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縣的王子村,曾是華北人民政府的所在地。這個始於1948年9月、止於1949年10月的地方政府,曾經以一種「共和國雛形」的方式存在於平山的土地上。
當時,華北人民政府在政權建設、發展經濟等方面實施了一系列綱領。一方面,承擔著華北、華東等戰場的支前任務,先後支援了淮海、平津等著名戰役。另一方面,為新中國統一財政、恢復發展經濟積累了經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新中國的民主制度進行了積極嘗試,並為政權建設作了組織上的準備。
現在,那些長滿青苔的青磚瓦房,那些雕著美麗圖案的窗欞依然令人感慨,它們以革命文物的形式存在著,默默地感染著世人,講述那些激情洋溢的歲月。
1948年9月20日,華北人民政府第一次委員會在平山王子村召開
潞王故裡
小巷曲曲折折,青磚舊房散發著悠悠古思,潞王故裡王子村的民居星羅棋布在平山縣城西部。春風吹來楊柳青,三月底,適逢新雨剛過,記者來到這裡——這個因駐紮華北人民政府機關而名載革命史的普通村莊。
先不說舊址,王子村,本身就是一個讓人很好奇的村名:村莊為什麼會以「王子」命名呢?
在村委會門前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刻著「潞王故裡」四個大字。馬建理是王子村的宣傳委員,對村子的歷史頗有研究。「潞王」究竟是誰?馬建理說,這個「潞王」就是後唐末帝李從珂。「他在當皇帝前,曾經被後唐明宗李嗣源封為潞王。根據古碑上的記述,『潞王』兩個字還有『路過而得』的意思。」馬建理說。
李從珂本姓王,小名「阿三」,就是王子村的人。王阿三的父親很早就去世了,母親魏氏是南方人,長得挺漂亮。一天,當時還是大將的李嗣源途經王子村,暫住在村裡養傷。王阿三將採摘來的野果賣給士兵,講好一捧多少錢,但是阿三的手小,士兵的手大,他們因為這爭吵起來,驚動了李嗣源。
李嗣源就將阿三叫來詢問,發現這個孩子品貌出眾,頭腦機靈,後來又看到阿三的母親魏氏貌美,於是將魏氏擄掠為妾,收王阿三為養子,改名李從珂。
李從珂成人後體格魁梧,而且武藝高強、驍勇善戰,成為李嗣源的一名得力大將,立下無數戰功。而且,他為義父李嗣源登基立下了汗馬功勞,加上為人謹慎,深得李嗣源的賞識與喜愛。李從珂先當過鳳翔節度使,後來被封到山西成為潞王,因而李從珂的故鄉就被稱為「王子村」。後來,李從珂當了皇帝,王子村的村名也就一直沿用至今。
華北人民政府舊址
華北人民政府在這裡成立
馬建理一邊說著村莊的歷史,一邊帶記者往華北人民政府的舊址走去。這個村莊,除了因為後唐末帝李從珂聞名,1948年在此成立的華北人民政府更讓它揚名天下。
王子村現存掛牌保護的遺址有四十多處,有華北人民政府司法部、教育部、華北人民銀行、財經委員會和政府會議室等部門,更有朱德、董必武和黃敬等人的舊居。
走進已經保護起來的舊址,一座座青磚瓦房進入視線,屋內保存著當年的座椅、油燈、電話機等老物件,牆上還掛有當年的歷史故事展板,比如當年的選舉故事。
「華北人民政府第一次會議就是在王子村召開的。地點就在李保妮家的南正房。」馬建理說,李保妮那會兒才10歲,人們在屋裡開會,院子周圍和村子裡都是便衣軍人,晚上點著汽燈照明。李保妮和小夥伴兒就趴在我家房頂上看熱鬧。崗哨都認識她,也不制止,只是讓他們別出聲。
馬建理說,1948年9月26日,華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政府主席董必武,副主席薄一波、藍公武和楊秀峰就是在那間屋子裡選出來的。
對於為何在當時成立華北人民政府,馬建理曾經翻閱大量史料,他說,成立華北人民政府也是勢在必行。當時的形勢是:1947年,晉察冀野戰軍在繼清風店戰役後,乘勝解放華北重鎮石家莊,成立統一政府,可以將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大解放區完全連成一片。
幹群魚水情
跟隨馬建理的腳步,漫步在曲折的村中小巷,每走幾步就會不由停下腳步,被古院落門前的標誌牌所吸引。「華北人民政府所在地 」、「董必武原居住地」……有些青磚土坯房已顯破舊,卻成為那段崢嶸歲月的無聲見證。
馬建理說,當年他的爺爺把家裡最好的八間正房騰出來讓給政府工作人員居住和辦公,「我們家就是當時水利部辦公的地方。」父輩們告訴他,一年後政府工作人員離開時,還把住過的屋子裡裡外外都打掃了一遍。
王子村最東邊的一處民宅就是董必武曾經住過的地方。馬建理回憶,董必武睡的是農家土炕,用的是延安大生產時織的毛毯,一雙拖鞋也是他的夫人何蓮芝用廢舊毛巾和鞋墊為材料做的。在炕的西北角,有一架紡車,記錄了董必武參加勞動的故事。
「我聽村裡的老人說,當時60多歲的董必武一手搖起紡車輪子,一手抻住棉線,端端正正坐在紡線車前跟夫人學習怎樣搖車,怎樣拉線,怎樣上線。」馬建理說,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天下來,董老終於學會了從卷棉花打弦的方法,裝錠的高低,搖車、抽線的均勻配合,直到接茬、接頭的全套技術。看著董必武紡出的一個胖乎乎的線穗,何蓮芝在一旁十分高興,她情不自禁伴著董老紡線的節奏又唱起那首《紡車謠》。
在王子村,董必武與老百姓是血脈相通,魚水情深。馬建理講述了董必武幫助房東看病的故事,「房東的媳婦老是哭,董必武的夫人問她怎麼了,她說我家裡的人得了肺炎,看不好。董必武知道了,開了一個條子,讓她到華北人民政府辦的醫院給家人看病。」
當時,董必武既是華北人民政府的主席,還擔任著中共中央華北局常委,因此常常要在西柏坡中央駐地和華北人民政府機關駐地來回奔波。為了方便工作,中央給他配了一輛車,按規定他外出完全可以坐車去,但他常常騎馬出行,著名人文學者梁勇說,董必武有他的理論,「為什麼騎馬,他的一個理念就是,這馬你騎不騎他都吃食,汽車我不開我就不耗汽油,所以他儘量騎馬。」
如果他是坐汽車回來,在路上遇到老鄉他都要請他們上車。
華北人民政府成立布告
非凡歲月永載史冊
在日後的歷史評價中,華北人民政府被譽為「共和國的雛形」。
馬建理介紹,當時,國民黨的飛機經常來騷擾轟炸。「在轟炸密集的日子裡,董必武就隱蔽在村邊新挖的山洞裡。沒有敵機,他就坐在馬紮上批閱文件;敵機來了,就拎起馬扎躲到洞裡。」
1948年9月20日至24日,華北人民政府第一次委員會在王子村召開。9 月 22 日,華北人民政府根據《華北人民政府組織大綱》規定,設立了秘書廳、民政部、司法部、勞動局、財經委員會、水利委員會、法院等政府工作機構。
華北人民政府的農業、工業、商業貿易、合作社、財政稅收和科學教育等各項管理體制,不僅使各項工作納入有序運行的軌道,促進了各項事業的發展,更成為建國初期經濟、教育和文化體制的藍本。
華北人民政府的構建模式和運行機制,為新中國各級政權機構確立了基本模式和組織原則,成為建國初期各級政府的基本組織框架。在王子村誕生的十七個部局,每個部門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需要,1949年2月中旬,華北人民政府遷往北平。隨後,毛澤東主席親自批示,中央人民政府的各部委要在華北人民政府的基礎上儘快組建,因此,華北人民政府就是中央人民政府的雛形和前身,在新中國政權建設歷史上具有開創性的意義。
馬建理說,雖然王子村作為華北人民政府駐地只有短短的13個月,但卻書寫了新中國成立前夕一段崢嶸的歲月,促進了解放區各項事業的發展,更成為建國初期經濟、教育和文化體制的藍本,在特定時期肩負了由華北走向全國的光榮使命。
(燕趙都市報 記者 張寧)
平山人缺錢?拿身份證找我,分期,小額無壓力,電話:14703389979
關注【平山交通】查違章、高速、限行、天氣、道路救援、汽車維修養護、招聘、找快遞、找家政、買賣二手車、買車險、尋人尋物
廣告合作微信號:44270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