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零邦交」將到來!蔡英文欲「絕地反擊」?

2021-02-23 環球時訊

        中國外交部近日宣布與布吉納法索正式恢復大使級外交關係。不久前,布吉納法索與臺灣「斷交」,布成為本月之內第二個與臺灣「斷交」的國家,它也是蔡英文上臺以來臺灣丟掉的第四個「邦交國」。值得注意的是,布還是臺灣「邦交國」中人口最多的國家,它的人口總數超過2000萬,國土面積為27萬平方公裡。在布與臺灣「斷交」之後,史瓦帝尼成為非洲僅存臺「邦交國」。

    

臺灣「零邦交」時代即將到來

        「邦交國」接連「斷交」,給臺當局帶來的衝擊一次甚於一次。布與臺灣「斷交」的當天,臺「外交部長」吳釗燮一度請求辭職,因為他這個「外交部長」當得實在太丟人了。蔡英文則在星期四發聲明,歷數了大陸近來對臺灣的「外交打壓」,宣稱大陸這樣做表現了「不安與缺乏自信」,還硬撐著說這「只會讓臺灣與國際社會的夥伴關係更加緊密」。

        美國方面也有人出來給臺當局幫腔。除了幾名議員發表大體能猜得出來抨擊北京的言論,美國國務院也在給一家親臺中文媒體的電郵回覆中宣稱「中國正在改變臺海現狀」。毫無疑問的是,只要蔡英文當局繼續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邦交國」與臺灣的「斷交」潮還將繼續,直到臺灣「外交」剃光頭,「邦交國」一個都不剩。

        蔡英文在其聲明中惱羞成怒地指責大陸「玩弄金錢外交」收買臺灣「邦交國」,然而蔡的這種憤青式發洩恰恰反映出,臺當局的見識和格局都停留在了舊時代裡,被自己不入流的表現局限住了。花錢買「邦交國」,搞「銀彈外交」,這是臺灣當局為對抗一中,證明自己是「國家」而搞的邪門歪道。也正因為如此,臺灣的「邦交國」基本是小國窮國,完全靠砸錢維繫「邦誼」。臺灣的「外交」根本不是外交,而是畸形的對抗方式,是用假冒偽劣的「邦交」標榜自己的「主權獨立」。

        北京才不用花錢與臺競爭在世界上的建交權。世界上的所有大國和主要國家都是中國大陸的邦交國,它們哪一個是花錢買來的?如果非洲絕大多數國家都自願與中國大陸發展外交關係和全面合作,那麼北京又何必要花錢買剩下的最後一兩個呢?

        臺當局像剛從沉睡中醒來一樣,搞不清今夕是何年。他們竟天真地認為,大陸要用與他們花得同樣多的錢、甚至要花更多錢,才能把它的「邦交國」挖走。他們竟然搞不清楚,臺的所有「邦交國」都在考慮棄它而去,與中國大陸建交。因為一個國家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在這個時代是古怪的,意味著自我邊緣化,臺灣給的那點錢已經越來越彌補不了那些國家與中國大陸沒有外交關系所造成的綜合損失。

        布於1994年被臺灣「銀彈外交」攻陷,與北京斷交,當時臺灣的GDP約為大陸的42%,今天這個數字縮小到大約4%。臺灣在非洲最多時有11個「邦交國」,而在布與其「斷交」後,它的非洲「邦交國」只剩下史瓦帝尼,而且可以想見,斯也會動搭乘中國發展快車的念頭。

        如今中非合作如火如荼,布吉納法索之前雖然是臺灣「邦交國」,但它與大陸的年貿易額是2億美元,與臺灣的貿易額只有區區800萬美元。臺灣拿什麼與大陸競爭!臺當局別自作多情了。如果它繼續推進「隱性臺獨」政策,那麼就準備好接下來更多「邦交國」與它「斷交」吧,它成為零「邦交國」的那一天不會很遙遠。

兩岸或從「冷對抗」走向「冷動蕩」

        輿論觀察到,面對「國際空間」急劇縮水,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發表措辭嚴厲的聲明。境外媒體稱,與以往不同,在聲明中,蔡英文通篇以「中國」稱呼大陸。有輿論認為,面對兩岸關係,惱羞成怒的蔡英文已扯下最後一塊「遮羞布」。  

        輿論認為,自民進黨上臺後,蔡英文及臺當局官員如何稱呼大陸,已成為衡量兩岸關係的一個重要指標。

        境外媒體報導稱,縱觀聲明內容,蔡英文語氣強硬,改稱大陸為「中國」,以「一中一臺」的格局定義兩岸關係,並且罕見地直言要通過強化和美國的關係來對抗所謂「來自大陸的壓力」。

        媒體梳理發現,蔡英文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初期,曾承諾要維持兩岸現狀,並一直稱呼大陸為「中國大陸」。巴拿馬、多米尼加與臺灣「斷交」時,臺當局雖然也表達了嚴正的抗議,但仍稱大陸為「北京當局」。不過,此次布吉納法索與臺「斷交」後,蔡英文竟直呼大陸為「中國」。有輿論觀察,如今改口,雖然僅有幾字之差,但背後傳遞出的信息量巨大。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表示,布吉納法索同臺灣「斷交」,可以說是對蔡英文當局的直接「打臉」,顯然,蔡英文已惱羞成怒。從其措辭強硬的聲明中不難看出,蔡英文仍會堅持其所謂「先走向世界,再走向大陸」的做法。同時,與以往不同,這一聲明亦折射出,蔡英文當局已選擇採取有針對性的對抗方式處理兩岸關係,且蔡英文當局對這一選擇早有醞釀。值得注意到的是,此前,蔡英文當局還曾聲稱要對大陸進行「反制」,其種種言行無疑將導致兩岸關係從「冷對抗」走向「冷動蕩」。

 

  

臺「挾洋自重」必食苦果

        有輿論觀察到,此次讓蔡英文「發飆」的直接「導火索」正是近期臺灣「國際空間」的急劇縮水。

        臺灣媒體直言,「斷交潮」讓臺「人財兩空」。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援引前民意代表林郁方的話說,自去年6月巴拿馬與臺灣「斷交」後,在拉美、加勒比海地區的「友邦」沒有一個是安全的。他表示,考慮到大陸與宏都拉斯的龐大貿易量,他認為宏都拉斯的「邦交」也很危險。

        對於臺灣緣何陷入「斷交」漩渦,朱松嶺分析,長期以來,蔡英文當局「挾洋自重」,心存僥倖地妄圖通過靠近美日來對抗大陸。而臺灣越是不承認「九二共識」,越與美日走得近並「沾沾自喜」,就越給「邦交國」與其「斷交」提供機會。馬英九時期,大陸在對待臺灣「邦交國」問題上,主張通過兩岸協商的方式處理這一問題。而蔡英文上臺以來,臺當局不認同「九二共識」,破壞兩岸和平政治基礎,這實際上給臺灣「邦交國」提供了與其「斷交」的契機。與臺灣「斷交」的「邦交國」紛紛表示,認同一個中國原則,願意維護國際秩序。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與臺灣「斷交」的國家,早與大陸保持了良好的貿易關係,與大陸建交不僅能順應歷史潮流、更好地融入國際社會大家庭,還能為自身長遠發展尋求更好的機遇。

        有媒體注意到,美國聯邦眾議院近日表決通過2019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法案要求強化「臺軍軍事實力」,並呼籲依循所謂「臺灣關係法」,美國可派遣高級軍事官員訪臺。輿論猜測,此舉會否給蔡英文當局發送錯誤信號,助長其「挾洋自重」的氣焰?

        對此,朱松嶺表示,美方對臺一直「口惠而實不至」,可以判斷,蔡英文當局若繼續「挾洋自重」定會前景黯淡,無疑將傷害臺灣的民生福祉。事實上,對於臺灣當局究竟該如何拓展「國際空間」,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稱,臺灣「國際空間」取決於兩岸關係。臺灣媒體也援引臺灣前外事機構負責人歐鴻煉的話說,「斷交」事件的問題源頭是兩岸政策,是「鐵的事實」,再度驗證「兩岸政策高於『外交』政策」。

相關焦點

  • 話放這,臺灣距離「零邦交國」沒剩幾天了
    兩天以前,布吉納法索與臺灣「斷交」,布成為本月之內第二個與臺灣「斷交」的國家,它也是蔡英文上臺以來臺灣丟掉的第四個「邦交國」。布還是臺灣「邦交國」中人口最多的國家,它的人口總數超過2000萬,國土面積為27萬平方公裡。在布與臺灣「斷交」之後,史瓦帝尼成為非洲僅存臺「邦交國」。
  • 美國失去臺灣就丟了南海,中國統一臺灣的時機到來
    習馬會後,中國大陸和臺灣的兩岸關係進展,就成了美國警覺的事情。巴黎氣候大會,習奧會會談的重要內容就是臺灣。這是由臺灣的地理位置所決定的。你看看地圖:中國大陸與臺灣很近,臺灣也不是太大,但位置就非常關鍵。臺灣北邊是日本琉球群島,就是一步之遙。經過細長的琉球群島,就直接靠近日本本地。而琉球群島就擋在太平洋,成為攔截中國的島鏈。
  • 臺灣「邦交國」會被清零嗎?蔡英文上任年均丟2國
    2016年5月蔡英文出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以來,先後有聖多美普林西比、巴拿馬、多米尼加和布吉納法索等4個臺灣的「邦交國」與大陸建交。目前,臺灣僅剩18個「邦交國」。  臺灣的「邦交國」之所以一個一個地「棄臺灣就大陸」,根本原因在於其國家利益的考量。以前,臺當局可以靠著「金元外交」,拿金錢收買很多小國藉以建立和維持所謂的「外交關係」。
  • 不是國家卻偏裝成「國家」,零「邦交」當是臺灣當局的最終歸宿
    索羅門群島宣布與臺灣斷交,並表示要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這是蔡英文上臺三年多以來臺灣丟掉的第六個「邦交國」,臺灣的「友邦」至此僅剩16個。
  • 非洲「孤兒」史瓦帝尼,跟著臺灣還能走多遠?
    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將於9月3日至4日在北京舉行。外交部權威人士稱,非洲54個國家中,除史瓦帝尼外,均參加此次峰會。因為史瓦帝尼王國沒有和中國建交,跟著臺灣跑,無法受邀參加峰會,所以成了非洲「孤兒」。
  • 撒了那麼多錢,臺灣當局為什麼被索羅門群島拋棄了?
    在王炳忠看來,臺灣很多政客平常不說話,也沒有人去算帳,等到一有「邦交國」「斷交」的時候,突然每個人都出來講話。「君子斷交,不出惡言。但臺灣就很奇怪,你跟人家有『邦交』的時候就什麼都可以吹,什麼『南太平洋的民主邦交之旅』啦,人家都『認同臺灣民主自由』啦,怎麼一『斷交』,這些錢都成了浪費?」
  • 在高雄建港口,在臺北建海關,向臺灣售隱形戰機,美國這是要將臺灣重新殖民化嗎?
    歷史文章:1西方組團反俄,普京開始絕地反擊
  • 中(臺)美日關係新變局:臺灣當局 欲將何往?
    欲將何往?安倍這次對於臺灣問題的表態為「僅同臺灣保持民間往來」比以往的遵守「一個中國」原則更加具體明確,在中日關係回溫、升溫的同時,也代表未來日臺關係將產生重大變化,而且是朝向臺灣總統蔡英文所不願見到的方向發展。這是安倍自2012年第二次執政以來,首次用如此明確的語言和公開的方式當面對中方表達日本政府的對臺政策,無疑是給臺獨勢力敲響了警鐘。
  • 蔡英文主政下的臺灣當局涉外關係困境
    美智庫學者卜睿哲認為,川普政府經濟政策對臺灣是消極的,美堅持將臺灣開放美國豬肉和牛肉進口作為與臺灣討論籤署投資協議或自由貿易協議的條件。"美國豬肉、牛肉議題在島內高度敏感,蔡當局若不解決這一問題,臺美經濟談判的前景將十分黯淡。
  • 川普對臺灣臨去「秋波」 蔡英文上套後該如何面對拜登?
    文章提三大論點,首先認為,取消美臺交往限制是一大政策轉變,應深思熟慮欲達成的目標,及其中所涉風險與利益,還要與國會和盟友協調。它不該由正陷入美國史上最嚴重民主危機、且即將卸任的川普政府宣布;這只會刺激北京對拜登新政府施加更大壓力,要求對臺實施更嚴格限制。
  • 解放軍持續繞臺飛行,蔡英文當局自不量力欲在東沙組織實彈演習
    解放軍持續繞臺飛行,蔡英文當局自不量力欲在東沙組織實彈演習上個月,拜登初掌大權,就組織了兩個航母戰鬥群穿越臺灣海峽來到我國南海海域,其武力威懾之意不言而喻。而我國針鋒相對,不但對美軍艦艇的行動進行全程監視,還多次組織戰機在臺灣西南空域戰備巡航或繞臺飛行,搞得「臺獨」勢力惶惶不可終日。因此,蔡英文當局也正在緊鑼密鼓得組織一場軍事演習,來給自己壯一壯聲勢。
  • 吃菠蘿救臺灣?蔡英文,你清醒一點!!!
    對此,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應詢表示,2020年以來,大陸海關多次從臺灣地區輸入大陸的菠蘿中截獲檢疫性有害生物。這些有害生物一旦傳入,將對大陸農業生產和生態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其實,海關近年來多次從臺灣菠蘿中截獲有害生物。以2020年初為例,大陸海關就從臺灣輸陸的多批水果中查出大洋臀紋粉蚧和米爾頓姬小蜂,其中就包括菠蘿。
  • 蔡英文花了多少錢買了「臺灣共和國總統」的頭銜?
    早在聖多美普林西比主動和臺灣「斷交」時,蔡當局就似有若無地暗示,是大陸用金錢外交的手段搶走了聖普,然後綠媒們便一通自慰,表示這種只會要錢的「邦交國」斷了才好。因此,蔡英文此次也特地將「英捷專案」定調為「踏實外交」,無非是向民眾展示臺灣和這些邦交國是「純真」的友誼而非「純金」的友誼。
  • 臺灣蔡英文將黑手伸向香港標誌著武統臺灣進入倒計時(下)
    而這一次在臺灣藍營把綠營已經摁在地上摩擦的情況下,我們反而在臺海兩頭展開了大規模演習,這個還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不僅如此,我們還取消了對臺灣自由行的試點,並且事先沒有一點風聲,當天宣布,第二天就執行。要知道以往我們是寄希望於兩岸的民間交流來推動相互理解和融合,最終使兩岸和平統一的,這種直接打擊臺灣民眾錢袋子的做法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 看點 蔡英文上臺後將如何以武拒統
    將國防預算努力恢復到佔GDP的3%。比如2015年美國邀請臺灣海軍陸戰隊代表參加美國海軍陸戰隊首屆太平洋司令部兩棲作戰研討會。臺灣陸軍601特戰旅與美國陸軍25戰鬥航空旅締結姊妹旅關係,臺灣派遣一個機步排前往夏威夷,首度與美軍25步兵師進行戰車訓練和戰術部署。美國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通過《2016國防授權法案》提到美國應鼓勵臺灣參與美國的空對空作戰演習,包括紅旗軍演。相信蔡英文上臺之後,美臺的軍事合作將更加密切。
  • 歐洲文明的絕地反擊:深度解讀「十字軍東徵」
    既便交夠了錢,基督教和天主教的朝聖者們還是不能得到安全保障。  阿拉伯的YSL統治者還會縱容穆斯林暴徒,一言不合就會侮辱、劫掠甚至殺害基督徒。  教皇烏爾班二世一直想要發起絕地反擊,徹底將YSL的勢力趕出歐洲,捍衛歐洲的基督教文明。隱士彼得的布道宣講,無疑於助了他一臂之力。
  • 蔡英文宣稱共軍在「領空」上「耀武揚威」,臺灣退役中將:你說錯了
    解放軍軍機連續繞臺,22日當天,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前往澎湖視察臺空軍「天駒部隊」與海軍146艦隊,蔡英文宣稱,作為空軍,「怎麼可以讓別人在自己的
  • 臺灣有多少人願為「臺獨」而戰? 蔡英文心中有數
    很快,該圖表引起了臺灣媒體的關注。臺灣「中時電子報」1日以「兩岸打不打,先看看這張圖再說」為題,將圖表中的兩岸軍事實力一一列舉開來,並報導稱,從數據來看,1996年臺軍軍費為88億美元,軍隊40萬,單兵軍費22000美元,解放軍軍費86億美元,軍隊300萬,單兵軍費2866美元。
  • 自誇「臺灣軍費4年一再創歷史新高」,蔡英文想幹什麼!?
    據臺灣媒體報導,美國東部時間12月3日,蔡英文接受「全美議會交流理事會(ALEC)」頒贈「國際領袖先鋒獎」,並通過視頻參加頒獎活動。她聲稱,「永遠不會停止追求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也不會對臺灣的安全有任何妥協」。同時蔡英文還得意地宣稱:過去四年裡,臺灣「國防預算」一再創下歷史新高,投資於戰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