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兩萬裡》是凡爾納最為著名科幻小說,由於凡爾納在小說中並沒有留下她所設想的「鸚鵡螺」號的插圖,所以大家就充分發揮想像力以在文字敘述的基礎上進行圖紙設計,頗有點中國人研究「木牛流馬」的意思。
翻看歷史,其實凡爾納筆下「鸚鵡螺」號的原型就是法國「潛水員」號,該艇1859年招標設計,1863年完工試航,由於該艇採用壓縮空氣作為動力,以平衡水艙調節姿態,所以多次試航結果表明潛艇的姿態控制能力很弱,姿態調整過於緩慢,而且壓載重量使其浮力等於零時,潛艇下潛就失去了控制,縱傾問題極為嚴重,潛深也不大,而且續航力極短,事實表明該艇並不適合使用。但是這並不妨礙凡爾納以這個潛艇為原型構思自己的產品。關鍵是法國海軍在1867年的巴黎世博會上展示了「潛水員」號的精密模型,該模型還被提供給儒勒·凡爾納進行仔細研究,而兩年後其代表作《海底兩萬裡》出版。其實仔細閱讀小說中「鸚鵡螺」號的結構可以得知,凡爾納確實是以該艇為基礎構思的,例如上層建築隔斷中的救生艇,潛艇採用氧氣罐提供氧氣,露出艇體表面的駕駛室,船首撞角等等,但是凡爾納為「鸚鵡螺」號配置的電動引擎確實有先見之明。
「潛水員」號設計圖紙
巴黎海洋博物館展出的「潛水員」號模型
從1920年開始到現在,各種影視作品、圖書等繪製的各種想像中的「鸚鵡螺」號不下100種,這還不算類似於《天降奇兵》和《藍寶石之迷》這類已經脫離原始設定的設計,其實有時候筆者在想,大家不知道凡爾納是以「潛水員」號為藍本設計潛艇的事實最好,因為一旦知曉,恐怕人們的創造力就一下子被限制住了。但是在各類設計中,對於世界人民來說,1952年迪士尼版《海底兩萬裡》中的「鸚鵡螺」號最為經典,但是對於中國人民來說,1997年美國廣播公司版《海裡兩萬裡》中的「鸚鵡螺」號則更為熟悉。
美國網站上繪製的1997年版本「鸚鵡螺」號側視圖,這個圖並不太準確,船尾部分太短,而且結構也不對
該艇的正視圖
根據美國方面的資料,這個版本的「鸚鵡螺」號由斯圖爾特·伯恩賽德和吉姆·米利特設計,他們以鱟和龍蝦為基礎設計,但是前大後小的設計借鑑了1954年的版本,這樣設計出來的潛艇外形類似於一個大型史前甲殼類動物,但也有維多利亞時代的外觀,神秘和蒸汽朋克恰到好處的結合到了一起。但是有趣的是,電影裡面基本上沒有潛艇的全景圖,但是好事者並不能忍受這個結果,所以根據設計資料,美國模型大師們製作了該艇的模型。
圖1
圖1這個模型精密的展示了該艇首部的設計,可見艇體主要部分還是一個圓柱體,但是上層非常大,畢竟是參考了鱟來設計的,大舷窗位置靠前,更像眼睛而不是像1954年版本放在艇體中部兩邊。艇首設置有各種撞角,主撞角下面還有一個大型鑽頭,天蓋下有航行探照燈。有意思的是這個版本的設定中「鸚鵡螺」號裝備了4具魚雷發射管,其實《海底兩萬裡》的故事發生在1866年,而那一年英國工程師懷特黑德發明了魚雷,雖然凡爾納的小說裡面沒有這個武器,但是如果強行設定的話,也不算錯。另外,在艇體最寬處的天蓋下還設置有首水平舵,但是這麼大一個天蓋,這首水平舵能不能有舵效就不一定了。
圖2
圖2可以看到艇體後部急劇收窄,又比較長,其實這部分就是參考龍蝦設計的了,但是這一部分下層其實很小,總體上沒什麼大的變化。船首設置有駕駛艙,有3扇舷窗,駕駛視野還是比較好的。船體採用鉚接結構,典型的維多利亞時代造船風格,總體外形非常兇殘。
圖3
圖3這個角度非常少見,從這個角度看,這個潛艇確實非常相像大型史前甲殼動物,注意其採用兩個螺旋槳,而且螺旋槳間距很大,採用下反角的尾部水平舵,但是沒有看到主舵。
該艇內部設計比較複雜,由於前面體積很大,所以設計師為其設計了一個大型會客室,採用2層設計,下層有餐桌,觀景臺,上層是閱讀區,類似於當時歐洲王宮,非常奢華,很多故事也發生在這裡。會客室上方就是操控區,有大型舵輪、海圖桌、電氣控制區、姿態控制區、魚雷發射裝置等,有趣的是,潛艇的操作不是現在常用的閥門,而是拉杆。全艇艙室全部由電控,主角阿龍納斯教授闖入船長女兒房間時,中控系統上就發出警報。該艇動力裝置較為先進,體積很小,但是動力強勁。艇上還設有黑科技的氣閘艙,可以直接入水,另外還裝備有動力潛水鐘。
海圖桌和大型舵輪,可見航行視野非常好
餐桌和觀景臺,正對主舷窗
會客室有管風琴和二層閱讀區,非常奢華
該艇動力裝置體積不大,但動力強勁
黑科技氣閘艙,可以直接入水
該艇裝備有動力潛水鐘
其實從故事性上來說,這部劇已經屬於狗血改編了,但是當年我們還很少從電視上看到如此美輪美奐的3維效果,超乎想像的機械設定,加上有凱恩等名家的精彩表演,給我們這些80、90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不幸的是,當年正大劇場播出這部《海底兩萬裡》配音版已經找不到了,萬能的網友設法搞到了當時用於配音的劇本,併購買了原版視頻配置字幕,雖然說無法完全感受這部電影當年的魅力,但是也還是能夠激起大家兒時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