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中心突然傳出噩耗,一箭五飛墜入大海,60顆衛星升空慘遭失敗

2021-02-26 生活科技說

圖為星鏈計劃

最近美國航天中心突然傳出噩耗,一箭五飛墜入大海,60顆衛星升空後慘遭失敗,原來美國火箭回收任務再次失利,正在進行回收工作的獵鷹9號直接墜入了大西洋,原本美國打算向太空中發射數萬顆衛星,以實現所謂的星鏈計劃,但受疫情影響,美國的發展進度已經非常緩慢了,這次火箭回收失敗無疑是雪上加霜,那麼美國的星鏈計劃何時才能夠實現呢?

圖為獵鷹9號火箭

星鏈計劃是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即SpaceX公司提出的一項太空發展計劃,按照最初的標準,美國需要向太空中發射1.2萬枚衛星組網,以實現網際網路服務,但馬斯克後來準備再發射3萬顆衛星,到時候太空中的衛星總數將達到4.2萬顆,可以說太空軌道基本上都被美國衛星給佔滿了,雖然這個想法很好,但想要實現並不容易。

圖為火箭回收

畢竟4萬顆衛星全部要送入太空,所需要的成本將是一筆天文數字,為了能夠降低成本,馬斯克推出了獵鷹9號重型火箭,這款火箭又一個特點,那就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畢竟航空發射的主要成本集中在火箭領域,而一枚火箭的造價可能高達數千萬甚至上億美元,即使採用一箭多星技術,那麼發射總費用預計也需要數千億美元。

但其實火箭的壽命一般都比較長,火箭發動機在第一次發射後,其狀態基本完好,完全可以進行第二次甚至更多的發射次數,基於這一點,獵鷹9號火箭誕生,這款火箭在完成發射任務後並不會直接墜毀,而是會緩緩降落,由地面控制準確降落到指定地點,除了能夠在陸地上完全降落外,還能夠在海上實現降落,而獵鷹9號如果檢查後沒有大問題,只需要重新狀態燃料,並且搭載需要發射的衛星,就能夠再一次投入使用,以其可以發射10次的壽命來看,起碼能夠將美國航天發射的成本降低到之前的一成。

圖為獵鷹9號火箭

這次火箭回收失敗也給全世界敲響了警鐘,看來火箭回收工作依然任重而道遠,美國方面調查顯示,這次發射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火箭在回收階段數據監控出現了問題,畢竟回收火箭的過程必須讓獵鷹9號狀態保持豎直,任何的波動都可能導致火箭直接墜毀,所以必須嚴格監控各方面的狀態。

雖然火箭回收技術對人類航天發展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但美國的星鏈計劃並不值得提倡,畢竟太空屬於全人類共有,而星鏈計劃幾乎佔領了人類所有的太空軌道,其次,衛星也是具有使用壽命的,一旦這些衛星壽命耗盡,無疑將全部成為太空垃圾,如果美國不回收這些衛星,不僅僅將威脅後續美國航天發射,同時也將對其他國家的航天發射造成困擾。

相關焦點

  • 航天中心突然傳出噩耗,一箭五飛墜入大海,數億美元打水漂!
    早在2015年,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就宣布了欲在2019年到2024年5年期間實現在太空搭建由約1.2萬顆衛星組成的「星鏈」網絡提供網際網路服務,也就是所謂的「星鏈計劃」。一旦該計劃成功實施,美國便可以在全球範圍內提供成本更為低廉的網際網路連接服務。截止到今年6月份,該公司已經完成了「星鏈」計劃第9次發射任務,成功將61顆衛星送入了外太空。
  • 發射基地傳來噩耗,「一箭五飛」墜入大西洋,60顆衛星升空失敗
    近日,美國又向外界展示了本國的火箭發射能力,此次,美國改變了火箭的發射方式,用一架改裝的客機空投發射的火箭,這架客機是由波音747客機改造而來的,發射前,該客機攜帶著「發射器一號」火箭從南加州海岸飛至太平洋上空,成功發射了這枚火箭。不過,美國在火箭發射上也不是一帆風順,此前,美國航天中心傳來壞消息,一箭五飛墜入大海,60顆衛星升空失敗,火箭回收任務再次失利。
  • 航天中心傳來一大噩耗!60顆衛星升空失敗,「一箭五飛」成為終結
    在上世紀中期美國把航天科技提升到了一個戰略層面,力求在航天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通過美國科學家的探索和努力,美國終於在航天領域傲視全球。到目前為止,美國是世界發射衛星最多的國家。航天科技是一個國綜合實力的體現,當時的蘇聯為了展示自己的強大,在航天領域也開始大力的研發投入,在全球形成了兩強的格局,美國與俄羅斯並駕齊驅,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只能當看客。
  • 「一箭五飛」成最後的絕唱?60顆衛星升空失敗
    截止目前,世界上發射衛星最多的國家就是美國,隨著時代的發展,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的體現就成了航天科技的發展。蘇聯為了展示自己的強大,開始大力研發航天技術,結果造成美國和蘇聯平起平坐,全球形成了以雙方為首的兩大格局。
  • 一箭143星SpaceX刷新全球發射之最,佔目前在軌衛星總量5%
    10:00(北京時間24日23:00)發射地點:佛州卡角太空軍基地40號發射位(SLC-40)運載火箭:獵鷹9號復用火箭B1058.5,一箭第五飛載荷質量:~5噸部署軌道:太陽同步軌道/極地軌道(~525公裡 x ~97°)次級任務:B1058.5成功演繹一箭五飛五回收;雙船嘗試網捕整流罩未能如願以償主要看點:
  • 一箭143星SpaceX刷新全球發射之最,佔目前在軌衛星總量5%!
    >:美東時間1月24日10:00(北京時間24日23:00)發射地點:佛州卡角太空軍基地40號發射位(SLC-40)運載火箭:獵鷹9號復用火箭B1058.5,一箭第五飛部署軌道:太陽同步軌道/極地軌道(~525公裡 x ~97°)次級任務:①B1058.5成功演繹一箭五飛五回收
  • 我國剛完成一箭九星發射,美就傳來噩耗,「太空計程車」首飛失敗
    根據媒體最新消息,在12月20日上午11點22分,從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傳出了一則好消息,長徵四號乙火箭發射成功,完成「一箭九星」任務,攜帶的衛星包括中巴地球資源衛星
  • 中星9A因火箭故障被遺落 調整後成功發射 盤點中國衛星發射失敗記錄
    在1994~1996年間曾一度幾次發射失敗,使我國在國際商業發射市場的聲譽處於低谷。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經過一系列質量整頓後終於打了個翻身仗。自1996年10月到目前已連續65次發射成功。但我們不要忘記我們曾經有過的失敗,它們是深刻的教訓。1.1974年11月5日長徵二號在酒泉發射中心進行了第一次發射返回式衛星一號。
  • 航天事業也能實惠又便宜?一箭九星海上發射真划算
    這次上天的九星裡,包括前一陣子發射失敗的「B站視頻衛星」在內的3顆視頻成像模式衛星和6顆推掃成像模式衛星。其實一箭多星、海上發射、商業發射,都是已有的模式,但是結合起來還真是第一次。而且這次發射的亮點還有冷發射、軍民融合的發射平臺,以後東風快遞上船就無壓力了,你品,你細品。
  • 臺灣首顆自主研製衛星「臺衛五號」在美升空
    據臺媒25日報導,臺灣地區首顆自主研製的高解析度遙測衛星「臺衛五號」(臺方稱「福衛五號」),於25日凌晨2點51分(美西時間24日上午11點51
  • SpaceX一箭143星破世界紀錄,其中兩顆是中國臺灣的「飛鼠衛星」和「玉山衛星」
    本次任務成功將143顆小型衛星發射升空,創造了世界單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記錄。此前的記錄,是由印度極地衛星運載火箭在2017年2月創造的一箭104星。此次發射任務十分順利,火箭發射、一級回收、星箭分離、衛星入軌均按計劃進行。23時00分,SpaceX獵鷹九號火箭在甘迺迪航天中心SLC-40準時發射起飛。
  • | 臺灣首顆自主研製衛星「福衛五號」在美升空
    「福衛五號」發射升空據臺媒25日報導,臺灣地區首顆自主研製的高解析度遙測衛星「福衛五號」,於北京時間25日凌晨2點51分(美西時間24日上午11點51分)在美國正式發射升空,並經過兩次火箭脫離,飛到離地表723公裡的外太空,完成衛星主體與火箭脫離程序
  • 一箭13星!
    ◎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2020年11月6日11時19分,長徵六號運載火箭從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13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視頻來源:中國航天報本次任務發射的NewSat9-18衛星,是阿根廷Satellogic公司研製的10顆遙感小衛星。
  • 印度一箭發射104顆衛星的聯想
    2017年2月15日,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成功發射一箭104星——就是一枚火箭一次性帶著104顆衛星上天,在各國媒體上引起了一陣風波。
  • 「胖五」不哭,向星辰大海繼續飛!
    短短一條消息牽動了關注中國航天的億萬民眾。這枚中國當前最大的運載火箭被親切地稱為「胖五」,它的發射失利固然令人痛惜,但航天本身就是高風險的事業,尤其是新型號研製初期,即便西方航天大國發射失敗的案例也數不勝數。正如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錢學森當年所說:「科學試驗如果次次都能成功,那又何必試驗呢?經過挫折和失敗,會使我們變得更聰明。」
  • 馬斯克的星鏈再次升空!Starlink第八批60顆衛星發射成功!人類離「太空網際網路」又近一步
    北京時間6月4日上午9點25,Starlink「星鏈計劃」順利完成了第八次衛星發射任務,60顆衛星再次搭載獵鷹9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早在2014年,馬斯克就提出了建設「全球衛星網際網路」的想法,建設全球衛星網際網路,為全球提供低價、穩定、可靠以及低延遲的網絡服務。從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號」(Sputnik-1),60年的時間,太空中尚在軌的人造衛星約為2000顆。現在,馬斯克的1.2萬顆星鏈衛星計劃已經發射到第八批,另外3萬顆,還在向美國通信委員會FCC申請中。
  • 一箭104星超中國紀錄五倍,印度航天真的世界第一?
    上一輪紀錄是俄羅斯在2014年完成一箭37顆衛星,再此前中國和印度曾在一箭20星上的紀錄持平。不過實際上,印度這次的多星記錄,除了獲取一定的工程經驗積累以外,在技術水平本身上並沒有多大的突破。其火箭載體依舊是PLSV,而發射的衛星總重量不到1400公斤——其中主衛星730公斤,兩顆小衛星19公斤,還有101顆衛星都是5公斤左右一樣大的微納衛星。
  • 北鬥三號系統首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發射成功~
    11月1日23時57分,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我國第41顆北鬥導航衛星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隨後星箭分離,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2017年11月5日19時45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二十四、二十五顆北鬥導航衛星。
  • SpaceX一箭143星創紀錄!AI如何撬動航天行業?
    獵鷹9號火箭一次將143顆衛星送入軌道,發射了包含政府和私人客戶的133顆衛星以及SpaceX的10顆星鏈衛星。此次發射不僅開啟了全新的太空拼車時代,還創造了單次發射衛星數量的新紀錄,超過了此前印度PSLV火箭在2017年創下的一箭104星記錄。這項任務名為Transporter-1,將為SpaceX開啟一條潛在利潤豐厚的業務線。「小衛星搭便車」計劃由SpaceX於2019年提出。
  • 2019年度國內外航天發射情況統計
    2019年2月28日,OneWeb旗下首批6顆衛星搭載從法屬蓋亞那發射的聯盟號火箭升空,該枚火箭隸屬於法國阿麗亞娜航天公司(Arianespace)。「織女星」號(Vega)運載火箭從法屬圭亞庫魯的蓋亞那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後遭遇了「重大異常」,導致發射任務失敗,損失了運載火箭及其有效載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