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9月5日報導稱,8月31日臺灣在本島南部的屏東九鵬基地試射了一枚最大彈道高度「無限高」的巡航飛彈,據悉本次試射的巡航飛彈,有極大概率就是所謂的「雲峰」巡航飛彈。據稱「雲峰」飛彈是一種採用衝壓發動機+固體火箭助推器的兩級助推式巡航飛彈,這種飛彈的最大特點在於超音速和「無限高」。
(疑似臺灣「雲峰」飛彈發射測試)
所謂超音速好理解,因為「雲峰」飛彈採用的是衝壓式發動機,這種發動機在靜止狀態下無法正常點火,必須要由外界提供一個初始速度才能保證發動機正常點火工作,所以如今所有使用衝壓發動機的飛彈武器,無一例外都安裝有固體火箭助推器,目的就是為衝壓發動機提供初始速度。
(衝壓發動機基本結構)
世界上衝壓發動機技術最完善最雄厚的國家是俄羅斯。早在蘇聯時期,由於蘇聯海軍整體上弱於其對手美國海軍,所以蘇聯海軍特別重視研製各種性能卓越的反艦飛彈,而衝壓發動機作為一種專用的超音速發動機,很早就引起了蘇聯海軍的重視,目前全球絕大部分使用衝壓發動機的飛彈都是蘇聯/俄羅斯研製,其中最典型的有現代級驅逐艦上配備的SS-N-22「日炙」重型反艦飛彈,以及俄羅斯和印度聯合研製的「布拉莫斯」重型反艦飛彈等。
(冷戰結束後,趁著90年代的混亂,美國從俄羅斯「進口」了上百枚KH-31A型反艦飛彈,並吃透了其中的衝壓發動機技術)
臺灣的衝壓發動機技術來自美國,而有趣的是,美國的衝壓發動機技術中有部分俄羅斯「血統」,這是因為美國雖然也很早就研究過衝壓發動機,但是美國的投資相對較小,因此研究的深度遠不及俄羅斯,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美國趁著混亂,從俄羅斯走私採購了超過100枚KH-31A型反艦飛彈,這種飛彈正是使用的衝壓發動機,美國在逆向研究了俄羅斯技術後,才推出了自己的衝壓發動機,並將其賣給了臺灣。
(蔡英文視察軍工企業時曝光的疑似「雲峰」巡航飛彈)
目前臺灣已知有兩種飛彈使用衝壓發動機,一種是「雄風3」超音速反艦飛彈,另外一種就是「雲峰」超音速巡航飛彈。根據媒體的報導,「雲峰」巡航飛彈的最大飛行速度可達3馬赫,射程可達1200公裡,如果數據屬實的話,那說明「雲峰」飛彈確實是一款技術比較先進的遠程超音速巡航飛彈——起碼要比中看不中用的「布拉莫斯」強得多!不過「雲峰」飛彈性能越先進,反過來對大陸的威脅也就越大。
(臺灣雄風3型超音速反艦飛彈也使用衝壓發動機)
自從1949年國民黨集團敗退臺灣後,經過70多年的此消彼長,如今大陸在綜合實力方面已經完全超越臺灣,臺灣能夠對大陸構成的威脅越來越小,這讓臺獨分子們非常焦慮,所以他們才會不惜代價開發「雄風2E」和「雲峰」這種射程遠,威力大的巡航飛彈武器,企圖恢復兩岸之間的軍事平衡。
(全球使用最多,性能最成熟的,就是美軍的「戰斧」巡航飛彈,但這是一種亞音速低空突防的巡航飛彈)
「雲峰」飛彈採用衝壓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3馬赫,而且射程1200公裡,至少從紙面參數上看,「雲峰」飛彈確實能夠對大陸構成一定的威脅,但是「雲峰」飛彈本身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飛行高度,也就是那個所謂的「無限高」。我們都知道,飛彈的飛行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和飛彈的射程成反比的,因為飛行速度越快,飛彈的空氣阻力就越大,克服空氣阻力就需要更大的發動機功率,因此如果飛彈飛行速度快,往往射程就不高。但是有一種方式可以兼顧飛彈的射程和速度——採用高空彈道。
(臺灣地區對於「巡航飛彈」其實也不陌生,圖為臺灣的「雄風2」型反艦巡航飛彈)
地球大氣越往高空越稀薄,因此高空中的空氣阻力會大大小於地面,這就減少了飛彈需要克服的摩擦力,從而保證了飛彈具備更遠的射程。以俄軍SS-N-22飛彈為例,這種超音速反艦飛彈同樣使用了衝壓發動機,其掠海飛行時有效射程僅為120公裡,但是如果在1萬米高空飛高彈道,其射程可以增加到300公裡,低空空氣阻力對於超音速飛彈的飛行,影響之大可見一斑。為了保證1200公裡的有效射程,「雲峰」飛彈據稱把飛行高度上調到了3萬米,這一方面是為了降低空氣摩擦阻力,另一方面,這個3萬米的飛行高度已經超過了目前全球90%防空飛彈的射高,換句話生活,全球90%的防空飛彈根本無法攔截這個3萬米高空的飛賊,這也是臺灣宣稱其飛彈射高「無限高」的主要原因。
(SS-N-22飛彈就同時具備高空和低空兩種彈道飛行模式)
不過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臺灣的「雲峰」巡航飛彈藉助超高的飛行彈道,雖然實現了速度和射程的妥協,但是也正是這個3萬米的射高,恰恰是「雲峰」飛彈最大的軟肋。這是因為,臺灣的飛彈技術顯然無法和美國相比,因此「雲峰」飛彈並不是類似於美軍LRASM飛彈那種隱身設計,因此即便飛行高度可達3萬米,對於解放軍的精密防空雷達而言,恰恰可以在儘可能遠的地方就發現和鎖定目標,這大大增加大陸防空攔截的成功率。
(紅旗-9系列遠程防空飛彈,是中國防空力量的中堅)
另外,雖然全球90%的防空飛彈無法打到3萬米高空,但是大陸恰恰有剩下的那10%飛彈,解放軍目前列裝的紅旗-9B和俄制S-400兩種防空飛彈都有超過3萬米的最大射高,並且有超過200公裡以上的最大射程,正好可以有效攔截「雲峰」飛彈。而且由於設計問題,「雲峰」飛彈雖然速度快,但是飛彈自身的機動性比較差,又是非隱身彈體設計,很難躲避攔截的防空飛彈,因此只要能夠有效發現和鎖定,那麼「雲峰」巡航飛彈顯然無法穿越大陸銅牆鐵壁一樣的防空網。
(先發制人,永遠是用兵的訣竅)
俗話說「最好的防禦是進攻」,如今大陸和臺灣之間綜合實力對比早已經完全失衡,即便臺灣的「雲峰」飛彈被部署在距離大陸最遠的屏東九鵬基地,這裡依然在大陸的火力覆蓋範圍之內,可以說如今臺灣全島都處於大陸岸基飛彈、航空兵和艦載飛彈的全方位無死角覆蓋之中。所以在臺灣發射「雲峰」飛彈之前,大陸就完全可以先發制人摧毀該飛彈的倉庫、發射陣地和各種保障設施,讓「雲峰」飛彈根本沒辦法使用。畢竟如今海峽兩岸早已經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指望一兩件新式武器就能扭轉乾坤,未免太過於痴心妄想了。(利刃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