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軍購案的背後:中美之間左右逢源,豪賭國運!

2021-02-20 大國小警

獨角戲終於唱不下去了,經過9個月的自娛自樂之後,「戲精」本人親手終結了懸念。

上周,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正式決定,將向美國採購一批F-35戰機。

本就是一場事先內定的軍購案,明眼人早就看出了端倪,可黃永宏偏偏要給自己加戲。

去年7月,這位國防部長放出風聲,為了替換老舊的F-16戰機,新加坡將在歐洲的「颱風」、美國的F-35、俄羅斯的蘇-57以及中國的殲-20戰機中選擇一款來進行更換。

正所謂「隔行如隔山」,本職工作是醫生的黃永宏畢竟不是資深政客,其忽悠水平亟待提高:

選颱風?別逗了!新加坡根本看不上四代機;

選蘇-57?搞笑吧!這款戰機還在試飛階段;

選殲-20?不可能!中國壓根就沒打算出口;

不難看出,新加坡並沒有選擇的餘地,它唯一可購買的只能是F-35!

說白了,中、俄、歐成了三塊墊腳石,被新加坡用來搭建了一座華麗的舞臺,上演了一出向美國示愛的好戲。

須知,這樣的「綠茶」最令人討厭——心裡明明惦記著「高富帥」,可是卻同時吊著好幾個「備胎」,簡直是毫無廉恥

在國際局勢風起雲湧的大變革時代,新加坡嘴上說著不站隊,但實際上還是倒向了美國。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儘管過去了54年,其孤注一擲賭國運的本性卻從未改變!

1965年8月9日,正值炎炎盛夏,可是某個新加坡人卻如墜冰窟,遭遇了人生中最重大的一場挫折。

當天,馬來西亞國會舉行了一場緊急投票,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的結果,將新加坡「踢出」聯邦。

李光耀,這個被譽為「蘇伊士運河以東最純正的英國人」失掉了應有的紳士風度,當眾流下了眼淚,被迫宣布獨立。

多年以後,李光耀仍對此耿耿於懷,他在回憶錄中憤憤不平的寫道:

對新加坡來說,1965年8月9日不是什麼值得慶祝的日子,我們從沒爭取新加坡獨立。

不想獨立?難道李光耀就這麼想寄人籬下,靠搖尾乞憐求生嗎?

非也!這位南洋華人有著巨大的野心,「新加坡國父」的稱號根本滿足不了其胃口,他覬覦的是整個馬來西亞的統治權。

要知道,在彼時的馬來西亞聯邦中,華人的佔比高達42%,與本地土著馬來族人口不相上下。

而加入進來的新加坡則有70%的人口是華人,雖然總量不是很大,但足以改變馬來西亞的種族平衡。

更關鍵的是,李光耀倡導的「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明顯比「馬來人的馬來西亞」更有吸引力。

憑藉著過人的政治魅力和先進的治國理念,李光耀的聲望極速上升,甚至連印度裔也站在他的這一邊。

時任馬來西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腸子都悔輕了,原本以為撿了一個大便宜,有開疆拓土之功,哪知道李光耀是來「謀朝篡位」的!

在華人已經主宰當地經濟的前提下,如果放任政治與人口層面的優勢被蠶食,那麼馬來人將不可避免的被邊緣化,從而喪失整個國家的統治權。

基於這種情況,馬來人主導的國會以投票的方式,無情的將新加坡掃地出門。

毫不誇張的說,不是馬來西亞失去了新加坡,而是李光耀失去了馬來西亞

在戎評(微信公眾號:戎評)看來,1965年8月9日的那一場淚水,是李光耀為自己破滅的野心而流。

人往往就是這樣,哭過了才知道害怕,這位「新加坡國父」同樣也不例外——被好幾千萬充滿敵意的馬來西亞人包圍,他能不害怕嗎?!

這樣一個既沒資源,也無戰略縱深的國家,如何在強敵環伺的局面中生存下來,就成了李光耀亟待解決的頭號問題。

顯然,單靠新加坡自身是無法抗衡周邊國家的;因此,尋找靠山就成了其唯一的選擇!

那麼,李光耀最終抱上了誰的大腿呢?

沒有任何懸念——美國!

要知道,美國的大腿可不是誰都能抱的,他可不收垃圾。在東南亞諸國竟相投靠的情況下,美國卻偏偏對新加坡情有獨鍾。

眾所周知,F-35可不是砸錢就能買到的,那得是美國的鐵桿盟友才能享受到的特殊待遇,新加坡無疑就是這樣的幸運兒。

為什麼這個南洋島國會受到如此青睞?

因為它的地緣位置太好了!

新加坡扼守著連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通道——馬六甲海峽,據統計,每年約有8萬多艘船隻通過該海峽,佔到了世界海上貿易的1/4

尤其是對中國而言,更是離不開這條黃金水道——我國85%的石油進口都要走海路運輸,其中2/3的航線都必須經過馬六甲海峽。

毫不誇張的說,誰控制了馬六甲海峽,誰就掌握了國際海上貿易的咽喉,也就掐住了我們的能源命脈。

目前,美國在新加坡樟宜軍事基地部署了第七艦隊的一支精銳部隊,只要他們願意,美軍就可以在12個小時之內,完成對馬六甲海峽的封鎖。

當然,把馬六甲海峽當作「投名狀」獻給美國,只是新加坡獲得重用的表面原因。細究其根本,則是美國把其當成了「自己人」。

新加坡看似是一個華人國家,其實卻是「黃皮白心」,深受西方價值觀影響:

不僅官方語言是英語,而且政治制度也承襲自英國,就連新加坡自己也以西方為標杆,來定位本國的位置。

很多人不知道的一個事實是,儘管新加坡於1965年宣告獨立,但是直到1993年11月頒布《英國法適用法令》之前,新加坡的法律糾紛都可以上訴到英國上議院。

換一句話說,在獨立後的28年時間裡,新加坡的司法終審權都一直掌握在英國手中

這樣一個和宗主國藕斷絲連的小城邦,連最起碼的尊嚴都不要,心甘情願的替西方當走狗,美國又有什麼不放心的呢?

事實上,新加坡承擔的重任還不只於此——它是美國在東南亞選定的戰略支軸,忠實的為美國霸權服務。

該地區的越南、寮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自然不會倒向美國;

馬來西來、印尼、汶萊是伊斯蘭國家,從心底厭惡美國;

泰國、緬甸是佛教國家,也和美國不大對付;

柬埔寨是中國的盟友,菲律賓又是扶不起來的阿鬥;

數來數起,只剩一個新加坡用起來順手,也只有新加坡用起來放心!

戎評(微信公眾號:戎評)認為,新加坡之於東南亞,就像英國之於歐洲,以色列之於中東一樣,在美國的全球布局中扮演著關鍵變量的角色。

新加坡的政治精英對此心知肚明,他們仗著美國在背後撐腰,漸漸滋生了與其體量不相符的野心。

拿破崙曾經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樣的,李光耀想成為一位有全球影響力的領導人也就不難理解了。

像他這樣野心勃勃的政客,一時的挫折並不會令其退卻,既然圖謀馬來西亞的領導權沒能成功,那乾脆玩票大的!

1967年8月8日,在新加坡的牽頭組織下,東協正式成立。

藉助東協這個平臺,新加坡放大了自身的影響力,並成為了事實上的盟主,頻頻在國際議題上「搶鏡」,甚至把手伸到了南海。

2017年4月底,東協第30屆領導人峰會在馬尼拉召開,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會上發言時指出,在南海議題上,東協應該同聲共氣,發出團結的聲音。

他表示,儘管不是每個東協成員都是聲索國,但是各國都希望維持和平與穩定、確保航行和飛行自由,要按照國際法律,和平解決糾紛。

眾所周知,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一直是明確的——直接由當事國通過談判協商的方式來解決

李顯龍不是不清楚這一點,可是他仍然試圖「綁架」整個東協,想以勢壓人,擺明是要與中國對著幹。

近幾年,新加坡在南海問題上不斷興風作浪,不是表態支持仲裁,就是邀請美國介入,簡直就是故意「碰瓷」中國。

事實上,李顯龍「碰瓷」中國的心得,絕大部分都來自其父李光耀。

新加坡被迫獨立之初,為了跟周邊國家搞好關係,並得到美國的庇護,便旗幟鮮明的與共產主義國家劃清界限,李光耀公然聲稱:

要做東南亞最後一個跟中國建交的國家

要知道,當時的中國正受到西方的嚴密封鎖,外部環境十分惡劣,急需擴大朋友圈來獲取支持,而李光耀的表態無疑是在向中國的傷口上撒鹽。

新加坡再怎麼心向西方,在周邊的馬來西亞與印尼等國家看來,也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華人國家,連他們都不願儘快與中國建交,其他國家就更加猶疑不定!

在戎評(微信公眾號:戎評)看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外交在東南亞遲遲無法打開局面,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新加坡從中作梗!

從李光耀到李顯龍,為什麼新加坡屢屢給中國添堵?

因為他們病了,患上了「皈依者狂熱」!

眾所周知,新加坡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一部分華人在受到歧視和壓迫之後,不僅不站起來反抗,反而給白種人充當走狗,以達到向上爬的目的。

這種人,為了獲取英國主子的信任,選擇展示忠誠的方式往往更加極端——他們對華人更加兇殘,以貶低和羞辱自己的同胞為榮

李光耀本人就是通過投靠英國人發家的,在他掌控新加坡之後,便開始了喪心病狂的「漂白」進程。

他不顧大部分華人的反對,強硬關閉了傳承中國文化的南洋大學;為了徹底抹掉與中國的一切痕跡,又要求華文報章改用英文報導。

直到上世紀90年代之前,高達80%的新加坡人日常使用的還是中文,可是到了現在,近7成的家庭卻已經習慣了用英文進行交流。

要知道,語言作為維繫文明的紐帶,一旦被剪斷就會產生隔閡,對如今的新加坡人來說,中國和他們已經沒有任何關係了。

以李光耀、李顯龍父子為代表的一部分華人,永遠也挺不直腰杆:

英國人高高在上,就對英國人俯首帖耳;

日本人悍然入侵,就對日本人搖尾乞憐;

美國人接踵而至,就對美國人點頭哈腰;

就是這樣的一群人,他們寧肯給外國人當狗,也不願意正視自己是炎黃子孫的事實,簡直就是數典忘祖!

既然新加坡自絕於中華,那就休怪咱們不客氣!

俗話說「打蛇打七寸」,要想讓新加坡知道痛,就一定要擊中它的軟肋!

軟脅一:港口貿易

李光耀利用新加坡扼守馬六甲海峽的便利,大力發展航運、石化以及服務業,經過30多年的積累,終於把這個只有719.1平方公裡的彈丸之地,建設成了全球貿易、航運和金融中心。

別看新加坡的GDP總量只排在東協第3位,可是該國的人均GDP卻令其它國家難以匹敵,幾乎是馬來西亞的6倍

毫不誇張的說,新加坡能有如今的風光,港口貿易居功至偉!大家不妨想一想,如果新加坡的港口優勢被削弱了,他們的日子還會好過嗎?

要知道,馬六甲海峽可不是新加坡獨有的,馬來西亞同樣有份;既然新加坡如此冥頑不靈,那就休怪中國另起爐灶!

2014年10月,中國投資800億人民幣,在馬六甲海峽中段新建了一座大型深水港:皇京港。

皇京港於2025年竣工之後,將取代新加坡成為本地區最大的港口!

要知道,全世界10大港口,有6個在中國,一旦皇京港正式投入運營,憑藉馬來西亞的地理優勢,再加上中國的資金、技術以及管理經驗,皇京港將更加如虎添翼。

屆時,新加坡賴以生存的轉運業務必將受到巨大衝擊,日漸萎縮甚至直接關停都有可能。

新加坡當時就急了,聯合早報甚至故意混淆視聽,直指皇京港帶有軍事目的。

呵呵,想往中國身上潑髒水?晚了!

抗之則在青雲之上,抑之則在深淵之下;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鼠——這個只有500多萬人的小城邦,永遠不知道擁有14億人口大國的能量。

軟肋二:金融支柱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新加坡同樣也不例外,該國除了港口貿易之外,還有另外一個經濟支柱——金融業。

在國與國的博弈中,光打倒對手是不管用的,要徹底打殘它,讓其永無翻身的機會!

針對新加坡的金融業,中國也使出了釜底抽薪的一招:

2018年4月13日,中國正式宣布:建立海南自貿區。

看到這裡,或許有的讀者會產生疑惑,海南自貿區真的會衝擊到新加坡金融中心的地位嗎?別急,且聽戎評慢慢道來。

一般來說,自貿區是指,在一個國家的內部劃定一塊區域,當做自由貿易區,並對進出區域內的貨物免收關稅。

而海南由於四面環海的優勢,又多了一個「自由港」的概念,這就意味著,除了免收關稅之外,海南還允許在其轄區內開展改裝、加工和製造等活動。

新加坡當年就是憑藉著這一套發展起來的,但是如今海南自貿區來搶他們的生意了:

論規模:海南有3.54萬平方公裡,足足是新加坡的50倍,比這個彈丸之地有潛力多了,不論多大的企業都容納的下。

論市場:海南自貿區背後是中國1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就算新加坡能夠輻射東南亞6億人口,那也還是比不上我們,試問誰會因小失大呢?

論產業:中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全方位「秒殺」新加坡。

從建廠、安裝、調試,再到採購、生產、出口,我們都可以一條龍的搞定,無形中就降低了企業的成本,如果你是決策者,你會選擇在哪裡投資呢?答案不言自明!

等到海南自貿區全面展開,必定會湧現出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屆時,與海南隔海峽相望的香港就是它們選擇上市的首選。

事實上,海南自貿區對新加坡「金融中心」地位的打擊已經初見成效了:

去年,選擇在香港上市的企業達到了156家,總募集金額高達143億美元;相比之下,新加坡則只迎來了20家新上市公司,總募集資金也只有32億美元。

不難看出,在爭奪亞洲頭號金融中心的比賽中,新加坡已經被甩在了身後。

就像鳥兒折斷了翅膀就無法飛行,一旦摧毀了港口貿易與金融服務,新加坡就再也沒有耍橫的底氣!

明明擁有同宗同源的文明血脈,卻一直對中國充滿了強烈的排斥感,像新加坡這樣的奇葩國家,在全世界都極其罕見。

你可曾見過,同為英語系的加拿大,會不斷朝美國下絆子;

你可曾見過,同為德語系的奧地利,會充當反德國的急先鋒;

你可曾見過,同為斯拉夫人的白俄羅斯,會不時衝俄羅斯找茬;

沒有,一個都沒有!這些國家清楚的很:大哥混的好,自然不會忘了血脈相連的小弟。

偏偏新加坡就不明白這個理,就是見不得中國的好,在作死的道路上越奔越遠。

不願堂堂正正做人,寧肯憋憋屈屈當狗,新加坡這樣的異數,簡直就是炎黃子孫中的敗類!

在風起雲湧的大爭之世,這群生於南洋、心向西洋的新加坡人早已摒棄了中華文明的精髓,自然也就忘記了老祖宗的教誨:

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

李光耀、李顯龍父子三番五次得罪中國,難道是想效仿桀、紂嗎?

早在2000多年前,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韓非子,就預言了他們的下場:

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長按下圖二維碼識別關注大國小警,更多精彩不容錯過!

恆運隆 創造健康生活 為兄弟乾杯

 恆運隆全國招商電話:400-997-9297

恆運隆官方微信客服      ↓↓↓


相關焦點

  • 對馬海戰-日本豪賭國運之役
    1905年5月27日,高掛「Z」字旗的日本聯合艦隊,劈開深邃的海面,義無反顧駛向繞行大半個地球而來的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隆隆炮聲即將打破對馬海峽的平靜,一場日本民族豪賭國運的大海戰即將爆發。早在公元663年,日本民族第一次豪賭國運,伸出略顯稚嫩的腳步邁向了朝鮮半島,結果被唐朝名將劉仁軌領軍殺得大敗,1000餘艘戰船悉數被焚,一把火燒出了此後近1000年朝鮮半島的太平。公元1592年,一代梟雄豐臣秀吉攜首次一統日本之餘威,給朝鮮國王發出國書,豪言「夫人之居世,自古不滿百歲,安能鬱郁久居此乎?
  • 臺灣追討拉法葉軍購案「黑金」
    九十年代初,臺灣與法國之間的一宗軍火採購案涉及巨額腐敗,直到今天,案情仍有許多謎團待解。背景撲朔迷離 謎團至今難解拉法葉軍購案可以追溯到九十年代初期,當時臺灣軍方急於完成軍備的更新改造,而受中美"一中原則"所困,從美國購置軍火的數量和檔次都受到諸多限制。1991年,臺灣同法國軍火商湯姆森(泰雷茲公司前身)籤署購置六艘拉法葉級巡衛艦協議。1993年,臺灣海軍一軍官死於非命,使拉法葉軍購案的佣金黑幕漸漸浮出水面。
  • 瓜達爾港正式開航:新加坡哭了!美國傻眼了!
    正是這灣窄窄的海峽,橫亙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就像一隻掐住海上咽喉的大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馬六甲的最窄處,就是那個黃皮白心的新加坡,那個天天呼喚著美國回歸東亞、平衡中國,與美國有密切軍事合作的國家。
  • 香格裡拉對話和新加坡的軟實力
    在美國重返亞洲和南海局勢升溫的背景下,各國特別是中美均派出高級軍事和外交官員參加,使得這個在2002年由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主辦的國際會議,已經從最初的學術對話演變成了一個有影響力的官方防務論壇,成為除東協地區論壇(ARF)和亞太地區安全合作理事會(CSCAP)之外,亞太地區又一重要的多邊安全合作對話機制,同時也是亞太地區唯一能將各國防務部門高官聚集在一起討論防務問題和區域安全合作問題的機制。
  • 中國-瓜達爾港正式開航:新加坡損失重大,美國圍堵破產!
    目前世界石油的60%、中國大陸80%進口石油,要經過新加坡的馬六甲。也就是說,馬六甲海峽直接扼住了中國經濟發展的能源大動脈與咽喉。正是這灣窄窄的海峽,橫亙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就像一隻掐住海上咽喉的大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馬六甲的最窄處,就是那個黃皮白心的新加坡,那個天天呼喚著美國回歸東亞、平衡中國,與美國有密切軍事合作的國家。有了新加坡的襄助,美國在馬六甲海峽,有著絕對的軍事優勢。
  • 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的豪賭
    我希望帶給大家的是同樣精彩的戰爭背後的國家博弈。因為戰爭從來都只是手段不是目標。那麼對於這場戰爭是什麼讓以色列選擇孤注一擲?幾乎利用全部空軍力量去進行豪賭?第二次中東戰爭結束後,阿拉伯國家在這十年多的時間到底幹了什麼?以美蘇為首的大國在這場戰爭的背後又在進行怎樣的利益鬥爭?
  • 原創|臺海戰爭預測:中國國運向前前進一大步!
    由於臺海戰爭是中華民族國運之戰,無論付出多大代價,都必須取得勝利,哪怕經濟倒退10年,大不了我們擺地攤去!一句話:和抗日戰爭一樣,和抗擊新冠疫情戰爭一樣,不惜一切代價,絕對要取得徹底勝利!14億人的堅定決心,足以讓全世界山呼海嘯、地動山搖!更不用說北美那3億多人和一點祖先傳下來的看家武器了!只要不要命,沒有什麼事情做不出來,沒有什麼目標實現不了!
  • 中美宣布重磅新政,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表態「接受中國繼續壯大的事實"!
    參與香會論壇的亞太地區28個國家的國防代表、軍方將領、政界人士等,將探討如何加深亞太國家之間在安全防務領域的互信。本次香會被視為中美對話的重要場合,不少人希望在這次對話中,中美不將矛盾擴大化。然而,就在香會正式開始之際,中美都各自宣布重磅新對策,摩擦升級!驚呆四座...
  • 為何烏克蘭不在俄羅斯和西方之間左右逢源?
    要知道,平衡外交的最大要義是「制衡」,這種制衡除了表現為他國之間的制衡,更包括自己對他國的制衡。比如擅長「離岸平衡手」的英國,之所以大陸平衡政策一度玩得風生水起,根本原因不在於歐洲大陸上的勢均力敵,而在於英國的強大實力,這保證了歐洲大陸即便實力不均衡,英國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使其達到均衡。
  • 騎虎難下還是左右逢源?美俄夾縫中日本的盤算
    俄羅斯「熊出沒」三國戰機空中對峙,美俄重裝「照面」日本海空域,夾縫中的日本 騎虎難下還是左右逢源?本期《軍事制高點》為您解讀:騎虎難下還是左右逢源?美俄夾縫中日本的盤算。呂耀東:這兩年確實美俄之間的關係是比較緊張的。而且尤其是日本和俄羅斯之間的有領土的問題,這個問題一直到現在糾葛很深,美國恰恰利用這一點來去遏制俄羅斯,所以說它的軍事部署顯然是有目的性。
  • 顧子明|從「夫妻關係」角度,聊聊中美
    說起來,自中國1994年開始向外向型經濟轉型,中美之間爆發的貿易衝突之少,可以說是極為罕見。以至於這次對抗,把大家都嚇得夠嗆。而這麼多年來,中美這對「夫妻」衝突少的本質,還是因為利益足夠大。一方面,中國通過對美國的大規模出口,積累了大量的美元外匯,並再將其以極低的價格購買美國國債。
  • 中國新加坡對這事什麼都沒說 臺灣媒體已經都慌了
    「中時電子報」稱,長期以來,新加坡在政治和安全上依賴美國,然而從經濟和地緣政治考慮,維持中新關係正向和穩定仍然是新加坡對外政策的重中之重。文章稱,新加坡一直對兩岸關係的狀態瞭然於心,願意扮演和事佬的角色。正因為如此,2015年海峽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進行了1949年以來的首次會晤,這充分顯示新加坡在兩岸關係的特殊地位。
  • 中越戰爭後,新加坡總統分析對越自衛反擊戰,背後的原因令人深思
    關於這場戰爭,電視上還有書本裡都很少的提及,直到中越戰爭以後,新加坡總統分析對越自衛反反擊戰,背後的原因令人深思。新加坡總統李光耀對這場戰爭進行過分析,當時分析總結出來兩點,首先就是因為當時的越南頻繁挑釁中國,嚴重危險了中國主權和領土的完整,因此中國被逼無奈出兵自衛反擊,第二點就是因為當時中國和蘇聯的關係惡化,中國又和美國進入「蜜月期」
  • 深度 | 新加坡,悲劇的宿命
    背後是伴隨著亞洲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中國的崛起,馬六甲海峽在全球航運中承擔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新加坡港地理位置優越,氣候和水文條件十分理想,港口貨物年吞吐量達1億噸以上,居世界前列,國際航空客運周轉量居世界最前列。新加坡以此為基礎,形成了以轉口貿易和航運業為主體的獨特經濟類型,並成為國際航運的中心。同時,新加坡四面環海,以煉油和造船為核心的工業部門具有世界意義。
  • 臺灣正式敲定66架F16V軍購案 島內網友諷:又買廢鐵
    [環球網報導]臺灣「中央社」15日援引外媒報導,臺灣對美66架新型F-16戰機軍購案定案,預計2023年可取得美方首批交貨
  • 美國悍然通過重磅法案,拜登對中國的豪賭即將上演!
    美國這是明目張胆地拿重金支持民進黨當局分裂中國的行為,這是一場豪賭。賭局的結果是註定的,歷來美國對中國下賭注都是逢賭必輸。美國無論在太平洋地區花多少錢,都無法阻止中國收復臺灣的行動,也無法讓美國在該地區可以任意妄為,南太平洋是各國共同的海洋,不是美國的庭院和別墅。拜登走到歷史關口現在美國眾議院通過的國家授權法案正等待參議院的審核和拜登的籤字。
  • 美國海軍陸戰隊戰爭學院推演中美俄世界大戰,中美到底會不會打?
    今天,又在網上看到美國海軍陸戰隊戰爭學院關於中美俄參加的世界大戰推演,從推演結果看,雙方陣營的傷亡非常大,單是第一周美軍及其盟友一方就損失了15萬人(第1天損失6萬人);如果加上中俄一方,則要達到幾十萬之巨。既然如此,中美之間會互發生戰爭嗎?
  • 一個強大而無形的心理構想,深植美國人心中,成為中美之間最大障礙
    那麼,中美會有一戰嗎,雙方未來怎樣相處,這兩個世界大國將如何影響世界,中美又存在哪些現實與認知差異,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研究院傑出研究員馬凱碩接受庫叔採訪時作了如下分析與判斷。馬凱碩判斷,中美關係發展在未來10年將變得比現在更加艱難,中美競爭將在未來10年加速。       究其原因,中美之間的地緣政治競爭不可避免。
  • 日韓貿易戰背後:一場決定國運的生死之戰
    小弟們思路能不活泛嘛,趁著中美貿易衝突無暇幹預,打個時間差突襲韓國,搞掉一個競爭對手,順便給我們納個投名狀。小日本馬屁拍的還是不錯的,沒有意外的話,應該很快會看到2016年之前那批流著口水出現在歐洲工廠的黃皮膚買家出現在日本各地,開啟他們的買手生涯。以前去韓國的旅遊大軍也會向日本持續輸出。韓國註定會成為中美交鋒的最大犧牲品,也會成為日韓交鋒被犧牲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