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標誌著北鬥「三步走」發展戰略圓滿完成,北鬥邁進全球服務新時代。今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北鬥系統已全面服務交通運輸、公共安全、救災減災、農林牧漁、城市治理等行業,融入電力、金融、通信等國家核心基礎設施建設。28nm工藝晶片已經量產,22nm工藝晶片即將量產。
大部分智慧型手機均支持北鬥功能,支持北鬥地基增強高精度應用的手機已經上市。構建起集晶片、模塊、板卡、終端和運營服務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10年來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2019年達到3450億元,2020年有望超過4000億元。
北鬥在中歐班列運輸、京張高鐵建設運營、民用航空等方面得到應用,基於北鬥的高精度服務在抗擊新冠疫情和南方水災中發揮積極作用,正在加速進入新基建,與新一代通信、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深度融合,北鬥應用新模式、新業態、新經濟不斷湧現。
北鬥三號工程衛星系統總師林寶軍:在配置上儘量進行前瞻性的規劃,採用一系列的創新技術,北鬥系統的新技術甚至超過70%。
北鬥工程初期為解決地面覆蓋問題,工作人員提出了「相控陣」星間鏈路方案,這是國際上從來沒有過的技術,把整個衛星連成很大的網,國內測站可以實現全部衛星的測控,實現了一星通、星星通。
衛星發射上天以後硬體沒有辦法更改了,通過在軌賦能技術解決後面問題。這種能力在衛星上叫做「軟體重構和在軌賦能」,當衛星有了這種能力之後,衛星在發射上天后就可以完成性能、能力的持續改進。
冉承其:北鬥即將要建設一個天基的低軌星座系統,有望2025年前建成高精度的網絡,全世界都會享受到北鬥的釐米級定位服務。
未來,中國的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PNT體系)就是以衛星導航作為核心和基礎,把現在認知裡的各種各樣技術融合在一起,讓它更安全、更高性能、更可靠。
冉承其:北鬥跟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的合作取得了良好的進展,無論和GPS、GLONASS、GALILEO,都有雙方兼容互操作政府間協議或合作備忘錄的籤署。
北鬥系統從建設之初,一直把向全球提供更好服務作為追求目標,兼容互操作是衛星導航系統之間非常重要的合作內容,解決北鬥和其他衛星導航系統之間在信號層面互不幹擾,並且要實現「1+1>2」的應用效益。
服務上億用戶,北鬥相關產品已出口120餘個國家和地區
冉承其:北鬥相關產品已出口120餘個國家和地區,向億級以上用戶提供服務,基於北鬥的國土測繪、精準農業、數字施工、智慧港口等已在東協、南亞、東歐、西亞、非洲成功應用。
北鬥三號2009年11月啟動建設,10餘年來,工程建設歷經關鍵技術攻關、試驗衛星工程、最簡系統、基本系統、完整系統五個階段,提前半年完成全球星座部署,開通全系統服務。建成即開通、開通即服務。
冉承其回答人民網記者提問:5G和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具有天然融合性。隨著5G的到來,從網際網路到物聯網時代,我們也特別希望北鬥和5G、人工智慧、新興技術等融合,一定會催生出新興產業、行業,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
中國國內企業正在致力於把北鬥高精度應用和5G融合,在自動駕駛、網際網路汽車方面做很多創新應用。當然,網際網路汽車只是其中一個方面,無人化、智能化一定是北鬥+5G帶來的新變化。
內容來源於:人民網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饒慧珺
文法學院新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