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白刃戰多強? 1名日軍打掉20多名蘇軍, 史達林得知後發怒

2021-03-05 暢享唯美拾光

當年的日軍在侵華戰爭中有多囂張?最顯著的特徵就是手持長長的刺刀,對著中國無辜百姓大肆屠殺,連婦孺皆不放過。而且日軍仗著自身武器十分先進,一度叫囂要在三個月內滅亡中國。他們用坦克大炮和飛機不斷狂轟濫炸,而且還以刺刀消磨中方士兵的勇氣。

日軍當時使用的38式步槍和長刺刀,確實在中國戰場上佔盡了優勢。我們經常會在相關影視記錄片中看到,兩三名日兵端著刺刀背靠背作戰,即便是十多名中國士兵圍著也感覺無從下手。

日軍白刃戰十分囂張,連蘇軍都吃過大虧

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軍隊不止武器裝備不如日軍,就連士兵的身體素質、格鬥水平都是無法和日軍相提並論。要知道當時中國軍隊的不少士兵都是農民出身,根本沒有受過任何專業訓練,甚至剛參軍的時候連槍都不會開。

也正是因為日軍碰到了各方面實力都不如自己的中國軍隊,使得他們的氣焰日益囂張。在日軍的眼中中國人就是東亞病夫,對於中國軍民的生命更是視如草芥。日本士兵絕大多數都是 專業的軍校畢業,他們各方面的能力都是經過嚴格訓練。

不少日本士兵在戰鬥的間隙也是不忘訓練,尤其是對格鬥技術的訓練。可惡的日本士兵有時候為了提升自身的格鬥水平,竟然拿中國戰俘或者平民百姓當作訓練的靶子。正是這一系列的殘暴行徑,讓全世界都看清了日軍醜惡的嘴臉。

日本蓄意挑起九一八事變之後,就很順利地將我國整個東北地區都佔領了。這個時候的日軍開始和蘇軍進入到對峙狀態,而野心勃勃的日軍對於蘇聯遠東一帶的國土也早存了佔領之心。有此預謀的日軍開始不斷擴充自身實力,徵召到不少偽軍企圖與蘇軍對抗。

而經過日軍的屢次騷擾之後,蘇軍明顯感受到日軍圖謀不軌。很快蘇聯方面也開始大規模調兵遣將,做好與日軍對戰的準備。終於在1934年的時候,兵力遠在日軍之上的蘇軍,在邊境上與日軍展開了邊境之戰。

在這次規模不大的邊境之戰中,日本強悍的白刃戰技術可謂是讓蘇軍吃盡了苦頭。雖說這場邊境之戰最終是日軍方面提出議和,但是蘇聯方面卻損失慘重,傷亡4000多人卻只殲滅日軍1500人左右。

更讓蘇聯感到恥辱的是,一向號稱戰鬥力很強的蘇軍竟然出現20多個士兵打不贏1名日軍的尷尬局面。而得知戰果的史達林極為憤怒,立即將當時的前線指揮官處決了。史達林知道蘇軍這次是遇上硬茬了,如果不進行及時的調整改變是絕對不行。

史達林大刀闊斧調整軍隊,狠狠將了日軍一軍

蘇軍吃過日軍一次大虧之後,史達林立即下令對邊防部隊進行大規模調整。此前蘇軍士氣一直低迷狀態,史達林從訓練強度和指揮調度都進行了一番改進,一下子讓士氣得到極大的鼓舞。

但這個時候的日軍仍然沉浸在之前的勝利中不能自拔,他們將蘇軍戰鬥力跟中國軍隊定義在一個層次上。自認為蘇軍不堪一擊的日軍,於是在1939年的時候在諾門罕再次高調挑起戰端,沒想到這次蘇軍狠狠將了日軍一軍。

在諾門罕戰爭中,蘇軍的火力絲毫不遜於日軍,很快便粉碎了日軍的攻勢。隨後到貼身肉搏的時候,日軍才真正領教了蘇軍拼刺刀的真實水平。蘇軍普遍裝備了莫辛納甘M1891/30步槍,其威力可比日軍當時裝備的三八式還厲害。

更要命的是蘇軍在步槍上也加上了駭人的三稜刺刀,比起日軍的刺槍長刀更適合短兵格鬥。日軍的刺刀技術是出了名的強悍,相比之下蘇軍的白刃戰顯得更加粗暴直接。蘇軍只要求充分發揮三稜刺刀的優勢即可,而且蘇軍的工兵也能利用工兵鏟破解敵軍的刺刀。

諾門罕戰爭儘管蘇軍傷亡依然很大,但是日軍卻是敗得最徹底的一方。因為日本不僅戰略失誤,而且戰術也是全面失敗。他們怎麼也沒想到最引以為傲的白刃戰術,竟然輸給了蘇軍的三稜刺刀和工兵鏟。

正是因為諾門罕一戰的打敗,日軍囂張的氣焰被打得一點不剩,甚至還被蘇軍打出了心理陰影。此前日軍一直叫囂著要北進,在見識到蘇軍的強大戰鬥力之後絕口不提此事。

相關焦點

  • 八路軍最強戰士,身高1米92的河北人,白刃戰一人乾死27名日軍|軍情晚報
    當時日軍士兵普遍比較精壯,而且受過嚴格的刺殺訓練,因此我軍在拼刺作戰中往往吃虧。有老兵曾經回憶,當時三個日本兵背靠背作戰,我軍10多個人便往往近身不得。當然了,日軍當時雖然戰鬥素養高,但是平均身高卻只有不到1米6,當時普通的中國軍人雖然比日軍高點,但是由於身體較弱,因此形不成優勢。而呂俊生比日軍高了30多公分,再加上他本人並不瘦弱,反而是常年做工形成了較為敦實的身體。
  • 諾門坎戰役:日軍不敗而敗,蘇軍不勝而勝!
    於是蘇軍開始將哈勒欣河西岸的預備隊壓上,向日軍搜索隊進攻。東八百藏人數雖不多,但抵抗相當頑強,他們一連擊退蘇軍數次裝甲衝鋒,戰至8時,東八百藏的部下甚至可以望見北面3000米外的友軍第10中隊。但希望也就在眼前開始破滅,蘇軍為了殲滅這股日軍,開始用炮火猛烈轟擊。
  • 當年緬甸島上,荷槍實彈的1000多名日軍,為何幾乎被鱷魚吃光
    在接下來的戰鬥中,英國裝甲兵第146團1營、英國海軍陸戰隊第三突擊隊和印度的步兵師第26師對日軍形成合圍之勢,讓他們陷入絕境之中。無奈之下,日軍只能將目光盯上緬甸附近的蘭裡島,並將剩餘的1000多名士兵遷入島上。蘭裡島是緬甸的管轄之島,又稱之為延別島,地處於孟加拉灣的東岸,總的面積是2300平方公裡,是緬甸的第一大島。
  • 彈盡糧絕,白刃血拼到最後一人,日軍稱:從未見如此亡命之隊!
    這句話是祭奠、慰藉劉老莊82名烈士為國壯烈犧牲的事跡。這些烈士因為懷著對國家的無限忠貞,所以他們才有為國英勇戰鬥,堅決抵抗到最後一秒,不死不休。這82名烈士英雄,雖然不像《亮劍》裡李雲龍那麼有名氣,但是他們卻是,中華抗日戰爭歷史上發生過的真實事跡,這樣的歷史是任何人都不能磨滅和歪曲的,因為他們都是在用自己真實的行動,來向偉大的祖國表示自己的血性和忠誠。
  • 奪門之戰:1945年蘇軍閃擊南千島群島
    ,史達林曾表示:「它們(北方四島)是無數蘇聯軍人用鮮血換來的戰利品,誰也無權把它們奪走。」日本在那裡立足後,不僅封閉了俄國及蘇聯艦隊通往太平洋的自由出口,而且封閉了通往堪察加和楚科奇半島各港口的海上通道,變成了進攻蘇聯濱海地區和遠東的基地,特別是1941年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美國珍珠港,就從擇捉島東南岸的單冠灣出發。因此,遠東蘇軍總司令華西列夫斯基元帥後來形象地將千島群島戰役稱為「奪門之戰」。
  • 蘭裡島戰役,鱷魚吃掉了1000多名日軍,有多離譜?
    1942年底日軍就已經佔領了緬甸及其附近海域,其中就包括了蘭裡島。後來《金氏世界紀錄》也刪除了相關內容,其實是一個以訛傳訛的事件。 回顧二戰歷史,盟軍從1942年中途島海戰勝利之後,已徹底扭轉戰局。 1945年1月至2月期間,以英軍為首的盟軍先頭部隊,與日軍在緬甸進行了最後的決戰。
  • 獨家 解碼二戰戰術(1):不為瓦全!巷戰究竟多殘酷
    日軍擲彈筒是一種超輕型迫擊炮,彈頭重800克左右,射程30至300米,射速每分鐘30發,殺傷半徑5米左右,威力相當於2顆手榴彈,由於可以曲射,對躲在工事和隱蔽物後的目標殺傷效果較好。火力壓制的同時,在機槍掩護下,日本步兵會端起刺刀快速衝鋒,衝到30米左右再投擲手雷,爭取一舉突入中國軍隊防禦點,用白刃解決戰鬥。
  • 日軍戰史中的南京雨花臺血戰
    《鄉土部隊奮戰史》記述道:「敵人的狙擊技術高超,加上集結了強大的火力,使日本軍的傷亡不斷增加,攻擊難以進展。再低的窪地,也會有敵人的子彈不分晝夜地不斷飛來,使我軍無處藏身。」打頭陣的第5中隊損失慘重,中隊長吉田光治大尉當場被打死。  為了拿下「82高地」,日軍第47聯隊第11中隊組織起一支94人的敢死隊,準備夜襲中國軍隊陣地。
  • 鮮為人知的榆山後血戰:110名八路軍與2000多日軍狹路相逢!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一個連隊曾在膠東地區一個名叫榆山後(今屬山東省海陽市發城鎮)的村子裡,與2000多名日軍狹路相逢後發生了一場激戰,110八路軍將士最終僅有
  • 日軍的拼刺刀有多厲害?少林出身的八路軍被一刀震麻手掌!
    在抗戰中,由於我軍的裝備物資匱乏,經常會尋求白刃戰的機會,和日軍展開肉搏戰。不過,即使是在肉搏戰中,我軍也很難佔到便宜。日軍的白刃戰有多強?抗戰司令員楊成武曾經說過,三個中國軍人,才能拼掉一個日本兵。日軍在白刃戰中的戰鬥力之所以強,有這麼幾個優勢。第一,裝備好。日軍的三八大蓋很長,裝上刺刀之後,可達1.8米!而我軍用的中正式步槍,只有1.68米,正所謂一寸長一寸強,在正面對刺的時候,往往是日軍的刀先到。
  • 戰爭的最終手段:刺刀白刃戰,拼的就是你死我活!
    因為,在現代戰爭中,已經很少會出現貼身白刃戰的情景。紅軍刺刀訓練  不過,即便是手拿大刀,也是敢於與日軍作殊死搏鬥,體現了中國軍隊的大無畏精神。1939年,在長沙會戰中,由劉汝明率領的68軍大刀隊在白刃肉搏戰中殲滅日軍300人。
  • 二戰同樣是消滅日軍,為何蘇軍很輕鬆,美軍卻比較吃力
    然而,當我們仔細的研究二戰亞洲戰場的歷史,我們就會發現,參加對日作戰的蘇軍和美軍,其消滅日軍的過程簡直完全相反。美軍打日軍比較吃力,在長達4年的太平洋戰爭中,美軍付出了陣亡15萬人的慘重代價。和美軍打日軍的吃力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蘇軍打日軍就顯得非常輕鬆,在1945年8月的蘇軍遠東戰役中,蘇軍以陣亡12000人的微小代價就取得了擊斃日軍8萬多人,俘虜日軍60萬人的輝煌戰績。
  • 軍史|白刃戰:中國軍人不如日軍嗎
    例如,在臺兒莊會戰中,中國軍隊雖然取得了勝利,但在與日軍近距離巷戰搏鬥中,死傷眾多。一名日軍在日記中寫道:在戰場上面對多人圍攻,他和其他兩名日本兵結成三角陣,刺斃7名中國士兵後,成功撤走。而在百團大戰結束後,八路軍總結經驗教訓後認為,要對付1個日本士兵,往往需要3個以上的八路軍戰士。因為在白刃戰中日軍「體力好、技術好」,八路軍「損失甚大」。
  • 這一戰,這樣終結「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百年百篇
    (圖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在爭奪老爺廟高地時,686團副團長楊勇帶領戰士們,向四五百名日軍猛烈進攻。日軍拼命反擊,140餘人的3營9連官兵大部分犧牲,副團長楊勇負傷,仍繼續指揮部隊作戰。經過3個多小時的血戰,老爺廟高地終於被八路軍牢牢控制。最激烈的白刃格鬥在二、三營陣地上展開。
  • 日軍在1937年如何擊敗蘇聯紅軍
    早在1935年1月,就在Khalkhin-Gol河地區(中國稱:諾門罕)開始了相互敵對的示威活動,後來在1939年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軍事戰役。1936年11月24日,蘇軍在濱海邊疆區的中國東部鐵路的Suifunka邊境站對日本排進行迫擊炮射擊。這些事件導致數名日軍士兵死亡和受傷。
  • 二戰時期,日軍的刺刀在中國佔盡優勢,為何在美蘇面前卻不敢亮劍?
    那時,侵華日軍的步槍一般裝有長達半米的30式刺刀,而且日軍從將軍到士官都像中世紀武士一樣,攜帶著一把長得不合時宜的軍刀,他們甚至給九六式輕機槍也加裝了刺刀,加裝彈匣和刺刀後的機槍接近12公斤。總之,在二戰中,侵華日軍往往在火炮數量佔優勢情況下,會先進行幾輪炮火覆蓋,然後就發起萬歲衝鋒,充分發揮白刃戰拼刺刀的優勢。反觀當時的中國,在排除雙方的裝備、戰術等原因以外,國軍拼不過日軍刺刀還有一個重要的客觀原因,那麼就是國軍士兵的身體素質。
  • 被神化的諾門坎戰役: 其實蘇軍被日軍打的很慘
    關於這場戰役長久以來被神話、被誇大,說蘇軍僅憑几千人便乾死日軍六萬人。隨著蘇聯解體,俄羅斯披露出一些當年的檔案後,人們才發現其實這場戰役,蘇軍無論是人員傷亡和物質消耗都比日軍大的多。日軍死亡8440人,受傷8000多人,並非傳說中的六萬人。這場戰役蘇軍比日軍打的還辛苦,這主要是因為蘇軍的後期補給線太長了。
  • 松山戰役到底多慘!一個軍剩2個連,一個團只剩20人,日軍傷兵服毒自殺!
    國軍第8軍各部為了掩護工兵們的坑道作業,開始向松山主峰各個陣地發動牽制性進攻,所參戰的部隊均傷亡慘重,在另一邊,幾百名工兵分為兩個班在堡壘的150米處山坡下開始挖掘,日軍部隊當然有所察覺,試圖破壞坑道但均未能得逞,最後,在日軍的堡壘下方掘出兩條30多米長的坑道,炸藥裝填完成爆破工作全部就緒。
  • 松山戰役到底多慘!一個軍僅剩2個連,一個團只剩20人,日軍傷兵被迫服毒自殺!
    150米處山坡下開始挖掘,日軍部隊當然有所察覺,試圖破壞坑道但均未能得逞,最後,在日軍的堡壘下方掘出兩條30多米長的坑道,炸藥裝填完成爆破工作全部就緒。1944年8月20日,何紹周開始下達爆破命令,僅僅幾秒時間,大地連續顫抖數下,可以清楚的看到,高地上的堡壘被炸起幾米高,隨後倒塌在地,榮1師的部隊趕忙衝上高地,把軍旗插上了山頂,除了5名日軍被氣浪震暈,其餘10多名日軍官兵全部死亡,日軍不甘心失敗,開始組織兵力反攻,竟然一度奪回高地,何紹周得知陣地丟失氣憤不已,花費巨大代價攻下的陣地
  • 蘇軍的性暴行與史達林的態度
    這不單單因為他們有「重視榮譽的傳統」,而是因為他們害怕這會造成「種族異化」,害怕「性病影響戰鬥力」。(同前,第309頁)在「二戰」中,軍人強姦犯罪極其嚴重和惡劣的,是日本的法西斯軍隊。由於受到高級指揮官的縱容,日軍就像一群窮兇極惡的野獸,歇斯底裡地對佔領國的平民百姓施暴。他們在中國等亞洲國家所犯下的強姦罪行,人神共憤,罄竹難書。另一個犯有嚴重強姦罪行的是蘇聯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