之前我在推文裡面介紹的,如何根據數學原理搭建Simulink仿真控制器的思想,很容易就可以搭建如圖5所示的TD子系統。(PS:我自己搭建的相關模型,送給大家,可以通過複製該百度雲連結,粘貼至瀏覽器領取:https://pan.baidu.com/s/1mknC4S4 密碼:yo7q)

首先,我們來看看圖6的跟蹤效果。圖6是d取0.5,h取0.01時的跟蹤效果。從小試TD的結果來看,TD的確不僅可以做到對跳變特徵進行連續過渡跟蹤的效果,還可以做到自帶濾波的效果。直觀效果還不錯,那麼接下來就是正式實驗了,主要探究不同的d和h在不同的噪聲大小下的跟蹤性能,PID與TD結合與沒有結合的控制效果。

 

圖5,二階TD子系統外部I/O口和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6,TD對帶噪聲的方波的跟蹤效果

4.1 參數h和d對TD性能的影響

通過控制變量法的思想,設計了一系列的h和d值,讓這些TD對被噪音幹擾的參考信號進行跟蹤。實驗結果如圖7所示。

(a)

(b)

圖7,在不同參數h和d下,TD對參考信號的跟蹤結果示意圖

分析如下:

(1)由圖7(a)可以發現,參數d值越大,TD對於跳變特徵的過渡跟蹤就越快,然而濾波效果也就越差。

(2)由圖7(b)可以發現,參數h值越大,TD對於跳變特徵的過渡跟蹤就越快,然而濾波效果也就越差。

(3)綜合圖7(a)和(b)和可以發現,TD跟蹤性能對h的值更加敏感。

綜合分析(1)-(3)可以知道,參數d可用於TD跟蹤性能的粗調,參數h可用於微調。且它們越小,就可以獲得更加平緩和濾波效果更好的跟蹤性能。

4.2 利用TD改善PID跟蹤性能的實驗

結合了TD的PID反饋的仿真控制系統如圖8所示。這裡假設參考信號是實時測量獲得的,含有噪音,而TD複雜對待噪音的參考信號進行跟蹤。然後把跟蹤信號當做最終參考信號。我把該仿真系統TD去掉,得到只含PID控制的仿真系統,就是本實驗的對照組。實驗結果如圖9所示。

圖8,結合了TD的PID反饋的仿真控制系統結構示意圖

(a)

(b)

圖9,含有TD和不含有TD在PID反饋控制系統中的運動跟蹤控制仿真效果

通過圖9的實驗結果,可以明顯的發現,加入TD對參考信號進行過渡跟蹤時,再採用PID反饋補償跟蹤控制,在跳變處能夠獲得更加穩定小超調的跟蹤效果(如圖a)。即使由於TD緩衝使得跟蹤控制有所延時,但是這種濾波和緩衝過渡後的信號能夠使得跟蹤控制擁有更快的收斂速度(如圖b)。實際上,每逢跳變處,TD+PID的控制策略在1秒內就可以使得跟蹤誤差低於0.06,而單純的採用PID控制,要使得誤差達到0.6以下,則需要到第4秒才行。

由此可見,TD在PID控制中的緩衝降噪作用,可以明顯改善跟蹤控制的綜合性能。

5 總結

     通過本次仿真實驗,直觀了解到TD在PID控制中的緩衝降噪作用,也了解到:參數d值越大,TD對於跳變特徵的過渡跟蹤就越快,然而濾波效果也就越差,參數h值越大,TD對於跳變特徵的過渡跟蹤就越快,然而濾波效果也就越差,以及參數d可用於TD跟蹤性能的粗調,參數h可用於微調。且它們越小,就可以獲得更加平緩和濾波效果更好的跟蹤性能三個主要調參規律。另外還可以得知TD有些時候還可以單獨的充當濾波器,或者與其餘控制器相結合,提高其性能(例如自抗擾控制器)。

最後預祝大家:

    元宵節快樂~闔家幸福美滿~

以上內容即為本次介紹的內容,謝謝瀏覽~。

    如有朋友喜歡我的文章,歡迎你們和你們的道友們一起分享,更加歡迎你們與我交流討論~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本號

相關焦點

  • PID控制中P、I、D參數的作用究竟是什麼?
    P、I、D三個參數,只有明白這三個參數的含義和作用才能完成控制器PID參數整定,讓控制器到達最佳控制效果。能熟練進行PID參數整定,將自動控制系統投自動,這代表著工程技術人員的自動化技能水平,但很多人並未真正掌握PID控制和PID參數整定。本文給大家介紹PID控制中P、I、D參數的作用。
  • PID控制中P、I、D參數的作用是什麼?(附順口溜)
    各項事宜請聯繫小編微信3051252021PID控制中有P、I、D三個參數,只有明白這三個參數的含義和作用才能完成控制器PID參數整定
  • 7.PID控制原理
    經典控制中多研究有模型的系統,這時PID對系統的結構改變是可以從數學表達式中得知的。PID控制,即Proportional (P)– Integral(I) – Derivative(D) Control, 實際上是三種反饋控制:比例控制,積分控制與微分控制的統稱。
  • 二階系統的控制(五)——基本線性環節組合控制A篇
    1 前言    在《二階系統的控制(四)——PID控制C篇》中,介紹了PID控制器在策略A~D(不了解的朋友可以點開)所述的四種控制策略下,對公式(1)和(2)所代表的系統均無法獲得理想PID參數的原因。(1)
  • PID基本概念 P、I、D參數的作用是什麼?
    能熟練進行PID參數整定,將自動控制系統投自動,這代表著工程技術人員的自動化技能水平,但很多人並未真正掌握PID控制和PID參數整定。本文給大家介紹PID控制中P、I、D參數的作用。微分作用主要是用來克服被控對象的滯後,常用於溫度控制系統。除採用微分作用外,在使用控制系統時要注意測量傳送的滯後問題,如溫度測量元件的選擇和安裝位置等。在常規PID控制器中,微分作用的輸出變化與微分時間和偏差變化的速度成比例,而與偏差的大小無關,偏差變化的速度越大,微分時間越長,則微分作用的輸出變化越大。
  • PID的控制原理
    PID控制詳解讓我們先看一張圖:注意觀察pid三個值的變化對曲線的影響一、PID控制簡介
  • 我們辛辛苦苦研究控制理論,卻發現工業界只愛PID
    楊老師文章中有這麼一句話極大的吸引了小師傅的注意「PID每一級就三個係數
  • 浙江大學阮智超課題組:空間微分器——亞波長厚度全光模擬運算
    浙江大學阮智超教授課題組與合作者在亞波長全光模擬運算的研究中取得了新進展
  • Linux進程控制
    Linux系統包括3種不同類型的進程,每種進程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屬性:交互進程:由一個Shell啟動的進程,既可以在前臺運行,又可以在後臺運行批處理進程:這種進程和終端沒有聯繫,是一個進程序列監控進程(守護進程):Linux啟動時啟動的進程,並在後臺運行在Linux中,每個進程在創建時都會被分配一個數據結構,稱為進程控制塊(PCB,
  • 案例解析丨三菱PID控制實例
    這裡介紹PID控制改變加熱器(熱盤管)的加熱時間從而實現對溫度的閉環控制。 在溫度控制系統中,電加熱器加熱,溫度用熱電耦檢測,與熱電耦型溫度傳感器匹配的模擬量輸入模塊 FX2N-4ad-tc將溫度轉換為數字輸出,cpu將檢測的溫度與溫度設定值比較,通過PLC的PID控制改變加熱器的加熱時間從而實現對溫度的閉環控制。PLC控制時和自動調諧時電加熱器的動作情況如上圖所示。其參數設定內容如下表所示。
  • PID控制及參數調節
    (3)微分(D)控制在微分控制中,控制器的輸出與輸入誤差信號的微分(即誤差的變化率)成正比關係。自動控制系統在克服誤差的調節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振蕩甚至失穩。其原因是由於存在有較大慣性組件(環節)或有滯後(delay)組件,具有抑制誤差的作用,其變化總是落後於誤差的變化。解決的辦法是使抑制誤差的作用的變化「超前」,即在誤差接近零時,抑制誤差的作用就應該是零。
  • PID不能滿足要求?「多變量控制」或是最佳選擇!
    在工業運營過程中,對多變量控制的作用了解的越深,就越可以實現更具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還可以使更多人員加入到過程自動化企業中來。
  • 冷卻塔選型與降噪解決方案
    是以水為循環冷卻劑,從一個系統中吸收熱量並排放至大氣中,從而降低塔內溫度,製造冷卻水可循環使用的設備。這次課件主要介紹冷卻塔的設計與選型及降噪處理,幫助大家更深刻了解冷卻塔。目前冷卻塔的降噪措施並非行之有效,如聲屏障對於低頻波的繞射無能為力,隔聲罩會阻礙氣流流動導致熱溼交換不良,對寬頻噪聲吸聲效果差等,這使得冷卻塔的噪聲控制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此,冷卻塔周圍的居民和政府的環保部門依據國家環境噪聲標準GB3096—2008要求冷卻塔用戶對冷卻塔產生的噪聲汙染治理。
  • PID控制原理及編程方法
    1、 比例部分 比例部分的數學式表示是:Kp*e(t) 在模擬PID控制器中,比例環節的作用是對偏差瞬間作出反應。偏差一旦產生控制器立即產生控制作用,使控制量向減少偏差的方向變化。積分環節的調節作用雖然會消除靜態誤差,但也會降低系統的響應速度,增加系統的超調量。積分常數越大,積分的積累作用越弱,這時系統在過渡時不會產生振蕩;但是增大積分常數會減慢靜態誤差的消除過程,消除偏差所需的時間也較長,但可以減少超調量,提高系統的穩定性。當Ti較小時,則積分的作用較強,這時系統過渡時間中有可能產生振蕩,不過消除偏差所需的時間較短。
  • Linux中 /proc/[pid] 目錄各文件簡析
    下面列出的這些文件或子文件夾,並不是都是在你的系統中存在,這取決於你的內核配置和裝載的模塊。另外,在 proc 下還有三個很重要的目錄:net,scsi 和 sys。 sys 目錄是可寫的,可以通過它來訪問或修改內核的參數,而 net 和 scsi 則依賴於內核配置。例如,如果系統不支持 scsi,則 scsi 目錄不存在。
  • ProAcoustics丨單獨控制的降噪裝置為學齡兒童提供更好的教室聲環境
    最近發表的一項基於模擬的研究證明了單獨控制的降噪裝置(ICND:Individually Controlled Noise-reducing Device)對改善教室聲學質量的效果。作為後續研究,本研究旨在開發一個真正的ICND,並用其目標用戶 — — 小學生對其進行測試。在這項研究中開發的原型看起來像一個掛在桌子上的天篷,是經過挑選和原型化的。
  • 重型裝備空降緩衝墊結構
    依靠目前的降落傘組合,不能緩衝自由落體撞地動能。我國目前依靠降落傘只能空降10噸左右的裝甲車。我國「十二五」南京開發的鋼板紙蜂窩空降緩衝墊,吸能緩衝能力很小,吸能量500KJ/m3左右,與降落傘組合在一起,也僅能空降10~15噸裝備。我國運-20大飛機已經交付部隊使用,每架飛機可以載重66噸,可以運載2輛20餘噸的裝甲車輛,這為顯著提高空降軍的戰鬥力奠定了基礎。
  • 新木緣防暴降噪窗射擊測試圓滿成功!
    點擊紐卡門窗微信關注我喲☀關注紐卡門窗,實時跟蹤門窗行業動態,及時獲取門窗優惠資訊!
  • 【乾貨】PID原理和調試口訣詳解
    (t-1),具有預見性,能預見偏差變化的趨勢,產生超前的控制作用,在偏差還沒有形成之前,已被微分調節作用消除,因此可以改善系統的動態性能。但是微分對噪聲幹擾有放大作用,加強微分對系統抗幹擾不利。積分和微分都不能單獨起作用,必須與比例控制配合。4,控制器的P,I,D項選擇:根據實際的目標系統調試出最佳的PID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