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月4日傍晚時分,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北部一處海港突發了大規模連環爆炸,目前已經確定的死者就超過百人,另有四千多人受傷,根據傷亡比估算標準和當地醫院迅速飽和來看遇難人數很可能還會直線上升。同時,此地已有超過30萬人無家可歸,而貝魯特的總人口也只有150萬左右。
貝魯特大爆炸的威力幾乎接近一枚微當量核彈
由於地處中東火藥桶地區,黎巴嫩距離戰火紛飛的地區衝突戰場很近,所以很多人還懷疑這是否和極端組織或某個和黎巴嫩敵對的國家有關。但隨著調查深入,人們很快發現導致這次悲慘災難的根本性因素還在於港口倉儲管理上出了大問題,黎巴嫩官方表示爆炸的根源在於港口的12號倉庫因電焊維修失誤導致火花,進而引爆了在此存儲7年的近2800噸硝酸銨!
這些硝酸銨來自於2013年一艘臨時停靠此地的摩爾多瓦貨輪,由於被認為不適合繼續航行,所以該船滯留此地被連同貨物一起被拍賣。但港務人員認為從歷史教訓來看,硝酸銨放在船上很危險,所以就將其裝入12號倉庫。
而這個倉庫不但沒有自動噴淋和煙火報警等現代化設備,而且這批危險貨物放置如此之久也說明黎巴嫩的管理存在嚴重問題。更可怕的是,電焊會產生高溫和火花,按理說必須絕對遠離硝酸銨這種危險品,但施工方居然在炎熱的夏天距離這種危險品如此之近的地方開工,幾乎是自尋死路!
貝魯特港爆炸的衝擊波無疑也導致傷亡繼續攀升
作為一種有爆炸隱患的化工原理,硝酸銨目前多半為人工合成,其主要被用於製造肥料、殺蟲劑和冷凍劑,但它同時也經常被製作成炸藥,很多民用爆破器材就使用硝酸銨為原材料,以進行採礦和土木建設,因為它具有價格低廉製作簡單使用方便的特點。
在抗衝擊方面,硝酸銨十分穩定,甚至雷管都無法引爆,但其最大的隱患在於不耐高溫,在160度時就開始自我分解,在454度時就接近了爆炸臨界點。當硝酸銨爆炸時,大量氣體會隨著爆炸時的膨脹而迅速形成衝擊波進而形成二次破壞效應,進而破壞周圍物體,此次爆炸中半徑一公裡內的很多建築玻璃甚至建築主體都因此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就說明了這一點。
儘管如此,同體積重量的硝酸銨還是比TNT的威力弱的多,根據計算其爆炸時產生的衝擊速度和熱度約為TNT的三分之一,根據貝魯特爆炸事件中2800噸左右的硝酸銨估算,此次爆炸事件相當於約900噸純TNT爆炸,其威力已接近了微當量戰術核彈。
據地震臺網計算,爆炸瞬間帶來的震蕩相當於芮氏3.3級地震。
1917年爆炸事件幾乎徹底摧毀了哈利法克斯港的一切
港口倉庫由於經常存貯一些特殊的危險品,所以對安全的要求極高,外加這些危險品的數量往往很大,再加上往來運送同樣危險品的貨輪,就更容不得半點馬虎。縱觀百年來幾次大的港口爆炸事故,都說明了這一點,這些爆炸事故的規模比貝魯特事件有過之無不及。
1917年12月6日,加拿大哈利法克斯港就發生過一次原子彈發明前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爆炸,當時正值一戰時期,不少貨輪往來大西洋上運送軍用物資,法國貨輪勃朗峰號就是一個代表。當年12月該船滿載TNT、苦味酸、硝化棉和硝酸銨等物資跟隨船隊從紐約出發後臨時抵達哈利法克斯,雖然港務局起初考慮該船運載大量危險品,不適合進入港口,但此時德軍潛艇出沒無常,所以只能同意勃朗峰號進入。6日清晨一艘挪威貨輪發現自己的航道被佔據,所以只能臨時轉向,結果和勃朗峰號相撞!相撞後導致的火花很快導致勃朗峰號內部裝載的苦味酸容器損壞進而洩露出極易燃燒的苯蒸氣。
爆炸將貨輪撕碎後,其碎片幾乎被拋到幾百米高度上,有的碎片飛了6公裡!甚至爆炸還在港口引發了一場浪高18米的海嘯,而火焰和近三倍音速的衝擊波將附件160公頃內的街道全部摧毀!
此次爆炸的威力幾乎相當於近三千噸TNT,1950多人在因此喪生,近萬人受傷,六千多座房屋被毀,哈利法克斯港幾乎被夷為平地。
孟買港爆炸事件中,遇難者人數至今沒有確切數字
1944年4月,二戰中擔負遠東戰區重要交通樞紐的孟買港也迎來一次大爆炸。當時英國貨輪斯坦金堡壘號運載了很多木材棉花和航空汽油,以及很多水雷、炸彈、炮彈和炸藥,是絕對的A級危險標準。
該船抵達孟買後被告知不得在外海停泊,必須進入港內以避免敵軍潛艇襲擊和港內過多駁船往來導致勞動力浪費。當時孟買當地的氣溫已經超過35度,船長很擔心時間太長會導致貨倉內發生自燃,所以強烈要求增派工人參與卸貨。但折騰了兩天他的要求才得到通過,但14日下午工人們卻驚恐地發現該船的棉花貨艙開始冒出濃煙,此時孟買市開始慌亂,但卻驚恐地發現此地消防車和水龍帶數量和質量都嚴重不達標,更糟糕的是由於港務局害怕損失貨物而擔責任拒絕了斯坦金堡壘號在外海立刻自沉的提議。
結果在兩小時後該船立刻發生了大爆炸,衝擊波和大量碎塊不但破壞了很多港口設施和其他艦船,而且還導致孟買市消防隊幾乎全軍覆沒;第二次爆炸的規模更要大得多,甚至1700公裡外某地震研究所都感受到了此次衝擊,而大火還導致港區幾十個危險品儲藏倉庫發生連鎖爆炸,進而導致孟買市幾乎陷入火海,近兩周後才被撲滅。
此次爆炸事故中孟買港口共有13艘各類艦船被摧毀,港口因此癱瘓達七個月,有據可查的傷亡者就超過五千人,而實際上還有很多人連屍體都沒有留下,而中國駐南亞專門負責和盟軍聯絡協商對日作戰的海軍代表曾萬裡少將也在突發災難中罹難。
德克薩斯港爆炸事件中,很多倉庫的二次效應加劇了災難
二戰中美國的德克薩斯港因作為海運重要港口而得到巨大發展,特別是其因此在石化行業上得到巨大發展,但1947年的一次大爆炸幾乎將其徹底夷為平地。這年4月一艘隸屬於法國大西洋航運公司的萬噸輪格朗康德號從歐洲裝載16箱輕武器彈藥,又在德克薩斯港裝載了2300噸硝酸銨化肥,同時在該港口的另一艘貨輪高飛者號也裝載了1600噸硫磺和872噸硝酸銨。
16日清晨格朗康德號的硝酸銨貨艙內突然傳來煙火和怪味,工人們立刻試圖轉移輕武器並開始將水蒸氣注入其內部試圖滅火,但這是個致命錯誤,因為水蒸氣可以溶解硝酸銨進而形成高揮發性的一氧化二氮,最終就能給硝酸銨提供繼續燃燒的氧氣。而且水蒸氣注入後,另外兩個船艙還會因此溫度上升,反而更加速了硝酸銨的爆炸進程。
上午九點一刻左右,格朗康德號發生了大爆炸,靠近港區的很多建築物被當場炸平,連400公裡外都有人感受到此次爆炸帶來的震動。和孟買港事故一樣,岸邊很多存儲石化貨物的倉庫也被引燃進而導致火災徹底無法控制。同時,同樣搭載大量危險品的高飛者號也在爆炸中因衝擊波失控進而撞上另一艘貨輪以及燃燒的殘骸,因此在17日凌晨時分高飛者號也發生了大爆炸。
當時德克薩斯港的火災持續了超過一周,有近六百人死亡,五千多人受傷,連德克薩斯市的醫院和停屍房都已徹底飽和。
所以,從當年的哈利法克斯、孟買和德克薩斯港,再到今日的貝魯特,都說明安全問題面前沒有任何可以鬆懈的理由。對待危險品,任何一個細微之處的馬虎,就會帶來萬劫不復的災難,正如戰爭中關鍵時刻的錯誤決斷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