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月1日,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當時名為國家測繪局)將我國第一張導航電子地圖資質頒發給了四維圖新導航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自此,「圖商」一詞慢慢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
四維圖新拿到了我國第一張「圖商」牌照
隨後2004-2006三年間,高德、靈圖、長地友好(現更名為長地萬方)等僅8家單位獲得了該資質。這一數字,到2007年時是11,2013年是12,2017年是13。
業內人士向泰伯網記者透露,人們現在所說的「圖商」,最早指的就是拿了導航電子地圖資質的這幾家單位,而隨著電子地圖的發展迅猛,國家局在2010年才新設立了「網際網路地圖服務」資質,百度、阿里、騰訊這些網際網路公司獲得了這一資質後才勉強稱得上「圖商」。
而現在,滴滴或將成為我國第14家「圖商」了。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11月3日,滴滴或將拿下由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下文簡稱國家局)頒發的導航電子地圖甲級測繪資質的消息一經披露,就迅速被多家媒體報導,甚至在微信群中也有人向滴滴提發出了恭喜。
目前全國僅有的13家擁有導航電子地圖製作甲級測繪資質單位
數據來源: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
這個被號稱為圖商「金鑰匙」的「導航電子地圖製作」資質,BAT一家也沒拿到,四維圖新、高德榜上有名。就連國家局副局長到這些公司視察時,講話也不忘加一句:該公司是我國導航電子地圖資質的領先企業之一,為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做出了貢獻。
你肯定納悶,既然BAT沒有這個資質,如何面向大眾提供地圖服務?原來,他們的業務都是基於另一項名為「網際網路地圖服務」的甲級測繪資質。該資質於2010年正式向外頒發,在國家局公布的首批31家獲取該資質的單位中,百度、阿里、騰訊、新浪等一些網際網路公司才得以上榜。
有人戲稱,對比金鑰匙,「網際網路地圖」資質是把「銀鑰匙」。而業內也有人認為,與導航電子地圖製作相比,「網際網路地圖只是做一些發布和數據管理的工作」。
而想晉級拿到金鑰匙?不好意思,還得努力。
在國家局公布的文件上顯示,想拿金鑰匙,必須有100名專業測繪技術人員,其中高級10人,中級20人。根據統計數據,截止2016年,BAT三家加在一起,其測繪高級技術人員總數僅為1人。
數據來源: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
人員規模只是最基本的條件,想拿金鑰匙,國家局還規定在儀器設備、保密管理、作業標準等各個方面都需要嚴格考核。可以說,這一資質不僅需要人才,還需要成體系的測繪技術才行。
因此業內人士也告訴泰伯網記者,即使實力強如BAT,在這個「金鑰匙」面前都紛紛低下了頭。這13家太難擠進去,他們只能想想「曲線救國」的辦法。
2013年,百度收購13家單位中的長地萬方,而從文首的名單也可以看到,長地萬方現在的法人正是百度地圖事業部副總經理劉玉亭。2014年,阿里收購高德地圖,同年,騰訊以近12億元的價格入股四維圖新,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他們都以這種方式間接地拿到了金鑰匙。
不同於BAT收購現成的測繪公司。滴滴採取了一種更為血性的方式:從零到一,自建公司。隨後直接申請「導航電子地圖」資質,要做第14家「圖商」。
可以看到,滴圖科技成於2016年2月25日,註冊資本500萬元。公司法定代表人張博,就是滴滴的聯合創始人兼CTO。而滴圖科技的唯一股東就是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大家口中的滴滴出行。由此不難判斷出,滴圖科技就是滴滴為了發展地圖業務而成立的子公司。
而在國家局官網公示區記者看到,10月24日,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法規與行業管理司發布《關於滴圖(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甲級測繪資質審查意見的公示》:公示稱該局已經對滴圖科技的甲級測繪資質申請進行了審查,現將審查意見予以公示。公示時間為10月24日至10月30日。
公示顯示,國家局的審核意見為「擬批准」,而現在公示已經結束。根據相關政策規定,如果公示期滿無異議或有異議但經核實無問題,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就會批准這項申請。有媒體稱,一旦批准,隨後的10個工作日內,滴滴就能拿到這把金鑰匙。
為什麼BAT沒做到的事,滴滴一定要去做?為什麼數年都不會變動的「金鑰匙」名單,國家局這次「擬批准」了?
一位來自於擁有「金鑰匙」的圖商副總裁給出了他的兩點推測。
第一,無人駕駛。早在2016年,國家局就已下發了《關於加強自動駕駛地圖生產測試與應用管理的通知》,通知中規定,高精度地圖的繪製必須由具有導航電子地圖製作測繪資質的單位來承擔。因此,如果想做高精度地圖,就必須要有這一資質。而高精度地圖,被認為是最可行的實現無人駕駛的解決方案之一。因此,滴滴這個出行服務商看來這次是下定決心要做無人駕駛了。
第二,滴滴雖然現在在地圖供應方面和圖商都有合作,但未來其收集的大量出行信息明顯不想拱手讓人。這些數據的最好展形式就是以地圖為載體發揮其效用,滴滴也顯然意識到了數據的重要性。
滴滴不想讓自己在無人駕駛的浪潮中,再依附於任何巨頭了。其CEO程維也曾經說過,滴滴在持續的運營中積累了海量乘客和司機的數據,並計劃下一步跟相關部門合作,搜集路面信息數據,比如紅綠燈和線圈。這些數據將為自動駕駛汽車提供堅實的數據基礎,而地圖恰恰是盛放這些數據的容器。所有數據因為放到地理坐標系中才會具有意義。
至於國家局方面,行業分析人士認為,滴滴顯然是有備而來,如果按規滴滴滿足了所有資質要求,那麼行政部門自然沒有理由幹預。就拿人才儲備來說,在這方面滴滴的行動其實早有預兆。今年2月高德地圖曾以不正當競爭為案由將滴滴出行告上法庭,其中一項指控就包括滴滴挖走了高德的核心員工。也有媒體聲稱,滴滴出行在很久之前就從四維圖新挖走了數名地圖領域的專業人才。
另一方面有猜測的聲音認為,面對高門檻,滴滴確實難以在短時間內在各個方面達到準入資質要求的所有條件。伴隨著無人駕駛技術的出現,各界提出放寬準入資質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就曾作為政協委員,在今年兩會時提案放寬測繪準入條件。因此有人認為,此舉或許是管理部門放寬準入門檻的一個信號。
現在看來,由「13」到「14」易,但未來其他滿足條件的企業是否也可以順利獲取金鑰匙?目前答案尚不可知,但泰伯網將會持續跟蹤相關事件進展。
但無論如何,滴滴都有了「圖商」這個新身份。不管是人才儲備、技術學習還是成果加密,今後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的大門,滴滴都不會少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