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書|從丹藥到槍炮

2021-12-21 保馬

為什麼中國黑科技造就西方霸權?

宋元明火槍戰爭為何被徹底遺忘?

中國大炮如何力挽狂瀾,

在1661年中荷戰爭中大展神威?

歐洲如何實現彎道超車,

在1840年鴉片戰爭中擊敗中國?

從唐朝煉丹爐到北洋旗艦定遠號,

中國從輝煌墜落到屈辱深淵。

從君士坦丁堡淪陷到滑膛槍誕生,

歐洲在戰火洗禮中極速崛起。

中國,西方,在軍事格局上分道揚鑣,

大分流顛覆了經濟、社會、政治與文明,

散落在歷史聚光鏡下的火槍粉末,

引燃思想火光,照亮技術變革。

從丹藥到槍炮出乎意料的命運,

呼應世界史上的中國軍事格局。

從火器鍛造到文明的衝突,

重構軍事史上真實的中國。

《從丹藥到槍炮:世界史上的中國軍事格局》是美國漢學家歐陽泰(Tonio Andrade)以西方人視角,寫火器與中國歷史的重量級作品。獲美國軍事史學會2017年傑出圖書獎。

這部作品聚焦戰爭,考察中國和西方的「大分流」(Great Divergence)。這部作品假設,我們能從中國的歷史中找到一種軍事模式,幫助我們理解中國周期性的興衰。作者不僅著眼於中國,而且有意把亞洲、歐洲的軍事史也納入討論;不單追問為何中國被西方越落越遠,還要追問為何西方和東亞分流改道。歐洲的軍事發展並非一條簡單的軌道,中西兩方都互有影響。

貫穿這本書的主題是火器戰爭。歷史學家長期研究火器革命的影響,但大多關注的是西方。實際上,早在此技術傳入西方幾個世紀之前,中國及其鄰國就研究了火·藥的多種用途。然而,人們往往對火·藥的亞洲起源視而不見。

但事實上,自公元900 多年火器第一次用於戰爭起,火器時代開始,到公元1900 年左右被無煙火·藥取代,火器時代結束,前後長達千年。考察這整個過程有益於回答,西方是如何崛起的,以及中國又是如何「停滯」的問題。

《從丹藥到槍炮》一書表明,任何情況下,軍事現代化的動力都不該被狹隘地理解為西方化,世界史上的這一進程為火器時代的所有國家留下了痕跡。作者挑戰了在歷史學界長期佔據主導地位的「大分流」理論,以中國軍事技術演變的視角,觀察全球局勢動態。從歷史走向未來,中國的技術推動力一直都備受矚目和挑戰。

【好評如潮】

在美國、臺灣已上市,幾十位大佬深度好評,斬獲美國軍事史學會2017年傑出圖書獎。

《華爾街日報》《南華早報》《泰晤士報》長評推薦

賈雷德·戴蒙德(著名作家、思想家,《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

卜正民(加拿大著名漢學家)

泰勒·考恩(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入選《外交政策》「全球100位思想家」)

梅兆贊(《泰晤士報》資深撰稿人)

金世傑(古根海姆獎得主,威爾遜中心研究員)

約翰·威爾斯(美國著名漢學家)

傑裡米·布萊克(英國著名歷史學家)

石康(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南密西西比大學戰爭與社會研究中心教授)

大衛·費德曼(美國著名歷史學家,《亞洲研究季刊》專欄作家)

黃一農(著名歷史學家,臺灣「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陳國棟(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王成勉(臺灣「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特聘教授)

楊維真(臺灣「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系主任、教授)

……

好評並推薦

【權威推薦】

「《從丹藥到槍炮》是一部極具突破性、學術功力深厚且文筆流麗的作品。這本書對讀者來說價值很大,尤其是對軍事史充滿好奇心與熱情的讀者。」

——《華爾街日報》

「在對亞洲和西方軍事創新的深入比較與研究中,歐陽泰挑戰了傳統觀點。所謂的傳統觀點是:西方文化本身,很大程度上就能解釋西方在『後中世紀時期』的全球優勢。」

——《南華早報》

「中國發明了火·藥和火器。而在19世紀,西方是如何超越並擊敗中國的呢?《從丹藥到槍炮》對於研究、解決這一未解之謎是不可或缺的。」

——賈雷德·戴蒙德(著名作家、思想家,《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

「我們有了一個從歐亞大陸兩端重建的火器發展歷史。歐陽泰是個謹慎的優秀歷史學家,同時也充滿講故事的熱情,他認為火器戰爭時代由中國和歐洲共同締造——讓爭議開始吧。」

——卜正民(加拿大著名漢學家)

「這是一本出色的書,充滿了歷史、科學和政治經濟……這是中國和歐洲火器演變的平行歷史,著眼於解釋更大的文明結構。」

——泰勒·考恩(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入選《外交政策》「全球100位思想家」)

「歐陽泰消解了許多人的某種觀點——在中國的歷史中,儒家思想阻礙了中國軍事技術的發展。歐陽泰並不是第一個提出中國文化與技術發展相輔相成的學者,但他在這個方向上所做的引導工作,迄今為止,比任何學者都要深刻。」

——梅兆贊(《泰晤士報》資深撰稿人)

「這是一本了不起的書,也是我多年來讀過的最令人心動的進行中西比較研究的軍事歷史著作之一。這本書的讀者,能從中國早期火器的歷史中學到許多美好的東西。中國在17世紀始終具備挫敗歐洲淘金者的能力。歐陽泰為這一研究領域,做出了原創性的重要貢獻。」

——金世傑(古根海姆獎得主,威爾遜中心研究員)

「《從丹藥到槍炮》是一個重要的修正主義歷史讀物,它匯集了大量新的信息與解釋,並將成為必不可少的讀本——備受歐洲和中國早期現代史學者的爭論。」

——約翰·威爾斯(美國著名漢學家)

「一本從頭到尾都很有趣,也寫得平易近人的重量級好書。……恭喜歐陽泰寫出這樣一本具有啟發性的書,不僅學界都深受感動,同時他也證明了研究中國史就該重視軍事史,而且中國軍事史是世界軍事史的關鍵要素。」

——傑裡米·布萊克(英國著名歷史學家)

「歐陽泰這本吸睛的新書翻轉了我們許多關於火器戰事與西方軍事革新的固有觀念。他檢視了火器在中國與歐洲的發展史,藉此證明中國也曾為了適應自己的需求而屢屢進行實驗,並且採用新式火器。只不過,如此重視變革的中華帝國最後居然成為自身軍事成就的最大受害者。任何人若想了解戰爭、社會與國家之間在亞洲或歐洲的關係,都非讀這本書不可。」

石康(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南密西西比大學戰爭與社會研究中心教授)

「歐陽泰不只打破傳統軍事史的地理邊界,大幅拓展其研究領域,提出了一種觀照全球的研究模式,而且也以強而有力的方式提醒我們,戰爭史研究不只是讓我們看到戰場上的輸贏而已。……任何人如果想要了解戰爭與社會之間長期的共同演化關係,還有這與世界史的那些關鍵問題有何關係,最好趕快看看這本書。」

——大衛·費德曼(美國著名歷史學家,《亞洲研究季刊》專欄作家)

「歐陽泰新作《從丹藥到槍炮》的寫作風格一如《決戰熱蘭遮》般深入淺出,但又視野宏大。作者利用龐大的文獻資料鉤畫出東、西方戰爭的統計資料,呈現了他所謂的『大清和平時代』,以及東、西方在火器上所產生的『分流』。中國早於歐洲所發展出的連環射擊戰術、朝鮮火槍兵在雅克薩戰役扮演的角色等等議題,都具體響應了全球史的『大分流理論』,也展現了作者對史料的掌握與說故事的能力。簡言之,這是一部對於中國軍事史有卓越貢獻的著作。」

——黃一農(著名歷史學家,臺灣「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從『熱兵器』的視角切入,歐陽泰以細膩的文筆和豐富的證據,論述中國由宋代至元、明時期曾經有過的先進地位。隨後他指出明代中期、清代中期的兩段和平安定,鬆弛掉武器研發的熱度。相對地,西方國家卻在戰火頻仍中脫胎換骨,武器與戰技日新月異,東方與西方的『大分流』於焉加劇。《從丹藥到槍炮》聚焦於全球化發展歷程中的軍事層面,強調競爭的意義,令人不禁想起二次大戰結束後,著名經濟史家內夫(John U. Nef)的名著《戰爭與人類的進步》(War and Human Progress: An Essay on the Rise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值得讀者省思。」

——陳國棟(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這本書在西方學術界造成相當大的轟動。在論述中西軍事的消長上,作者將亞洲史與歐洲史對照起來討論,提供一個比較性的開拓視野,書中頗有創新與推翻前人之處。例如,過去對於中國在軍事上的積弱不振,常會用文化的解釋,認為是因為儒家推崇和平思想所造成。可是作者指出,自宋代開始,中國有好幾百年都沒有停止過軍事上的創新,領先西方長達四、五百年。」

——王成勉(臺灣「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特聘教授)

「《從丹藥到槍炮》探討一千年火器技術的發展,透過火器的使用,重新審視東西方科技史的變革,從軍事史角度對於所謂『大分流』理論—近代西方何以興起?中國為何衰敗?做了重要的修正與補充。作者有別於前人研究,認為歷史上中國與歐洲一樣深具軍事創新的能力,在1550-1700年期間,雙方軍事實力仍旗鼓相當。近代中國積弱不振主要是自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中國進入將近一個世紀的長期承平,軍隊戰力因此減弱,軍事革新遲緩,遂無法應付來自於工業化西方列強的軍事挑戰。作者歐陽泰是美國耶魯大學歷史學博士,師從中國近代史名家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及十六到十七世紀歐洲史專家帕克(Geoffrey Parker),所以能兼治東西方歷史,寫出這本深具啟發性的好書。」

——楊維真(臺灣「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系主任、教授)

相關焦點

  • 本周贈書|《從丹藥到槍炮》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本周贈書
  • 6本關於軍事戰爭的書:《戰爭史(修訂珍藏版)》《戰爭史》《德國總參謀部》《中世紀戰爭藝術史(第一卷)》《戰術》《從丹藥到槍炮》
    下載連結在文末,書拿走,底部四連發(轉發、收藏、點讚、在看)走一波喲~書名:從丹藥到槍炮作者:歐陽泰用火|藥燒出來的一本奇書。打通中國槍炮進化史,顛覆「鞭炮帝國」刻板印象。從皇權到共和,「玩火」是重點。刷新中國火|藥歷史,講透火|藥政治,說清火|藥經濟、重現火|藥戰爭、細看火|藥技術。從丹藥到槍炮,復盤當代中國要看懂的歷史K線圖。
  • 《槍炮、病菌與鋼鐵》讀後感
    《槍炮、病菌與鋼鐵》的作者賈雷德.戴蒙德從非常獨特的視角闡釋出了影響人類歷史發展的最廣泛模式。他從糧食發展和動植物馴化兩個大方面表述了地理環境對一個大陸上人類發展的關鍵因素——槍炮、病菌與鋼鐵的影響。除此之外,這本書的寫作模式和作者對創新發明、社會制度的觀點也讓我印象深刻。
  • 清帝國之亂: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之役 | 每日一書
    收錄於話題 #每日一書作為眼光獨到的觀察者,明恩溥分析了義和團運動和中西衝突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根源,揭露了清政府的反覆無常和侵華軍隊的醜惡罪行,並從自己的視角展望了中國的未來。本書的出版有助於更全面地了解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的歷史,以及清末民初西方人士對中國的看法。明恩溥(ArthurH. Smith,1845—1932),美國公理會傳教士。
  • 每日一書 黑皮膚,白面具
    在大部分的情況下,黑人降落到這些真正的人間地獄沒有好處。人不僅僅可能發生復興和否定。如果意識確實是超驗性的活動,我們也應知道愛和理解的問題縈繞著這個超驗性。人是宇宙和聲中的一個響亮有力的「是」字。你爭我奪、四分五裂、混亂、被迫看到自己制定的事實一撥一撥地廢除,他應該停止在世界中規劃那與他共存的矛盾。
  • 槍炮的靈魂核心——膛線
    對叱吒江湖的線膛槍炮來說,膛線就是靈魂。沒有它,槍炮就只是發射筒。我們偉大的祖先發明火藥後,火器就蓬勃發展起來。南宋時期,我國就有霹靂炮了。元朝時青銅火炮廣泛應用,成為有歷史記載的最早火炮之一。火藥傳到西方,促進了歐洲技術大發展。14世紀,歐洲出現了早期前膛槍和發射石彈的火炮。
  • 青年讀講評丨《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導讀
    《槍炮、病菌與鋼鐵———人類社會的命運》由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戴蒙德教授所著。全書包括四個部分,共19章,外加前言和尾聲。在前言中,作者和來自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政治家耶利進行了一番有趣的對話。耶利提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白人能夠製造那麼多貨物並把它們運送到世界各地,而黑人卻幾乎沒有屬於自己的貨物和運輸?
  • 每日一書 | 瓜分波蘭
    第九章 波蘭起義波蘭起義一觸即發—法國勝利的消息極大地鼓舞了波蘭的民族運動—塔德烏什·科希秋什科被選為波蘭新民族運動的領導人—波蘭起義爆發—議會通過遣散波蘭軍隊的議案—塔德烏什·科希秋什科發表愛國宣言—安東尼·馬達林斯基將軍起義—勞克拉維茨戰役—起義在華沙爆發—波蘭爆發起義的時機不夠成熟—腓特烈·威廉二世的主要軍事和政治顧問反對繼續發動另外一場反法戰役—《海牙條約》—查理·詹姆斯·福克斯預測到普魯士會欺騙英國
  • 每日一書 | 第930套熱門書籍 甲骨文中國史系列精選集
    書中作者將清軍統帥曾國藩和太平軍領袖洪仁玕作為討論的核心人物。原著獲2012年度坎迪爾獎(Cundill Prize)。《中國1945:中國革命與美國的抉擇》本書主要討論的問題是1945年抗戰勝利以後,面對複雜的中國時局美國的政策抉擇。
  • 為何大明的槍炮奈何不了滿清的棉甲盾車?
    每當後金碰到硬骨頭的時候,往往會祭出這兩樣東西——汗往觀之,見渾河以北一裡外,有步兵二萬,分立二營,乃命右翼四旗兵取綿甲、攜盾車,徐進攻其二營兵。 但如果我們將視野放寬到世界範圍,卻可以發現,這種棉甲、盾車的作戰方式,早已經落後於時代。棉甲並非是後金的發明,早在中世紀歐洲人就已經使用過。
  • 《腓立比書》第四十七篇
    有些讀腓立比書的人,也許以為保羅盼望借著眾聖徒的禱告,特別是腓立比聖徒的禱告,使他得以釋放出監牢。然而,按照一章十九至二十一節的文法結構,這裡的得救絕不是這個意思。十九節的得救與二十節有關;那裡保羅說,沒有一事叫他羞愧,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他身體上照常顯大。因此,二十節就是十九節所提之得救的說明。所以這裡的得救,包括沒有一事叫我們羞愧,卻在凡事上顯大基督。
  • 萬曆援朝,從平壤戰敗到沈惟敬的起用
    他的籍貫,一說是嘉興府嘉興縣,一說是嘉興府平湖縣,但不論是哪個縣,他都是嘉興人。對於沈惟敬的社會身份,《明史稿》稱他為「詭譎無賴」,《明史》稱他為「市中無賴」,《刑部奏議》則稱他為「市井惡棍」,評價都差到了極點。石星為何會起用這麼一個人,又是如何與他相識的,還要從頭說起。天啟年間成書的《平湖縣誌》,記載了沈惟敬早年在浙江嘉興的經歷。
  • 每日一書 | 哥倫布大交換
  • ——《槍炮世界World of Guns: Gun Disassembly》
    這是一款無關射擊手感,射擊精度,單純的從槍械構造來剖析和拆解一把把著名槍枝的遊戲——《槍炮世界World of Guns: Gun Disassembly》。【遊戲簡介】這是一款免費的槍枝模擬遊戲。提供了上百把的槍枝(目前還在不斷的更新新的槍枝模型)供玩家自由的拆解、拼裝和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