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戲終於唱不下去了,經過9個月的自娛自樂之後,「戲精」本人親手終結了懸念。
上周,新加坡國防部長黃永宏正式決定,將向美國採購一批F-35戰機。
本就是一場事先內定的軍購案,明眼人早就看出了端倪,可黃永宏偏偏要給自己加戲。
去年7月,這位國防部長放出風聲,為了替換老舊的F-16戰機,新加坡將在歐洲的「颱風」、美國的F-35、俄羅斯的蘇-57以及中國的殲-20戰機中選擇一款來進行更換。
正所謂「隔行如隔山」,本職工作是醫生的黃永宏畢竟不是資深政客,其忽悠水平亟待提高:
選颱風?別逗了!新加坡根本看不上四代機;
選蘇-57?搞笑吧!這款戰機還在試飛階段;
選殲-20?不可能!中國壓根就沒打算出口;
不難看出,新加坡並沒有選擇的餘地,它唯一可購買的只能是F-35!
說白了,中、俄、歐成了三塊墊腳石,被新加坡用來搭建了一座華麗的舞臺,上演了一出向美國示愛的好戲。
須知,這樣的「綠茶」最令人討厭——心裡明明惦記著「高富帥」,可是卻同時吊著好幾個「備胎」,簡直是毫無廉恥!
在國際局勢風起雲湧的大變革時代,新加坡嘴上說著不站隊,但實際上還是倒向了美國。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儘管過去了54年,其孤注一擲賭國運的本性卻從未改變!
1965年8月9日,正值炎炎盛夏,可是某個新加坡人卻如墜冰窟,遭遇了人生中最重大的一場挫折。
當天,馬來西亞國會舉行了一場緊急投票,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的結果,將新加坡「踢出」聯邦。
李光耀,這個被譽為「蘇伊士運河以東最純正的英國人」失掉了應有的紳士風度,當眾流下了眼淚,被迫宣布獨立。
多年以後,李光耀仍對此耿耿於懷,他在回憶錄中憤憤不平的寫道:
對新加坡來說,1965年8月9日不是什麼值得慶祝的日子,我們從沒爭取新加坡獨立。
不想獨立?難道李光耀就這麼想寄人籬下,靠搖尾乞憐求生嗎?
非也!這位南洋華人有著巨大的野心,「新加坡國父」的稱號根本滿足不了其胃口,他覬覦的是整個馬來西亞的統治權。
要知道,在彼時的馬來西亞聯邦中,華人的佔比高達42%,與本地土著馬來族人口不相上下。
而加入進來的新加坡則有70%的人口是華人,雖然總量不是很大,但足以改變馬來西亞的種族平衡。
更關鍵的是,李光耀倡導的「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明顯比「馬來人的馬來西亞」更有吸引力。
憑藉著過人的政治魅力和先進的治國理念,李光耀的聲望極速上升,甚至連印度裔也站在他的這一邊。
時任馬來西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腸子都悔輕了,原本以為撿了一個大便宜,有開疆拓土之功,哪知道李光耀是來「謀朝篡位」的!
在華人已經主宰當地經濟的前提下,如果放任政治與人口層面的優勢被蠶食,那麼馬來人將不可避免的被邊緣化,從而喪失整個國家的統治權。
基於這種情況,馬來人主導的國會以投票的方式,無情的將新加坡掃地出門。
毫不誇張的說,不是馬來西亞失去了新加坡,而是李光耀失去了馬來西亞!
在戎評(微信公眾號:戎評)看來,1965年8月9日的那一場淚水,是李光耀為自己破滅的野心而流。
人往往就是這樣,哭過了才知道害怕,這位「新加坡國父」同樣也不例外——被好幾千萬充滿敵意的馬來西亞人包圍,他能不害怕嗎?!
這樣一個既沒資源,也無戰略縱深的國家,如何在強敵環伺的局面中生存下來,就成了李光耀亟待解決的頭號問題。
顯然,單靠新加坡自身是無法抗衡周邊國家的;因此,尋找靠山就成了其唯一的選擇!
那麼,李光耀最終抱上了誰的大腿呢?
沒有任何懸念——美國!
要知道,美國的大腿可不是誰都能抱的,他可不收垃圾。在東南亞諸國竟相投靠的情況下,美國卻偏偏對新加坡情有獨鍾。
眾所周知,F-35可不是砸錢就能買到的,那得是美國的鐵桿盟友才能享受到的特殊待遇,新加坡無疑就是這樣的幸運兒。
為什麼這個南洋島國會受到如此青睞?
因為它的地緣位置太好了!
新加坡扼守著連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重要通道——馬六甲海峽,據統計,每年約有8萬多艘船隻通過該海峽,佔到了世界海上貿易的1/4。
尤其是對中國而言,更是離不開這條黃金水道——我國85%的石油進口都要走海路運輸,其中2/3的航線都必須經過馬六甲海峽。
毫不誇張的說,誰控制了馬六甲海峽,誰就掌握了國際海上貿易的咽喉,也就掐住了我們的能源命脈。
目前,美國在新加坡樟宜軍事基地部署了第七艦隊的一支精銳部隊,只要他們願意,美軍就可以在12個小時之內,完成對馬六甲海峽的封鎖。
當然,把馬六甲海峽當作「投名狀」獻給美國,只是新加坡獲得重用的表面原因。細究其根本,則是美國把其當成了「自己人」。
新加坡看似是一個華人國家,其實卻是「黃皮白心」,深受西方價值觀影響:
不僅官方語言是英語,而且政治制度也承襲自英國,就連新加坡自己也以西方為標杆,來定位本國的位置。
很多人不知道的一個事實是,儘管新加坡於1965年宣告獨立,但是直到1993年11月頒布《英國法適用法令》之前,新加坡的法律糾紛都可以上訴到英國上議院。
換一句話說,在獨立後的28年時間裡,新加坡的司法終審權都一直掌握在英國手中!
這樣一個和宗主國藕斷絲連的小城邦,連最起碼的尊嚴都不要,心甘情願的替西方當走狗,美國又有什麼不放心的呢?
事實上,新加坡承擔的重任還不只於此——它是美國在東南亞選定的戰略支軸,忠實的為美國霸權服務。
該地區的越南、寮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自然不會倒向美國;
馬來西來、印尼、汶萊是伊斯蘭國家,從心底厭惡美國;
泰國、緬甸是佛教國家,也和美國不大對付;
柬埔寨是中國的盟友,菲律賓又是扶不起來的阿鬥;
數來數起,只剩一個新加坡用起來順手,也只有新加坡用起來放心!
戎評(微信公眾號:戎評)認為,新加坡之於東南亞,就像英國之於歐洲,以色列之於中東一樣,在美國的全球布局中扮演著關鍵變量的角色。
新加坡的政治精英對此心知肚明,他們仗著美國在背後撐腰,漸漸滋生了與其體量不相符的野心。
拿破崙曾經說過,「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樣的,李光耀想成為一位有全球影響力的領導人也就不難理解了。
像他這樣野心勃勃的政客,一時的挫折並不會令其退卻,既然圖謀馬來西亞的領導權沒能成功,那乾脆玩票大的!
1967年8月8日,在新加坡的牽頭組織下,東協正式成立。
藉助東協這個平臺,新加坡放大了自身的影響力,並成為了事實上的盟主,頻頻在國際議題上「搶鏡」,甚至把手伸到了南海。
2017年4月底,東協第30屆領導人峰會在馬尼拉召開,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會上發言時指出,在南海議題上,東協應該同聲共氣,發出團結的聲音。
他表示,儘管不是每個東協成員都是聲索國,但是各國都希望維持和平與穩定、確保航行和飛行自由,要按照國際法律,和平解決糾紛。
眾所周知,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一直是明確的——直接由當事國通過談判協商的方式來解決。
李顯龍不是不清楚這一點,可是他仍然試圖「綁架」整個東協,想以勢壓人,擺明是要與中國對著幹。
近幾年,新加坡在南海問題上不斷興風作浪,不是表態支持仲裁,就是邀請美國介入,簡直就是故意「碰瓷」中國。
事實上,李顯龍「碰瓷」中國的心得,絕大部分都來自其父李光耀。
新加坡被迫獨立之初,為了跟周邊國家搞好關係,並得到美國的庇護,便旗幟鮮明的與共產主義國家劃清界限,李光耀公然聲稱:
要做東南亞最後一個跟中國建交的國家。
要知道,當時的中國正受到西方的嚴密封鎖,外部環境十分惡劣,急需擴大朋友圈來獲取支持,而李光耀的表態無疑是在向中國的傷口上撒鹽。
新加坡再怎麼心向西方,在周邊的馬來西亞與印尼等國家看來,也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華人國家,連他們都不願儘快與中國建交,其他國家就更加猶疑不定!
在戎評(微信公眾號:戎評)看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外交在東南亞遲遲無法打開局面,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新加坡從中作梗!
從李光耀到李顯龍,為什麼新加坡屢屢給中國添堵?
因為他們病了,患上了「皈依者狂熱」!
眾所周知,新加坡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一部分華人在受到歧視和壓迫之後,不僅不站起來反抗,反而給白種人充當走狗,以達到向上爬的目的。
這種人,為了獲取英國主子的信任,選擇展示忠誠的方式往往更加極端——他們對華人更加兇殘,以貶低和羞辱自己的同胞為榮。
李光耀本人就是通過投靠英國人發家的,在他掌控新加坡之後,便開始了喪心病狂的「漂白」進程。
他不顧大部分華人的反對,強硬關閉了傳承中國文化的南洋大學;為了徹底抹掉與中國的一切痕跡,又要求華文報章改用英文報導。
直到上世紀90年代之前,高達80%的新加坡人日常使用的還是中文,可是到了現在,近7成的家庭卻已經習慣了用英文進行交流。
要知道,語言作為維繫文明的紐帶,一旦被剪斷就會產生隔閡,對如今的新加坡人來說,中國和他們已經沒有任何關係了。
以李光耀、李顯龍父子為代表的一部分華人,永遠也挺不直腰杆:
英國人高高在上,就對英國人俯首帖耳;
日本人悍然入侵,就對日本人搖尾乞憐;
美國人接踵而至,就對美國人點頭哈腰;
就是這樣的一群人,他們寧肯給外國人當狗,也不願意正視自己是炎黃子孫的事實,簡直就是數典忘祖!
既然新加坡自絕於中華,那就休怪咱們不客氣!
俗話說「打蛇打七寸」,要想讓新加坡知道痛,就一定要擊中它的軟肋!
軟脅一:港口貿易
李光耀利用新加坡扼守馬六甲海峽的便利,大力發展航運、石化以及服務業,經過30多年的積累,終於把這個只有719.1平方公裡的彈丸之地,建設成了全球貿易、航運和金融中心。
別看新加坡的GDP總量只排在東協第3位,可是該國的人均GDP卻令其它國家難以匹敵,幾乎是馬來西亞的6倍!
毫不誇張的說,新加坡能有如今的風光,港口貿易居功至偉!大家不妨想一想,如果新加坡的港口優勢被削弱了,他們的日子還會好過嗎?
要知道,馬六甲海峽可不是新加坡獨有的,馬來西亞同樣有份;既然新加坡如此冥頑不靈,那就休怪中國另起爐灶!
2014年10月,中國投資800億人民幣,在馬六甲海峽中段新建了一座大型深水港:皇京港。
皇京港於2025年竣工之後,將取代新加坡成為本地區最大的港口!
要知道,全世界10大港口,有6個在中國,一旦皇京港正式投入運營,憑藉馬來西亞的地理優勢,再加上中國的資金、技術以及管理經驗,皇京港將更加如虎添翼。
屆時,新加坡賴以生存的轉運業務必將受到巨大衝擊,日漸萎縮甚至直接關停都有可能。
新加坡當時就急了,聯合早報甚至故意混淆視聽,直指皇京港帶有軍事目的。
呵呵,想往中國身上潑髒水?晚了!
抗之則在青雲之上,抑之則在深淵之下;用之則為虎,不用則為鼠——這個只有500多萬人的小城邦,永遠不知道擁有14億人口大國的能量。
軟肋二:金融支柱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新加坡同樣也不例外,該國除了港口貿易之外,還有另外一個經濟支柱——金融業。
在國與國的博弈中,光打倒對手是不管用的,要徹底打殘它,讓其永無翻身的機會!
針對新加坡的金融業,中國也使出了釜底抽薪的一招:
2018年4月13日,中國正式宣布:建立海南自貿區。
看到這裡,或許有的讀者會產生疑惑,海南自貿區真的會衝擊到新加坡金融中心的地位嗎?別急,且聽戎評慢慢道來。
一般來說,自貿區是指,在一個國家的內部劃定一塊區域,當做自由貿易區,並對進出區域內的貨物免收關稅。
而海南由於四面環海的優勢,又多了一個「自由港」的概念,這就意味著,除了免收關稅之外,海南還允許在其轄區內開展改裝、加工和製造等活動。
新加坡當年就是憑藉著這一套發展起來的,但是如今海南自貿區來搶他們的生意了:
論規模:海南有3.54萬平方公裡,足足是新加坡的50倍,比這個彈丸之地有潛力多了,不論多大的企業都容納的下。
論市場:海南自貿區背後是中國1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就算新加坡能夠輻射東南亞6億人口,那也還是比不上我們,試問誰會因小失大呢?
論產業:中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全方位「秒殺」新加坡。
從建廠、安裝、調試,再到採購、生產、出口,我們都可以一條龍的搞定,無形中就降低了企業的成本,如果你是決策者,你會選擇在哪裡投資呢?答案不言自明!
等到海南自貿區全面展開,必定會湧現出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屆時,與海南隔海峽相望的香港就是它們選擇上市的首選。
事實上,海南自貿區對新加坡「金融中心」地位的打擊已經初見成效了:
去年,選擇在香港上市的企業達到了156家,總募集金額高達143億美元;相比之下,新加坡則只迎來了20家新上市公司,總募集資金也只有32億美元。
不難看出,在爭奪亞洲頭號金融中心的比賽中,新加坡已經被甩在了身後。
就像鳥兒折斷了翅膀就無法飛行,一旦摧毀了港口貿易與金融服務,新加坡就再也沒有耍橫的底氣!
明明擁有同宗同源的文明血脈,卻一直對中國充滿了強烈的排斥感,像新加坡這樣的奇葩國家,在全世界都極其罕見。
你可曾見過,同為英語系的加拿大,會不斷朝美國下絆子;
你可曾見過,同為德語系的奧地利,會充當反德國的急先鋒;
你可曾見過,同為斯拉夫人的白俄羅斯,會不時衝俄羅斯找茬;
沒有,一個都沒有!這些國家清楚的很:大哥混的好,自然不會忘了血脈相連的小弟。
偏偏新加坡就不明白這個理,就是見不得中國的好,在作死的道路上越奔越遠。
不願堂堂正正做人,寧肯憋憋屈屈當狗,新加坡這樣的異數,簡直就是炎黃子孫中的敗類!
在風起雲湧的大爭之世,這群生於南洋、心向西洋的新加坡人早已摒棄了中華文明的精髓,自然也就忘記了老祖宗的教誨:
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
李光耀、李顯龍父子三番五次得罪中國,難道是想效仿桀、紂嗎?
早在2000多年前,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韓非子,就預言了他們的下場:
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侮大鄰,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
長按下圖二維碼識別關注大國小警,更多精彩不容錯過!
恆運隆 創造健康生活 為兄弟乾杯
恆運隆全國招商電話:400-997-9297
恆運隆官方微信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