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中消失的大佛-興都庫什山脈

2021-02-07 圖聞天下

興都庫什(Hindu Kush)山脈,是一個800公裡長,並且大部分位於阿富汗的山脈,西部從阿富汗開始,從中部到巴基斯坦北部,進入塔吉克斯坦最終到達中國新疆。對於整個印度次大陸和中國,興都庫什山脈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歷史上,興都庫什山脈是佛教的重要中心,有巴米揚大佛等景點,它也是外部力量通往印度次大陸歷次入侵的主要通道。過去,興都庫什是阿富汗塔利班和蓋達組織發展壯大的地區,並且是阿富汗歷次現代戰爭的主要戰場。未來,興都庫什將成為阿富汗逐漸融入國際社會的地理標誌。

 

興都庫什山脈的西部位於帕米爾、喀喇崑崙和喜馬拉雅山脈的最西端,興都庫什山脈擁有眾多終年積雪的高山,其中最高峰為蒂裡傑米爾山(Tirich Mir),位於巴基斯坦開伯爾-普赫圖赫瓦地區,海拔7,708米。在興都庫什的東北部,山脈通過瓦罕走廊延伸至中國,巴

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交界處附近的帕米爾山脈附近。


名字的由來

在亞歷山大大帝時期,興都庫什山脈被稱為高加索地區或「印度河高加索」,與裏海和黑海之間的大高加索山脈相對。梵語中,興都庫什的意思是印度的邊界。

穆斯林學者伊本·白圖泰(Ibn Battuta)解釋興都庫什的起源通常被認為是「印度殺手」,因為有很多印度奴隸從印度到土耳其的途中死亡。其他另外的含義是「印度的閃閃發光的雪」,「庫什「在阿拉伯語中是為印度的山脈,對於阿拉伯學家來說,興都庫什是印度開始的邊界。

 

興都庫什和周邊國家


山脈的地理

興都庫什山脈是一個令人生畏的山脈,大多數山峰在4,400到5,200米之間,甚至更高。想要穿越這條山脈,必須面對山上肆虐的暴風雪,最低能夠穿越的山口位於南部,也高達2,700米,在那裡興都庫什山脈終止。其他山口通常約為3,700米或更高。只有在春末和夏季才可以通行。

 8月間穿越山脈的旅人

興都庫什山脈流出的河流包括赫爾曼德河,哈裡河和喀布爾河,是錫斯坦盆地的流域。錫斯坦盆地的降雨量很少,和主要水源赫爾曼德河(Helmand River)來自於是印度庫什南部的高山融雪水。其他一些較小的河流從西印度庫什帶來水資源。這些河流流域為興都庫什以西地區的生態和經濟提供服務,但這些河流的季節性差異嚴重,有時會出現極端的乾旱天氣。

 

興都庫什山脈的河流地區


公元前的興都庫什山脈

自波斯大流士一世以來,興都庫什山脈的重要性已被記載。公元前329,古希臘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通過興都庫什進入印度次大陸,他的軍隊在當地建造了幾個城鎮。在亞歷山大大帝於公元前323年去世後,該地區成為了塞琉古帝國的一部分,根據公元前1世紀古希臘哲學家斯特拉博撰寫的歷史,興都庫什在公元前305年成為印度孔雀帝國的一部分。

 

公元前250年印度孔雀帝國的統治範圍


曾經的佛教聖地


 古代畫作中的巴米揚大佛像

在公元1世紀興都庫什地區逐漸皈依佛教,並逐漸開始廣為流傳,古代的佛教藝術品包括山脈南部和西部的巨型巖石雕刻雕像,就是我們熟知的巴米揚大佛,是佛教曾經在興都庫什地區繁榮興盛的歷史證明曾經。歷史上,山谷是重要的交通中心,大量的寺院,來自遙遠國度的宗教學者,貿易驛站和古印度次大陸的商人在此繁榮定居。

 

棕櫚葉手稿

公元7世紀,前往印度取經的唐僧玄奘曾在巴米揚參觀了一座寺院,目前寺院藏品就有用犍陀羅語和梵文寫就的白樺樹和棕櫚葉手稿。

  

伊斯蘭教的徵服

在匈奴人對興都庫什統治時期,來自伊朗的瑣羅亞斯德教,摩尼教(明教)、基督教和佛教在當地寬容的環境中和諧發展。

公元7世紀開始,興都庫什地區開始被西方的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接管統治,直到9世紀,伊斯蘭軍隊已經徵服了印度河流域的南部地區。從公元8世紀開始,伊斯蘭教徵服該地區,並強制當地人信仰伊斯蘭教後,佛教就在這片土地漸漸消失了。當地人被改變信仰成為穆斯林,現在,曾經雄偉屹立的巴米揚大佛已經被塔利班組織從地球上永遠抹去,這些宏偉的大佛像只能存留在我們的畫作和照片中。

 被塔利班摧毀後的大佛像

 

奴隸的死亡山脈

與所有主要的古代和中世紀社會一樣,奴隸制一直是中亞和南亞歷史的一部分。興都庫什山脈將中亞的奴隸市場與南亞掠奪的奴隸連接起來。在公元8世紀和之後,來自印度次大陸的奴隸運輸生意變得十分猖獗,有證據表明,在伊斯蘭統治時期的不同時期,奴隸運輸涉及來自印度的「數十萬」奴隸。在莫臥兒王朝和德裡蘇丹國時代的奴隸貿易行動「每年都有數千名印度教徒向中亞北部運送馬匹和其他貨物」。看來,中亞和南亞之間通過興都庫什的互動不僅限於奴隸制,還包括食品,貨物,馬匹和武器貿易。

通過襲擊部落,狩獵和綁架人口進行奴隸販賣的做法一直持續到19世紀。根據1874年英國反奴隸制協會的報告,法扎巴德的總督米爾·古拉姆·貝伊保留了8000匹馬和騎兵,他們經常捕獲非穆斯林異教徒和什葉派穆斯林作為奴隸。

 興都庫什的奴隸交易

 

近現代的興都庫什

19世紀初,錫克帝國國王蘭吉特·辛格(Ranjit Singh)從從印度西北部地區擴張,直到興都庫什地區。

 

蘭吉特·辛格國王畫像

興都庫什成為當時大英帝國對該地區統治的地理屏障,導致英國殖民官員與中亞人民之間缺乏信息的來源。英國人不得不依靠部落酋長,和當地貴族來獲取有效的信息。在殖民時代,興都庫什被非正式地視為俄羅斯和英國在阿富汗勢力範圍之間的分界線。

在冷戰期間,興都庫什山脈成為一個戰略地區。在20世紀80年代蘇聯軍隊入侵阿富汗時,阿富汗遊擊隊通過巴基斯坦從美國獲得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和戰略物資的支持。在蘇聯軍隊撤離和冷戰結束後,當時許多參加戰爭的「聖戰者」變成塔利班和蓋達組織部隊,以極端的伊斯蘭教法對當地進行統治,並以喀布爾,興都庫什山脈和阿富汗其他地區做為基地。

2001年9月11日在紐約市華盛頓特區發生恐怖襲擊事件後,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開始打擊蓋達組織及其塔利班盟友,使得興都庫什再一次成為軍事化的衝突地區,但實際上這並沒有使阿富汗脫離恐怖組織的統治,而是使當地的安全局勢愈演愈烈。

 美軍焚燒疑似塔利班的房屋


和平的興都庫什

今年6月20日,令國際社會聞風喪膽的最著名恐怖組織-阿富汗塔利班,竟然派出了首席談判代表巴拉達爾先生帶團前往北京開展國際對話。塔利班罕見的開始接觸國際社會,並與中國官員進行了友好會談與交流,中國方面同巴拉達爾先生一行就阿富汗和平和解進程、打擊恐怖主義等問題交換了意見,會後雙方都認為此次交流是有益的。

除了訪問中國以外,塔利班代表6月18日還抵達莫斯科,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就阿富汗政治和解議程,阿富汗撤軍和毒品控制等議題進行了討論。

 

拉夫羅夫會見塔利班代表

戰爭只能帶來破壞,而和談才是解決國際爭端的最有效途徑。

巍峨的興都庫什山脈不是阻斷國際社會與阿富汗交流的屏障,而在靜靜的山谷中,人們記憶裡依然屹立的巴米揚大佛還將會慈悲地注視著這片飽經戰亂的土地,並祝福阿富汗重回和平與繁榮。




相關焦點

  • 竹強觀察之中國與中亞的興都庫什山脈
    據2013年的數據,全國人口3055餘萬人,其中普什圖族約佔40%,是全國的主體民族,在鄰國巴基斯坦西北部境內遍布的難民營中居住著數百萬難民。全國分為34個省,省下設縣。  對於這個動蕩混亂了幾十年的國家,中國人是既熟悉又陌生的。
  • 什麼是「殺死印度人山脈」?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NO.1993-「殺死印度人山脈」作者:斯文的樊學長校稿:辜漢膺 / 編輯:鹹帶魚興都庫什山是南亞次大陸與中亞地區最重要分界線,自古以來既是保持南亞文化相對獨立性的屏障,又是促進中亞與南亞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只不過,交流的過程並不像想像中那般美好。
  • 罕薩山谷:震顫心窩子的美景,見過的人實在太少了
    罕薩(Hunza)是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爾北部地區的一個谷地,屬於喀喇崑崙山脈和興都庫什山脈交接處的帕米爾山結地區,地勢高峻,冰川密布,高山積雪融化匯成罕薩河。1933年,英國小說家希爾頓偶然在旅途迷失中闖入罕薩,人間仙境般的罕薩讓他深深痴狂,稱其為"香格裡拉",寫出了聞名世界的《失落的地平線》。後來由小說改編的電影也在罕薩取景拍攝。
  • 魔獸懷舊服,奧特蘭克山谷的聲望獎勵(部落篇)
    奧特蘭克山谷是魔獸世界60年代經典的三大戰場之一,簡稱奧山或大奧,是著名的40VS40混戰戰場。
  • 歷史上的今天 : 安第斯山脈的求生奇蹟
    日後人們將這次事故稱為「安第斯山脈的奇蹟」。 ▲事故發生前的烏拉圭空軍571號運輸機,這是一架由費爾柴公司生產的F-227H型支線客機 1972年10月13日下午,烏拉圭空軍571號運輸機——一架費爾柴F-227H客機正在智利與阿根廷之間的安第斯山脈中艱難地穿行著。
  • 曾經輝煌如今卻消失的世界十大奇蹟
    世界十大奇蹟有著輝煌的歷史,讓世人嘆為觀止,可曾經的輝煌如今卻消失在世間。曾讓世界矚目的世界十大奇蹟為何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