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AS突擊步槍在研發出來交付部隊使用後宣傳的是被部隊高度讚賞,大肆宣傳INSAS的可靠度和精度都是相當的高。就在印度還在到處宣傳INSAS時印度跟巴基斯坦在喀什米爾發生了衝突衝突,INSAS也第一次經受了實戰考驗。
結果,印度軍方將滿是抱怨的報告交給政府,其中提到INSAS步槍在高原地區及其不可靠,很多零部件如快慢機、提把、螺杆在高原地區很容易破裂。更不能接受的是只有三點射功能,在激戰情況下總被巴基斯坦的自動武器壓制。
報告提交給研發部門後就再也沒有然後了,印度人的思維要說懶散其實也不然。思想活躍,想到哪裡就做到哪裡。做到這裡沒想法了就想別的去,之前做到這裡就做到這裡吧。
生產INSAS的伊莎波爾工廠也是生產緩慢。從軍方希望在1990年使用本國自己生產的步槍起,工廠才在最後期限的前幾個月1989年7月才開始加快研製步伐。直到又過了十年1997年軍方得到消息能下訂單後,研發部門還在改進提把和光學瞄具握把等關鍵部位。
無託INSAS
就是這種拖延症讓印度新型突擊步槍在還沒裝備到部隊就已經在世界輕武器中落後了八年,就連同時研製的INSAS輕機槍型號也是到了1992年4月才剛完成實驗。到後來印度陸軍下了37600支輕機槍的訂單,工廠拖到二十一世紀也只交付了5778支。步槍就更不要說了,印度陸軍下的訂單是480000支,工廠才交付7000支,一支也沒有多給。
就算把沒如數數量交付的原因怪罪在1998年巴基斯坦用飛機炸了伊莎波爾的生產線也得不到諒解了,因為之前工廠就從來沒如數交付過要求的數量。就算在國外購買回來了現成的生產設備,工廠和研發部門還是花了12年的時間來製造曳光彈這種技術含量不高的彈頭。
就此人們經常說的印度至今造不出子彈其實也只是謠言,不是造不出,而是軍方等工廠生產子彈還不如自己購買現成的划得來,因為印度人的散漫是無止境的。
在研製小口徑步槍時他們就在慢慢悠悠的研製步槍,等步槍研製出來後才發現他們還沒有5.56口徑的子彈的生產線。由於軍隊的催促又不得不在以色列購買子彈。種種政治壓力這樣一直購買子彈使用也不是長久之計。所以買回來生產線後又慢慢悠悠的生產自己的子彈,交付給軍方子彈的數量照樣是之前要求的五折。所以在過去印度暴漏出來的採購訂單上總有要購買多少發子彈,這樣就讓人誤以為印度不能夠自己生產子彈。
尼泊爾反對派使用繳獲的INSAS
雖然印度自己都還沒有完全列裝INSAS突擊步槍,但是也還是要擺出大國的架子。每次國事訪問都會極力給比自己落後的國家推銷INSAS步槍。尼泊爾就礙於面子少量的採購了一些使用,其他的還是用德國G36步槍。(因為尼泊爾也知道,在我肚子俄的時候我當然是選送餐準時的外賣,等你印度送過來我估計都餓死了。)
INSAS採用了多種武器的結構,其中導氣系統和閉鎖原理以Galil為基礎。機匣、握把、彈匣、卡筍及快慢機均取自AK系列,槍託、氣體調節器和可拆卸的消焰制退器取自比利時FN FAL,槍管下方有一個刺刀座;護木有一種與Galil相似,另一種則與FNC相似;拉機柄則與G3系列一樣位於護木的左上方,很靠前;INSAS發射5.56mm SS109北約標準彈,彈匣由輕質的透明塑料製成,但彈匣槽也可以直接安插美國M16的標準彈匣。
雖然到1980-90年代都很流行在輕武器上應用工程塑料,但INSAS的槍託、護木和握把都是木製,固定式槍託也為木製,摺疊式槍託則用鋼管制成。
INSAS在尺寸上使用的990mm,彈容量為20發和30發。對於如此長的尺寸可能是印度本土作戰大多數是在山地,所以能夠安放464mm的長槍管有著一定優勢。但是比較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是這款武器沒有全自動發射功能,只有單發和三點射。射程表尺也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400m。(注意這是槍上的表尺,不是說步槍的有效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