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前還把香港暴力遊行「誇」成「美麗風景線」,現在卻稱美國示威者攻進國會大廈是「可恥攻擊民主」。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的這番操作,也算是「老雙標」了。
視頻截圖
→ 向右滑動查看 美式「雙標」
圖源:@俠客島
當地時間1月6日,川普支持者攻進美國會大廈,抗議選舉結果。原本於此處進行的參眾兩院聯席會議被打斷,對選舉人團投票的清點和認證工作也被叫停。(詳情看→一片混亂!川粉攻佔國會大樓,拜登指責煽動叛亂)
美國「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和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均報導,有示威者「攻陷」了佩洛西的辦公室,在她的辦公桌前留下了字條,還有人扛走了她的講話臺。
1月6日,美國華盛頓,示威者進入美國國會區域,並攻破了國會大廈。圖為川普的支持者爬牆。圖自澎湃影像
1月6日,美國華盛頓,川普支持者衝進美國國會,闖入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辦公室,坐在佩洛西的椅子上。圖自澎湃影像
之後,佩洛西在眾議院會議重啟時發表講話稱:
「今天,我們的『民主』遭到了可恥的攻擊。但是,這不能阻止我們履行確認拜登和哈裡斯當選的責任。」
「我們知道自己正處於困難時期,但我們幾乎沒有料到今天民主所遭受的攻擊。」
她還稱示威者「興衝衝地褻瀆了美國民主這一『民主殿堂」。
這樣的「痛心疾首」,和她一年多前評論香港騷亂時的「幸災樂禍」,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香港問題上,「雙標」的佩洛西一再盲目吹捧暴徒,一味譴責港警。美眾議院議長網站上清晰記錄著,2019年6月,佩洛西將香港的暴力示威活動描述成「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並在評論中使用了「讚揚」、「勇氣」等字眼。
有意思的是,法新社報導稱,
「在川普支持者衝進美國國會大廈後,中國網際網路上爆發了針對美國『民主』陷入困境的的笑聲」,並說「中國網友嘲笑這是『美麗的風景線』」。
有美國網友「平靜」表示,
「我也不能怪他們這麼說。我們現在是全世界的笑柄。」
而俄媒「今日俄羅斯」(RT)的評論也「扎心」了:
這一天,美國終於親口嘗到它在海外推行所謂「民主」的滋味。
文章作者、塞爾維亞裔美國記者馬利克,在標題就「點醒」美國:「現在你是否意識到你剛剛做了什麼?」
這句話出自俄羅斯總統普京2015年在聯合國的演講。普京當時質問的,正是美國支持所謂「阿拉伯之春」、烏克蘭等地「顏色革命」後的自食其果:當地政局動蕩,令極端組織「伊斯蘭國」與右翼白人至上組織趁機做大。而馬利克認為,發生在美國國會大廈的一幕,已經無法用「短視的兩黨爭鬥」來解釋,這實為「整個美國政治與媒體建制派的徹底道德破產」。
他形容,民主黨與共和黨多年來習慣把「顏色革命」當做政治武器,可他們沒想到的是,這種「草根營銷」式的政變操作卻出現反噬,「嗅」出了美國內部的政治裂痕。
中國外交部發聲
在6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華春瑩回應稱,
希望美國人民能儘快享有和平、穩定和安全,她同時敦促人們深思,為何美國一些人士與媒體對2019年香港修例風波中的暴力行為給予了完全不同的評價。
華春瑩引用社交媒體上的調侃:如果美國看到美國正在對美國做的事,美國肯定會譴責美國,並鼓動從他們的手中解放美國。
華春瑩表示,注意到美國國內發生的事情,相信美國人民也希望儘快恢復正常秩序。在這次暴力事件中,很多人在思考這樣的一個問題,似曾相識的情景,但是美方一些人,包括一些媒體做出的反應是截然不同的。
華春瑩指出,香港2019年7月激進示威者暴力衝擊香港立法會大樓,他們肆意地損害立法會的設施,使用有毒的粉末和液體襲擊和圍毆警察,甚至咬斷警察的手指,用刀刺殺警察,但是香港的警方保持了高度的克制和專業,沒有一個示威者死亡。但是現在在華盛頓發生的事情,暴力程度和破壞程度沒有當年在香港發生的那麼嚴重,但已有4人死亡。
美國國會安保人員拔槍與川普支持者隔著門對峙
當時美國的官員議員還有一些媒體,他們對香港用的是什麼詞?現在對美國用的又是什麼詞?
我也留心搜尋了一下美國的主流媒體都眾口一詞譴責:這是暴力事件,暴徒、極端分子、惡棍,是恥辱。當年他們形容香港的暴力示威者用的是什麼?「亮麗風景線」,把這些激進暴力的示威者美化成「民族英雄」,說美國人民和他們站在一起,美方的一些人對2019年香港發生的事情和今天在美國正在發生的事情反應和用詞截然不同,這種鮮明的對比及其背後的原因是令人深思的,值得大家都進行嚴肅和深刻反思。
在今天(8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回應個別西方媒體的報導中,所謂中國媒體借美國當前的暴亂進行宣傳,華春瑩表示,對於美國國會近日發生的事情,美國媒體做了大量報導,有很多電視畫面、照片,世界各國領導人也都紛紛發表了評論意見,有的還進行了呼籲。美國各界人士也都發表了很多看法。我就不太懂,怎麼中國媒體一報導就成了宣傳?
華春瑩指出,不管中國媒體報還是不報,中國說還是不說,事實真相都在那裡。這反映出的其實也是一種雙重標準,反映的是一些個別人內心深處的一種優越感和意識形態的偏見。有些人就覺得所謂西方的,就是民主的、自由的,即使他內心也有痛恨不滿;但只要是中國說的,就是專制的、威權的,即便他們內心可能也有些羨慕。對於美國或者西方國家的問題,他們自己可以對罵,但中國人就說不得,一說就是宣傳或者虛假信息。
華春瑩表示,我注意到有個國際知名學者,近日在社交媒體上一針見血地指出,一些西方的人「他們沉湎於過去,否認現在,懼怕未來」。我想是時候了,各方應該清醒過來,好好反思,放棄雙重標準,更好地敞開胸懷去相互了解。特別是對於媒體來講,一定要堅持媒體的真實性、客觀性,這對於當下的世界是至關重要的。
前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 中國正嘲笑我們當地時間1月7日,前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在接受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的節目採訪時直言,
曾經美國喜歡「教育」別國,如今卻被「狠狠打臉」。他還宣稱,國會發生騷亂後,中國正在「嘲笑」美國。
而政治學家拉裡·薩巴託(Larry Sabato)則在CNBC的另一檔節目中表示,
美國的全球形象因這場騷亂受到了影響,且不容易修復,這對美國來說是一場「悲劇」,川普則負有責任。
拜登: 他們是國內恐怖分子針對川普支持者暴力衝擊國會大廈事件,拜登在確認當選後再次發表演講。據《華爾街時報》7日報導,拜登在這次演講中將襲擊國會大廈的川普支持者定性為「國內恐怖分子」,而這次暴力事件是「美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不要稱他們為抗議者。他們是暴徒、起義者、國內恐怖分子。」
《華爾街時報》報導截圖
演講中,拜登的火力不僅瞄準了那些衝進國會大廈的騷亂者,更沒有放過煽動「叛亂」的川普。拜登指責川普煽動暴力,稱他「對我們的民主制度發動了全面攻擊」。
他指出,川普在整個總統任期內「所做的一切都清楚地表明他對我們的民主、憲法與法治的蔑視」。拜登還暗示自己與川普不同,比如他「即將上任的司法團隊將是獨立的」。相比於川普一直依賴其司法部長對其政治對手展開調查,拜登的司法團隊「不必效命總統或副總統,而是忠誠於法律、憲法、和這個國家的人民」。
據報導,在6日的國會騷亂中,由於和抗議者發生激烈衝突,有大約56名美國警察受傷,其中15人住院接受治療。目前已有超過70名抗議者被美國警方逮捕,執法部門正在審理50多起針對騷亂中暴力活動的刑事案件。
《每日野獸報》報導截圖
NPR報導截圖
目前,美國國會騷亂已致5人死亡,其中4人為抗議者,另外一人是國會警察。
撕裂太深,拜登能否「治癒美國」?
2021年新年當天,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曾發文稱,
「現在的美國遠比四年前安全」。不過短短幾天,美國就再次上演了空前混亂和分裂的一幕。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評論道,
此次國會「騷亂」,是四年以來美國政治分裂的集中爆發,
目前來看,美國的政治分化程度依然十分嚴重,中國社科院美國所研究員劉衛東認為,
川普對於共和黨有著強大的影響力,下臺以後,估計會想方設法影響現政府的運作,繼續製造矛盾。而拜登方面,很難把川普的支持者「籠絡」過來。
《華盛頓郵報》則稱,
2021年,人們原本滿懷希望等待新冠疫苗控制疫情,但是,新冠肺炎不是讓美國「生病」的唯一原因。盲目的黨派之爭、破裂的信任以及國家正在衰落的普遍信念,正在耗盡美國的能量。而價值觀偏見、情感和利益紛爭,將繼續分裂美國。
自大選以來,拜登與川普已幾度「交手」。
其中,就抗擊新冠疫情,根據拜登的計劃,就職百日內,將讓1億美國人接種疫苗、呼籲美國人自願戴口罩、安全地重開學校。
但現實往往不按劇本發展。美國自開始疫苗接種以來,從管理、分發到接種,一片混亂、狀況連連。在佛羅裡達州,還出現了數百名老人在停車場徹夜排隊,等候疫苗接種的無奈場景。
單是關於疫情的紓困法案,兩黨已展開數輪角力,爭吵數月;等到拜登真正入主白宮,呼籲變成現實,國會又將上演怎樣的撕扯?
另一方面,拜登施政還可能遭遇民主黨內部阻力。分析稱,美國年輕的進步派人士,與建制派和溫和派政策理念存在多重分歧,其鬥爭貫穿了總統初選階段,甚至將蔓延到拜登任期內。
對此,民主黨籍眾院議員斯潘伯格警告稱,照此行事,「到了2022年(中期選舉),我們將被撕裂」。
在血與火的衝突中,在疫情數字的一路飆升中,美國的社會撕裂、政治傾軋、群體對壘,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這一切讓世人很難相信,這就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的「本色演出」。
2021年1月20日的美國總統就職典禮,又會有何種變數,還未可知。全世界都在注目,美國這場魔幻的政治大戲,將如何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