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星鏈計劃
最近美國航天中心突然傳出噩耗,一箭五飛墜入大海,60顆衛星升空後慘遭失敗,原來美國火箭回收任務再次失利,正在進行回收工作的獵鷹9號直接墜入了大西洋,原本美國打算向太空中發射數萬顆衛星,以實現所謂的星鏈計劃,但受疫情影響,美國的發展進度已經非常緩慢了,這次火箭回收失敗無疑是雪上加霜,那麼美國的星鏈計劃何時才能夠實現呢?
圖為獵鷹9號火箭
星鏈計劃是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即SpaceX公司提出的一項太空發展計劃,按照最初的標準,美國需要向太空中發射1.2萬枚衛星組網,以實現網際網路服務,但馬斯克後來準備再發射3萬顆衛星,到時候太空中的衛星總數將達到4.2萬顆,可以說太空軌道基本上都被美國衛星給佔滿了,雖然這個想法很好,但想要實現並不容易。
圖為火箭回收
畢竟4萬顆衛星全部要送入太空,所需要的成本將是一筆天文數字,為了能夠降低成本,馬斯克推出了獵鷹9號重型火箭,這款火箭又一個特點,那就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畢竟航空發射的主要成本集中在火箭領域,而一枚火箭的造價可能高達數千萬甚至上億美元,即使採用一箭多星技術,那麼發射總費用預計也需要數千億美元。
但其實火箭的壽命一般都比較長,火箭發動機在第一次發射後,其狀態基本完好,完全可以進行第二次甚至更多的發射次數,基於這一點,獵鷹9號火箭誕生,這款火箭在完成發射任務後並不會直接墜毀,而是會緩緩降落,由地面控制準確降落到指定地點,除了能夠在陸地上完全降落外,還能夠在海上實現降落,而獵鷹9號如果檢查後沒有大問題,只需要重新狀態燃料,並且搭載需要發射的衛星,就能夠再一次投入使用,以其可以發射10次的壽命來看,起碼能夠將美國航天發射的成本降低到之前的一成。
圖為獵鷹9號火箭
這次火箭回收失敗也給全世界敲響了警鐘,看來火箭回收工作依然任重而道遠,美國方面調查顯示,這次發射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火箭在回收階段數據監控出現了問題,畢竟回收火箭的過程必須讓獵鷹9號狀態保持豎直,任何的波動都可能導致火箭直接墜毀,所以必須嚴格監控各方面的狀態。
雖然火箭回收技術對人類航天發展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但美國的星鏈計劃並不值得提倡,畢竟太空屬於全人類共有,而星鏈計劃幾乎佔領了人類所有的太空軌道,其次,衛星也是具有使用壽命的,一旦這些衛星壽命耗盡,無疑將全部成為太空垃圾,如果美國不回收這些衛星,不僅僅將威脅後續美國航天發射,同時也將對其他國家的航天發射造成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