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機器視覺的機器人取代四臺傳統的火焰處理機器人

2021-02-24 自動化網

機器專題:在Fitz-Thors Engineering Inc.公司向一家一級汽車供應商提供的設計中,配備機器視覺的機器人取代了四臺傳統機器人。該機器人能夠連續工作,從而消除了機器人在傳統工作間工作時經常出現的閒置時間。同時,新的機器人方案無需接近傳感器,從而使其能夠處理更廣泛的元件。

一臺配備機器視覺的機器人,同時配合精心設計布局的工作間,能釋放三臺機器人,供其他地方使用,極大的提高了資產利用率。汽車內飾件所用的不含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的塗層系統需要進行火焰處理,以增加表面張力,並改善塗層的粘合性。用於進行火焰處理的傳統工作間擁有四個工作站,每個工作站分配一臺機器人,負責將需要進行火焰處理的元件安裝在一個轉盤夾具上,這些夾具均配備接近傳感器。Fitz-Thors Engineering Inc.公司最近設計了一種新型工作間,極大地改進了這種傳統方法,新的工作間能夠讓一臺機器人為所有四個工作站服務,並提供相同的生產量。

在進行火焰處理之前,視覺系統將會檢驗元件,以檢測元件是否存在,並將其固定在夾具的正確位置。在新的設計中,機器人能夠連續工作,從而消除了機器人在傳統工作間工作時經常出現的大量閒置時間。同時,新的機器人方案無需接近傳感器,從而使其能夠處理更廣泛的元件,並節省了傳感器連接所需的時間。當在滿負荷生產模式下運行時,新的工作間一共需要四名操作員,這一點與傳統工作間相同。然而,當在非滿負荷生產模式下運行時,新的工作間則只需兩名操作員來服務,每名操作員負責兩個工作間的加載工作。

傳統的火焰處理方法

汽車內飾件中使用的大多數塑料元件均需要進行塗層處理,以改進它們的手感和聲學性能。最近出臺的法規規定,必須使用基於聚氨酯的不含VOC塗層系統或紫外線塗層,這些塗層要求基底具有較高水平的表面張力。火焰處理是一種成本低廉而高效的方式,可提供較高水平的表面張力,可以幫助促進塗層的粘合力,並消除了底漆的需求。在汽車行業,火焰處理通常採用機器人來完成,以確保較高的質量水平。典型的車輛內飾件可能包含多個需要進行火焰處理的部件,如方向盤、儀錶盤、控制臺、手套箱等。用於對這些部件進行火焰處理的傳統工作間通常由不同的工作站組成,每個工作站由一臺單獨的機器人服務。每個不同的元件均有一個定製夾具,並配備接近傳感器,以確保元件固定在該夾具的正確位置。每個夾具安裝在轉盤上,以將操作員與機器人隔離開來。操作員加載每個元件,然後旋轉該轉盤,以將元件放置到夾具上,並固定到位,以便由機器人進行火焰處理。

工作流程效率

Fitz-Thors的工程師們決定重新審視火焰處理系統。他們質疑為什麼每個工作站均需要一臺機器人,而這些機器人大部分時間都是閒置的。他們還探尋,在確保元件被放置到正確的位置方面,機器視覺是否是比接近傳感器更好的解決方案。最後,Fitz-Thors的工程師們得出結論,一臺機器人配備視覺系統之後,能夠在工作間周圍快速移動到每個已準備好進行火焰處理的夾具位置,驗證正確的元件是否存在,並且該元件是否放置在夾具的正確位置,然後對夾具上的元件進行火焰處理,接著移動到下一個夾具位置。

Fitz-Thors的工程師們選擇了一套入門級視覺系統,該系統是專門為一些特定的檢驗任務而開發的,比如,當視覺傳感器的功能太有限,而標準視覺系統又可能不具有成本效益時,即可採用這種系統。他們通過一個軟體用戶界面對該視覺系統進行了配置,選擇了具有角度方向限制的圖案定位視覺工具,其提供百分比匹配功能,以確保正確的元件放置在夾具的正確位置。該圖案定位工具能夠定位視場中任何位置的元件,因此,該程序能夠始終檢測到元件是存在還是缺失,甚至在夾具可能處於不同位置的情況下也能夠完成檢查。

這種獨立的視覺系統包含自對焦光學元件,並在IP67級工業外殼內集成有光源。通過自對焦功能,用戶能夠設置並保存與每個元件的檢驗相關的焦距值。同時,用戶還能夠通過互動軟體手動微調焦距值,從而實現無縫式元件轉換,無需對鏡頭進行任何手動調節。集成式白色光源適合大部分視覺應用。如果需要一種特定的彩色光源來照亮特殊元件或者特徵,該視覺系統還可提供四種可選的彩色光源。

一臺配備表面處理機的機器人負責對元件進行火焰處理。所有工藝電纜和軟管均鋪設在機械臂內部,以減少因幹擾和磨損而引起的停機時間。集成式整理操作也確保機器人始終能夠達到最大加速度,而不受任何限制。該機器人的擺動基圓半徑僅為337mm,基底寬度僅為511mm。進行表面處理時,機器人點燃可燃氣體,形成強烈的藍色火焰和等離子場。火焰將改變元件表面上電子的分布和密度,並通過氧化使表面分子極化。同時,火焰處理還會使表面沉積一些其他化學功能基團,它們可促進潤溼性和粘附性。

一級汽車供應商工作間

Fitz-Thors Engineering公司最近專為一家一級大型汽車供應商開發了一種火焰處理工作間。該系統由四個工作站組成,採用一個轉盤處理較小的元件,同時,其他三個工作站用於處理較大的元件,如儀錶盤等。一個機器人安全選項使操作員能夠安全地將元件加載到三個無轉盤的工作站。傳感器用於監視操作員的位置,機器人安全選項將實施幾何和速度限制,確保其與操作員保持安全距離。同時還根據操作員的位置持續計算一個安全工具區域,以限制機器人的移動,確保其保持在所定義的安全區域內。操作員負責加載轉盤,或者將元件加載到一個空置的夾具上,並按下綠色按鈕。機器人控制裝置會根據夾具上元件的可用性和操作員的位置控制機器人。當機器人在不同的位置工作時,操作員可以走進工作間,並放置元件。

採用視覺系統取代接近傳感器,這使每個夾具能夠處理更廣泛的元件。該系統能夠適應頻繁的設計變化,而無需對夾具作出任何變更。此外,以視覺系統取代接近傳感器,還消除了系統安裝時的大量布線需求,以及設計發生變更時的重新布線需求。該視覺系統的價格與接近傳感器的價格相近,但其在應對未來變更方面的靈活性要大得多,因此,其能夠降低總擁有成本。

工作間使用的一臺機器人能夠連續處理元件,無需任何停機時間。相比配備四臺機器人和四個轉盤的傳統工作間,該工作間所佔據的車間空間要小得多。當系統在滿負荷生產模式下運行時,四名操作員將連續加載元件,以實現最大生產量。另一個選項是在非滿負荷生產模式下運行,這時僅安排兩名操作員,每名操作員負責向兩個工作站加載元件。

機器視覺用於測試臺

Fitz-Thors Engineering公司在許多其他應用中也採用了機器視覺。例如,該公司最近為另一家一級汽車供應商完成了一項自定義的自動化視覺應用。這些測試臺採用視覺系統和顯示屏,以驗證車門內側上螺釘和塑料夾的位置和色彩。加工夾具確保操作員將車門固定到正確的位置。當車門固定到位之後,操作員即按下兩個按鈕,以啟動測試。顯示屏將會在未通過象限的周圍顯示一個紅色方框,以及在錯誤或缺失緊固件周圍顯示一個紅色圓圈,以警告操作員該元件未通過測試。這種視覺指示使操作員能夠快速識別元件為什麼沒有通過測試。測試結果將保存在資料庫中,以便在未來發現任何缺陷的情況下,提供可追溯性。

上面介紹的第一個火焰處理工作間迄今已成功運行一年多的時間。Fitz-Thors Engineering公司最近為該汽車供應商開發了第二套系統。這個新的工作間能夠作為現有工作間的備用工作間,同時也使新部件處理和生產量提高成為了可能。

相關焦點

  • 機器視覺+AI到底為機器人發展帶來了什麼?
    從生產線和智能工廠的角度來看,加入機器視覺後能很好提升製造水平。當前許多工廠設備已經實現了基本自動化,表現為能按照人的編程機械式重複運動,但如果給機器加上視覺,設備就能夠根據不同環境條件來進行主動調整,從而在自動化設備基礎上實現智能化。用機器視覺技術取代人工產業已經具備非常強的場景可行性。目前機器視覺在珠三角地區已經得到大範圍應用。
  • 系列化反恐防爆機器人開發與應用
    視頻分為三大板塊,分別是反恐防爆機器人的應用背景,反恐防爆機器人的發展現狀,反恐防爆機器人的關鍵技術。而我國在九十年代初期發明了第一臺排爆機器人,幾年之後我國第一臺無線遙控排爆機器人出現。首先是美國的Remotec排爆機器人,它是一款早期的,用量比較大的機器人。它的典型構造是它具有一個複合式的機構,包括三輒履帶和四個可拆卸輪胎,這使得它具備良好的活動性,可排爆、爬坡、過樓梯、避障,能夠快速適應野外複雜環境。
  • 掃地機器人「眼睛」進化史
    十年前,掃地機器人開始逐漸進入中國家庭,第一批進入家庭中的掃地機器人像一個剛出生的孩子,靠隨機碰撞學習如何「走路」;五年前,雷射雷達、路徑規划算法的引入,全局規劃取代隨機碰撞,讓掃地機器人市場開始爆發。
  • 並聯機器人的應用及研究方向
    1949年Caough提出用一種並聯機構的機器檢測輪胎,這是真正得到運用的並聯機構。而並聯結構的提出和應用研究則開始於70年代。    1965年,德國人Stewart發明了六自由度並聯機構,並作為飛行模擬器用於訓練飛行員。1978年澳大利亞人Hunttichu把六自由度的Stewart平臺機構作為機器人機構,自此,並聯機器人技術得到了廣泛推廣。
  • 軍用機器人的發展與應用
    例如,無人駕駛戰車、無人飛行器、無人潛航器和太空遙控作業機器人等。機器人出現於20世紀60年代後期,根據功能,至今已發展到第4代。第1代為固定程序和可編程序機器人,主要用於搬運、點焊等繁重的重複性勞動。第2代是具有感知外界信息能力的機器人,它們已具有視覺、觸覺、聽覺等傳感功能,能進行產品裝配、電弧焊等這類比較複雜的加工作業。
  • 協作機器人--智能工廠的當然之選!
    ,有的甚至還擁有視覺傳感器。協作機器人作為新興的、備受關注的機器人種類,具備很多優點,概括起來主要有三個:安全,低成本以及易於上手。首先,協作機器人繼承了傳統工業機器人的優點,同時裝備有視覺、觸覺傳感器。相較於前者,協作機器人擁有更智能的軟體系統。這就保證了它們能夠在更加靈活的環境中工作,這也意味著它們知道自己與身邊環境的關係,能夠根據環境的變化做出相應調整。
  • SCARA機器人
    SCARA 機器人工作範圍其中富士通公司參加了SCARA研究小組,並根據上述概念,設計開發了第一個(世界上第一個)SCARA機器人[1]。該第一臺機器人在山梨大學的Makino機器人實驗室進行了各種評估。
  • 工業機器人應用最廣的十大行業
    、不要工資的工業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在各個行業開花結果,廣泛應用。下面,2014機器人金支點獎優質工業機器人產品評選為您揭開「機器人」廣泛應用的十大領域。1.汽車製造業在中國,50%的工業機器人應用於汽車製造業,其中50%以上為焊接機器人;在發達國家,汽車工業機器人佔機器人總保有量的53%以上。據統計,世界各大汽車製造廠,年產每萬輛汽車所擁有的機器人數量為10臺以上。
  • 盤點丨11款有代表性的協作型機器人及它們的應用領域
    2015年 Rethink公司公布了新一代工業機器人Sawyer,較Baxter體型更小,能夠處理普通機器人無法處理的高精度工業任務:比如為測試電路板。成立於2005年的優傲機器人(Universal Robots)在巨頭雲集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中實屬「晚輩」。不過協作機器人領域,優傲機器人卻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 【視頻】CCD自動檢測、定位+工業機器人具體應用!
    視覺檢測是指通過機器視覺產品將被攝取目標轉換成圖像信號,傳送給專用的圖像處理系統,根據像素分布和亮度、顏色等信息,轉變成數位化信號。CCD視覺檢測同樣高效應用於衝壓自動化生產視頻1:配置CCD自動檢測定位+6關節機器人的全自動化衝壓生產線(模具無需導向孔)▼CCD視覺系統廣泛應用於電子連接器(衝壓)
  • 機器視覺技術原理解析及解決方案(一)
    第一篇簡單概述機器視覺,普及基本概念,第二篇第三篇重點講具體應用,敬請期待!機器視覺就是用機器代替人眼來做測量和判斷。
  • 現實中的《超能陸戰隊》:機器人格鬥賽
    資源下載:關注我們「機器視覺」,回復「資料」獲取機器視覺教程,行業報告等資源。持續更新中。。。
  • 機器人定義及基本組成
    綜合各種定義,可將機器人理解為:機器人是一種在計算機控制下的可編程的自動機器,根據所處的環境和作業需要,它具有至少一項或多項擬人功能,另外還可能程度不同地具有某些環境感知能力(如視覺、力覺、觸覺、接近覺等),以及語言功能乃至邏輯思維、判斷決策功能等,從而使它能在要求的環境中代替人進行作業。
  • Robotstudio軟體:ABB機器人機器視覺位姿引導虛擬仿真
    聲明機器人在X、Y軸上的位置偏移變量 PERS orient OrientRz:=[0,0,0,0];!聲明機器人在Z軸上的旋轉變量 CONST robtarget Target_10:=[[689.999962519,0,1034.999958384],[0.050592966,0,0.998719356,0],[0,0,0,0],[9E+09,9E+09,9E+09,9E+09,9E+09,9E+09]]; CONST robtarget Target_20:=[[-50.000031446,0,69.999996546
  • HALCON高級篇:機器人視覺
    機器人視覺 支持的配置 HALCON的手眼標定支持不同的配置,例如多種類的機器人,傳感器,和運作方式,傳感器是增加的。與之相反的是,SCARA機器人的動作被嚴格限制,它們不能使工具傾斜,但是它們提供更快和更精確的執行。它們更適合更高速的撿和放,包裝和組裝應用。由於其複雜的結果,如果僅有有限的空間,SCARA機器人通常是更受到青睞。 多關節機器人和SCARA機器人的手眼標定是很類似的,除了對於SCARA機器人在手眼標定之前,相機必須被標定。
  • 【機器姬索菲亞】個人機器人時代來了
    基本可以保證機器人不會出現傷害人們的事情。提問:人們都覺得不會害怕嗎?人來說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我們如何確定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會被類機器人取代?如果過多的依賴於機器人這是風險很大的,如果有一天它不受控制我們的社會可能會崩潰嗎?David Hanson:這是非常好的問題。
  • 機器視覺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摘要:介紹了機器視覺的概念和機器視覺的組成,闡述了機器視覺技術的發展現狀,如光源照明技術、光學鏡頭、攝 像機及圖像採集卡、 圖像信號處理、執行機構等,分析了機器視覺技術在工業、民用、科學、軍事領域的應用狀況
  • 雙足機器人"小貝"來啦! 上海理工大學開啟跨學科布局,成立機器智能研究院!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卻很難找到它們的身影,因為功能強大的機器人往往造價高昂,行走的平衡性和高能耗也是困擾雙足機器人發展的兩大難題。上海理工大學機器智能研究院李清都教授團隊利用「被動行走」+「人工智慧」的創新方法,在該領域取得關鍵突破。
  • 清華AMiner團隊:AI 之機器人學研究報告
    工業機器人細分為焊接機器人、搬運機器人、裝配機器人、處理機器人、噴塗機器人五大類,服務機器人細分為個人、家用機器人、專業服務機器人。我們的生活正向著智能化的方向不斷發展,智慧型手機、智能電視、智能冰箱. 機器的智能化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機器人也不可避免地向著智能化發展,智慧機器人將是大勢所趨。
  • 一位機器人的「終極哲學之問」
    家裡新添置了一臺掃地機器人,老媽對它嘖嘖稱奇:一個盤子大小的機器,剛進門就直接開工,簡直是任勞任怨。那是什麼技術讓掃地機器人聰明的智商佔領高地了呢?翻看掃地機器人的產品介紹,你就會發現一個眾多掃地機器人都在使用的名詞——「同時定位與建圖」(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技術。SLAM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