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部近日宣布與布吉納法索正式恢復大使級外交關係。不久前,布吉納法索與臺灣「斷交」,布成為本月之內第二個與臺灣「斷交」的國家,它也是蔡英文上臺以來臺灣丟掉的第四個「邦交國」。值得注意的是,布還是臺灣「邦交國」中人口最多的國家,它的人口總數超過2000萬,國土面積為27萬平方公裡。在布與臺灣「斷交」之後,史瓦帝尼成為非洲僅存臺「邦交國」。
臺灣「零邦交」時代即將到來
「邦交國」接連「斷交」,給臺當局帶來的衝擊一次甚於一次。布與臺灣「斷交」的當天,臺「外交部長」吳釗燮一度請求辭職,因為他這個「外交部長」當得實在太丟人了。蔡英文則在星期四發聲明,歷數了大陸近來對臺灣的「外交打壓」,宣稱大陸這樣做表現了「不安與缺乏自信」,還硬撐著說這「只會讓臺灣與國際社會的夥伴關係更加緊密」。
美國方面也有人出來給臺當局幫腔。除了幾名議員發表大體能猜得出來抨擊北京的言論,美國國務院也在給一家親臺中文媒體的電郵回覆中宣稱「中國正在改變臺海現狀」。毫無疑問的是,只要蔡英文當局繼續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邦交國」與臺灣的「斷交」潮還將繼續,直到臺灣「外交」剃光頭,「邦交國」一個都不剩。
蔡英文在其聲明中惱羞成怒地指責大陸「玩弄金錢外交」收買臺灣「邦交國」,然而蔡的這種憤青式發洩恰恰反映出,臺當局的見識和格局都停留在了舊時代裡,被自己不入流的表現局限住了。花錢買「邦交國」,搞「銀彈外交」,這是臺灣當局為對抗一中,證明自己是「國家」而搞的邪門歪道。也正因為如此,臺灣的「邦交國」基本是小國窮國,完全靠砸錢維繫「邦誼」。臺灣的「外交」根本不是外交,而是畸形的對抗方式,是用假冒偽劣的「邦交」標榜自己的「主權獨立」。
北京才不用花錢與臺競爭在世界上的建交權。世界上的所有大國和主要國家都是中國大陸的邦交國,它們哪一個是花錢買來的?如果非洲絕大多數國家都自願與中國大陸發展外交關係和全面合作,那麼北京又何必要花錢買剩下的最後一兩個呢?
臺當局像剛從沉睡中醒來一樣,搞不清今夕是何年。他們竟天真地認為,大陸要用與他們花得同樣多的錢、甚至要花更多錢,才能把它的「邦交國」挖走。他們竟然搞不清楚,臺的所有「邦交國」都在考慮棄它而去,與中國大陸建交。因為一個國家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在這個時代是古怪的,意味著自我邊緣化,臺灣給的那點錢已經越來越彌補不了那些國家與中國大陸沒有外交關系所造成的綜合損失。
布於1994年被臺灣「銀彈外交」攻陷,與北京斷交,當時臺灣的GDP約為大陸的42%,今天這個數字縮小到大約4%。臺灣在非洲最多時有11個「邦交國」,而在布與其「斷交」後,它的非洲「邦交國」只剩下史瓦帝尼,而且可以想見,斯也會動搭乘中國發展快車的念頭。
如今中非合作如火如荼,布吉納法索之前雖然是臺灣「邦交國」,但它與大陸的年貿易額是2億美元,與臺灣的貿易額只有區區800萬美元。臺灣拿什麼與大陸競爭!臺當局別自作多情了。如果它繼續推進「隱性臺獨」政策,那麼就準備好接下來更多「邦交國」與它「斷交」吧,它成為零「邦交國」的那一天不會很遙遠。
兩岸或從「冷對抗」走向「冷動蕩」
輿論觀察到,面對「國際空間」急劇縮水,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發表措辭嚴厲的聲明。境外媒體稱,與以往不同,在聲明中,蔡英文通篇以「中國」稱呼大陸。有輿論認為,面對兩岸關係,惱羞成怒的蔡英文已扯下最後一塊「遮羞布」。
輿論認為,自民進黨上臺後,蔡英文及臺當局官員如何稱呼大陸,已成為衡量兩岸關係的一個重要指標。
境外媒體報導稱,縱觀聲明內容,蔡英文語氣強硬,改稱大陸為「中國」,以「一中一臺」的格局定義兩岸關係,並且罕見地直言要通過強化和美國的關係來對抗所謂「來自大陸的壓力」。
媒體梳理發現,蔡英文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初期,曾承諾要維持兩岸現狀,並一直稱呼大陸為「中國大陸」。巴拿馬、多米尼加與臺灣「斷交」時,臺當局雖然也表達了嚴正的抗議,但仍稱大陸為「北京當局」。不過,此次布吉納法索與臺「斷交」後,蔡英文竟直呼大陸為「中國」。有輿論觀察,如今改口,雖然僅有幾字之差,但背後傳遞出的信息量巨大。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表示,布吉納法索同臺灣「斷交」,可以說是對蔡英文當局的直接「打臉」,顯然,蔡英文已惱羞成怒。從其措辭強硬的聲明中不難看出,蔡英文仍會堅持其所謂「先走向世界,再走向大陸」的做法。同時,與以往不同,這一聲明亦折射出,蔡英文當局已選擇採取有針對性的對抗方式處理兩岸關係,且蔡英文當局對這一選擇早有醞釀。值得注意到的是,此前,蔡英文當局還曾聲稱要對大陸進行「反制」,其種種言行無疑將導致兩岸關係從「冷對抗」走向「冷動蕩」。
臺「挾洋自重」必食苦果
有輿論觀察到,此次讓蔡英文「發飆」的直接「導火索」正是近期臺灣「國際空間」的急劇縮水。
臺灣媒體直言,「斷交潮」讓臺「人財兩空」。臺灣中央日報網絡報援引前民意代表林郁方的話說,自去年6月巴拿馬與臺灣「斷交」後,在拉美、加勒比海地區的「友邦」沒有一個是安全的。他表示,考慮到大陸與宏都拉斯的龐大貿易量,他認為宏都拉斯的「邦交」也很危險。
對於臺灣緣何陷入「斷交」漩渦,朱松嶺分析,長期以來,蔡英文當局「挾洋自重」,心存僥倖地妄圖通過靠近美日來對抗大陸。而臺灣越是不承認「九二共識」,越與美日走得近並「沾沾自喜」,就越給「邦交國」與其「斷交」提供機會。馬英九時期,大陸在對待臺灣「邦交國」問題上,主張通過兩岸協商的方式處理這一問題。而蔡英文上臺以來,臺當局不認同「九二共識」,破壞兩岸和平政治基礎,這實際上給臺灣「邦交國」提供了與其「斷交」的契機。與臺灣「斷交」的「邦交國」紛紛表示,認同一個中國原則,願意維護國際秩序。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與臺灣「斷交」的國家,早與大陸保持了良好的貿易關係,與大陸建交不僅能順應歷史潮流、更好地融入國際社會大家庭,還能為自身長遠發展尋求更好的機遇。
有媒體注意到,美國聯邦眾議院近日表決通過2019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法案要求強化「臺軍軍事實力」,並呼籲依循所謂「臺灣關係法」,美國可派遣高級軍事官員訪臺。輿論猜測,此舉會否給蔡英文當局發送錯誤信號,助長其「挾洋自重」的氣焰?
對此,朱松嶺表示,美方對臺一直「口惠而實不至」,可以判斷,蔡英文當局若繼續「挾洋自重」定會前景黯淡,無疑將傷害臺灣的民生福祉。事實上,對於臺灣當局究竟該如何拓展「國際空間」,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稱,臺灣「國際空間」取決於兩岸關係。臺灣媒體也援引臺灣前外事機構負責人歐鴻煉的話說,「斷交」事件的問題源頭是兩岸政策,是「鐵的事實」,再度驗證「兩岸政策高於『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