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0日上午,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南園進行了一場「快閃」活動——由北京新四軍研究會組織,新四軍9個研究分會參加的紀念新四軍成立80周年、新四軍研究會成立20周年的慶祝活動。近400名新四軍後人經過報名,前來參加了活動,還有在京的幾名新四軍老戰士帶領4代家人也來參加了活動。
隊伍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南園的地鐵站旁集結,預有準備的參加者們統一身著藍色T恤,有的人還把新四軍軍服穿了來。
8時,集結號聲響起,身穿藍色T恤的人群和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活動的遊人們匯聚到了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南門口廣場中間。由新四軍第四代女童郭笑涵演唱、由北京新四軍研究會一師蘇中分會舞蹈隊表演的舞蹈《茉莉花》揭開了「快閃」活動的序幕,接著由北京新四軍研究會二師淮南分會演唱起雄壯的《新四軍軍歌》吸引了更多的人們。(中華魂網陳龍獅拍攝)
短節目後就是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裡「不忘初心,軍魂永鑄」徒步走活動。400名新四軍後人和沿途隨時加入的園中人們一起,沿著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紅色塑膠運動跑道徒步往返,走完8華裡的路程。8裡路,隱喻著紀念新四軍組建80周年,當然,也是紀念新四軍軍部成立80周年。
我也是報名參加此次「快閃」活動的一分子,隨大隊人馬行走在人群中。背影中,藍色T恤上的「軍魂永鑄」在晃動,T恤上的臂章則是新四軍的縮寫「N4A」。今年,我和張曉龍(北京新四軍研究會軍部研究分會會長)、蘇北一起尋訪了新四軍軍部十年曆程的駐地沿線,到達了近50處新四軍軍部當年駐地所在地。我們有一面隊旗,其上就蓋了幾十枚新四軍軍部當年駐地所在地的印章,彌足珍貴。我把隊旗也帶到了徒步走現場。
自完成尋訪新四軍軍部當年駐地所在地後,我和張曉龍會長(新四軍副軍長張雲逸之孫)有幾個月沒有見面了,我倆自然走到了一起,說起了我正在撰寫的尋訪新四軍軍部十年曆程的書稿,我表示要抓緊時間出全稿。
張曉龍會長告訴身邊的一位女士,我就是參加尋訪新四軍軍部當年駐地的「大龍」,還告訴她,我們一起到達了她爺爺最後一次指揮的地點石井坑(皖南事變中,石井坑是葉挺軍長最後的指揮所所在地),我聽此,忽然明白了,這位女士是葉挺軍長的孫輩!張曉龍會長接著對我說,她就是葉挺軍長的孫女葉蓮。呵,我這才知道,我不僅和新四軍副軍長張雲逸的後人走在一起,而且,還和新四軍軍長葉挺的後人走在了一起,而且,張曉龍和葉蓮也是不常見面的。很有意義!合影,趕緊合影!!!
(中華魂網陳龍獅拍攝)
我對葉挺軍長、張雲逸副軍長懷有深深的敬意,因為他們不僅是新四軍的功勳人物,而且和我父母親的新四軍經歷有淵源——我父親田長華是葉挺任軍長後的第一任特務員(是從陳毅的特務員調過去的,有說法,是葉挺軍長把我父親從陳毅身邊要過去的),葉挺軍長力主成立軍部教導隊時,又直接把我父親派到教導隊學習,為了勉勵我父親,葉挺軍長特意送給我父親一個硬皮筆記本;而我父親和母親鄭鐵鷹則是張雲逸兼任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指揮時的直接部下(我父親從新四軍軍部調任江北指揮部江北遊擊縱隊三大隊副大隊長、江北遊擊縱隊教導大隊隊長,我母親從新四軍軍部調任江北指揮部司令部機關代理指導員)。
接下來徒步的路程雖然不遠,但我怎麼也快不起來,因為我的隊旗引起了注意——在軍部研究分會的大旗下,大家看到我拿著的是一面小一些的軍部研究分會旗幟,與眾不同的是隊旗上蓋了一溜的印章。有人就問起我來。我解釋說,那些印章是諸多新四軍軍部當年駐地所在地的印章,我們駕車行駛了4700公裡,尋訪時一路走、一路蓋章,積攢而成。
這下子我拿著的隊旗成了「香餑餑」,大家知道我不會總是出現在各種活動中,這面隊旗難得露面,「稀罕」,所以,大家紛紛持這面隊旗合影。上圖為快。
最後我見到了在活動現場忙碌的北京市新四軍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喬泰陽,他充分肯定軍部分會尋訪新四軍軍部十年曆程駐地的行動,在今年年底的工作總結中要說說這件事。
我向喬泰陽秘書長匯報說,尋訪新四軍軍部十年曆程的駐地後,我在寫書稿,要記錄下軍部遷移的歷史。喬秘書長高興地說,那我們得支持啊!我還能說什麼,只有一句話:抓緊寫完書稿!
以我們的實際行動,來慶祝新四軍組建80周年、新四軍軍部創建80周年!
還有,參加這次「快閃」活動,我在「微信運動」裡達到12500步,按照我的2步折合1.5米,我徒步超過9公裡,可以說,我沒有偷懶!
(感謝我愛人冒著酷暑,給我們的活動攝影拍照。)
(長按此二維碼即可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