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臣證明火箭筒並非萬能,臺阿兵哥一人換一輛坦克是妄想

2021-02-10 跟著虹攝看世界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近日有臺島「綠委」叫囂,一個阿兵哥背起一臺「紅隼」,一個人就可以摧毀一臺坦克。這裡的「紅隼」是一種單兵使用的反坦克火箭筒,可以說是臺版RPG。那麼這種「紅隼」火箭筒有何能耐呢?

圖片:「紅隼」是一種66毫米口徑的輕型反裝甲火箭筒,基本無法擊穿第三代坦克的厚重裝甲。

「紅隼」反坦克火箭筒是為了替代老舊的66式火箭筒(仿美軍M72輕型反裝甲武器)而研製的一次性單兵使用火箭筒。使用比較簡單,從攜帶狀態轉換戰鬥狀態,只需要6秒鐘。

「紅隼」的武器全重5公斤,口徑66毫米,有效射程400米,可以擊穿400毫米均質鋼裝甲或者是使用攻堅彈擊穿1米以上的混凝土牆。當然,號稱400米射程,但這類火箭彈的精度並不高,往往需要步兵接近坦克百來米後才能開火,這樣一來發射手基本就成為暴露的目標,很可能瞬間被擊斃。

圖片:「紅隼」反坦克火箭筒和彈藥。

這個指標在反坦克火箭筒中並不算多出色。比如法國著名的「阿皮拉斯」火箭筒,破甲厚度760毫米;解放軍的一次性火箭筒PF89,破甲厚度也達到600毫米以上。

就算是這些重型反坦克火箭筒,在面對當前防破甲彈能能力普遍達到1000毫米均質鋼裝甲以上級別的主戰坦克來說,基本上是沒有太大作用的。

圖片:面對全身披掛的99A主戰坦克,「紅隼」400毫米的破甲能力更本不夠看。

所以我們在敘利亞戰場上看得更多的是使用重型反坦克飛彈擊毀坦克,而很少看到用火箭筒擊毀主戰坦克。火箭筒的用處更多的是攻堅破障。

而受到火箭筒威脅較大的是輕型裝甲車輛,為了應對火箭筒的威脅,現代輕型裝甲車輛也安裝了格柵屏蔽裝甲等手段,有效防止了火箭彈的打擊。

圖片:加裝新型格柵屏蔽裝甲的國產履帶式、輪式裝甲車輛,可以有效抵禦「紅隼」的打擊。

其實,在現代戰爭中,火箭筒在反坦克方面效果有限。就算是慘烈的車臣戰爭中,也有很多坦克在反坦克飛彈或火箭筒威脅下存活,打擊更多的敵人。

1996年3月,在解放戈伊斯科耶鎮時,約有400多名裝備精良的車臣武裝分子負隅頑抗,結果派出烏拉爾軍區某摩步團的一個坦克連就把問題解決了。

圖片:在車臣戰爭中俄羅斯坦克雖然損失慘重,但那是步坦脫節導致的,坦克本身經受住了考驗。

該連T-72B坦克在距離武裝分子陣地1200米,從側翼發動進攻,受到了9M111「巴松管」反坦克飛彈的襲擊。14枚反塔克飛彈有2枚由於坦克及時機動規避沒有擊中目標,12枚命中目標。

其中有一輛T-72坦克同時被4枚飛彈擊中,但乘員和坦克沒有嚴重受損,仍然保持了戰鬥力,繼續衝鋒。其餘被1-2枚反坦克飛彈擊中的坦克受損情況不同,但都不嚴重,2輛坦克履帶板上的全套備件箱受損,2輛坦克上的探照燈被炸毀,1輛坦克上的高射機槍旋轉槍架受損。

只有1輛坦克裝甲被穿透,但坦克仍然保存了戰鬥力,使用其他武器,繼續執行任務,戰後被送去維修。

圖片:車臣戰爭中的俄軍部隊,這場戰爭本質上是兩支精銳蘇聯陸軍之間的戰爭。

射程遠、威力大的「巴松管」反坦克飛彈都尚且如此,一次性使用的「紅隼」火箭筒就想一枚換一輛坦克,「綠委」你想多了吧!

退一萬步來講,當年車臣戰爭,其本質上是兩支蘇聯紅軍在對掐,你「草莓兵」、「眼鏡兵」有多大能耐敢與蘇聯陸軍的戰術素養叫板呢?

圖片:作秀的「草莓兵」有勇氣在百米內向坦克開火嗎?「綠委」要不你來試試!

相關焦點

  • 一個阿兵哥就能幹掉一輛坦克?連老59都表示不服氣了:痴心妄想!
    最近,關於怎麼打坦克,有人發出奇論,只要一個阿兵哥扛著一具火箭筒就能幹掉一輛重型坦克。對於這種近乎於腦殘的言論,實在是讓人忍俊不禁。
  • 那個阿兵哥
    林志傑的一個女同學來信稱呼他為「阿兵哥」,我們很詫異,但也感覺新鮮有情調,他說閩南一帶把男性年輕軍人叫「阿兵哥」,從此我們也叫他「阿兵哥」,讓他用正宗的閩南語教我們唱《愛拼才會贏》《浪子的心情》。輪換回工作站後不久駐地山林起火,我們奉命上山滅火。正被濃煙燻得暈頭轉向時,聽到對講機裡站長的呼叫,讓我緊急下到電站附近公路。
  • 從對岸阿兵哥抱怨吃不飽說當年國軍夥食
    今天看到新聞,一位剛入伍的臺灣阿兵哥抱怨夥食差吃不飽,根據本人長期對軍隊夥食的關注,還是比較傾向於臺軍軍方的結論,就是這位阿兵哥挑食,或者是入伍前吃的太好
  • 新加坡阿兵哥要換發新裝備啦!
    戴上更輕的頭盔,披上散熱功能更佳、重量更平均分散的負重裝備,阿兵哥將陸續換上新設計的個人裝束,這些巧妙設計的裝備也將進一步提高軍人的作戰效率
  • 臺灣買美國標槍飛彈 阿兵哥當夜視鏡看情侶幽會
    臺灣民視1月5日的節目《挑戰新聞》中,臺灣軍事專家施孝偉披露了一個不得了的真相:臺灣通過美臺軍售,高價買來的標槍飛彈,竟然被阿兵哥當成夜視鏡看情侶幽會
  • 手撕坦克的步兵大炮——巴祖卡火箭筒
    除了打坦克以外,巴祖卡還能有效打擊德軍其它裝甲車輛。在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中,瑞恩第一次出場就是用巴祖卡擊毀了一輛半履帶式裝甲車。不過巴祖卡也暴露出了缺點:射手在發射前必須保證後方沒有障礙物,否則噴出的火藥燃氣可能反射燒傷射手,所以必須使用跪姿,很容易遭到敵方火力的殺傷。
  • RPG火箭筒傳奇:令美軍頭痛的世界最著名遊擊神器
    在越南戰爭中,由於越南叢林戰的特點,雙方只有很少輛的輕型坦克或者兩棲坦克參戰,火箭筒主要用來攻擊碉堡和其他固定工事。當時美軍大量利用直升機進行機動作戰,越軍士兵使用的AK47衝鋒鎗很難對機動靈活的直升機構成大的威脅。越軍開始利用RPG-7型火箭筒設伏,攻擊即將著陸或者準備起飛的美軍直升機,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戰績。
  • 對岸吹噓新紅隼火箭筒性能堪比美國飛彈,實際指標笑死人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在對岸為數不多的幾種自行研製的武器系統中,最近亮相的「紅隼」反坦克火箭筒成為島內綠媒最喜歡吹捧的一種
  • 號稱一發就可擊毀一輛我軍坦克,對岸這款武器如此神奇?其實59D都不怕它
    最近海峽對岸的「立法委員」王定宇在一檔節目中介紹臺軍所謂的「不對稱戰力」的時候,特別提到了臺灣本土研製生產的紅隼火箭筒,他號稱臺軍士兵使用該火箭筒一發就可擊毀一輛解放軍的坦克
  • RPG火箭筒啥的都是小角色,大炮才是屠殺坦克的真正黑手!
    由於RPG火箭筒被譽為20世紀世界最著名的遊擊戰神器,上能大飛機,下能打坦克。
  • 以半神英雄命名——阿喀琉斯
    十個月後,「半神」計劃第一臺機甲面世。在機甲的防禦方面,地中海複合工業可謂用心良苦。為了使其能夠在強大的火箭筒,對艦狙擊炮等單發傷害極高的武器下存活下來,他們使用了一種極其稀有的金屬作為它的裝甲。這種有著「堅毅」特性的金屬能夠將其受到的巨大傷害大幅度降低,使其不被那些強大的攻城武器瞬間擊破。
  • 論「祖 國 母 親」與「阿 中 哥 哥」
    這種環境就是「阿 中 哥 哥」這種話語流行起來的社會土壤。在這個語境下興起的「阿 中 哥 哥」與「祖 國 母 親」有著決定性的不同。「祖 國 母 親」描述個體與國 家的關係,是基於一種現實的關係;而「阿 中 哥 哥」卻是在一種虛構關係的基礎上上理解個人與國  家的關係的。「阿 中 哥 哥」的「哥哥」本身就是作為消費群體的粉絲們對商業偶像的稱謂,也就是說,自身就是一個隱喻。
  • 車臣是如何被馴服的?
    俄羅斯同南高加索之間的石油管道和鐵路幹線必經之路。車臣人是高加索東北部的土著與外來人長年混血形成的民族,因奧斯曼帝國的崛起而逐漸伊斯蘭化。1992年5月,自顧不暇的俄羅斯與車臣籤署了協議。俄羅斯一切行政機構全部撤出車臣,默認了車臣的獨立。但獨立後的車臣陷入了內戰,杜達耶夫為了鎮壓叛亂,竟悍然下令進行種族大清洗。消除境內所有的非車臣人以及叛徒,導致2萬餘名俄羅斯人被殺。
  • RPG火箭筒的歷史、故事與傳說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槍炮世界》網站)史前時代其實,蘇聯最早用RPG這個名字命名的並非後來著名的「火箭推進榴彈」(Rocket-propelled grenade)。正使用RPG-40反坦克手雷的蘇軍戰士,使用德國「費迪南」坦克殲擊車殘骸作為靶子。
  • 臺軍採購M1A2T坦克並非96A對手 但面對05式仍有優勢
    通用動力的試驗平臺將基於為沙特製造的M1A2S和一輛為科威特製造的M1A2K作為模板,製造M1A2T的原型車。此前,我們一直疑惑於臺軍的M1A2T是美軍基於自用版的M1A2SEPV3還是美軍外貿版本的M1A2S,現在疑惑算是解開了。
  • 俄軍一輛吉普車俘虜上百格軍!投降格軍:中國軍隊也參戰了?
    兩次車臣戰爭,俄格五日戰爭,俄軍在敘利亞的軍事活動他都身赴一線,為我們帶來最新的軍事報導。—輕裝部隊乘坐吉普車追著格軍坦克部隊打,並靠手中的單兵反裝甲武器迫使格軍重裝部隊投降。剩餘格軍向哥裡撤退,然而俄軍的作戰計劃相當完備,早已明確了追擊部隊,格軍在撤退一開始就遭到了俄軍追擊,瞬間潰不成軍,殘餘格軍基本全部被殲,俄軍進至哥裡,呈完全分割喬治亞全國之勢。此時的格軍已經潰不成軍了,士兵們都在到處搜刮白色織物,居民家中的白窗簾被洗劫一空。
  • 為迎接蔡英文校閱,臺軍坦克墜溪3死1重傷
    臺陸軍司令部今天中午證實,陸軍564旅一輛CM11勇虎戰車(即坦克)今天在屏東翻覆墜溪,造成車上3名官兵不幸身亡,1人重傷昏迷。該部當時正在執行蔡英文校閱科目的的預演,這也是「漢光」演習史上最大的傷亡案。
  • 永春這三位阿兵哥退伍了,他們的青春定格在那最美的地方...
  • 全世界都用火箭筒,只因這兩個原因,二戰蘇軍卻仍鍾愛反坦克步槍
    由於那時還沒有過多的重型坦克,因而7.92毫米,13.9毫米的反坦克步槍還能有所作為。但是,隨著戰爭的不斷進行,各式各樣的重型坦克先後登場。為了能夠抗衡這些重甲炮利的「陸地霸王」,美軍開始著手開發M1/M9系列的「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而德軍則利用先進的空心裝藥理念,先後開發出HHL-3型磁性反坦克雷與著名的「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