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是世界上公認的軍事強國,從軍事角度來看,俄羅斯在歐洲地區擁有絕對的發言權,是該地區當之無愧的老大哥。歷史上,俄羅斯製造了無數武器,每年的勝利日俄羅斯都會展出各種新型武器。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和軍事以及武器相關,一起去逛逛莫斯科&聖彼得堡的8大軍事博物館。
Музей Великой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войны
衛國戰爭中央博物館,又稱「1941年至1945年偉大衛國戰爭中央博物館」,位於勝利公園內。公園建於1995年,佔地135公頃,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而建。整個勝利公園其實就是一個巨大的軍事紀念博物館,裡面陳列有300多件重型武器:坦克、飛機、大炮,等等。這些武器來自蘇聯、德國及其各自的盟國。走在公園裡,隨處可見「散落」在各處的武器展品。
衛國戰爭中央博物館是公園的核心設施之一,博物館一層大廳燈光暗淡,氣氛莊嚴肅穆,一條紅色地毯直引向紀念廳。紀念廳中央是尊白色雕像 -- 一位母親看著死去的兒子,悲傷地哭泣。天花板上垂下的60萬根銀絲水晶燈,猶如「母親漣漣的淚水」。
二層是光榮廳,白色的大理石牆壁上密密麻麻鐫刻著11778名蘇聯英雄金光閃閃的名字(後又增補了83名英雄)。廳中央挺立著一尊10米高的蘇軍戰士青銅像。他一隻手託著鋼盔,另一隻手向上舉起,身後的鬥篷隨風飄揚,好像正欲乘風歸去。他的上方有一顆光芒四射的勝利勳章。這枚勳章於1943年設立,用鉑金製成,鑲有170顆鑽石和紅寶石。在二戰中對戰爭有重大影響的統帥和軍事將領才能獲此殊榮,共18人,如史達林、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蒙哥馬利、艾森豪……
博物館裡設有6個全景畫廳,生動地再現衛國戰爭中的6個戰役:莫斯科保衛戰、列寧格勒保衛戰、史達林格勒保衛戰、庫爾斯克會戰、強渡第聶伯河和攻克柏林。
莫斯科中央空軍博物館(Центральный музей ВВС РФ)位於莫斯科40公裡以東的莫尼諾機場,沿著高爾基高速公路,車程大約30分鐘。
這裡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飛行博物館,展示自前蘇聯時代起共173架俄制飛機以及127具俄制發動機。館內也同時展示相關的空軍武器、航天儀器、空軍人員制服or服裝、藝術品,以及其他與航太有關的物品文件,等等。館內另有一座圖書館,展覽與蘇聯航天有關的書籍、影片、照片等相關文物,博物館還另外提供退役飛行員作館內導遊的服務。
莫斯科中央空軍博物館於1958年2月23日正式對外開放,當時僅招待蘇聯軍方,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2001年,之後才對民眾開放。當時限制訪客的原因主要因為博物館內絕大部分的飛行器都是量產前的原型機,基於機密上的考量,所以一直未對外開放。而這個也一直是中央空軍博物館具有吸引力的一大特點。
蘇聯解體後,中央空軍博物館於2000年6月9日正式由俄羅斯軍方移交俄羅斯政府,並於2001年9月1日後正式對外開放。博物館的展品主要分布在兩個機庫和六個大廳裡。其封閉空間佔地5500平方米,露天場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主要展品有:運輸機/客運機、戰鬥機、轟炸機、直升機。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蘇俄經典戰機:米格-21、米格-29、蘇-25、蘇-27、蘇-100,等等,館內還有一些比較珍貴的展品,比如沙俄在一戰期間生產的「伊裡亞·穆羅梅茨」。
Музей-панорама «Бородинская битва»
博羅季諾戰役全景博物館位於凱旋門左側,是一棟藍色圓柱形建築。博物館前面聳立著庫圖佐夫元帥騎在馬背上的青銅塑像。博物館於1962年正式對外開放。
館內圓形內壁上繪有完整的博羅季諾戰役全景壁畫,近處擺放實物,畫中人物真人大小,參觀者置身其中,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全圖115米長,15米高,生動地再現了1812年9月7日,俄軍與法軍在莫斯科以西110公裡的博羅季諾村激戰的情景。畫面上共有400位元帥和將軍,3000多名戰士。激戰場面生動真實。
館內有很多與戰爭題材相關的原創油畫和素描、雕塑等作品,有拿破崙軍隊的武器、古羅斯時代的盔甲、哥薩克人的長劍、亞歷山大二世的軍刀以及許多其他藏品。其中,眾多展品反映了拿破崙戰爭爆發的史實線索、1812年戰役的全部經過。
Музей Героев Советского Союза и России
蘇聯和俄羅斯英雄博物館,坐落在莫斯科大切廖穆什卡街上,是博羅季茨戰役全景博物館的分館,2001年開建,2007年12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該博物館是莫斯科「最年輕」的博物館之一,它的興建絕不是偶然,俄羅斯自古就是一個崇尚英雄的民族,對英雄主義的追求是他們的傳統,博物館正是在這種英雄主義的推動下誕生的。
博物館主要展示俄羅斯自1934年起的英雄資料,包括照片、文書、裝備和個人物品、戰爭英雄家庭檔案,以及英雄們的家屬、親朋和戰友等提供給博物館的資料和物品。在俄羅斯,它是收集歷史上(自1934年起)英雄大事件資料最全面的博物館,在當時被稱為蘇聯英雄博物館。
該博物館以衛國戰爭時期的戰爭英雄資料為主,此外,那些不畏艱險,為俄羅斯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人,如太空人、北極探險家、南極科學研究家、海洋學家、等等,他們也英雄,赫然在列。目前,博物館共收集了12776位蘇俄英雄的資料。
Центральный музей Вооружённых Сил
俄羅斯中央武裝力量博物館是一座大型的軍事博物館,位於莫斯科蘇軍路,是世界上最完整見證蘇聯紅軍70年歷史的場所,展示了從建軍直至今天的蘇俄軍事史。博物館建於1919年,隸屬於俄聯邦國防部。
博物館展出了80多萬件軍事陳列物,包括:各個時期的軍旗、獎牌和勳章、武器和軍用交通運輸工具、軍人制服及軍用設備等。博物館的主展廳展示了武裝交通運輸工具和武器等,從1918~1922年國內戰爭時期使用的各類武器直到今天先進的彈道飛彈(火箭)等。
博物館有24個展廳,按時間順序布置,展示了俄羅斯武裝力量發展的不同階段:1917年以前俄羅斯武裝力量及海軍的歷史;國內戰爭時期的紅軍;前蘇聯時代的紅軍和海軍;1941–1945年偉大衛國戰爭時期的俄羅斯武裝力量;冷戰時期的蘇聯武裝力量;當代俄羅斯武裝力量。
在這裡,可以看到二戰以來的武器及軍事裝備,包括先進的炮兵裝備、火箭飛彈及航天裝備,T-80坦克、C-300「地對空」飛彈系統、帶幾何形變換式機翼的「蘇-24」超音速轟炸機、米格-29及蘇-27噴氣式殲擊機、蘇聯-20火箭(飛彈)和美國「博興-2」彈道飛彈,等等。
炮兵博物館,其全稱是「炮兵及工兵部隊、通信部隊的軍事歷史博物館」,位於彼得格勒區。它的前身是彼得保羅要塞防禦網一部分的冠堡島武器庫。1756年,彼得一世下令修建,最早用於保存炮兵武器,如今是世界上最大的軍事裝備博物館之一。
博物館建築呈U型,內部空間很大,但是仍然裝不下所有展品。所以,部分展示設在寬敞的裡院,還擴展到河岸和街道上。小到小型手槍、大到戰略飛彈,所有稱作「槍炮」的武器均被陳列出來,據說其展品數量高達85萬件。除了展示「槍炮」之外,炮兵博物館還展示了大量與軍事相關的機器。
二戰時,博物館的二樓曾用來修理坦克。博物館內還有一個專門展示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的大廳,參觀者可以在室內靶場進行射擊體驗。
Центральный военно-морской музей
中央海軍博物館隸屬於俄羅斯聯邦國防部,是最古老,最龐大同時也是俄羅斯最現代化的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軍博物館之一。1709年由彼得一世創立,它的建館歷史比冬宮還要長,距今已有312年。現在的名稱是1924年確定的,一直沿用至今。博物館最初位於海軍部大廈內,1941年,轉移到現在的舊證券交易所內。
在這裡可以探索俄羅斯海軍艦隊的歷史,經歷了三個世紀的博物館已經成為了俄羅斯海軍艦隊歷史的一部分。這裡有彼得大帝收藏的眾多船舶模型,也有俄羅斯從當年蘇聯海軍輝煌時期開始的寶貴歷史資料。
博物館建築佔地面積3萬平方米,收藏有近80萬件珍貴文物,作為當今世界規模最大、展品最多的大型軍事化博物館,這裡的油畫、飛機、大炮、機艙、軍艦、潛艇等應有盡有。博物館擁有全世界最豐富的艦船模型,多達2000餘件,這些模型直觀地向人們展示著俄羅斯乃至全世界的軍事造船技術演變進程。
中央展示大廳位於博物館的一樓,空間很寬闊,陳列著數不盡的模型以及設計稿等,不僅有比例精確的模型,還有許多實物。最吸引人的就數3000年前的圓木舟了。這裡還有彼得大帝最喜歡的小划艇,1881年製造的小潛水艇等。此外,這裡還展示著日俄戰爭的相關資料。博物館的二樓有三個展覽廳,平時會有一些臨時展覽,多半也是展示海軍、船舶相關的收藏品。
阿芙樂爾號巡洋艦是中央海軍博物館的分館,位於涅瓦河與大涅瓦河分流處,是著名的有革命紀念意義的巡洋艦。
阿芙樂爾號巡洋艦造於1900年,艦長124米,寬16.8米,擁有44門大炮,排水量約7000噸,最高時速19海裡每小時。1916年,它因作戰受損被送到造船廠去修理。在布爾什維克黨和船廠工人的影響下,水兵們提高了階級覺悟,逐漸趨向革命。1917年11月7日上午10時,列寧以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名義起草《告俄國公民書》,在艦上向全國廣播。晚上9時45分,阿芙樂爾號按照信號,向冬宮發射了第一炮,揭開了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序幕。「十月革命一聲炮響」就是這裡發出的。
衛國戰爭中法西斯德國進攻列寧格勒時,艦上九門大炮被拆下部署在城市外圍,組成「波羅的海艦隊獨立特種炮兵連」,扼守陣地。留在艦上的水兵們,用留下的一門主炮積極作戰。後因情況危急,軍艦自沉於港灣中。
戰後,阿芙樂爾號巡洋艦被打撈出來,1944年被修復,1948年根據列寧格勒市蘇維埃執委會的決定,被作為軍艦博物館,永遠地固定在涅瓦河上。該博物館除了軍艦本身外,還有500餘件與該艦光榮歷史有關的文件和物品。
疫後赴俄羅斯旅遊的軍事愛好者,可別錯過以上八個軍事博物館哦~
酒評:石榴色光澤,紫羅蘭和葡萄香氣,味道柔軟精緻,國際比賽中獲獎6金1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