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中文網際網路有篇文章刷屏了,裡面講自從新冠疫情爆發之後,美國人民就開始瘋狂地囤槍囤彈。
在這個時刻,我剛巧跟槍店老闆Kuo先生,眼睜睜地見證了這一切的發生。
沒錯,槍枝和彈藥,已經成為了現在美國境內炙手可熱的商品。
在休斯頓中國城中心區有一家特別有名的槍店,叫Super Armory,當地華人管這家店叫:中國城軍火庫。
老闆Arthur Kuo是臺灣人,80年代來到了美國,至今玩槍已有42個年頭。
這家槍店是他2015年從朋友手裡接手經營的生意,也算是圓了他的一個夢想。因為開設了獨特中文槍枝申請及售賣服務、專業的槍械訓練服務而在當地華人圈裡久負盛名,跟休斯頓當地相當有面兒。
來美國的第2年,我就跟這買了人生中的第一把槍,並在他的幫助下申請了得州手槍持槍證。
在隨後的槍械使用課程裡,我倆聊的挺投緣,從此也就成了忘年交。
△ 在德州,除訪問學者交流、工作籤證之外居住一年的人都可以申請槍證;這個槍證,相當於合法攜帶手槍的許可證。因為我倆離得不遠,所以每天一有空我都會去Kuo叔店那遛個彎,聊兩句再回家打遊戲。
就在看完那篇文章兩天之後,3月1日我再去店裡的時候發現,不但原來十幾平的小槍店人滿為患,就連槍都被買光了。
沒出事的時候,中國城軍火庫裡的槍櫃展臺是這樣的:紫電青霜,武備修整,要啥有啥。
自從美國國土安全部(DHS)代理部長查德·沃爾夫在參議院一問三不知道表現之後,槍店的銷售額就開始一路長虹。
到了3月4日,店裡的高性能手槍都已經被搶購一空,9mm子彈也開始缺貨;從此櫃檯裡剩下的都是口碑一般、或是不是很出名的槍。
3月6日,店裡除了價格上千美元的展示槍、SCAR這種昂貴武器,店裡的霰彈槍、800美元以下的AR15系列步槍也賣完了。
△ 長槍展架上的Kuo先生自組步槍
就像美國人鍾愛凱美瑞這種穩定性強、性價比高的汽車觀點一樣,大部分華裔來店裡選購第一桿槍的原則也是如此。由於對槍了解不深,所以他們最愛買的都是網紅爆款槍械,從論壇裡學來的建議。
中國城軍火庫最暢銷的武器,是便於隨身攜帶的手槍。其中最受歡迎的是故障率低、準確性好的Glock 19手槍,很多店鋪原來差不多500刀,現在賣560刀。
△ GLOCK 19 9MM GEN4 FIXED SIGHTS 10RD BLACK
其次受歡迎的手槍是有美軍軍用加持的P320,手把小、握感舒適,比Glock手感好一些,差不多500多刀。
△ Sig Sauer 320C40BSS P320 Compact 40 S&W 3.9" 13+1 Interchangea長槍方面霰彈槍賣得比步槍好,店裡買的最多的是500美元的Mossberg 590霰彈槍,這種武器特別適合看家護院、近距離威力強,不需要太精湛的射術就能使用。
步槍比較受歡迎的是700美元左右的AR15系列步槍,但他們的銷量沒有手槍、霰彈槍的好;因為它既沒有手槍便攜、操作難度也要比霰彈槍高。
△ Mossberg 590SP 12 GA 20" 9SH Ghost Rings TRI△ Saint AR15 Semi-Automatic 223 Remington/5.56 NA掀起這波購槍狂潮的是在美亞裔人士。
自從新冠疫情在美蔓延、並引起恐慌之後,針對亞裔族群的歧視暴力層出不窮:
2月13日,加州一名16歲亞裔少年被指身上存有新冠病毒,遭致重毆被打入院。3月10日,紐約就有一亞裔女子被指身含病毒、不戴口罩而遭毆打。這種情勢下,在美亞裔開始擔心自己和家人會因為膚色成為被攻擊的目標。
△ 華裔家長在推特上敘述小孩在學校因新冠肺炎遭同學嘲笑騷擾,被指吃蝙蝠、身存新冠病毒。引起囤槍風潮的另一個原因,是出於一種經驗性的判斷:那就是災後美國必有搶劫。
我所在的得州身處邊境:民族混雜、窮人多、打砸搶多而警力不足。因此這些人一旦身處失業、物資緊缺的環境下,容易抱團搶劫。
身邊老人常常對1992年洛杉磯騷亂事件掛在嘴邊,多是為了防範可能發生的「美國末日」,防患於未然。
△ 2018年颶風「佛洛倫斯」襲擊美國之後,很多受災地區都出現了搶劫事件出於這些自保心理,Kuo叔店裡的槍很快被一掃而光,因為貨量緊張,店內槍械以及子彈價格上漲了10-15%左右。
△ 《因為害怕新冠疫情的引發的反衝,在美亞裔開始囤積槍枝》現在,已經耳順之年的kuo叔每天要接待很多華裔客人。
由於很多華裔英文並沒有那麼好,因此他需要指導那些沒有槍證的華人填寫表格,一天賣完腿肚子都發軟。
△ 沒有槍證的人,填寫完表格後需要槍店老闆遞交政府機關審核(三天左右)如無問題,再經過槍枝使用訓練後便可拿槍。注意10.a 是否是拉丁裔是槍械交易表格中一個單獨的問題。現在休斯頓中國城軍火庫整個店忙到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基本上都是邊賣邊吃,拿個漢堡就湊合了。
這種搶購的狀況不單單是在得州中國城如此,事實上這種趨勢在全美各州都有發生:
從2月底至今,華盛頓州的林伍德槍店Lynnwood Gun and Ammunition店銷售額已增長6倍。而在加州聖蓋博谷地的Gun Effects公司,近日的中國顧客佔比已躍升到70%。
火爆的整軍經武趨勢,不但使得實體槍店的武器庫存即將消耗殆盡;甚至一些熱門槍款和子彈,在槍械電商平臺裡也out of stock。
根據芝加哥大學2015年的一份調查顯示,在美亞裔家庭擁槍率僅為15%,遠低於31%的全國平均值。現在,隨著肉眼可見的威脅慢慢逼近,亞裔擁槍率正在慢慢提高。
在我的觀察裡,這次搶買槍枝的人在買完槍之後並不知道怎麼使用;很多人把買完槍當作請護身符,買完之後也不上課,直接把槍往包裡一塞,感覺就安全了、踏實了。
但事實上,沒有上過專業槍課和經過訓練的使用槍枝,只會增添更多危險。在我跟Kuo認識的這幾年間,已經聽他講了無數走火傷人、碰見劫匪咣一槍然後被送上法庭的故事了。
首先是由於缺乏軍事訓練,不少亞裔連握槍姿勢都不對。
可能有人覺得我較真兒,非得跟我犟說這都是小事兒,認為一扣扳機能防身就行。但這些細節掌握不好,很容易送命。
比如像這樣兩隻手抱槍,很容易造成彈匣誤出;要遭遇危險的時候來這麼一出,真是花錢送壞人全套,不但把錢給人,連槍都給了壞人。
還有一種,就是好多電影裡出現過一隻手託著另一隻手握法也是錯的;這種根本握不住槍,槍口晃動極大,根本打不準。
在美國雖然槍是像炒菜鍋一樣的工具,非常好買,但這並不代表說你有了就行,啥也不學就拿槍亂比劃的真的很像小學沒畢業,就在網上發持槍照鬥狠的拉美小毒販。
其次,是很多人對於槍械使用法律不了解,因此貿然使用很容易讓自己吃官司。
簡單概括美國用槍原則的話,就是對自己開出的每一槍負責,聽上去像一句片湯話。但事實上,這體現在各個方面,比如大家都愛買HPJ子彈,這就是大家俗稱的炸子兒或是開花彈。
這並不是因為人們殘酷,而是因為這種子彈阻隔性好,不會穿透打中別人。如果使用圓頭彈造成穿透傷,殺傷了路人或是打壞了別人的財物,也是要吃官司的。
你或許覺得美國人用槍真的像電影裡演的一樣,歹徒剛爬進院子你就能咣一槍撂倒。
但在一些州的法律規定裡,只要是他沒進門窗踢腳線內,就算他在車庫後院晃悠,沒有做出危害你生命的舉動時,你開槍打他都是違法的。
△ 拋開規範持槍射擊層面不談,2016年亞特蘭大華人女老闆,持槍便擊退歹徒的事跡一點沒毛病。即便是你看見有歹徒正拿著槍追殺路人,你也需要徵得路人意見,問一句Can I help you?才能掏出槍來保護這人的生命。
因此,在美國如果不了解法律情況下就瞎用槍械,很容易因為非法使用槍械而吃官司,蹲監獄。
△ 每個州的槍械法律上的細則不太一樣,但保護生命的優先級依舊是第一位的每天,在面對有關新冠疫情在美國失控、亞裔被視為病毒被欺負這種信息巨浪的衝刷下,孤身在外的華人很難不會被影響。在種種擔憂之下,我也開始囤槍囤彈。
在美國這幾年,我參加了專業戰術射擊訓練課,還整了4把槍:分別是SIG 1911、Glock 19、Glock 43以及海豹突擊隊版P226 M25。
我補充了150發9mm 開花彈,這種子彈正好能在我的槍上通用使用。
現在每天出門,我都會戴著P226 M25 4個彈匣出門,這就是各種輿論夾雜下很多亞裔的自保心理。
不過現在即便我住在所謂的富人區、經過專業訓練,對各種法條爛熟於心、知道怎麼保護自己、知道什麼時候該開槍,但依舊心裡不踏實。
這種情緒源自一個現實,那就是如果真的出現騷亂,匪徒衝擊社區的時候,我不確定誰會幫我,誰會和我一起聯防。
△ 別的城市我不敢說,但是休斯頓富人區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安全憑几桿槍對抗的可能是一個幫派,也有可能是一個族群。因此,就算我把自己打造成施瓦辛格全身背上8挺加特林,也盡顯無力。
設計/視覺:文特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