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公元前286一前255年,是決定戰國歷史走向的關鍵三十年。經濟、軍事、文化強權齊國由盛而衰,三晉(趙、魏、韓)聯盟分崩瓦解,老牌強國楚國江河日下,曾經積貧積弱的素國強勢崛起。戰國的格局由秦、齊兩強對峙下的多方混戰,演變為秦國獨大、傲視群雄,一舉奠定了統一天下的基礎。
戰國是個亂世。我們不得不承認亂世的文化和思想往往要比開明盛世要強。比如戰國,比如南北朝,比如五四運動,文化顯示出了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性。這也許就是「人都是逼出來的」最好的寫照吧。亂世造就英豪,士就是戰國時代的宣傳者和鼓動家。在那時候的中國人表現出一種讓人迷離的美感:陽剛、積極、口才超好,詭辯縱橫,「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不像現在唯唯諾諾,前怕狼後怕虎的,一副被閹割的樣子。想想都抑制不住的鄙視,也包括自己。
戳一下給精品匯「一點」支持
精美內頁欣賞
卷一:策者,時政之課也;戰國的策,即為戰國的大國角力。長篇歷史小說《戰國的策》所演繹的正是包含從「五國攻齊」到「長平之戰」戰國走向風雲突變的關鍵三十年的歷史。作者深入戰國古戰場實地考察,以大國競爭的視角,將七國政策、經濟、軍事、人才、文化的全方位對抗用小說的筆法娓娓道來。
卷二:曾經的霸主齊國在秦國與山東五國的打擊下轟然崩塌,從此一蹶不振。山東五國為了瓜分擊敗齊國的利益,相互反目。秦國利用這個機會對五國施行各個擊破的戰術,一個開刀的對象就是地域廣大的楚國。為了免除後顧之憂,秦王與趙王在澠池相會,成功穩住趙國。隨即,秦國白起、司馬錯兩路大軍,氣勢洶洶向楚國撲去……
卷三:秦國大舉伐楚,秦將司馬錯自隴西出兵,攻取了楚國的黔中郡 ,迫使楚王割讓上庸和漢江以北的土地給秦國。而後秦將白起帥軍直逼楚國統治中心地區,發動了「鄢郢之戰」,一舉攻破了楚國的國都郢。收拾完楚國後,秦國把目光投向了三晉。趁著三晉內鬥的機會,秦國對趙魏聯軍發起華陽之戰,殲滅十三萬魏軍,魏國無奈向秦國低頭……
戳一下給精品匯「一點」支持
卷四:秦王自閼與之戰敗給趙國後,始終惦念著復仇。終於在公元前260年,秦王找到了報仇的機會,那就是長平之戰。長平一役,趙國四十萬大軍灰飛煙滅。儘管,信陵君竊符救趙,保下趙國,而秦國也因連年徵戰和靠前的權利更替而元氣大傷,無力一舉滅掉六國,但天下大勢已定,六國破滅的命運已然不可逆轉,只是個時間問題了……
卷五:魏國向秦國屈服後,與秦國有一戰之力的只剩下趙國。此時,秦靠前部的權力鬥爭也愈演愈烈。秦相魏冉大權在握,引起秦王的不滿。在華陽之戰後,魏冉不顧白起等人的反對,力主伐趙。終於,秦國與趙國在閼與展開大戰。趙軍在大將趙奢的指揮下殲滅秦軍近十萬人。秦怒,並藉此機會罷黜了魏冉。不過,趙國與秦國的梁子結大了……
「政府出版獎」獲獎作家許葆雲,深人古戰場進行實地考證,融匯近二十年的史學研究新成果,以大國角力的視角、雄渾的筆力,將群雄爭霸的恢弘場面-一格局、戰略、權術、手腕一-娓娓道來洋洋百萬字,道盡大國競爭的智慧與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