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觀察者網
上周美國空軍召開空軍協會年會,這也是美國軍工企業向美國空軍介紹他們最新技術的一個展會——或者說腦洞大展。
本期節目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這個展會上的一些新鮮事。
今年空軍年會大展上,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被媒體吹捧為「現實鋼鐵俠」的太空探索公司總裁,埃隆·馬斯克的講話了。這位老兄大談「戰鬥機時代已經過去了……自主的無人機空戰才是未來……」
沒錯,他在一幫空軍飛行員面前說這個話,現場氣氛一度十分尷尬……
跑到空軍協會上大談戰鬥機沒有未來這也是挺可以的
美國空軍自己把馬斯克請過來放大炮,沒辦法,也只好自己找補。大會開完,馬斯克放大炮的視頻在網上開始流行之後,美國空軍米切爾研究所所長道格拉斯·比爾克也趕緊在美軍的官方網站上發表文章,標題就是《對不起,埃隆,戰鬥機飛行員們還會飛行和戰鬥很久》……
當然了,對於以飛行員為核心的空軍來說,咋可能不出來說幾句呢?
其實這個事情呢,凡是折騰過現有「人工智障」產品的朋友們多少都明白,以今天人工智慧的發展水平,要真正取代戰鬥機飛行員那確實還有很遠的路要走,原因也很簡單,人工智慧現在確實在規則明確的、有限的環境之下,可以做到很多厲害的事情,比如在下棋方面戰勝人類。但對於戰鬥機飛行員要做的事情來說,規則不是明確的,環境不是有限的,這對於人工智慧來說存在著很大的困難,只有人類對於我們自己的智能和人工智慧都有更深刻的認識以後,才可能突破這個瓶頸。
當然了對於馬斯克而言,忽悠這點不算啥事兒。去年,馬斯克忽悠的美國空軍的一個高官,逢人就說:「馬大師跟我說過了,以後我們空軍不用C-5運輸機了,直接用他的大火箭來運東西,成本比飛機還低呢!」
美國一直有一類特殊的資本家,以愛迪生為代表,就是「科學資本家」,他們自身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成就可能並不突出,但卻能通過媒體把自己塑造成大眾心目中無所不能的科學巨匠。但實際上他們真正的本領,一個是投資在特定科技領域的眼光,一個是運營管理企業、科研團隊和自己個人的形象。
馬斯克是「科學資本家」今天的典型,他真正的能力,其實在於管理和運營,至於時不時要刷一下這些驚世駭俗的言論,那是他個人形象包裝的一部分而已。那當然了,你說他是騙子?也不能這麼說,他的錢和科研團隊也不是假的嘛,「獵鷹9號」能打衛星啊,特斯拉電動車性能也確實挺好啊,至於說什麼能取代運輸機的超級大火箭啊,什麼戰鬥機不需要飛行員啊,這些人家也就是這麼說說嘛,遠景規劃,遠景規劃嘛,你說三十年五十年後能不能實現?很可能啊……可控核聚變說不定到時候都能成功呢,是不是?
獵鷹9號目前也已經成為一種日常使用的運載火箭,其性能也不是靠嘴吹出來的嘛
至於這樣的人物和體制對我們有沒有借鑑意義嘛,那肯定有意義的,你看咱們媒體天天問,為啥中國沒有賈伯斯,沒有馬斯克嘛。
不過呢,前段時間和一位在北美從事科學相關工作的朋友聊天,他就說現在美國工業界現在面臨的一個大問題在於,年青一代的科研人員正在失去「真正的工程師精神」,幾乎人人都想著要走到Management(管理)方向去,而沒人認真鑽研技術本身。或許和「馬大師」這樣人物的示範作用,也不無關係吧。
不過呢,中國和美國的基本國情不同,美式「瘋狂科學家兼運營大師」的模式,拿到國內來,十有八九是要和氣功大師、相聲演員、邪教教主為伍的。這一套,列車長個人覺得啊,咱不學也罷。
企圖學馬斯克套路的人在國內不少,但真正學得明白的還沒出現,畢竟,吹九成九的牛,辦零點一分的事,和吹七分牛,半三分事……差距還是很明顯的嘛
下面咱們來說說正題,美軍的「新玩具」。
首先看洛克希德公司,他們是美國這一輪「高超聲速」大戰的大贏家,本屆展會前,美國空軍宣布授予洛馬10億美元資金用於在未來兩年內推進AGM-183A「空射快速反應武器」項目,縮寫就是ARRW,發音就是arrow,中文就叫「箭」。
「箭」式飛彈是一種空射高超聲速滑翔飛彈,採用類似東風-17的乘波體滑翔體,技術水平是目前美國研製的類似武器裡最高的,美國空軍放棄了之前的「三軍通用高超飛彈」計劃,改為全力支持「箭」式計劃。在展會上,洛馬的副總裁宣布這種飛彈將在2020年進行首次飛行試驗,兩年內通過「關鍵設計審查」。不過原來美國空軍經常說的「2023年形成初始戰鬥力」的話吧,這次空軍和洛馬都沒提,看來美國要追趕東風-17啊,那還是「道阻且長」啊……
AGM-183A飛彈想像圖
會議現場突然出現中國國旗,上方文字是:「我們的對手是誰……」
行,慢慢追唄
列車長最近在風聞社區解讀了AGM-183A飛彈的設計特徵,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一讀。
這次波音公司呢,也拿出來了幾樣「新玩具」,確切的說,是兩個新腦洞和一個老腦洞。
這兩個新腦洞呢,一個是F-15腹部中線掛架攜帶的「大型多用途固體助推器」,這個看起來像是俄羅斯R-37超遠程空空飛彈放大版的模型,據波音的說法,既可以用來發射高超聲速滑翔彈頭,也可以用來往近地軌道上發射東西,比如發射小衛星啊,或者反衛星啊都行。
無獨有偶,雷西昂公司也展示了F-35戰鬥機腹部中心掛架上帶了一枚大型飛彈,現在看,由於「箭」的尺寸超出了戰鬥機能夠攜帶的範疇,發展一種戰鬥機使用的空射高超飛彈,或許將是美國各軍火公司下一輪競標血戰的戰場。
F-15EX模型腹部掛載的多用途固體助推器
雷西昂展臺上的F-35模型腹部中線也掛了大型飛彈,但沒有說明它是什麼
波音這次發出的F-15EX戰鬥機(美國空軍已決定採購)的宣傳圖中,可以看出這種飛機雖然是雙座,但只有前座有駕駛員,因為它是取代F-15C裝備部隊的,而美國空軍缺飛行員,所以……
以後美國空軍就是真人版《戰區88》了……(日本現代空戰漫畫,其中有一架F-14A戰鬥機只有一個駕駛員開,後座沒人……)
另一個呢,是一個用於期待AGM-86巡航飛彈常規型的設計方案——我們知道美國已經決定讓所有常規型AGM-86空射巡航飛彈退役,而目前可以取代它的JASSM飛彈呢,射程短了點,只有千把公裡,剛剛確定要研製的LRSO核常兼備巡航飛彈呢,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研製出來,而且為了投射核武器肯定要強調高突防性能,那麼價格肯定也很貴。
所以美國空軍就出現了一種射程很遠,價格則要儘可能便宜的巡航飛彈的需求。波音這次就是針對這個需求,推出了「帶動力的JDAM炸彈」的概念,它實際上就是在現有的傑達姆滑翔制導炸彈基礎上增加渦輪風扇發動機燃料艙段。整個彈藥的尺寸和重量,相當於一枚2000磅級普通炸彈,而其戰鬥部則是500磅炸彈。射程據稱可以達到無動力滑翔炸彈的20倍,也就是2400公裡水平。
使用小型渦扇發動機和相當龐大燃料段的「動力JDAM」彈藥,射程可達2400公裡之遙
動力JDAM模型,腹部有兩個進氣口,尾噴口則在背部
布展階段工人似乎把這個飛彈模型還掛反了……不過這也讓我們得以看到它的頂部形狀
當然了,這種「超廉價版巡航飛彈」對於大國完整的防空體系而言,並不難對抗。但由於它的價格可以做的非常低,用來「虐菜」的時候可就不是一般好用了。即使是在大國對抗中,如果敵方的防空體系已經被破壞到一定程度,作為一種廉價的縱深打擊手段,它也會有一定價值。當然這就要看美國空軍對波音的這個建議買不買帳了。
而還有一個「老腦洞」呢,是一個代號「T3」的飛彈,這種飛彈實際上是2010年美國空軍和DARPA聯合開展的一個項目,它的項目代號意思是,這一種飛彈要考慮對付三種目標,即飛機、巡航飛彈和地面雷達。也就是說這是一種遠程空空飛彈,同時也能用來作為反輻射飛彈使用。當然現在我們知道美國空軍沒有繼續堅持這個計劃,AIM-120飛彈的後繼型已經確定是洛克希德公司的AIM-260,AGM-88反輻射飛彈也退出了增程升級型AGM-88G。T3項目也就在2014年告終了。
T3飛彈的模型還是很有意思的,它的進氣口形狀非常特別,應該是利用了類似高超聲速進氣口的激波效應的設計,應該比「流星」要先進
當年想像圖上的布局方式看來主要是起忽悠人的作用
目前國際市場上,英國的「流星」空空飛彈也是採用衝壓發動機技術,射程為150公裡,與採用雙脈衝火箭發動機的中國霹靂-15飛彈差不多。而T3飛彈按照當初的設計要求,尺寸要求和AIM-120飛彈一樣,那麼很可能其射程性能也是這個檔次。
雖然是落選方案,但波音T3方案還是很有意思的,它採用了可調推力衝壓發動機、定向破片戰鬥部、多模式引導頭,以及先進的數據鏈和控制、導航技術,如果得到資金支持,發展成一種先進的超遠程空空飛彈或者反輻射飛彈還是完全可行的。
波音這次展示T3飛彈方案的時候表示,這種飛彈的相關技術已經開發到了相當深入的階段,可以用來進行對外技術合作——唉,這落選項目換外匯的套路是不是大家覺得在珠海航展上似曾相識啊?
落選方案、驗證彈之類的東西不要扔,裹上麵包糠炸至金黃去忽悠外國客戶,隔壁家阿三都饞哭了……這也是各國軍工廠商常用套路了
當然能從美國買到這類技術的,上一個案例還得追溯到臺灣開發「天劍2」飛彈,他們當時是購買了在AIM-120飛彈競標中失敗的摩託羅拉公司的引導頭,結合島內仿製的「麻雀」飛彈的彈體,做出了「天劍2」。這樣一看,是不是覺得波音展示的T3飛彈方案也頗有深意了呢?
臺軍直到最近才解決了在F-CK-1戰鬥機機翼下攜帶「天劍2」飛彈的問題,可見這種飛彈他們真正「自主」的部分只怕也不多
對於使用衝壓發動機增加空空飛彈射程感興趣的,還有日本呢,他們之前和英國籤署了引進「流星」飛彈部分技術的協議,那波音此時拿出更加領先的T3,想必也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吧
除了這兩家之外,這屆展會上稱得上「腦洞」的還有一個方案,就是通用原子能公司的「空中資產保護無人機」方案,他們給出的設想圖內容是,用「復仇者」無人機攜帶空空飛彈,這些無人機還能通過空中加油來補充燃料。按照通用原子能公司的說法,這種無人機並不會用來執行爭奪制空權作戰,而是用來伴隨空中加油機、預警機等飛機飛行,作為空中的飛彈發射平臺,用來搜索和驅趕試圖靠近這些「重要空中作戰資產」的敵機,這樣就可以減少執行這一任務的戰鬥機的需求。
在未來「大型空中資產」容易受到敵機遠程攻擊威脅的環境下,這種將保護己方大型飛機的「防線」前推的想法,似乎也有一定的合理性。當然不用說,由於涉及的技術難度高,這個想法可能也只能說屬於奇思妙想的腦洞階段。
通用原子能公司展示了用「復仇者」無人機攜帶空空飛彈用來保護加油機、預警機的方案,這種方案究竟有多少可行性,有點讓人懷疑
其實類似這樣的腦洞還有很多,而且也不僅是美國人會開腦洞,全世界擁有自主工業體系的國家,那都會有諸如此類的奇怪腦洞嘛。你比如說,最近美國在阿拉伯海上查獲了伊朗的奇怪武器——防空巡航飛彈——那關於這個腦洞到底咋回事,還請看列車長近期發表在風聞社區的分析文章吧。
伊朗的「防空巡飛彈」到底是幹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