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不易呀,評論兩句和加個關注吧
德國在輕武器工業上的造詣無疑是相當高深的。一戰中的M1918,歐洲第一款實用化的衝鋒鎗便是出自德國人之手。二戰時期,劃時代的STG-44突擊步槍,MG34/42通用機槍同樣是德國人的得意之作。戰後雖然德國的輕武器工業略有萎縮,但也很快趕了上來——G11無殼彈突擊步槍等等,都是來自德國的產品。
時至今日,德國輕武器工業仍然走在世界前端。而代表產品的卻是一家戰後才建立的"年輕"公司——HK公司研製的。比如說衝鋒鎗HK-54,它有一個大名鼎鼎的代號:MP5!電腦遊戲PUBG中的"M416",其原型同樣是來自HK公司的HK416。有趣的是,它一開始還不叫HK416,而叫HK-M4。這意味著它是基於M4卡賓槍的改進版本。
就連美國海軍陸戰隊也都拋棄了本國柯爾特公司生產的AR系列,轉為大量裝備了M27(美國版HK416)突擊步槍。儘管繞了好多彎路,M27還是以"機槍"的名義獲得大規模採購批准。美國海軍陸戰隊看中的並非它的"機槍"屬性,而是它的精度。
精度,這是古往今來的輕武器都在追求的一個重要的性能指標。無論是中國也好,美國也好,俄羅斯/前蘇聯也好,射擊精度幾乎是放在步槍的首要位置的。有誰寧願拿著一把精度不好、打不準的步槍呢?但是追求精度同樣未必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如果追求的是射擊精度,除了子彈的加工要儘可能降低誤差以外,連槍械的設計、生產都要考慮到各種因素。
盲目追求精度這當然是不可取的,畢竟生產成本就擺在那。如果需要大規模生產這樣的高精度槍械,恐怕生產成本將會極其高昂,廢品率也會居高不下。所以在精度和生產成本、可靠性等等槍械重要的設計指標之間,只能折中選擇。
如果能夠有一把同時兼顧了精度、可靠性和成本的槍械出現就好了。這句話,各國軍方肯定都會想。槍械誕生了數百年,同樣擁有這種優點的槍械幾乎從來沒有出現過。不過HK公司辦到了,它成功設計、生產了一款價格低廉堪比AK,精度、兼容性堪比AR15系列的步槍HK433.
目前HK433已經被德國軍方確定用於替換現役的G36步槍。可能第一眼看下去,HK433與現代突擊步槍並沒有很突出的特點,在諸如機匣、槍託等地方甚至跟ACR、SCAR這類現代化的突擊步槍高度相似。總體而言,外部結構在現在看來並沒有很出彩的地方。
但是HK433有一個優點恐怕各國現役的絕大多數輕武器都無法做到:拉機柄、拋殼機構等等都可以更換一側方向安裝,快慢機直接貫穿整個機匣,彈匣釋放鈕就在彈匣井底端,雙手操作毫無壓力。槍託可以六檔伸縮以適應不同體格的士兵,甚至還可以摺疊方便攜行。整體升降式的託腮板讓HK433射手可以相當舒適地據槍射擊。
而為了保證模塊化和附件兼容性,HK433可以選擇從11寸到20寸長的槍管。聚合物制的護木上下端是皮卡汀尼導軌,側面卻是H-key接口。在出廠前部分零件使用了某種塗層,甚至還擁有"自潤滑"的能力!HK公司表示,在以後還會對HK433的彈匣井、下機匣進行修改設計,使之可以兼容G36的塑料半透明彈匣。購買者還能選擇彈藥計數器裝在槍上——這樣新穎的彈藥計數器可以提示射手彈匣中剩餘子彈的數量。
相比於其它的招標產品,HK433無疑是相當具備優勢的。它的使用方式非常對於養成了G36使用習慣的德軍士兵來說很友好,總體成本對於德國來說也不能算貴。可靠性和精度確實也經得起推敲,堪稱後世模塊化步槍的典範。HK433是世界槍械之林中一支不可多得的優品。
喜歡這篇文章就點底部右下角的「好看」
精選閱讀:
1.特戰知識課堂基礎篇(1):特種作戰包涵哪些內容
1.特戰知識課堂基礎篇(2):特種作戰使用哪些裝備
2.特戰知識課堂第二講入門篇:特戰隊員單兵基礎技能介紹,看看你是否有資格成為一名特種兵
3.特戰知識課堂第三講入門篇:個人戰術要領、小組溝通要領
4.特戰知識課堂第四講入門篇:小組戰術的分工和配屬原則
5.特戰知識課堂第五講進階篇:特種部隊戰術,小組戰術
6.特戰知識課堂第六講:複雜地形,特殊地形小組戰術
7.特戰知識課堂第七講進階篇:小組戰術,巷戰部份
8.特戰知識課堂第八講高級篇:狙擊手戰術戰略思維培訓課程
9.特戰知識課堂第九講:特別地形班組戰術知識講解
10.特戰知識課堂第十講:特種部隊尖兵的任務和職責,特戰尖刀
11.特戰知識課堂第十一講:特種作戰技能之爆破基礎知識學習
12. 特戰知識課堂第十二講:特戰戰術之反恐作戰
13.特戰知識課堂第十三講:特種部隊獵殺篇之詭雷、陷阱部份
14.特戰知識課堂第十四講高級篇:特種技藝之反恐怖作戰部份(下)
15.特戰知識課堂第十五講高級篇:野戰陷阱的設置
了解更多軍情防務資訊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全球防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