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登貴,男,漢族,大學學歷,1977年2月出生,92年高中畢業入伍,99年考入石家莊陸軍學院步兵偵察指揮專業。中共黨員,成都軍區某旅參謀長,中校軍銜。先後兩次參加「愛爾納.突擊」國際特種兵比賽總分第二名、外國參賽隊第一名,參加「金鷹—2013」國際特種兵比賽21個參賽項目的16個第一。33次國際國內比武冠軍,一等功1次、二等功兩次、三等功3次,「中國五四青年獎章」「全軍踐行強軍目標標兵」「全軍十大學習成才標兵」「全軍優秀指揮軍官」。40多類武器裝備,他樣樣都精通;特種兵30餘項特戰技能,他熟稔九成以上,保持多項特種兵訓練紀錄至今無人能破。
特種兵!有關這個群體,一樣有許多傳說,比如最牛的叢林戰士,戰場上的殺手鐧,世上最帥的人……
黎登貴歷任副班長、班長、軍校學員、排長、副分隊長、分隊長,在每個崗位上他都曾參加過比武,次次都拿獎;當戰士是全團聞名的5公裡越野冠軍、器械尖子、「全能王」、摔跤高手,當學員是學員隊軍事高科技課代表、戰術訓練小教員,當幹部是歷次比武競賽的教練員兼隊員、「GPS專家」。多年來,他認真研讀各類理論和專業知識書籍2000餘冊,搜集整理資料100多萬字,撰寫讀書筆記和心得體會30餘萬字,先後發表理論文章13篇,多次作為教官和領隊帶隊參加比武競賽,個人累計在21次比武競賽中奪魁,帶領分隊6次參加重大軍事比賽競賽獲得第一名,是部隊公認的合格指揮員、優秀戰鬥員。
2000年、2003年,先後兩次代表中國軍隊參加「愛爾納;突擊」國際偵察兵比武競賽。「愛爾納.突擊」國際偵察兵比武競賽,是舉世聞名的特種偵察部隊頂級賽事,以近似實戰的環境、格外殘酷的考驗、異常激烈的競爭著稱。黎登貴和隊友們與來自美、英、德、意等15個國家特種部隊32支參賽隊高手們展開角逐。在歷時5天4夜100多個小時連續作戰、30餘個課目的激烈競爭中,黎登貴和隊友們精誠團結,與對手、假設敵、險惡環境鬥志鬥勇,克服重重困難,最終以總分第二名、外國參賽隊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完成比賽,為祖國和軍隊贏得了榮譽。2006年,作為軍事援外專家被派往厄瓜多任教一年,受到解放軍總參謀部專電通報表彰。
「課業」包括輕武器操作、戰術基本動作等十餘門。30秒徒手攀爬10米高牆,30分鐘1000米徒手遊泳,這些都是「及格線」。黎登貴3次徵戰國際賽場,3次把中國軍人的名字鐫刻在異國軍隊的榮譽牆上,創下了中國特種兵出國參賽次數最多、前後跨度時間最長的紀錄。2013年7月,他率隊參加「金鷹-2013」國際特種兵比武,一舉奪下21個參賽項目的16個第一。
「高中畢業入伍成就特種兵傳奇」
別看黎登貴現在成為特種兵傳奇,但起初卻並不被人看好。
1996年,身高168cm、體重85公斤的黎登貴高中畢業參軍入伍。初來乍到,他對部隊有一個簡單的認識:這裡是比拼體能的地方。因為4年前就開始堅持跑步鍛鍊,他自信能在這裡闖出一片天地。
但沒過多久,黎登貴就被現實潑了一盆冷水:「雖然我的耐力不錯,跑5公裡數一數二,但是身體協調性不好,走隊列姿勢不美觀,障礙訓練學十幾遍都掌握不了。」
更讓他難為情的是,在一次與戰友的拳擊對抗中,他被打得鼻青臉腫,竟然在場下一邊揩鼻血,一邊抹眼淚。「看著對手帶著狠勁兒的眼神,我就先怯了三分。」
一名班長的話點醒了他:「沒出息!哭能哭贏嗎?你不是打不過他,是你太懦弱,沒上場心理上就輸了。再去跟他打一場!」
「豁出去了!」克服畏懼心理的黎登貴重新走向拳擊場,拳頭變得果敢凌厲。憑藉強壯的體格,他果然戰勝了對方。
那一次,黎登貴知道了什麼叫「血性」。從此,他的愛好從相對溫和的跑步擴展到摔跤和各項訓練課目,「幹什麼都帶著一股拼勁兒」。不到兩年,他就把自己練成了「全優尖兵」。
不僅如此,他還在訓練之餘堅持學習,並於1999年考入了石家莊陸軍學院(現石家莊機械化步兵學院)步兵偵察指揮專業。
在這裡,黎登貴照樣每天堅持跑上10公裡。大家私下說,他一天不折騰自己就會皮癢難受,就像電影《阿甘正傳》裡的主人公。電影裡人們驚呼「阿甘,快跑!」,現實生活中同學們則常常喊他:「阿貴,快跑!」
那段時間,黎登貴幹什麼都是爭分奪秒,好像在和時間賽跑。他曾在日記裡這樣寫道:「時間從老遠的地方跑來,只向人們耳邊吹過一句輕輕的聲音:『我來了呵!』,便又很快地跑走了。」
課餘時間,黎登貴喜歡和軍校裡的外訓隊學員一起踢球。「他們都是來自外國的現役軍官,我還能跟他們學學口語。」不久,他的英語成績就躍居全中隊第一名。
沒想到,很快口語便派上了用場。2000年,北京軍區從整個軍區範圍內選拔隊員參加在愛沙尼亞舉行的「愛爾納·突擊」國際偵察兵比武。憑藉過硬的綜合素質和良好的英語水平,還是學員的黎登貴被選入集訓隊。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國際性的比武,它從此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黎登貴說。
實際上,參加第一次「愛爾納·突擊」國際偵察兵比武的確改變了黎登貴的人生,但卻是以一種略顯遺憾的方式。
由於種種原因,他只能以預備隊員的身份參加這次比武。「在最後的6公裡奔襲中,我在終點揮舞著五星紅旗為戰友們加油助威,同時也暗暗發誓,一定要回來親自參賽!」
2002年,即將軍校畢業的黎登貴面臨分配問題。儘管機會很多,但他沒有任何猶豫選擇了成都軍區,理由只有一條:這是參加明年「愛爾納·突擊」的軍區。
7月,黎登貴被分配到了成都軍區某大隊(現13集團軍某旅),從此開啟了自己的特種兵生涯。
2003年8月,他再次站到了「愛爾納·突擊」的競技場上。在愛沙尼亞的原始森林中,來自十幾個國家的27支隊伍展開較量。他們要在5天4夜的時間裡背負30公斤的背囊奔襲200多公裡,在毫無補給的情況下完成搶灘登陸、通過雷場、步槍和手槍射擊等課目。
不僅如此,原始森林中還潛伏著一個營的「假設敵」,隨時準備襲擾參賽隊員。除了時刻提防他們的偷襲,黎登貴的小隊還要應付惡劣的自然環境。「原始森林白天熱,晚上冷,我們一直在森林、沼澤和河流間行軍,身上的衣服從來沒有幹過。」
最關鍵的是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各項競賽課目。「5天4夜,根本沒有睡覺的時間,」超出生理極限的奔襲讓黎登貴出現了幻覺,「明明是平的草地,但看上去一會兒像土包,一會兒又凹陷下去。」
最終,在這場號稱「死亡角逐」的競賽中,中國的兩支隊伍在外國參賽隊中排名第二和第三。黎登貴也完成了自己作為特種兵的啟蒙教育。
這次殘酷的國際比武讓他認識到,只有不斷超越極限,才能在世界特種兵隊伍中佔有一席之地。此後,就像每天堅持長跑一樣,他在這條道路上跋涉19年,從未放棄。期間,他先後3次參加軍區特種(偵察)部分隊比武,並以36歲的「高齡」參加哈薩克斯坦主辦的「金鷹-2013」國際特種兵比武。
按常理,特種兵超過30歲就過了「黃金年齡」,但36歲的黎登貴從不服輸。2013年,他不僅在與一群20多歲的小夥子比拼中贏下參加「金鷹-2013」比武的名額,而且在比賽中做出了很多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情。
在比武中,有一段長約5.5公裡、橫亙著40多個障礙的偵察兵小道,被稱為「魔鬼之路」。比賽時,主辦方臨時在4公裡處增設了一個高難度課目:潛入2.5米深的湖底,撈運30公斤重的彈藥箱。
到達4公裡處的下水點時,黎登貴和隊友都已經精疲力竭。幾名極度疲勞的外軍隊員想硬拼,結果下水後因體力不支,反被救生員撈了起來。
「走!」黎登貴背著12公斤重的武器裝備帶頭潛入湖底,在他的帶動下,3名隊友也相繼跳進湖裡。剛入水,沉重的背囊就把人就往湖底拖。黎登貴明白,大家堅持不了太長時間,他迅速指揮隊友在足球場大的湖裡分區域搜尋目標。
潛水10餘次後,他終於摸到了彈藥箱,立刻用商定好的手語招呼隊友,4個人用蹬地打腿的動作一齊將30公斤的彈藥箱託出了水面。
「不可思議!」橡皮舟上,裁判長拉斐爾少校不禁感慨,在黎登貴的帶領下,中國隊團結得就像一個人。他朝水裡的黎登貴豎起了大拇指:「你是中國隊的靈魂!」。
在國際特種兵比武中,黎登貴是小隊的靈魂;在平常帶兵訓練中,他是整個團隊的靈魂。從來到該旅開始,黎登貴就想把學到的所有經驗都交給自己的兵。
有一個細節,二營4連的班長侯典陽記得特別清楚:「無論當連長、營長,還是參謀長,他最愛神出鬼沒地摸哨。」在漆黑的夜晚,黎登貴悄無聲息地接近崗亭,用不同的捕俘方法一次次將哨兵放倒。
「這些都是我在比賽中使用的招數,我不希望自己的兵也像那些比賽中的假想敵一樣中招。」對於那些「陣亡」的哨兵,他臨走前總會補上一句:「提高警惕,戰場上敵人隨時都想要我們的命。」
那段時間,旅裡的哨兵都被他摸怕了。三番五次後,戰士們編出一句順口溜:防火防盜防登貴。怎麼防?明哨變暗哨,固定哨變遊動哨,戴上夜視儀,布上傳感器,甚至連陷阱、鈴鐺這些土招怪招都用上了。果然,黎登貴再也沒能得逞。
此外,他把更多的經驗直接帶到了平時的訓練中。
比如泅渡。這是特種兵的必備技能,也是訓練的重點之一,但黎登貴從中發現了問題:為了泅渡方便,官兵在水中常常把武器裝具緊緊捆在身上,這樣主要是防止槍在水中滑落。
「萬一在水中遇到險情該怎麼辦?」這是他在比武和訓練中經常思考的問題。黎登貴和官兵在水訓場反覆研究試驗,用塑膠袋將背囊內的物資進行密封,使背囊變成一個漂浮物。在泅渡過程中,官兵們雙手持槍,藉助背囊的浮力前進,不僅省力,還始終處於戰鬥狀態。
繩子也是特種兵的必備器材,無論攀巖爬樓,牽引橫越,敵後機降,布設陷阱,都不可或缺。而黎登貴卻和這繩子較上了勁兒。訓練中,他將所有攀登繩由直徑4釐米的麻繩換成直徑1.2釐米的細繩。
「打仗用什麼繩子,我們訓練就應該用什麼繩子。」這也是他經常在賽場上長途負重奔襲積累的經驗:細繩比粗繩更輕,更便於攜帶,在作戰過程中更加實用。
針對比武中經常出現的高強度、超負荷任務,早在當連長時,黎登貴就在連隊成立了「魔鬼訓練班」。每天凌晨5點起床,先是一個10公裡,接著仰臥起坐300個,伏地挺身300個,1分鐘引體向上20個……
「這只是『加餐』,我們出操時還要和全連一起吃『正餐』。」侯典陽笑著說,「一開始大家並不願參訓,結果後來參訓的戰士參加比武每次都摘金奪銀,現在大家都擠著報名要求參加『魔鬼訓練班』。」
在戰士們的印象裡,黎登貴對待訓練是個「狠角色」。對此,侯典陽有不同的看法:「與其說他對大家狠,不如說他對自己狠。他只是把對要求自己的標準用到了大家身上而已。」
「或許就是因為這種精神,他才能稱為傳奇特種兵吧!」這位年輕的班長補充說。
黎登貴的槍法準。一次野外授課,天空飛過一群麻雀,他連開兩槍,兩隻麻雀應聲落地。殊不知,10年前,黎登貴已經可以輕鬆打出98環。為了提高兩環成績,他耗時10年,如今,出手幾乎都是100環。
每次訓練,500次出槍動作只是「開胃菜」;直升機、突擊車、機降索降,20餘個戰鬥場景他反覆練到極致。
同甘共苦13年,旅長蘇傑對黎登貴再熟悉不過了。蘇傑說,這個人才也是「耗材」:年均磨壞10根索降繩、每次比別人多請領兩套作訓服、每年消耗彈藥數萬發……
努力和執著,成就了黎登貴:40多類武器裝備,他樣樣都精通;特種兵30餘項特戰技能,他熟稔九成以上,保持多項特種兵訓練紀錄至今無人能破。
黎登貴自述:首先,一個我是趕上了好時代,這個時代就是從來不會埋沒人才,只要你願意幹,然後都有實現夢想的機會,實實在在的做事人不吃虧;第二,很多的戰友幫助過我,支持我,讓我一步步走到今天,沒人幫助我一事無成。第三個原因我總覺得是越艱苦越要奮鬥。最後一點我覺得還是堅持。就是我去年參加軍區比武之後,我拿到第五名,我們單位領導都跟我說,你不用參加了,這麼大歲數,當個教練就行了。但是我還覺得,我評估一下我自己,我必須參加,今天就是明天的階梯,每天都很重要,每一步都很關鍵。
★祖國的邊疆,有我在守候★
【感謝您閱讀我們的文章】
【祝您闔家幸福、萬事如意】
【本文由「特種兵軍事」策劃發布】
【更多精彩請關注「特種兵軍事」微信公眾號:TZB-P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