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祥,是對武者本身而言,而對於能夠交到這樣的朋友的人來說,是幸運的,為什麼?
司馬遷在史記當中曾經說,俠以武犯禁,同時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當中,封建統治也對武者嚴加防範,究其原因,其實並非是因為武術本身,武術,作為一項格鬥術,本身的殺傷力是不足強到對統治階層都產生威懾的地步的。武術在古代,在戰陣上和兩軍對壘時也是用處不大,至於到現代,火器發達,武術就更沒有用了,但為什麼歷朝歷代都認為俠以武犯禁,並對這夥人嚴加防範?
真正的原因,其實是武者身上的血勇和傲骨,還有他們身上重情義,為了義字,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性格。
很多外行都以為,習武要有武德的德,是單純指品德,其實這種理解是不完全的。
一個真正的武者,必須要具備的品德,是恭、慎、意、切、合五個字,但是光有這個還不夠,老話講一膽二力三功夫,光有力,光有功夫,光有品德,照樣挨揍,原因很簡單,少了氣勢,少了膽。
氣勢是什麼?就是血氣之勇和傲骨。
所以大奸大惡的人也有練武練得非常厲害的,為什麼,因為他傲,因為他有血氣之勇。
不服輸,越挫越勇,就是傲骨;人擋殺人,佛擋滅佛的霸氣,就是血氣之勇。
為什麼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因為魔的智慧,不亞於佛,只是他走的路不同。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真武者都有孔夫子說的,「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的膽色。
這種氣勢,豈是達官巨賈能夠鎮住的?
能拼,就血濺五步之內。
不能拼,寡不敵眾,那就走為上,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這是中國武者才有的智慧,也正是因為如此,統治階層,又怎麼能安心?
真的武者,不是只有匹夫之勇,而是能夠忍辱負重,只為等待挽回尊嚴和利劍出鞘的那一剎光輝。
民國武術大家薛顛被師兄傅昌榮打了一掌,因此一走十年,十年苦練,就為挑戰傅昌榮。
可見,武者的自尊心有多強。
這還只是一個單兵作戰的武者。
而中國社會,是人情社會。
武者又是仗義豪爽的,因此朋友多,和電影電視中不同,過去的鏢局,其實真用打的機會是不多的,一家經常需要打殺來保鏢的鏢局,也是開不久的,走到哪裡,都是靠朋友給面子,同時本身也有強大的政治後臺,如清代著名的「會友鏢局」後臺就是李鴻章。
同時,武者一旦相交,是可以肝膽相照的。
急人所急,助人所需,萬裡赴義。
《水滸傳》其實是中國式俠義的高度寫實,一個真正的武者,未必要有多強的武術,而是他有一顆武者的心。如大奸的宋江,江湖人稱及時雨,呼保義,原因何在?重義,急人所急,對朋友傾其所有。《說唐》裡面,秦瓊在十八條好漢裡面只排十六,武藝不算高,但是每個人都對他敬重,一說秦瓊秦叔寶,不管是敵是友,都要贊一聲,英雄!
為什麼?
看看他的外號「小孟嘗,賽專諸。」也就是說,他重情義。
一群這樣的人,如果團結在一起,重情義,敢闖敢拼,有血氣之勇和百折不撓的精神,在冷兵器時代,這群人可怕嗎?
當然可怕,太可怕了。
如果有有領導能力和能夠服眾的人登高振臂一呼,這群人什麼事情幹不出來?又有什麼事情不敢幹?
義之所在,雖千萬人吾往矣。
什麼意思?
只要是道義在的地方,就算我一個人面對千軍萬馬,我也照樣敢拼,大不了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這就是最直白的翻譯。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老話講,武者不祥。
他們大多數因為重感情,相信朋友,所以從古到今,不少被政治家利用,淪為政治的犧牲品,最後暴屍荒野。他們太有自尊,所以不容於社會,不能也不願意低頭,所以大多數一輩子默默無聞,最後老死鄉野。他們大多數人沒有心機,只懂得重感情,而且吃軟不吃硬,這點非常容易被人洞悉,從而淪為別人的工具,從而成為權術中的犧牲品。
他們是驕傲和自尊的。
一個真正的武者,他的拳,他的藝,是可以感天動地的,和所有的行業一樣,練到最後,是佛。正因為如此,有修為的人對太多人太多事不屑一顧,不是因為看不起,而是因為看都懶得看。
他們同時又是悲壯和可悲的。
因為武者從來被認為不入流,武夫而已,所以他們就算在藝業裡有較高的造詣,也終究不會被主流社會所接受。他們同時還喜歡窩裡鬥,因為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僅以此文,獻給在這個經濟文化已經高度繁榮的時代,保存最後傲骨的武者們。
轉自貼吧,作者不詳,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