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彌補美國遠程反艦飛彈的空白問題,可能很多軍迷會說,美國不是在80年代末利用戰斧飛彈改造了一款「戰斧反艦型」嗎?這款飛彈的攻擊距離達到了464公裡,哪來的空白一說!其實戰斧反艦型在冷戰結束後,蘇聯海上威脅一下子沒有了,加上其他國家海軍與美軍差了好幾個檔次,因此美國認為自己在海上已經有了足夠的保障能力,而戰斧飛彈在反艦型號上也有很多的缺陷,美軍認為,當時的反艦飛彈對目標信息的依賴度太強了,遠程反艦飛彈需要飛機、艦船和衛星聯合為反艦飛彈實施不斷的目標信息更新,這在美海軍看來就已經是致命缺陷了,根本無法滿足現代海軍的需求,因此在蘇聯解體後很快戰斧反艦型也就退役了!
但隨著電子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其他國際國家的崛起,其他各國對航母的攻擊手段也越來越多,航母作戰體系在大國面前到底有多少生存能力,恐怕沒做自己也都開始表示懷疑了,因此遠程反艦飛彈LRASM在此提上日程,至少在航母受損的情況下,美軍還得保持強大的作戰能力,不能將所有的作戰手段都交給航母來解決!
LRASM反艦飛彈有幾個特點:
1、美國的理解還是隱身最重要,因此AGM-158C採用的全隱身設計,這與中俄反艦飛彈利用超音速突防的理念完全不同,美國為反艦飛彈選擇了隱身突防!其飛彈採用全隱身設計,為了降低紅外特徵,噴口也採用異形混流降溫措施 ,理論上可將雷達、紅外探測距離壓縮60%-75%,加上超低空突防能力,這讓中遠程防空飛彈攔截效率大大降低,甚至讓紅箭10這種近程紅外製導反恐飛彈攔截效率大幅度降低。
2、AGM-158C遠程反艦飛彈採用了多種無源搜索裝置構成的綜合制導系統,本身並不輻射任何無線電信號,他的好處就是讓像紅箭10這種綜合了射頻制導系統的飛彈失靈!
3、對於攻擊方面,AGM-158C對ISR(情報、偵查、資源)、數據鏈和GPS系統依賴性特別低,抗幹擾能力很強,能夠僅僅在制導粗略方位的條件下,對運動中的水面艦艇實施打擊!
4.在射程上,AGM-158C因為採用全程亞音速,燃料消耗較少,射程達到1000公裡,這一點恐怕是現在反艦飛彈之最了!
5、美國非常注重這款飛彈的通用性,可以多平臺發射,不光可以裝備在軍艦上,還可以由B52、B1B等作戰飛機上搭載,還可以由F-18、F-35平臺搭載,未來甚至裝備潛射型號也是必然的!
綜合來說,AGM-158C遠程反艦飛彈是一款高亞音速、隱身反艦飛彈,他為反艦飛彈開了一個新流派,就是用隱身性突防,這代表了反艦飛彈發展的一個方向。而像鷹擊12、俄羅斯的那一堆全程超音速反艦飛彈,利用超音速突防的流派,還有中國那種的亞音速巡航、末端超音速突防的飛彈相比較,到底誰更厲害只有用時間來證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