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測試】至尊旗艦U到底選誰值?銳龍9 5950X對酷睿i9 12900K性價比完勝

2022-01-18 鈦師父
11月初,Intel正式推出了首次採用「大小核」架構的第12代酷睿臺式機處理器,通過高頻大核飈單核性能,低頻小核湊多線程性能的方式來獲得了不錯的理論表現,從而吸引了喜歡嘗鮮的DIY玩家廣泛關注。不過,對於希望近期組裝頂級主機的發燒玩家來講,第12代最新旗艦酷睿i9 12900K與穩坐消費旗艦王座一年多的銳龍9 5950X究竟誰更值得選擇呢?看完我們的分析自然就不會糾結了。

乍看大小核很厲害,實則無奈妥協且有兼容問題尚待解決



酷睿i9 12900K作為第12代酷睿的頂級旗艦,擁有8個P核和8個E核的頂級配置,雖說看上去核心數量與銳龍9 5950X一致了,但E核無論是架構還是頻率都無法與ZEN3的核心相比,且E核也不支持超線程,因此即便P核效率有所提升,但酷睿i9 12900K在多線程性能方面也肯定比不上16個核心全都是大核的銳龍9 5950X,這樣的差距在吃多線程性能的專業設計類應用中會非常明顯。

第12代酷睿的大小核的設計看起來是一個兼顧性能與節能的創新,但實際上更多是受制於架構與製造工藝而進行的妥協。其實道理很簡單,既然第12代酷睿採用Golden Cove架構的大核心效率很高,那為什麼不直接做16個大核心獲取最強的性能?很顯然,即便是10nm的Intel 7製造工藝也無法HOLD住這個配置的晶片成本與功耗,只能通過使用Gracemont架構的E核在頻率和緩存上進行妥協。

此外,大小核架構在軟體兼容性方面又帶來了新的問題。首先,Windows 10無法正確分辨大小核,也就無法進行正確的調度,大核經常被閒置;其次,即便是使用Windows 11,一些軟體也不能很好地兼容第12代酷睿的大小核架構,特別是採用D加密的部分遊戲大作,會出現閃退的情況,而一些主板廠商給出的解決方法是關閉第12代酷睿的小核……感覺這小核怎麼看都是個拖油瓶啊,這就非常尷尬了。

銳龍9 5950X當然就沒有大小核的困擾了,16個核心都是沒有折扣的大核。它採用了雙CCX加I/O Die的晶片組合,晶片之間通過IF總線進行數據互通,而一個CCX內的8個核心可以共享超大的32MB三級緩存(雙CCX一共擁有64MB三級緩存,超過酷睿i9 12900K一倍多),大幅提升了不同核心數據共享的效率,而多晶片的設計又非常容易擴充核心數量,配合7nm先進工藝,這就讓銳龍9 5950X可以輕鬆做到16個大核心,根本不用去妥協縮減核心規格來做什麼「小核」,而同樣使用ZEN3 CCX設計的霄龍處理器配備業界最多的64核心,也沒有去妥協用「小核」。由此可以證明,ZEN3架構更優秀、更有前瞻性、更適合戰未來,提升核心數量根本用不著打折扣。

此外,而且經過了一年多的優化,AM4平臺軟硬體的兼容性也是完全值得信賴的,Windows 11的緩存BUG也早就通過補丁修正了,玩家不管是堅守成熟的Windows 10還是想嘗鮮Windows 11,都可以放心使用。

價格方面,酷睿i9 12900K以8個大核+8個小核的組合賣出了與銳龍9 5950X總共16個大核一樣的價格,看上去也就是小貴了一點,好像並不離譜,但是別忘了真正貴的是Z690主板和DDR5內存。目前支持DDR5內存的Z690主板就算是「丐中丐」也要1700元,而16GB×2的DDR5 5200內存套裝售價更是高達3999元,幾乎是主流DDR4內存的4倍……這跟性價比已經不沾邊了。銳龍9 5950X平臺就算用上高頻DDR4內存和豪華版X570,相比酷睿i9 12900K平臺的價格優勢也是很明顯的,這一點大家自己都能在電商平臺上比價,也用不著我們來囉嗦了。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這兩款旗艦處理器實測的對比情況。




我們知道,3D渲染輸出、視頻編碼等內容創意設計應用大都對處理器的多線程性能很敏感,而不少組裝旗艦級主機的玩家也是有這方面應用需求的,所以我們先來看看銳龍9 5950X和酷睿i9 12900K在多線程與生產力應用實測方面的表現。

很顯然,8大核+8小核確實無法與16個大核相抗衡。在多線程基準測試部分,銳龍9 5950X平均領先酷睿i9 12900K大約14.2%(優勢最大的項目可領先26%之多),在吃多線程性能的3D渲染輸出與視頻剪輯中,銳龍9 5950X平均領先14.3%,也非常符合基準測試的情況。當然,酷睿i9 12900K還是憑藉大核心的單核性能在Premiere Pro 2021視頻剪輯的混合測試中獲得0.6%的微弱優勢,聊勝於無吧。

總而言之,如果你裝機有生產力的需求,那麼還是選銳龍9 5950X效率更高。


遊戲性能PK:同顯卡差異小,同預算銳龍9 5950X完勝


Intel宣稱酷睿i9 12900K重新奪回了「世界最佳遊戲處理器」的稱號,不過雖說Golden Cove大核心通過大幅增加二級緩存和提升頻率確實獲得了遊戲性能的提升,但即便是在昂貴的DDR5內存加持之下,主流遊戲大作中相對銳龍9 5950X的 幀率優勢也並不是非常明顯,兩者依然是處於同一檔次上,玩家的遊玩體驗並沒有實質上的差別。

不過,如果考慮到組裝整套主機的價格,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從表格可以看到,在差不多的總裝機預算下,由於Z690主板和DDR5價格過於高昂,酷睿i9 12900K平臺不得不縮減處理器、主板和內存之外配件的預算。而銳龍9 5950X平臺即便是選擇豪華版的X570主板,也可以留出很大一部分預算放到顯卡上。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預算接近的銳龍9 5950X平臺可以選擇RX 6900 XT這樣的頂級顯卡,而酷睿i9 12900K平臺就只能選擇RX 6700 XT這樣的中高端顯卡了。如此一來,銳龍9 5950X這套主機的遊戲性能就可以遠遠超過酷睿i9 12900K主機。

實測結果證明了我們的推斷,同裝機預算下搭載RX 6900 XT的銳龍9 5950X主機遊戲性能足足超越了酷睿i9 12900K主機三成以上。也就是說,同樣花兩萬元裝機,選擇銳龍9 5950X平臺可以獲得30%以上額外的遊戲性能,可以說在性價比方面銳龍9 5950X也是完勝了。

總結:旗艦裝機,銳龍9 5950X是性價比更高的穩妥之選


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對於高端用戶來講,選擇銳龍9 5950X裝機首先是平臺已經優化了一年多,已經十分成熟,不用擔心核心調度問題和軟體兼容問題;其次板U加內存的性價比也完勝酷睿i9 12900K平臺,同預算裝機更是可以選擇超過酷睿i9 12900K平臺三個檔次的旗艦顯卡,不管是專業性能還是遊戲性能都遠超酷睿i9 12900K平臺。而酷睿i9 12900K平臺大小核架構首先是在Windows 10下無法正常發揮性能,在一些遊戲和軟體中也出現了兼容問題;其次是Z690主板加DDR5內存價格實在太高,裝機預算要麼超標,要麼就只能在其它配件上縮水,導致整機體驗遠遠趕不上銳龍9 5950X主機。綜上所述,如果你要打造一臺旗艦級的主機,目前看來完全沒必要追新,銳龍9 5950X就是性價比更高、使用起來更靠譜的選擇。

·END·

相關焦點

  • 誰是最佳性價比6核遊戲處理器?銳龍5 3600X vs.酷睿i5-10600K
    遊戲方面,如果使用同一張顯卡的時候,銳龍5 3600X表現確實比酷睿i5-10600K低一點,不過如果搭兩套同價位的平臺,酷睿i5-10600K可選配的顯卡肯定會低一點,換成低一級的RTX 2060 SUPER之後結果就完全反轉過來了
  • AMD 銳龍 9 5900X首發評測
    遊俠網有幸在發布之初就獲得了AMD 銳龍9 5900X,今天就跟隨筆者來看看銳龍9 5900X的表現到底如何。通過查閱官方資料,我們可以看到搭載X570晶片組的主板是可以完美運行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的。
  • 酷睿i5-10600KF vs. 銳龍5 3600:誰才是最佳千元處理器
    上面這些處理器討論最火的莫過於酷睿i5-10600KF和銳龍5 3600X/3600怎麼選的問題了,它們的價格和性能都很接近。今天要全方位對比一下銳龍5 3600與酷睿i5-10600KF這兩顆處理器,我們手頭上沒有酷睿i5-10600KF,直接使用酷睿i5-10600K代替,反正兩者只差個核顯。
  • 2018年度消費級遊戲處理器英特爾i9-9900K
    將核心數量規格從6核心12線程提升到8核心16線程,酷睿i9 9900K的多線程性能大幅提升,而且它的全核心睿頻頻率高達4.7GHz,足可以碾壓之前任何一款8核心16線程處理器。因此,從SiSoftware Sandra測試成績來看,它的綜合得分領先酷睿i7 8700K大約20%,領先銳龍7 2700X大約5%。
  • 銳龍7 5800X VS. i5-12600K遊戲性能對比:AMD仍有一點絕對優勢
    自Zen3構架的銳龍5000系列桌面處理器發布以來,其在網遊方面的表現一直都是碾壓對手的存在。在銳龍7 5800X面前,無論是i9-10900K還是i9-11900K都遠不是對手。本次我們將會測試一些主流的網路遊戲以及部分單機遊戲,主角就是AMD銳龍7 5800X和他的全新對手Intel酷睿i5-12600K。
  • 華為榮耀MagicBook Pro銳龍H版、酷睿U版,怎麼選?各自側重點是什麼?
    而目前,MagicBook Pro又迎來了AMD銳龍標壓處理器(R5 3550H/R7 3750H)版本。那麼問題來了,酷睿、銳龍版本有什麼差別?它們各自適合什麼樣用戶群?消費者如何選擇具體配置呢?4699元買到R5 3550H處理器的完整預裝版本,這比英特爾的酷睿U版本低了800元,很有吸引力!不過,更多人的問題是:銳龍H到底是個什麼性能的處理器呢?另外銳龍H都是集成顯卡版,其顯卡性能如何呢?
  • DDR5內存12種頻率、延遲對比:性能竟然差了一倍多!
    DDR5對比DDR4到底相差多少?DDR5不同頻率、不同時序下有多大不同?TechPowerUp近日組織了一次龐大的測試,歷時一周,跑了4000多個數據,詳細對比了DDR5 12種不同頻率、時序下的表現。
  • Intel第11代酷睿處理器規格曝光:旗艦i9-11900K與i7-11700K同為8核16線程
    擁有8個Cypress Cove核心、5.3GHz、PL2功耗限制250W的酷睿i9-11900K將是11代酷睿處理器系列中的旗艦型號。目前已知的規格整理如下: 作為旗艦的i9-11900K配備有16MB的L3共享緩存(每核心2MB)與4MB的L2緩存(每個核心512KB),基礎頻率3.5GHz,單核心最大加速頻率為5.2GHz,全核睿頻則能夠達到4.8GHz。
  • 2017裝機CPU選Intel還是AMD好?DIY老玩家現身說法
    不過,這種情況在2017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為這一年DIY市場AMD崛起掀起CPU多核大戰,迅速崛起,以往裝機我們通常會考慮Intel平臺,但現在AMD新銳龍平臺解決了性能不足,並且功耗控制也不再有短板,並且性價比依舊,因為也不失一種不錯的選擇。當然每個人的裝機都有自己不同的需求,下面筆者就為大家分析一下2017裝機CPU選Intel還是AMD好。
  • 14nm製程末代皇帝 英特爾酷睿i9-9900K測評
    10月9日凌晨,Intel在美國秋季新品發布會上,正式推出第九代酷睿家族以及配套的Z390晶片,首批提供i9-9900K(8核心16線程)、i7
  • AMD 第三代銳龍XT系列處理器首發測評
    這麼看來這次XT系處理器並不是用來正常迭代的,反而有點像驍龍855與驍龍855 PLUS的關係,對AMD來說應該是進一步補充自身產品線的空檔,給玩家提供更豐富的選擇,下面會加入英特爾剛剛發布的第十代酷睿桌面處理器來做對比測試
  • 銳龍9 5900HX+RTX 3070加持的天選2有多囂張?華碩天選2深入評測
    在CPU方面,天選1可謂是AMD銳龍4800H的代言機,很多玩家都是通過天選看到了AMD移動版銳龍的強勢崛起,現在天選2也繼續選擇了搭載AMD銳龍5000H系列CPU。本次的天選2本本選用的CPU是AMD目前最強的移動級CPU——銳龍9 5900HX,這是顆8核16線程的CPU,7nm製程工藝,基礎頻率3.3GHz,加速頻率4.71GHz。對比Intel移動CPU Core i9-10980HK的結果,5900HX單核提升了10.9%、多核提升了6.8%。可以說,這款CPU是當今AMD最強的移動版CPU了。
  • Intel酷睿i9-10980XE處理器全面評測
    ,Intel前不久推出了Cascade Lake-X系酷睿i9,最多18核36線程。旗艦型號酷睿i9-10980XE,18核心36線程,三級緩存24.75MB,基準頻率維持在3.0GHz,睿頻2.0單核最高加速頻率從4.4GHz提至4.6GHz,睿頻Max 3.0加速頻率從4.5GHz提升至4.8GHz,另外全核加速頻率3.8GHz。
  • 不到千元的B460M迫擊炮遇到I9 10900K會發生什麼?
    簡單來說說一般所說的FPU是硬體檢測軟體AIDA64中的一個穩定性測試工具,該工具可以利用算法讓CPU、內存、硬碟和顯卡保持高負載狀態。其中單選Stress FPU選項會調用AVX指令,運算這種指令造成的CPU負載要比CPU或CPU+FPU還要高,因此FPU會被用於烤機測試散熱性能或超頻後穩定性來使用。
  • 滿血版11代酷睿i9第一次現身 跑分驚喜
    今天,GeekBench 5資料庫裡第一次出現了旗艦型號i9-11900K的滿血版本,最高加速頻率可達5.3GHz(肯定是TVB加速),而基準頻率為3.5GHz,與傳聞相符。5.3GHz也是10代酷睿旗艦i9-10900K的最高加速頻率,但人家是10核心20線程,i9-11900K則只是8核心16線程。
  • AMD R9 5900X & R5 5600X 測試報告
    與之前測試過的R9 5950X與R7 5800X相比(戳這裡查看原文),R9 5900X與R5 5600X同樣是非常有意思的產品,今天就帶來值友@茶茶121關於R9 5900X與R5 5600X的測試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