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解鎖屏幕旋轉,橫屏看大圖,效果更佳!
伴著音樂,一起欣賞本期《出鞘》吧!
文末更有彩蛋來襲!
本月21日,臺新任「國防部長」嚴德發在媒體的逼問下證實,遼寧號航母戰鬥群於20日經由臺灣海峽南下。綜合網上的信息來看,這次遼寧艦或將趕赴永興島海域參與即將開始的南海大演習。同時,另一艘專為搭配航空母艦而建造的補給艦「呼倫湖」號,日前已經由臺灣海峽南下。那麼遼寧艦此番南行背後有何深意?本期《出鞘》我們就來聊聊遼寧艦下南海那些事。
說起遼寧艦穿越臺灣海峽,其實已經不能算是什麼新聞了,早在2013年11月28日遼寧艦就在僚艦的簇擁下第一次穿過了臺灣海峽,南下南海執行科研訓練任務;次年元旦,遼寧艦編隊又經臺灣海峽北上回港。是時,遼寧艦剛剛入列一年餘,尚處於戰鬥力建設的初級階段。在官方的報導中,這是遼寧艦還是一艘「航母試驗平臺」編隊中的護航艦隻也都是直接自北海艦隊抽調的。
2016年年底到2017年年初,遼寧號航母戰鬥群出宮古海峽,經巴士海峽進入南海。在完成在南海的訓練任務後又經臺灣海峽返航,實現了對祖國寶島的環抱。而此時官媒也終於不再用「科研試驗平臺」遮遮掩掩,而是採用了更為適合遼寧艦的名字——航母。艦隊的護航艦隻也分別來自海軍三大艦隊,這也在另一個側面為我們預測我國今後航母的數量提供了依據——現在就開始調動全海軍的兵力訓練與航母的配合,那今後航母肯定不是一艘兩艘、三艘四艘這麼簡單。
起航前,海軍組織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演習。演習共動用遼寧艦等各型艦艇數十艘、飛機數十架,發射空對空、空對艦和艦對空等多型、多枚飛彈。紅旗-10近防飛彈、1130近防炮、殲15搭載的PL-12、YJ-83k等武器在演習中集中亮相,這不僅是航母組成編隊以來,首次向國人展示其訓練成果,也標誌著此時航母的訓練由平臺訓練轉變為了體系訓練,標誌著我國航母戰鬥力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不久之後,在2017年6月底,遼寧號出東海進行遠海訓練。隨後在七月初南下臺灣海峽赴香港參加香港回歸20周年紀念活動,並第一次對公眾開放。去程途經臺灣海峽時,遼寧艦編隊一度進入一級戰鬥部署。回航時,遼寧號編隊又是走一路練一路,途經臺灣海峽時,又開展了複雜海空情條件下的編隊指揮所訓練。算起來,本次穿越臺灣海峽已經是遼寧艦的第六回,從臺灣方面的反應來看,臺當局也已經是「死豬不怕開水燙」了。
遼寧號這次的「南巡」,除了赴南海海域訓練演習以外,多少也存在一定震懾島內分裂勢力,向剛剛通過《臺旅法》的美國宣示決心的含義——不管是在遼寧號參加香港回歸紀念活動、還是在曾經「南海仲裁」前後的南海大演習都可以看出,我國已經能夠熟練地把艦隊作為一種宣誓性的資產來使用。而在這支艦隊當中,遼寧艦無疑又是最重的一顆籌碼。
其次,剛剛結束了其越南之行的美國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近日傳出將同日本海上自衛隊伊勢號在南海周邊舉行聯合演習的消息。對於此次演習,卡爾文森號發言人表示,與去年同期一樣,本次美日共同軍演,也是川普總統的印度-太平洋大戰略範圍內的一塊。作為美國「印太戰略」所針對的對象,中國此次派出遼寧艦赴南海參加演習,其實也有針鋒相對的意味。
當然,比起這些,作為一艘軍艦,遼寧號最要緊的任務還是抓緊訓練,搞好戰鬥力建設這個根本性的問題。雖然在宣示決心的行動上,戰鬥力的高低往往並不影響其最後結果。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在戰鬥力建設上有所懈怠,假如此次遼寧號真的要去參加南海大演習,其能夠展現出什麼樣的訓練成果,能將戰鬥力推進到什麼地步,才是我們需要關注的焦點。
說起航母,比起「海上移動機場」這種表面上的認識,其實我們更應該突出其「前沿部署」的意義。假設一個預定的衝突地點或者戰場周邊擁有足夠數量的陸上機場和飛機,那麼航母本身存在的必要性就會受到挑戰——因為必要死重的存在,從有艦載機的那天起,艦載機的性能就很少能夠凌駕於同時期的陸基飛機之上。而往往要在一場離岸戰爭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航母則必須在這個缺乏支持的戰場長時間的部署。
以1991年的海灣戰爭為例,美國羅斯福號航母從1990年12月28日開始受命部署于波斯灣海域,從其1991年1月16日抵達戰場到2月28日停火,共在戰區部署了43天。43天中共起飛了超過4200架次飛機、投擲了超過480萬磅彈藥。隨後在4月,羅斯福號又投入到了針對伊拉克北部的「提供舒適行動」中,直到6月28日返回諾福克母港,其共經歷了189天的部署。
無獨有偶,在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中從4月28日馬爾維納斯特混艦隊抵達馬爾維納斯群島海域,到6月14日戰爭結束,英國航母戰鬥群共在遠離本土10000公裡以外的戰區前沿部署了47天。相比於普斯茅斯基地、直布羅陀基地到馬島的距離,遼寧艦的母港青島離永興島的距離要近得多,此前遼寧艦的最長離港時間也要比當年的英軍短得多。此次遼寧艦能夠離港部署多長的時間,是我們需要關注的第一個重點。
從技術條件上來說,此次將和遼寧艦結伴而行的901型綜合補給艦呼倫湖號將極大地提升遼寧艦編隊的離岸補給能力,該型綜合補給艦共擁有左4右3共7個補給站。在對航母進行左舷補給時,將可以同時使用3液1幹四路補給。相比於之前的補給艦,補給效率大大提升。同時該艦也是我國第一級裝備了直升機機庫的補給艦,這可以在不影響垂直補給效率的情況下儘量提升艦隊搭載直升機的靈活性。
作為一種以飛機為主要武器的武器,航空母艦的戰鬥力與其搭載的航空聯隊的戰鬥力息息相關。如今,而在世界範圍內除了半死不拉活的蘇-33,J15是唯一一款重型艦載機。在噴氣機時代,重型機的好處顯而易見:更大的體量可以承載更多的武器和燃油,而不會顯著影響出勤效率,這在擴大了艦載機活動範圍的同時又顯著提升了一個攻擊波的打擊質量。同時可以在固定航程和載彈量的攻擊中擁有更大的推重比和巡航速度,這又會增加打擊的效率,即:重型機擁有更佳的載荷航程效率。
如今,拜殲-15所賜,中國海軍是世界上擁有重型艦載機操作經驗最多的國家(美海軍重型機已經退役了十餘年,俄羅斯海軍則整體上處於一種等死狀態)。但是,基本借鑑參考美軍艦載機訓練的我國航母艦載機,其實尚未形成完整戰鬥力,即美軍所稱的「通過形成完整戰鬥力考核」。而制約我國航母艦載機「形成完整戰鬥力」的關鍵因素,還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夜間起降能力。
雖然最近微博某大V用一張照片聲稱殲-15已經開始了夜間起降訓練,但那張圖上的畢竟還是米格-29K。至今為止,尚沒有殲-15進行過夜間起降訓練的直接證據。擁有夜間起降能力將會大大增加航母的戰術靈活性和任務容量,而無法在夜間起降飛機對於航母戰鬥力的影響有的時候可能會是致命的:曾經在馬裡亞納海戰中200餘架夜間返航的美國飛機,在艦隊司令米切爾果斷下令艦隊開燈的條件下,依舊有超過80架被迫在水面迫降。能否在這次的演習中加入夜間起降的科目,是檢驗遼寧艦戰鬥力建設的另一個關鍵問題。
不過,雖然尚不具備夜間起降能力,但遼寧艦及其搭載的航空聯隊比起其姊妹艦,庫茲涅佐夫號還是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後者在敘利亞戰場上兩周時間內連摔米格-29K和蘇-33,最後被迫將所有艦載機轉移到岸上使用,做了一回飛機運輸艦——這甚至連隔壁的大西洋運送者都不如。
俄海軍最大的問題在於其「無所謂」的態度。之前就有我國海軍退役軍官針對俄羅斯海軍艦艇的維護情況發出「可能他們的軍艦鋼板比較厚,一時半會爛不穿」的無奈感慨。無論是「黑煙問題」還是攔阻索斷裂,歸根結底都要歸咎於俄海軍對於裝備維護的漫不經心。相比於此,「窮」到已經不是個問題了。畢竟,誰都窮過。
除去上面兩點,演習地點選在南海永興島本身也大有看點。永興島作為之前南海諸島中最大的一座島,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南海建設的重點。島上擁有機場、碼頭等常備基礎設施可以作為一個永久基地存在;同時島上也實際部署過紅旗-9、鷹擊-62等武器裝備,這也體現了我國對其地位的重視程度。
本次在永興島附近海域的演習中,是否能看到岸基航空兵、駐島武器等與以遼寧艦為首的海軍艦隊互動:比如以預警機、加油機、電子戰飛機等彌補遼寧艦艦載航空兵力的短板;甚至於遼寧號搭載的殲-15艦載機會不會直接利用永興島上的機場作為中轉基地拓展其打擊半徑,都將是在這次的演習中可能呈獻給我們的亮點。
石以砥焉,化鈍為利。只有不斷的去摔打、去鍛鍊、去挑戰,才能獲得進步。使遼寧艦成為一艘具有完全戰鬥能力的航空母艦,還需要海軍官兵的不懈努力。那麼本期《出鞘》就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
本期彩蛋:經典電影《壯志凌雲》航母甲板實拍片段
歡迎新朋友關注【新浪軍事】查看更多精彩好文。
長按上面二維碼,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