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合金的熱處理

2021-02-15 熱家網

 一、形狀記憶合金熱處理 

到目前為止,發現具有形狀記憶效應的合金有20餘種,但得到實際應用四隻百Ni-Ti和Cu-Zn-Al系合金。前者抗蝕性好。疲勞壽命高,適用於人體植入、生物、航天及原子工程。後者價格低廉(僅為前者的1/10),加工性能好,可普遍應用於各工業領域。  

近年來,形狀記憶合金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例如,已做成噴氣戰鬥機的液壓系統導管;利用低質能源的固體發動機;航天工程上的可摺疊宇航天線;醫學上用的牙齒整畸弓絲;矯正脊椎骨的哈氏棒;電器工業上的自動觸頭,保安裝置;控制上的熱敏元件,溫度開關;直至玩具和生活用品。  

形狀記憶合金的熱處理主要是圍繞其熱彈性馬氏體相變而展開的。形狀記憶效應的含義是:某些具有熱彈性馬氏體相變動合金材料,在馬氏體狀態,進行一定限度的 變形或變形誘發馬氏體後,則在隨後的加熱過程中,當溫度超過馬氏體相消失的溫度時,材料能完全恢復到變形前的形狀和體積。  

馬氏體相變最初是在鋼中發現的現象,並作為鋼的熱處理技術基礎加以研究;而形狀記憶合金的記憶效應則是靠材料中發生熱彈性馬氏體相變所產生的,它已成為馬 氏體相變領域中佔據首要地位的研究課題,並開闢了馬氏體應用研究的新領域。現在研究較多的有Ti-Ni,Au-Cd,Cu-Zn,Ag-Cd,Ni- Al,Co-Ni,Fe-Ni等十數個系列。馬氏體相變是一種固態相變,是一種偽切變引起原子短程擴散的相變。通過對形狀記憶合金的研究,認為只有在具備 馬氏體相變是熱彈性的及馬氏體屬於對稱性低的點陣結構,而母相晶體為對稱性較高的立方點陣結構,並且大都是有序的等條件時才會有記憶效應。 

 

具有形狀記憶效應的合金稱為記憶合金,其形狀記憶效應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相變。大部分形狀記憶合金的相變是具有可逆性的熱彈性馬氏體相變,而溫度和應力是熱 彈性馬氏體相變的兩個獨立變量,因此,形狀記憶合金的熱處理是影響其形狀記憶效應的關鍵因素之一。熱處理工藝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淬火熱處理  

母相(奧氏體)經高溫迅速淬火會受到淬火空位和位錯的交互作用而強化。溫度越高強化也更為顯著,淬火冷卻速度增如也會強化母相,但過分強化又會影響馬氏體轉變的進行,從而影響記憶回復轉變,一般要根據不同材料而選擇不同的淬火介質。

  

2.熱預變形處理

為了強化母相(奧氏體)提高滑夠變形的抗力,但同時又不能使馬氏體相變發生因難,除了合金元素的作用之外,熱預變形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即在高溫獲得奧氏 體相後,再在高於Ms點以上溫度進行熱預變形,則既可以使母相奧氏體得到強化,同時又不產生馬氏體,從而使合金的記憶效應得到明顯提高。但熱預變形溫度過 高會產生相反影響,使母相強度下降。在應變過程中產生滑移,從而降低記憶效應。同樣,熱預變形時應變量過大,會使母相內缺陷增多而降低記憶效應。  

3. 循環熱處理  

形狀記憶合金在某一溫度範圍內進行多次循環熱處理,然後在室溫下變形,則在回復溫度下可具有不同程度的雙向記憶效應。但時效及約束時效是指對合金施加一定的時效,也是誘發和改善雙向形狀記憶效應的好方法。

  

二、儲氫合金的熱處理  

氫作為未來世界最好的二次能源,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的關注。即使是在能源自足的當代,使用氫能源也有利於地球的環境保護,減小溫室效應的威脅。氧的開發、運輸、能源轉換等一系列理論和技術問題都需要解決,儲氫合金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  

金屬氫化物按其氫鍵的性質可分為三類:共價鍵、離子鍵和金屬鍵。儲氫合金的顯微組織和力學性能(硬度)均不同程度地影響其儲氫特性。因此,儲氫合金熱處理的目的就在於通過改善其組織來提高其儲氫性,主要有以下幾類。  

l. 凝固時的快淬熱處理  

凝固時的快速冷卻(30m/s的銅輪或水冷銅鑄型)可以得到細小的柱狀晶組織,從而使儲氫合金P-C-T曲線的氫壓平臺傾斜減小,循環壽命和水利化速度也 大為提高。這是因為眾多的晶界可釋放點陣應力,緩解吸氫的體積變化,並可作為吸放氫時的擴散通道,從而提高了活化速度。同時,快速冷卻也抑制了化學成分的 不均勻性,改善了原子的有序性。  

2.低溫去應力熱處理  

儲氫合金在凝固時快速冷卻會導致組織中形成大量晶體缺陷和硬度升高,對其進行低溫處現理可消你快淬點陣缺陷,降低合金的硬度,提高其韌性,抑制粉化和崩裂,從而提高合金和循環壽命。  

3. 高溫擴散處理  

鑄態下的儲氫合金組織是不均勻的,存在著成分偏聚區。高溫擴散處理有利於基體相的成分均勻化,從而減緩循環容量的衰減,提高循環壽命。 

 

三、陶瓷材料的熱處理 

熱處理對陶瓷材料的顯微結構尤其是材料中的應力分布狀態有明顯的影響。通過熱處理促使晶界上殘留的玻璃相析出,提高品界耐火度,是有效提高陶瓷材料高溫強度的措施之一。另外,經熱處理獲得所需晶界狀態,從而改善陶瓷的傳熱性能,對提高抗熱振性也有重要意義。  

通過熱處理改變材料中的應力分布狀態,對玻璃陶瓷抗熱振性能的改善有明顯效果。Gbauer對鋁矽酸鹽玻璃的研究表胡,經淬火處理在材料表面引入壓應力之 後,與未經熱處理的材料相比,其室溫強度和臨界熱振溫差都顯著提高。研究表明,在臨界熱振溫差之後的微裂紋亞臨界擴展之後,殘留強度又重新回升,並超過了 材料的原始強度值,這是由於熱振溫差越過某一定值後,熱振溫差越大就越接近於淬火強化現象。玻璃陶瓷所具有的這種淬火強化現象,對於其實際應用具有重要意 義。本文所述及的陶瓷不同於普通的民用陶瓷,由於其具有許多特殊性能而被稱為特種陶瓷材料。對於特種陶瓷的熱處理,其工藝過程也突破了金屬材料中所使用的 熱處理工藝。一般地說,陶瓷的熱處理主要是為了增加其韌性和抗熱振損傷性能,它的熱處理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操作;如煅燒、燒結、相變處理、表面(熱)處理 等。  

燒結是陶瓷材料在高溫下的緻密化過程。隨著溫度的升高和熱處理時間的延長,固體顆粒相互鍵聯,晶粒長大,空隙和晶界逐漸減少,通過物質的傳遞,其總體體積 收縮,密度增加,當達到一定溫度和一定處理時間,顆粒之間結合力呈現極大值。超過極大值後,就會出現晶粒增大,機械強度減小的現象。此外,對於具有同素異 構體的陶瓷材料,會在不同熱處理溫度下發生晶型和結晶形態變化(相變),從而達到增韌的效果。  

表面熱處理主要是通過改變材料表面的組成、結構狀態等因素,改變表面的應力狀態、表層的熱學、力學性能等來影響陶瓷材料的抗熱振性能。據報 道,SiC/Al2O3複合材料經1450℃高溫下長時間氧化後生成的表面氧化層可處於殘餘應力狀態,且明顯降低了表面傳熱係數值,從而增強了複合材料抗 熱振斷裂能力。其原因主要是複合材料表面生成了高強、低模量、低熱膨脹係數裡呈多孔狀微觀結構的莫來石和少量氧化鋁的氧化層。  

從發展的趨勢上看,高抗熱振性的陶瓷材料正向著緻密、高強化和多孔低密、輕質化兩個方向發展。實際工作中,應根據材料的應用環境、服役條件及可靠性要求來選擇材料,然後合理設計材料的顯微結構,再考慮熱處理和表面處理以便進一步改善抗熱振性能。  

四、金屬間化合物材料的熱處理  

金屬間化合物主要是指金屬元素間、金屬元素與類金屬形成的化合物,各元素間既有化學計量的組分,但其成分又可在一定範圍內變化而形成以化合物為基的固熔體。金屬間化合物以其介於金屬和阿瓷間的優異性能,而成為新型結構材料的重要分支,並獲得廣泛的應用。

  

l. 熱處理方式  

熱處理的目的在於獲得某種有序結構,以改善其塑性和韌性。主要有如下幾種處理方式。  

(1)高溫均勻化退火鑄態下的金屬間化合物一般存在著成分偏析和鑄造應力,高溫均勻化退火就是要消除鑄造應力並使合金元素進一步擴散均勻,為下一步處理奠定良好的基礎,該種處理一般在1000℃以上要持續十幾個小時。

(2)油淬為了增加金屬間化合物的室溫韌性,常常將其加熱到晶形轉變或相變溫度,然後放入油中進行淬火處理,如對Fe-Al金屬間化合物的典型處理工藝為:加熱至1000℃,保溫5h,然後置入700℃油中冷卻。  

(3)形變熱處理這是目前為增加金屬間化合物韌性而進行的最有效的處理方式,主要是通過鍛造、軋制、擠壓等熱形變處理,使其組織結構發生有利於增加韌性的方向轉變。  

金屬間化合物的室溫脆性問題一直是困擾這類材料應用的一個問題。同一成分的合金,由於加工方法不同及工藝參數的改變,最終的顯微組織和力學性能可能相差甚 遠,在金屬間化合物的製備中廣泛採用了熱機械處理工藝,採用這種方法能夠得到一般加工處理所達不到的高強度與高塑性良好配合的產品。  

2. 發展及應用前景  

在金屬材料中,金屬間化合物一直用作金屬基體的強化相。人們通過改變金屬間化合物的種類、分布、析出狀態以及相對含量等來達到控制基體材料性能的目的。由 於具有許多獨特的性能,金屬間化合物本身作為一類新型材料正得到日益廣泛的研究和開發。金屬間化合物由於具有耐高溫、抗腐蝕的性能,成為航空、航天、交通 運輸、化工、機械等許多工業部門重要結構材料;由於其具有聲、光、電、磁等特殊物理性能,可作為半導體、磁性、儲氫、超導等方面功能材料。特別是用作高溫 結構材料的有序金屬間化合物,具有許多良好的力學性能和抗氧化、耐腐蝕以及比強度高等特性,由於其原子的長程有序排列和原子間金屬健和共價鍵的共存,使其 有可能兼具金屬的塑性和陶瓷的高溫強度,因而極具應用前景。 

 

然而,金屬間化合物的脆性妨礙了它的應用。直到80年代初,金屬間化合物韌化研究取得兩大突破性進展,一是日本材料科學研究所的和泉修等在脆性的多晶 Ni3Al中加入了質量分數為0.02%~0.05%的B,使材料韌化,室溫拉伸伸長率從近於0提高到40%~50%;二是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發現了無 塑性的六方D019結構的Co3V中,用Ni、Fe代替部分Co,可使其轉變成面心立方的L12結構,脆性材料變成具有良好塑性的材料。這些進展使人們看 到了金屬間化合物高溫結構材料的希望和前景,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一個研究熱潮。

  

目前作為高溫結構材料的有序金屬間化合物,在國內外進行重點研究並取得重大進展的主要為Ni-Al、Ti-Al以及Fe-Al三個體系的A3R和AB型鋁化物。

相關焦點

  • 關於形狀記憶合金的常識
    簡介形狀記憶合金(shape memoryalloy)在臨床醫療領域內有著廣泛的應用,例如人造骨骼、傷骨固定加壓器、牙科正畸器、各類腔內支架、栓塞器、心臟修補器、血栓過濾器、介入導絲和手術縫合線等等,記憶合金在現代醫療中正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記憶合金同我們的日常生活也同樣休戚相關。
  • 形狀記憶合金,給飛機一雙柔軟的翅膀
    這種形狀可轉換合金並非什麼新型材料,實際上,人類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就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發明了該種合金,在此之前,這種合金已經用於醫療及航空產業。貝納方說,人們甚至可以在洗碗機、玩具等普通家用產品中發現這種特殊合金。形狀記憶合金具有超彈性,利用形狀記憶合金減振系統,洗碗機機身的諧振頻率可降低到1Hz以下,使用這種洗碗機的廚房要安靜不少。
  • 特種鋼板熱處理工藝
    作者:杜晨陽、叢長斌、張斯博單位:齊齊哈爾北方機器有限公司熱處理分廠由於鋼板尺寸大(長3~4.2m,寬1.5m),難以保證鋼板的性能及性能的均勻性,同時還難以保證鋼板熱處理後的平面度,防止淬火變形。針對上述問題我們進行了22SiMn2TiB特種鋼板熱處理工藝研究,為解決大尺寸鋼板淬火技術難題提供了借鑑。
  • 什麼是真空熱處理加工技術?
    主要指的是真空技術與熱處理技術相結合的新型熱處理技術,其中,真空熱處理所處的真空環境指的是低於一個大氣壓的氣氛環境,包括低真空、中等真空、高真空和超高真空等,所以,真空熱處理實際也屬於氣氛控制熱處理。真空熱處理是指熱處理工藝的全部和部分在真空狀態下進行的,真空熱處理可以實現幾乎所有的常規熱處理所能涉及的熱處理工藝,但熱處理質量大大提高。
  • 【鋼材解析】SM-100—不會腐蝕的超硬金屬合金,美國宇航局都很感興趣
    Nitonol在經過熱處理後,能產生鮮豔的色彩。Nitinol最早是由科學家William Buehler和Frederic Wang在1959年發現的。當時的發現地點是在海軍軍械實驗室發現。所以Ni-Ti-Nol實際是Nickel-Titanium-Naval Ordnance Laboratory的縮寫。
  • 從感應熱處理技術路線圖看過來
    據說當時許多我國熱處理行業專業人士受到很大震動,美國是在一個很高的水平上的再提高,我們本身與發達國家先進水平就存在差距,如此追趕的難度無疑會加大,擔心我國熱處理與先進國家的差距會被越拉越大,甚至被邊緣化和附屬化。這應該不是杞人憂天,熱處理已進入現代化的新時代,缺少核心競爭力意味著什麼,大家心裡都十分清楚。
  • 鎳基合金高溫合金體系的發展
    此後,該公司在合金中加入B、Zr合金元素,開發出Nimonic80A;加入鑽元素得到Nimonic90合金,加入鑰元 素得到NimoniclOO>Nimonicl05和Nimonicll5等合金形成T Nimonic系統。通過提高冶金技術等措施得 到Nimonic93J08J09和120合金等,合金性能冇所提高。
  • 感應熱處理專題交流會延後時間敲定了!!!
    感應熱處理領域的各位領導、專家、專業人士,大家好!鑑於目前全國疫情形勢已經穩定,2021年「第五屆高端感應熱處理技術交流會」延後的日期也最終敲定下來了。先進感應熱處理技術與裝備是實現零部件高性能的主要途徑,因其具備高效、節能、環保等特點,符合國家的「碳中和」戰略決策和熱處理行業「十四五」規劃工藝裝備數控化率達到90%的發展方向,受到熱處理行業高度重視,感應熱處理技術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目前,全國許多地區正在經受「拉閘限電」的考驗,相信人們對先進綠色的感應熱處理技術會有更加全新的認識。
  • 納米鎢合金粉末的製備技術
    本文綜合近幾年來國內外納米鎢合金的研究狀況,詳細地介紹了有關納米鎢合金粉末的製備技術,預測了今後鎢合金材料的研究方向。納米鎢合金粉末的製備技術 原始合金粉末的純度、粒度、對製備細晶全緻密的高性能納米合金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製備出超純、超勻和超細顆粒的合金粉末是非常關鍵的第一步。
  • 期刊在線 | 鈦合金及鈦基複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的應用和發展
    宋曉雲等[35]降低Si在Ti-Al-Sn-Zr-Mo-Si系中的含量,提高β穩定元素Mo、Nb、W的含量,製備出新型高溫鈦合金BTi-6431S,雖然在650 ℃下斷面伸長率有所下降,但極限抗拉強度(UTS)卻能與600 ℃下的Ti-1100和BT36相當,圖5為三組不同的熱處理方式(見表5)後合金BTi-6431s的拉伸性能,包括屈服強度(YS)、極限抗拉強度(UTS)和延伸率(EL)。
  • 《合金彈頭》原始為什麼叫'越南戰役'
    要不是有真憑實據彈頭兒是無法把《合金彈頭》和「越南戰役」放到一個等級裡去的!
  • 李菊福 在當下你應該重溫合金裝備系列的五大理由
    潛入遊戲的鼻祖1987年誕生的「合金裝備」系列是潛入遊戲的鼻祖,其當時還被叫做戰術間諜動作遊戲,面對強大敵人,玩家不能硬剛,而必須小心潛入。故事講述的則是主人公索利德·斯內克要潛入重兵把守的世外天堂,去消滅可發射核彈的步行坦克合金裝備,這也是系列名稱的由來。
  • 《合金裝備:倖存》了 《合金裝備》也死掉了
    小島秀夫走了,但《合金裝備》還在。在不久前的科隆展上,Konami就高調的公布了一部《合金裝備》系列的新作:《合金裝備:倖存》。
  • 《合金彈頭XX》明日正式首測 預下載已開放
    日本SNK官方正版、經典街機正統續作《萬能戰車之合金彈頭XX Online》(以下簡稱為《合金彈頭XX》)將於明日11時正式開啟安卓首測
  • 五礦資本研究 | 高溫合金:好風憑藉力 借勢當起飛
    其中,鎳基高溫合金佔到總量的 80%,鐵基高溫合金佔 14.3%,鈷基高溫合金佔 5.7%。按照合金材料成形方式不同,高溫合金可分為變形高溫合金、鑄造高溫合金(包括等軸晶鑄造高溫合金、定向凝固柱高溫合金和單晶高溫合金)和新型高溫合金(包括粉末高溫合金、Ti-AI系金屬間化合物、氧化物彌散強化高溫合金、耐蝕高溫合金等)3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