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波蘭抵抗運動武裝簡介(2)——國家武裝部隊(NSZ)

2022-01-03 戰爭電影

收錄於話題 #二戰雜記 6個

國家武裝部隊(NSZ)是二戰中後期出現的波蘭抵抗運動武裝,持右翼反猶立場,除與德軍作戰外也與蘇聯遊擊隊及其他左翼波蘭抵抗運動作對。

 

國家武裝部隊的組建始於1942年7月,當時國家軍事組織(NOW)正在執行合併入波蘭國家軍(AK)的協議,但部分國家軍事組織拒絕服從這一指令,並與許多小型抵抗組織(主要是右翼和天主教組織)聯合組成了國家武裝部隊。

國家武裝部隊的蜥蜴臂章

 

一些國家軍的地方分支、特別是北馬佐維亞和比亞韋斯託克的地方部隊也加入了國家武裝部隊,後者的首任總指揮塔德烏斯·庫西烏斯(1881-1944,代號「菲澤爾」、「莫斯基」、「熱戈塔」)上校就曾是國家軍的一名指揮官。

 

在頒布於1943年2月的《國家武裝部隊宣言》中,這支武裝宣布,其目的在於恢復1939年戰前的邊界,同時立天主教為國教,同時對抗德國與蘇聯,消滅國內的左翼。國家武裝部隊雖然也反對國家軍的全國起義的軍事冒險計劃,但政治上承認流亡倫敦的波蘭臨時政府名義上的領導。

塔德烏斯·庫西烏斯上校(1881-1944)

 

國家軍在1943年4月11日出版的《情報公報》中也譴責了國家武裝部隊私自成立的事情,兩支武裝在進行合作的同時,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合併談判。國家武裝部隊主張成為國家軍屬下一個保持高度獨立的軍事組織,但遭到了國家軍新任總司令科莫羅夫斯基將軍的拒絕,後者顯然不希望國家武裝部隊成為一個獨立王國。

 

雖然談判一度陷入僵局,但在蘇聯紅軍已經打入波蘭的背景形勢下,雙方終于于1944年3月7日籤署了合併協議。但國家武裝部隊的高層中始終有人拒絕履行協議,這導致國家武裝部隊逐漸分裂為兩支,即率屬於國家軍的NSZ-AK,及保持完全獨立的NSZ-ZJ,兩個派系之間也發生了一些衝突,NSZ-AK的第一師團長瓦迪斯瓦夫·帕霍奇克、情報二局局長維克託·戈斯託姆斯基等在衝突中喪命。

信奉天主教的國家武裝部隊在森林中做彌撒

 

國家武裝部隊的部隊分為特別行動部隊(AS)、派遣部隊(OD)、遊擊隊(OP)和特別行動部隊應急小組(PAS),第一批部隊於1942年10月開始組建,主要襲擊德軍的倉庫、銀行、監獄和警局等目標,總的戰果不大。後來隨著蘇聯紅軍逐漸反攻回波蘭,從1943年下旬起,不少國家武裝部隊小分隊開始和德國軍警籤署停戰共存協議。當然也有例外,1943年8月26日,庫爾特·雷納將軍被國家武裝部隊暗殺,他是死于波蘭抵抗運動手中級別最高的德國將軍。

 

不過相比打德國人,持右翼反猶立場的國家武裝部隊顯然對與左翼武裝和紅色遊擊隊作戰更感興趣。在1943年7月22日,在凱爾採地區發生了第一起國家武裝部隊襲擊左翼人民衛隊的事件,此後雙方互相殺來殺去,部分指揮官諸如休伯特·朱拉甚至不惜和蓋世太保合作來對付人民衛隊。當年8月9日發生在盧布林地區的博羅村事件中,有26名人民衛隊官兵被國家武裝部隊逮住後殺害,國家軍總指揮部也譴責了這次事件。

1944年5月,國家武裝部隊「扎波拉」小隊

 

發生於1944年的比亞克戰役則是雙方之間最大的一次衝突,一支700多人的國家武裝部隊襲擊了一支300多人的人民衛隊和蘇聯遊擊隊混合部隊。戰鬥中蘇波聯軍被擊潰,16人喪生,105人被俘。戰俘中有73人是蘇聯人,其中的68人被國家武裝部隊射殺,剩餘5人則被移交給蓋世太保。

 

國家武裝部隊在巔峰時期擁有7.5萬餘人,共劃分為17個軍區,一些歷史學家則估計有超過10萬餘人,1944年3月部分執行合併入國家軍的協議後,保持獨立活動的仍有6.5萬餘人。

華沙起義中的國家武裝部隊成員

 

1944年8月1日華沙起義爆發後,國家武裝部隊雖然在事前多次表示不支持舉行起義,但在戰事開始後也將其部署在華沙的所有部隊投入到起義中,兩個派系之間也暫時放下內鬥共同抗德。由於國家武裝部隊在華沙分散為多個獨立的單位,其中最大的一股是戰鬥在華沙老城區的「Koło」旅,在起義爆發前擁有200餘人但其中只有少數戰鬥員,大部分是戰地徒手員(負責工兵、運輸、消防和後勤等雜務)。據統計兩個派系有多達3500名戰士參與了華沙起義。

 

據一些人指控,國家武裝部隊在華沙起義中有殺害猶太人的行為。從集中營中逃生的戈爾茨坦目擊到,國家武裝部隊在街頭的一處路障在遭到德軍炮擊喪生兩人後,其他人大喊:「我們不需要與猶太人一起作戰!每個猶太人都必須被殺死!」一些從集中營解救出來的猶太人因此遭到了國家武裝部隊的即興審判和槍決。

1945年5月,盧布林地區的國家武裝部隊一部

華沙起義失敗後,國家武裝部隊代理總指揮S·納科尼茨尼科夫因試圖推動部隊併入波蘭人民軍,而被自己人處決。鑑於波蘭東部已被蘇聯紅軍佔領,國家武裝部隊總指揮部宣布自行解散,取而代之組建北、中、南三個分區指揮部,並要求所有部隊向西撤退至美英佔領區,這些要求都已經無法達到,最後只有1417人成功抵達了美英控制區。

 

1944年11月11日,面對蘇聯紅軍和波蘭人民軍的大量湧入,大部分國家武裝部隊的小部隊都紛紛解體,齊格蒙特·布羅涅夫斯基少校被任命為殘存部隊的總指揮。這支殘部被改編為聖十字旅,加入了各拒絕與人民軍合作的抵抗組織成立的所謂全國軍事聯盟,繼續負隅頑抗,聲稱要通過武裝遊擊鬥爭,將蘇聯勢力驅逐出波蘭。

接受歷史審判的國家武裝部隊原高層

 

不過,還是有部分原國家武裝部隊高層加入了新波蘭的民族團結臨時委員會政府,並於1945年7月借總指揮部之名發布了「停止遊擊鬥爭」的指示,對聖十字旅殘部的活動產生很大負面影響。在隨後四個月人民軍內務部發起的逮捕行動中,國家武裝部隊殘部被粉碎,少數單位活動到了1947年,少數官兵則活動到50年代中期。

 

1948年2月11日,波蘭當局對被俘的原國家武裝部隊高層進行了持續11天的審判,控告他們「德國合作、從事非法活動、為外國勢力開展情報工作、組織反動軍隊和從事針對波蘭人民的犯罪活動」。蘇東劇變後,相關判決於1992年9月30日被撤銷。

國家武裝部隊老兵和家屬的戰後紀念活動

相關焦點

  • 二戰同時向德國、蘇聯和波蘭開戰的兇狠民族,行徑十分惡劣!
    二戰前夕蘇德矛盾的激化使得OUN看到了打回烏克蘭老家的希望,兩派成員紛紛選擇與德國合作,建立自己的準軍事組織,並在波蘭淪陷後向蘇聯控制的波蘭東部派遣間諜。在德國國防軍的支持下,班德拉派甚至組建了一個八百人的烏克蘭軍團。
  • 再談xci、nsz、nsp
    老白之前推薦的aw(適用大氣層,後期有改版aw適用TX)、tinleaf(適用於TX),aw和tinleaf可以直接安裝xci、nsp、nsz(安裝nsz需要進入applet mode,進入方法,在桌面按住R,然後隨意選擇一個遊戲即可進入applet mode)註:aw或tinleaf需要配合再後面出現DBI這個傳輸軟體解決安裝,傳輸及存檔的神器。
  • 二戰秘聞:蘇聯為消滅烏克蘭反抗軍 付出的代價是阿富汗戰爭兩倍!
    自中世紀以來,俄羅斯人、波蘭人、奧地利人、土耳其人和德國人就一直在爭奪這烏克蘭的控制權,而烏克蘭人自己也一直在努力將自己的國家從專橫的鄰國手中解放出來。例如烏克蘭團結進步聯盟(UPA),該組織也被稱為烏克蘭反抗軍,是二戰中最奇特的抵抗運動之一,因為它沒有得到盟軍的支持,而且與蘇聯和德國都打過仗。UPA於1942年作為德國佔領烏克蘭的幾支遊擊隊之一出現。
  • 新破解器更新:更好的支持nsz格式
    1、雙系統流暢度增加2、nsz可以直接安裝3、第一次使用後 桌面自動生成 遊戲安裝軟體圖標,以後裝遊戲不用每次再進相冊 以後直接點桌面圖標即可。4、重寫新版破解器遊戲安裝規則 極大減少安裝出錯的可能。更好的兼容nsp、nsz、xci三種遊戲格式。
  • 9·30運動和國家罪行(二)9·30運動的背景
    朋加諾想利用這次會議,為召開包括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的「新興力量會議」(CONEFO)作準備。 此前,朋加諾出臺了新政策,「轉向自力更生」,並準備在其國家經濟計劃中實施這一政策。朋加諾在一次演講中大聲喊出:「讓你們的援助見鬼去吧!」——拒絕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援助。
  • 一個遭受咒詛的抵抗戰士
    納粹德國佔領波蘭後,波蘭大部分抵抗組織在西科爾斯基將軍流亡政府的領導下,組成了一個抵抗組織聯盟。這個聯盟被稱為波蘭國家軍,一度發展到35萬人,有正規建制。波蘭國家軍對德國佔領軍及其傀儡政權造成很大襲擾,並策動了包括華沙起義在內的一場場武裝起義。當德軍在東歐戰場節節敗退的時候,波蘭國家軍想要在蘇軍佔領波蘭之前,先行佔領波蘭主要城市。
  • 歷史二戰十大戰役之 波蘭閃擊戰
    在北邊駐守防線的是普謝德齊米爾斯基·克魯科維奇將軍所屬「莫德林」集團軍的2個步兵師、2個騎兵旅和「維希庫夫」戰役集群的3個步兵師以及「納雷夫」戰役集群的2個步兵師和2個騎兵旅。在「波蘭走廊」是「波莫瑞」集團軍的5個步兵師、1個騎兵旅,司令官是博爾特諾夫斯基將軍。在波茲南省西部是「波茲南」集團軍的5個步兵師、1個騎兵旅,司令官是庫特謝巴將軍。
  • 卡廷慘案——波蘭之殤
    蘇維埃俄國在列寧的領導下不斷強大,並多次成功抵禦西方國家「武裝幹涉」。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將革命成果向西推進,成為了蘇俄政權高層見的一致意見。因此蘇俄紅軍很輕易的出兵並控制了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以及白俄羅斯。1924年,史達林上臺,蘇俄的邊境擴張行為愈演愈烈。恰在此時,波蘭出現了一個皮爾蘇茨基政府,它想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大國的削弱,向東西方擴大自己的疆土。
  • 卡廷慘案:蘇聯槍殺2萬多名波蘭軍官
    中國原駐波蘭大使劉彥順在2004年2月北京《縱橫》月刊上著文,詳述二戰期間蘇聯當局槍殺25000餘名波蘭被俘軍官的所謂「卡廷之謎」,使一樁塵封半個多世紀的
  • 抵抗運動訊:奇美拉(一)
    奇美拉有自行營運的地下基地網絡,一直到最近才被抵抗運動肅清。這些基地利用一組高速列車系統互通往來。順便澄清一下關於高速列車系統的現況:目前地球上有三組地下高速列車系統。負面軍隊和奇美拉分別有一組用來連結自家的地下軍事基地,抵抗運動也有一組用來連結全世界的基地。本人在 1977 年曾看過抵抗運動的列車系統。
  • 【東歐研究】王曉菊:波蘇邊界劃分與波蘭人口遷移
    公元10世紀末,兩大斯拉夫國家——弗拉基米爾大公統治下的羅斯和鮑萊斯瓦夫一世統治下的波蘭在維斯瓦河支流布格河沿岸相鄰而居。1385年,為了抵抗日耳曼條頓騎士團的侵略,波蘭王國與立陶宛大公國實行王朝聯合。翌年,立陶宛大公雅蓋洛娶波蘭國王雅德薇嘉為妻,加冕為波蘭國王。雅蓋洛王朝建立以後,立陶宛同羅斯的邊界變成波蘭同羅斯的邊界。
  • 歷史上的今天丨二戰法國為什麼戰鬥力如此弱,僅抵抗了四十多天就向德國投降?
    上圖_ 法國空軍「儒勒·凡爾納」號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突襲波蘭,以震驚世界的「閃電戰」揭開了二戰的序幕,而作為盟友的英法詭異地「靜坐戰爭」,坐看波蘭孤軍奮戰,頃刻間戰敗亡國。上圖_ 法國 馬奇諾防線 示意圖
  • 二戰巔峰的日本和波蘭PK?拋開海軍不談,波蘭陸軍也並非日軍對手
    那麼日軍的戰鬥力在同期的西方國家中又是出於哪種地位呢?很多人都在看了上期「國軍VS關東軍」之後強烈要求雨田君將日軍和當時的波蘭軍隊進行對比,這些人認為當時大波波雖然不低德國,但單純就陸軍水平而言,日本的陸軍和當時的波蘭相比也並不佔優。故而,本期就和雨田君一起看一下,二戰中日軍和波軍相比,誰更強~
  • 波蘭戰役,閃電戰的首次應用
    1920年起,歷任騎兵第3師參謀長、第2集團軍參謀長、騎兵第2師師長、步兵第3師師長、第3軍區司令。1932年10月晉升為步兵上將,任第1集團軍群司令。1939年8月,他應召重新服役,任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司令。同年9月參加侵略波蘭的戰爭,10月升任東線總司令,不久,調往西線,任「A」集團軍群司令。
  • 德國閃擊波蘭後,英法有能力拯救波蘭嗎?
    英國和法國給予納粹德國48小時限期撤出波蘭領土的警告,德國沒有聽從,英國和法國在1939年9月3日向德國宣戰。1939年9月17日從東面佔領寇松線以西的西烏克蘭與西白俄羅斯。德軍和紅軍在9月28日在布格河勝利會師,波蘭停止抵抗。
  • 二戰波蘭戰役之血戰西盤島,209名士兵對抗德軍三千人長達7天之久
    當時希特勒發動波蘭戰役,代號為《白色方案》德國是頂著跟英法開戰的風險,所以希特勒難免有些顧慮原本早在八月份就擬定好了作戰方案,各級軍隊也進入備戰狀態,但由於種種原因一直到9月1號才正式開打,那麼德國打響二戰第一槍的地點又是哪裡呢,德國為什麼要發動閃電戰入侵波蘭呢。
  • 二戰後法國為何能成為五常之一?
    (德蘇瓜分波蘭從二戰的結局來看,應該是希特勒的一個錯招,德蘇瓜分波蘭;德蘇失去了緩衝地帶,衝突不可避免)(以二戰的軍事科技水平,山地是閃電戰的剋星,若德國首先攻擊西線擊敗英法,迫使法國投降,英國退出大陸;波蘭在東線必不敢動,而且波蘭可以作為德蘇的戰略緩衝,若蘇攻擊波蘭,此後英蘇美同盟無法形成。
  • 波蘭最大二戰遺留炸彈意外爆炸
    當地時間10月13日,一顆二戰時期英國投下的未爆炸彈,在波蘭西北部波羅的海附近水下被意外引爆。此枚炸彈於2019年9月16日,在波蘭皮亞斯特運河的河道內被發現,是二戰時期英國遺留在波蘭境內的最大炸彈。據悉,二戰期間英國皇家空軍共計向盧措空投了12枚「高腳櫃」(Tallboy,也稱"地震炸彈"),但其中一枚未能引爆。
  • 每日一書 | 瓜分波蘭
    第一章 波蘭無政府狀態一百五十年來歐洲各國疆域的明顯變化—歐洲一些國家的統一和獨立—波蘭不存在是唯一的例外—波蘭的民族性被消除—民族原則是一個國家的主要元素—哈布斯堡家族、波旁家族、霍亨索倫家族和羅曼諾夫家族開疆拓土的目標—波蘭曾是大國—波蘭的民族結構—波蘭各民族的文化和宗教信仰—立陶宛大公雅蓋洛和波蘭的雅德維加公主—波蘭立陶宛王國的形成—約翰三世與維也納戰役—波蘭衰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