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虛擬哈裡發國出現的因素有很多,社會的變化是一個重要原因。當前,公民身份面臨的社會政治挑戰和技術對日常生活日益嚴重的滲透為虛擬哈裡發國的形成創造了有利氛圍。加上「伊斯蘭國」本身頗具活力的宣傳工作,這種環境將有助於其所謂的哈裡發國從一個陸上領域演變成一個網際網路雲端社區。
在伊斯蘭世界,國家認同和公民身份如今正遭受日益嚴峻的挑戰。過去15年來,中東各地持續不斷的衝突、革命和動蕩,導致邊境爭端常態化,並加劇了一些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的不滿情緒。西方國家、地方政府、民兵和各民族群體均認為,有必要重新劃分邊界並創建新國家,但卻無法就「怎麼做」這一問題達成一致。此外,空前龐大的難民人口(超過2540萬),也給本已脆弱的政府機構和部門帶來了巨大壓力,並進一步模糊了民族構成和國家認同。
同時,民粹主義在美國和歐洲的抬頭,也造成不利於穆斯林成功融入當地社會的環境。其結果是,很多年輕穆斯林在成長過程中,既缺少明確的政府權威和具有凝聚力的國家認同,也感受不到自己是受尊重的社會成員。這使得他們更容易受到「伊斯蘭國」極端組織的招募。通過提供秩序感、有凝聚力的伊斯蘭教社區和能夠滿足其對公民身份渴望的「國家」,該組織提供了這些年輕穆斯林缺失的東西。
目前,儘管「伊斯蘭國」的目標仍是通過物理領土來宣示其所謂的哈裡發國,但虛擬世界為其提供了一個機遇,使其能夠在繼續陸上鬥爭的同時,維持一個「合法」的網絡哈裡發國,並吸納新成員。今後,隨著在敘伊戰場上不斷受到聯軍的重創,其高層將可能寄希望於治理虛擬國度。通過在過去幾年裡發展形成的龐大社交網絡,「伊斯蘭國」可以進一步發展電子公民社區,宣揚惡毒、激進的意識形態,並在全球各地組織恐怖襲擊。
虛擬哈裡發國形成的另一個關鍵驅動因素,是技術日益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當前,這一趨勢正在重新定義網際網路與現實世界的相互作用。例如,僅2015年一年,便有多達5680萬人將大量的時間和總計超過270億美元的巨額資金花費在一項名為夢幻橄欖球的虛擬世界競技活動上。對於一些人而言,夢幻橄欖球比其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事情要更為真實,更能實現個人抱負,其重要性甚至取代了工作和人際關係。
同樣,「伊斯蘭國」也能夠利用人類社會的發展傾向,將線上活動融入現實世界。這部分是得益於社交媒體的發展。有專家指出,印刷媒體、電話等技術的應用使即時通訊和社區探索等成為可能,但社交媒體的發展同時也極大地提高了激進信息的傳播效果。「伊斯蘭國」在其「建國」之初一年裡的成功發展正是很好的例子。當時,該組織通過網絡刊物引起部分喪失公民權的穆斯林的共鳴,成功煽動大量「聖戰分子」從世界各地湧向這個位於敘利亞和伊拉克境內、物理上的「哈裡發國」,顯示出「伊斯蘭國」通過網際網路鼓動人員在現實世界中開展活動的活動能力。
與此同時, 時代的轉變也導致網絡活動和網絡身份呈現出新的標準常態。更年輕的一代人如今正日益把自己視為網絡人群,從而造成一種信息和交流不斷、但人們在物理上卻處於隔離狀態的矛盾現象。如今,很多人使用社交媒體的目的已變成如何通過發表圖文來迎合他人,以便獲得接受、歡迎、地位以及由此衍生而來的自尊。「伊斯蘭國」正是利用了網絡一代對身份的這種尋求,向所有成員許諾恢復其尊嚴,並給出了多種方式,讓個人能夠參與該組織並因自己的行為而獲得認可。因此,年輕的穆斯林男女——無論是生活在中東動蕩地區的本地人士,還是那些生活在國外、努力尋找身份認同的人——都可能在虛擬哈裡發國中找到個人成就感和目的。
本報專稿 餘淮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