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德國海軍潛艇的狼群戰術究竟高明在哪裡?

2021-02-13 夜讀史書

在二戰中,德國的空軍和陸軍都以戰鬥力強大而聞名於世。相比之下,德國海軍的實力就稍顯不足了。不過,在二戰前期,德國海軍也曾一度縱橫大西洋,對盟軍艦隊造成了重創,他們克敵制勝的主要功臣當屬德軍潛艇和他們所採取的「狼群戰術」。

從二戰開始初期,德國海軍的潛艇就頻繁出沒於大西洋,對同盟國的軍艦和商船造成重創。以商船為例,截止1939年末,德軍在短短三個月時間內就擊沉了同盟國商船114艘,總噸位超過42萬噸。

為了應付德軍潛艇的偷襲,英國方面抽調了大量軍艦前往大西洋開展反潛護航任務。隨著同盟國反潛能力不斷提高,德軍潛艇造成的破壞逐漸變低。雖然當時德軍在歐洲大陸上所向披靡,但在大西洋上卻並沒有取得多大優勢。

1940年末,北大西洋的冬季降臨,惡劣的天氣迫使德軍潛艇活動大幅降低。不過到了1941年初,德軍又重新恢復了海上攻擊,而且這一次德國海軍潛艇又採用了一套全新的戰術打法,即大名鼎鼎的——狼群戰術。

「狼群戰術」是由德國海軍名將鄧尼茨所發明出來的一種戰術,其作戰方式大致是這樣:當一支艦隊的位置被發現後,德軍潛艇總部就通知與該艦隊距離最近的一艘潛艇前往並在不被發現的安全距離內保持跟蹤。然後該潛艇用無線電引導其他潛艇都駛向目標,當集結到足夠數量後,德軍潛艇就會利用黑夜在水面發動攻擊。如果攻擊不能一次性奏效,潛艇就會在天亮之前退出到護航艦船達不到的位置,然而在第二天黑夜重複展開攻擊。在對付大型艦隊的時候,這種攻擊往往要持續好幾天。

「狼群戰術」很快就讓同盟國艦隊大吃苦頭,其最高紀錄是在兩天內擊沉了對方38艘商船。那麼問題來了,當時同盟國在反潛技術上已經取得很大發展,為什麼德國海軍在採用了「狼群戰術」後又能給盟軍造成重創呢?「狼群戰術」究竟高明在哪裡?

其實,「狼群戰術」最聰明的一點就是有效利用了盟軍的視野盲區。當時同盟國海軍的水下測音儀器有效距離達到了1500碼,所以德軍潛艇基本無法做到靠近盟軍艦隊後發起攻擊。然而,「狼群戰術」卻一改常規打法,潛艇不在水下發動攻擊,而是在水面發動攻擊。如此一來,同盟國海軍的水下測音儀器就完全喪失了作用。水面作戰的缺點是容易被對方發現,因此「狼群戰術」只在夜間進攻,白天撤至安全距離後潛入水下尾隨。如此反覆,直至將攻擊目標徹底消滅。

「狼群戰術」給同盟國海軍造成了重創,那麼盟軍後來是如何解決這一難題呢?其實說來也不複雜。首先,對付「狼群戰術」的最佳辦法就是擴大水下偵測範圍,儘早發現跟蹤艦隊的那艘潛艇,趕在其他潛艇到來之前將其摧毀或是趕跑;其次,加強海面照明,讓德軍潛艇在夜間發動水面近距離攻擊前就能被發現。再後來,隨著雷達技術的應用,德軍潛艇發出的無線電可以被迅速偵測到,「狼群戰術」很快就失去了用武之地。曾在大洋上肆意攻擊同盟國艦船的德軍潛艇最終反而遭到了盟軍的剿殺。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相關焦點

  • 二戰「狼群戰術」:潛艇戰鬥群的昔日輝煌
  • 風光一時:二戰德國納粹「狼群戰術」的昔日輝煌
    嗜血成性的狼群,令自然界的龐然大物也不寒而慄。在它們的輪番圍攻下,即使百獸之王也難以倖免於難。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國的海軍將領鄧尼茨之所以被稱為「狼頭」,就是因為他首創了海戰的「狼群戰術 」,使納粹德國海軍在二戰初期猖狂一時。「狼群戰術」與古德裡安的「閃電戰 」並稱為納粹德國軍隊的海陸兩大「法寶」。
  • 鄧尼茨:二戰「海上狼王」,德國狼群戰術的締造者
  • 【世界軍武】現實中的「狼群戰術」也能在遊戲中施展!
    二戰很多人只知道德國閃電戰很厲害,但是還有很多人並不知道,德國還有一位將軍,名為鄧尼茨。他與古德裡安齊名。被稱之為狼頭,他發明的群狼戰術二戰初期橫行一時。        群狼群戰術,即用多艘潛艇組成小分隊,像狼群一樣輪番對敵方軍艦和運輸船發起水下攻擊。德國海軍用「狼群戰術」時,集中幾艘潛艇力量,攻擊一個海上目標,用幾艘潛艇的攻擊力來摧毀重型艦船。
  • 【兇器之美】深海狼群,德國U型潛艇
    二戰時納粹德國的海軍將領鄧尼茨有個外號叫狼頭,因為他首創了海戰的狼群戰術,即集中多艘潛艇力量,像狼群一樣輪番對盟軍的軍艦和運輸船發起水下攻擊,破壞盟國的海上運輸線狼群戰術使盟軍蒙受了重大損失,在整個戰爭期間,同盟國和中立國被德軍以狼群戰術擊沉的船艦約為2100萬噸,納粹德國海軍也因此在二戰初期猖狂一時。狼群戰術與古德裡安的閃電戰並稱為納粹德國軍隊的海陸兩大法寶。(戳左下角連結可以看百度百科關於狼群戰術的資料。)U型潛艇是特指在一戰和二戰期間德國使用的潛艇。
  • 鄧尼茨的狼群戰術:大西洋上船隻的夢魘
    德國海軍用「狼群戰術」時,集中幾艘潛艇力量,攻擊一個海上目標,用幾艘潛艇的攻擊力來摧毀重型艦船。德國海軍用「狼群戰術」,組織成群潛艇襲擊盟國的海上艦船,破壞盟國的海上運輸線,使盟軍蒙受重大損失。狼群戰術具體方法:行動中一般要派出數艘艦艇在海上進行遊獵,當發現目標後,進行水下跟蹤。一艘「狼頭」艦來指揮「群狼」的統一行動。
  • 狼群戰術:一年擊沉上千船艦,令盟軍聞風喪膽的戰術又因何故衰落
    後來,英國首相邱吉爾甚至不得不承認:"戰爭中唯一令我感到不安的,就是德國的U型潛艇。"可以說,二戰時期的德軍潛艇部隊的興衰史,即是二戰德國海軍的興衰史的縮影。這是因為二戰中德國的水面主力戰艦自戰爭初期便被敵軍摧殘,德國潛艇部隊不得已承擔原不屬於它的軍事歷史使命,並最終創下了輝煌戰績。而德軍潛艇部隊的輝煌戰績,離不開海軍元帥鄧尼茨聞名遐邇的「狼群戰術」。
  • 當年令邱吉爾都望而生畏的狼群戰術,最後是怎麼失敗的
    這是德國海軍「狼群戰術」第一個犧牲品。此後數年,盟軍船隻屢遭「狼群」圍攻,造成了驚人的破壞和影響。然而,自1943年夏天開始,德軍的「狼群戰術」失效了,到底是什麼原因致其破產的呢?01狼群戰術的初衷和運用二戰時期,德國海軍將領卡爾•鄧尼茨從狼群覓食中得到啟發,首創了「狼群戰術」。在行動中,多艘潛艇遊弋海上,伺機而動。發現目標後,潛艇分隊避開護航戰艦的警戒,隱蔽潛入,佔據有利位置,對目標進行集體圍獵。事後,潛艇分隊迅速下潛,悄然離開。
  • 二戰風雲:德國U型潛艇,大西洋上的惡狼
    二戰德國海軍司令鄧尼茨此時的德軍在陸地戰場上雖然所向披靡,但是對隔海相望的英國只能眼巴巴的看著,想打卻打不著。當時英國和法國的海軍實力都比德國強大。特別是英國,在當時擁有著世界第一的海軍艦隊。但是,英國卻有一個弱點,那就是十分依賴大西洋補給線。該補給線是英國最重要的海上交通線。英國依靠這條補給線,源源不斷地從美洲、非洲、亞洲運送戰略物資。
  • 德國第7潛艇編隊為什麼是最成功的潛艇部隊?
    德國海軍高層更相信大炮巨艦的威力,優先發展潛艇?這簡直是異端邪說!二戰全面爆發後,德國海軍只有56艘潛艇,其中24艘是排水量僅有250噸的II級潛艇,根本遊不遠。可以勝任遠洋作戰的VII級潛艇數量嚴重不足,以至於在鄧尼茨的腦海中謀劃已久的「狼群戰術」只能紙上談兵。這樣一來,德國潛艇只能單獨出擊,能不能捕到獵物全憑運氣。
  • 鄧尼茨的狼群,德國U型潛艇一覽
    說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潛艇戰,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德國海軍的狼群
  • 戰史 ∣ 扼住帝國咽喉的群狼 —— 卡爾•鄧尼茨的狼群戰術(完)
    但是,老天已經不會再給鄧尼茨留下任何機會,因為就在前一天,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殺,根據其遺囑,指定由海軍總司令鄧尼茨接任德國元首兼武裝部隊總司令。5月4日,鄧尼茲下令潛艇部隊停止戰鬥。5月5日,U-853號潛艇在美國布洛克島附近海域擊沉1艘運輸船,這是U艇二戰中在美國沿海所取得的最後戰果。
  • 離奇的失蹤:二戰中神秘消失的艦隊
    兩次世界大戰中德國U艇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 德國雪狼—鄧尼茨
    德國總統、國防軍最高統帥、海軍元帥  。卡爾·鄧尼茨於1891年9月16日出生在柏林 ,在一戰中,他擔任潛艇艇長,二戰開始後,鄧尼茨成為德國潛艇部隊指揮官  ,他發明了「狼群戰術」  ,運用這一戰術,讓盟軍損失了2491艘艦船,1943年1月,鄧尼茨擔任海軍總司令,同年被授予海軍元帥軍銜 。
  • 《從海底出擊》:二戰時期,德國潛艇部隊戰鬥力到底如何?
    在這個背景下,德國海軍精英鄧尼茨提出了發展潛艇部隊的思路(他本人在一戰時是德國潛艇艇長指揮官,曾被俘,是一個傳奇人物),採用「狼群戰術」攻擊敵人——組建潛艇小分隊,集中多個潛艇輪番攻擊目標艦船。這種戰術在大西洋海戰初期,取得了較大的成果,一時間,德國潛艇部隊和鄧尼茨成為了「英雄」,受到希特勒和德國納粹的大力吹捧。
  • 二戰德國五虎將:戰術天才比比皆是,曼斯坦因獨撐戰略大局
    1939年德國開始進攻波蘭,古德裡安開始實施他的戰術理念,僅僅使用了1個月多1天的時間就結束了波蘭戰役,在適應裝甲突進的地形,以裝甲集群為火力點,集中攻擊敵人防線的某一點進行突破,突破後立即向敵軍縱深迅猛攻擊,連續的打擊讓敵軍無法重整集結。
  • 年度二戰大片《灰獵犬號》裡,德國潛艇的那些黑科技都是真的嗎?
    德國潛艇也叫U艇,這是因為在德語中潛艇被稱為「Untersee Boot」,意為「水下舟艇」,縮寫就是U-boat,而且德國海軍潛艇的舷號也都以字母U加上數字組成。U艇這個稱謂不是二戰時候才有的,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就出現了。德軍潛艇在一戰中的無限制潛艇戰給協約國造成了很大損失,因此戰爭結束後籤署的《凡爾賽和約》中就明確規定,戰敗的德國不得再擁有潛艇。
  • 鄧尼茨手下幸運的「深海惡狼」,二戰德國潛艇王牌戰史
    看起來謹慎的他卻膽大心細,單槍匹馬敢於闖入盟國的船隊之中,從水面發動進攻,一條魚雷換一船;他的意志比鋼鐵還要堅硬,帶領潛艇熬過百餘枚深水炸彈的致命攻擊。在二戰中僥倖倖存的他,戰後重歸指揮崗位,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就是二戰史上最成功的潛艇艇長——奧託·克雷齊默爾。
  • 揭秘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第一大海難——二戰中蘇聯潛艇的最大「戰果」
    但是,這兩大海難事件的傷亡程度,都無法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葬身大海的德國海軍「威廉·古斯特洛夫」號訓練艦相比,讓我們拂去歷史塵埃,還原蘇德交戰中發生在波羅的海的一場不同尋常的海戰。1945年1月底,蘇聯海軍波羅的海艦隊C-13號潛艇由海軍少校亞歷山大·馬利涅斯科艇長指揮離開蘇聯母港列寧格勒,前往波蘭格但斯克灣與德國波美拉尼亞灣之間的海上瀕陸交通線,執行單艇遊獵、伺機攻擊德國海軍艦船的例行作戰任務,說白了就是守株待兔。這一海域基本為德國海軍控制,為了行動的隱蔽,C-13號潛艇沿著狹窄的波羅的海海岸線在淺水中緩慢航行,利用海底回波規避敵艦反潛設備的偵測。
  • 2020/7/17 ∣ 戰史:扼住帝國咽喉的群狼 —— 卡爾•鄧尼茨的狼群戰術(三)
    ▲U-99艇長奧託·克雷齊默爾王牌艇長,幾乎是二戰中德國海軍精英中的精英的代名詞,更是戰爭初期鄧尼茨幾乎憑藉U艇部隊「一己之力」與大英帝國海軍抗衡的核心支柱。▲「狼群戰術」示意圖而此時,鄧尼茨也開始實施經過改進的「狼群戰術2.0版」,即以6至8艘甚至更多數量的潛艇在護航運輸船隊可能經過的海域以40-50公裡間隔一字展開,形成潛艇巡邏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