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盤點2020年印太地區新武器 潛艇及飛彈成重頭戲

2021-02-07 新華網

美國外交學者網站2019年12月31日發表弗朗茲-史蒂芬·加迪題為《2020年印太地區會有哪些新武器系統?》的文章稱,2020年,印太地區仍將是世界上軍事化程度最高的地區。

文章稱,在新的一年裡,全球軍事開支最大國家美國的軍費仍佔地區軍費大頭。未來一年裡,印太地區其他國家也準備在新軍事裝備上投入大量資金。印太地區所有主要國家目前都在實施耗資巨大的軍事採購計劃。以下列出了部分新武器系統,這些武器系統將在新的一年裡編入現役或部署在印太地區。

飛彈

2020年,飛彈系統將繼續佔據軍事新聞頭條。

俄羅斯預計將增加部署「白楊」-M、RT-2PM「白楊」洲際飛彈和發射裝置,以及經過改裝的、配備「先鋒」高超音速助推-滑翔彈頭的SS-19「三稜匕首」洲際彈道飛彈。

在經歷兩次額外的試射後,印度可能最終會在2020年啟用可攜帶核彈頭的「烈火」-5洲際彈道飛彈。在蘇-30MKI戰機成功裝配「布拉莫斯」-A超音速反艦飛彈之後,印度空軍明年還將部署這種空射式飛彈。此外,2020年還有第一套俄羅斯S-400「凱旋」防空系統交付印度空軍使用。

資料圖片:俄軍「白楊」-M洲際飛彈發射車。(俄國防部官網)

艦艇

印太地區所有國家的主要海軍都投入巨資打造多用途水面戰艦和潛艇。

日本將於2020年3月把首艘經過改進的愛宕級飛彈驅逐艦編入海上自衛隊。同月,預計蒼龍級柴電攻擊潛艇「凰龍」號也將開始服役。

報導稱,韓國可能會在2020年底安排本國設計的3000噸級「張保皋」-3型柴電潛艇中的第一艘編入現役。

印度第二艘殲敵者級彈道飛彈核潛艇可能會投入使用,不過入役日期可能會推遲到2021年。印度海軍還計劃2020年把第三艘鮋魚級柴電潛艇編入現役。

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將在2020年接收首艘經過改進的636.3型基洛級常規潛艇「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堪察加」號。太平洋艦隊還可能在2020年底接收第一艘955A型「北風之神」-A級彈道飛彈核潛艇。

美國海軍可能會在2020年底之前部署其第二艘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麥可·蒙蘇爾」號(DDG-1001)。2020年還將有更多的維吉尼亞級攻擊型核動力潛艇、瀕海戰鬥艦、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入役。福特級核動力航母2號艦「約翰·甘迺迪」號(CVN-79)也將於2020年入役。

最後,澳大利亞皇家海軍第三艘也是最後一艘防空驅逐艦「雪梨」號將於2020年2月入役。

資料圖片:船塢中的美海軍福特級航母2號艦「約翰·甘迺迪」號。(美海軍官網)

資料圖片:韓國陸軍「黑豹」坦克實彈打靶。(韓國陸軍官網)

陸軍

印度陸軍將在2020年繼續引進145門英國產155毫米M777榴彈炮,以及100門韓國產155毫米K-9自行榴彈炮。預計印度陸軍還將在未來幾個月部署以色列製造的「長釘」中程反坦克飛彈,並可能在年底前接收第一輛「阿瓊」MK-1A主戰坦克。

韓國陸軍可能會接收更多「黑豹」主戰坦克,韓國陸軍一共訂購了106輛這種新型坦克。俄羅斯陸軍將在2020年接收首批12輛第三代「阿瑪塔」T-14主戰坦克,以及經過升級的T-90M坦克。

資料圖片:法制「陣風」戰機編隊。(法國空軍官網)

戰機

首批4架法制「陣風」戰鬥機預計將於2020年5月飛抵印度。印度空軍還將在2020年接收更多國產「光輝」輕型戰鬥機。

巴基斯坦空軍2020年將部署中巴合作生產的JF-17「雷電」Block Ⅲ多用途戰鬥機。

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空軍預計將在2020年接收第一批量產的蘇-57隱身戰鬥機。俄羅斯空軍還將在新的一年裡部署6架升級後的具有核打擊能力的圖-95MS戰略轟炸機。

澳大利亞、美國、日本和韓國的空軍明年還將繼續引入F-35「閃電」II型聯合攻擊戰鬥機。韓國空軍還將在2020年上半年再接收3架諾思羅普-格魯曼公司生產的RQ-4 Block 30(第30批次)「全球鷹」高空長航時無人機。

有充分理由認為,印太地區所有軍隊在2020年還會部署更加先進的網絡戰能力,但具體細節我們只能稱之為已知的未知數。

相關焦點

  • 美解密《美國印太戰略框架》
    我們首先要明白,這是一份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制定的「框架性」的文件,它只具備一定的指導意義,不管是五角大樓還是前線的印太司令部,在決策的時候都不需要遵守這一框架性文件的「指導性原則」,只需要參考這個文件即可。而川普當局在2018年以後的各種行動也是與這份文件「背道而馳」,美軍在印太地區的種種行動,也顯然沒有遵循文件中的「指導性原則」。
  • 頭條 | 英媒:中國「元」級潛艇正穿越印度洋 印軍慌了……
    英媒稱,一個月來,印中軍方在洞朗地區陷入僵持局面。在這種背景下,中國向印度洋地區部署了一艘潛艇。
  • 美媒:雷神公司新武器,成功幹掉中國空、海、潛發射的反艦飛彈!
    美國有關媒直接表示,雷神公布的新武器能夠幹掉中國反艦飛彈。視頻中,「敵方轟炸機「率先對美國軍艦發動飛彈攻擊;接著,「敵方潛艇」也從水下發射攻擊飛彈;最後,「敵方軍艦」也發起了攻擊。面對敵方空、潛、海多方位、多角度的打擊,美國軍艦上57毫米的艦炮高速發射「狂火」炮彈,這些炮彈尾部會不斷旋轉維持穩定性,並精準擊中來襲反艦飛彈,以達到保障美軍艦安全的目標。
  • 他們又鼓譟「2021年決不對中國妥協」
    「決不向中國屈服」,自中印邊境對峙發生以來,本國政府如何處理對華議題以及採取何種政策便成為印度媒體的關注焦點,新的一年兩國關係如何發展自然也成為年末報導「重頭戲」。《印度斯坦時報》29日在一篇名為「2021年戰略展望」的報導中稱,「對於印度而言,2021年的到來意味著進入新的不確定階段,必須採取明智的外交手段、抱持堅定的決心,在主權和國家利益問題上決不妥協」。
  • 拜登提名新印太司令,未來5年部署曝光
    據美國海軍學會網站3月6日報導,五角大樓當天宣布,拜登政府選擇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約翰·阿奎利諾上將擔任印太地區所有美國駐軍的下一任領導人。美印太司令部負責監督美軍在亞洲地區的行動和戰略,自2018年川普將美軍戰略改為「大國競爭」以後,印度洋-太平洋司令部就成了美軍重點投資對象。
  • 印媒強勢奠定新年基調,有幾個意思
    2020年是中印建交70周年,卻也是兩國關係的多事之秋。2020年6月15日,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印軍蓄意越線發動挑釁,造成流血衝突。可以說,用「兩面三刀」來形容印度真的再合適不過了,這不,前段時間印外交部發言人向中國釋放了一個友好信號,並有主動邀約中國談判的意味。而近日,印媒卻開始大肆鼓譟,稱「2021決不對華妥協」。從印度媒體盤點2020和展望2021時可以看出,在中印邊境對峙問題上普遍抱有強硬心態,「決不妥協」正是直接展現這種心態的關鍵詞。
  • 印媒強勢奠定新年基調,幾個意思
    2020年是中印建交70周年,卻也是兩國關係的多事之秋。2020年6月15日,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印軍蓄意越線發動挑釁,造成流血衝突。此前已經展開了8次軍長級別的談判,但是結果卻一直不能盡如人意。其中印度方面的態度是主要矛盾點,一邊到處肆無忌憚地宣揚「中國威脅論」,明裡暗裡不斷增兵,一邊又在談判桌上尋求和解。
  • 【重磅】2018年印度軍力發展大盤點
    印媒強調,烈火-5射程最遠,超過5000公裡,可覆蓋中國、巴基斯坦、歐洲以及非洲部分地區。烈火-6現正研製中,射程達一萬公裡且具潛艇發射能力。三是第二次試射短程地對地彈道飛彈。據新華社新德裡2018年9月20日電,印度20日在東部奧迪沙邦成功試射一枚地對地「普拉哈爾」短程戰術彈道飛彈。
  • 美媒:不算東風飛彈和殲20 美軍在亞太優勢很大
    一文,對東北亞戰爭中的各方力量的優勢和弱點作了一番盤點。  美媒稱,在軍事動蕩中,美國國務卿雷克斯·蒂勒森本周開始了在亞洲的一系列會談。朝鮮飛彈「打向」日本、美國反導系統抵達韓國,所有這些都使東北亞緊張局勢處於危險關頭。一旦失控,誰會佔據上風?  在美媒口中,中國軍隊被形容為作戰能力不足。文章稱,雖然中國軍隊規模龐大,但在太平洋衝突中無法發揮作用。
  • 美媒稱臺灣當局想購韓國潛艇和印度飛彈 對抗解放軍
    孫元一級潛艇  美媒認為,臺灣當局希望推行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在作戰中,臺灣潛艇將靜候伏擊對方的海軍艦船,其中包括運送進攻部隊的艦船。他們還可以通過打擊對方的地面目標,如飛彈系統,達到保護臺灣本土的目的。  臺灣水下作戰力量近幾十年來一直在萎縮,原因是由於沒有哪個國家願意向臺灣出售潛艇。
  • 中國新型無人戰艦曝光,美媒再次指責抄襲後,不忘點名印日澳三國
    又一猛料,美國指責中國戰艦"抄襲"文章內容認為中國新型無人戰艦曝光疑似與美海軍所服役"海上獵手"(USV)發生"撞臉",據作者所分析,中方該款新式三體船與美方軍艦無論在外形還是結構上都如出一轍,唯一差別僅體現在尺寸差異:中國船艦明顯尺寸更大。
  • 中印邊境對峙進入第9個月 印媒:印度比中國差太遠了
    納拉萬表示,印度陸軍此前從縱深地區撤軍,被眾多印度媒體過度解讀。實際上,他們只是前往訓練場所,並沒有真正的撤軍。他強調稱,中國軍隊也撤離了訓練區,該地區距離邊境有500-1500公裡。因此,在摩擦區域,中印雙方的部署強度依舊沒有降低。在談到未來的形勢時,納拉萬宣稱印軍已準備好應付任何情況,部隊的士氣很高,同時也表示希望通過對話來達成解決方案。
  • 日媒:美拉鎊日澳印籌劃前沿會議逐步推進印太戰略謀求牽制中國
    本報記者 趙覺珵 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程 凱● 孫 鵬最初由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為應對地震和海嘯建立的「四國機制」如今已變為印太地區的「小北約」,多家日本媒體7日報導稱,美日澳印四國正就通過視頻舉行首次首腦會議展開協調,可能在推進「自由開放的印太」構想方面展開合作。
  • 印戰機開年首摔,美國安一份報告嚇到印度,印媒:怪中國
    據1月7日新德裡電視臺消息,當地時間5日晚,印空軍一架米格-21戰機突然在西部拉賈斯坦邦蘇拉特加爾軍區意外墜毀。  由於墜毀點距巴基斯坦邊境只有210公裡,印度開始有輿論指向巴基斯坦。不過巴基斯坦聲明否認墜機與巴基斯坦有關,而且該戰機也沒有發現被飛彈擊落的痕跡,比較傾向於技術故障導致的墜機。目前事故原因還在調查中,但是在印度卻開始盛傳一個陰謀論。
  • 中印邊境對峙進入第9個月,印媒:印度比中國差太遠了
    納拉萬表示,印度陸軍此前從縱深地區撤軍,被眾多印度媒體過度解讀。實際上,他們只是前往訓練場所,並沒有真正的撤軍。他強調稱,中國軍隊也撤離了訓練區,該地區距離邊境有500-1500公裡。因此,在摩擦區域,中印雙方的部署強度依舊沒有降低。在談到未來的形勢時,納拉萬宣稱印軍已準備好應付任何情況,部隊的士氣很高,同時也表示希望通過對話來達成解決方案。
  • 2018年印度軍力發展大盤點
    之後,印度媒體最新透露的消息顯示,再進行一次成功試射,該飛彈將正式裝備印度核指揮與控制中心的陸軍戰略部隊司令部。2018年12月10日,印度再次成功試射烈火-5洲際飛彈,表明該飛彈正式列裝在即!目前,印度已經裝備了700公裡射程的烈火-1,射程2000公裡的烈火-2,而烈火-3和烈火-4射程分別為2500公裡和3500公裡。
  • 大加速時代:印太地區安全競爭周期的理論基礎與現狀
    最近十年,印太地區的國家間衝突比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更加頻繁、持久和激烈。而這種「加速」的趨勢在2020年似乎達到了一個嬗變點。
  • 蘭德公司「中美印太地區競爭」系列報告之二:越南篇
    》的系列報告,評估中美兩國對印太地區主要國家的相對影響力,並針對特定國家為美政府及空軍提供決策參考和建議。該系列報告由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部發起,通過分析外交、政治、經濟、軍事、安全等領域相關的14項變量指標,剖析了過去十年中美在印太地區國家間的影響力變化。截至2020年12月底,蘭德公司已發布1篇總報告和4篇分報告,中文譯文總篇幅約43萬字。本文主要介紹其中分報告《越南篇》,該分報告分析了越南的安全政策、國內現狀,以及越南與美國和中國的政治、經濟、安全聯繫。
  • 「印太」地區安全秩序紛爭與中國的地區秩序願景
    印度藉由印美日澳四國機制等在地區熱點事務上頻頻發聲和參與行動,加強對東南亞、東亞、南海、西太平洋事務的參與和幹預力度。但各國對華態度也呈現出差異性。印度明確強調印太構想的包容性,顯示出自身的戰略獨立性,澳大利亞則堅定與美為伍,日本2017年後一度改善對華關係並執行對華協調路線,但2020年菅義偉新政府上臺後對美關係又有強化趨勢。
  • 中國第6次試飛高超聲速飛彈 或2020年部署
    美國《華盛頓自由燈塔》網站25日報導,五角大樓消息源確認中國23日進行了一次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器試驗,飛行器從山西五寨發射升空,飛到位於中國西部地區的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