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太空飛船比頭髮絲還薄,它的誕生只為與太空垃圾同歸於盡

2021-12-25 DeepTech深科技

地球四周的近地軌道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太空垃圾,比如脫落的螺絲螺母,剝落的漆,失效的衛星,以及幾十年來太空任務所留下的各種殘留物。這些加起來超過 50 萬塊的太空垃圾正在以每小時 28000 公裡的速度環繞著近地軌道運行,威脅著近地衛星的安全。

去年,歐洲空間局的哨兵-1A 衛星就與一塊太空垃圾發生了撞擊。所幸這塊碎片體積不大,對哨兵-1A 的太陽能板造成的傷害不太嚴重。假若這塊碎片再大一點,就有可能擊碎整塊太陽能板。

更嚴重的是,隨著各國太空部門以及商業太空任務的進一步發展,近地軌道中的太空垃圾會越來越多,導致撞擊事件越來越頻繁。甚至會產生多米諾效應:由一次撞擊導致的殘骸造成多次撞擊,再由新的殘骸導致大規模的撞擊,直至整個近地軌道被撞得支離破碎。看過《地心引力》這部電影的朋友應該知道這會是個什麼樣子?

圖 | 電影《地心引力》中的撞擊場面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創新先進概念計劃(NIAC)項目主管 Jason Derleth 表示道:「假若這一天真正來到,它將廢掉近地軌道。而我們離那一天並沒有多遠了。」

在這一天到來之前必須解決掉這一大問題。今年春天,加州太空公司 The Aerospace Corporation 研發了一款極有潛力的「太空吸塵器」,並且獲得了NASA NIAC 項目 50 萬美元的研究經費。

這款叫做 Brane Craft 的「太空吸塵器」長約 1 米,比人類頭髮絲還薄。在工作時,它們會包裹住一塊太空垃圾,並把它拉進大氣,在地球表面 250 公裡左右的大氣層中燃燒,直至同歸於盡。

Derleth 表示:「你可以把它們想像為一大塊裝有推進器的保鮮膜,可以隨意彎曲移動。」他們希望這種輕便節能的太空探測器也可以擔任清理太空垃圾之外的任務,比如被發射到小行星,月球,以及其他行星上去。


為了設計出 Brane Craft,研究人員需要拋棄一切傳統飛船的觀念,因為它們不適合捕捉太空垃圾。「試圖抓住一個以那種速度飛行的東西是在太難了,」 Derleth 說道,「與一塊碎片對接意味著你需要完美對上它的軌道。」


若是使用傳統飛船,想要抓住速度比子彈還快的碎片,把它扔進大氣層,再重返軌道尋找下一塊碎片太浪費燃料了。而 Brane Craft 的概念則是把一個飛船的質量減至理論上的最低值。目前,發射一枚 5 公斤重的立方星大約需要 25 萬美元的費用,而 The Aerospace Corporation 的目標是把 Brane Craft 的重量降至只需要 5000 美元就能發射。


目前版本的 Brane Craft 大約只有一個香蕉那麼重,其薄膜展開有 0.28 平方米。這層柔性薄膜的厚度只有 10 微米(相比之下,人類頭髮的粗細大約為 180微米),並且塗有一層太陽能薄膜。其使用的液體推進劑存於兩層材料之間 15 至 20 微米的細縫中。


Brane Craft所 使用的推進器也與傳統飛船和火箭的推進器不同,是一種由電力驅動的電噴射推進器。由於它所需要的能量將會來自於太陽能,會非常省推進劑。此外,Brane Craft 還在其結構中融入了「肌肉」幫其彎曲。這種「肌肉」是一層嵌在兩層金屬板之間的聚合物。當這兩層金屬板通電時,它們之間電壓的區別會導致聚合物的彎曲。

由於其體積小,重量低,一次火箭發射就可以向太空中投入 50 枚 Brane Craft。在發射時,它們會像一摞盤子一樣疊在一起,但是當它們抵達國際太空站或其他低地軌道上的目標地點後,每枚 Brane Craft都 可以被發射往一塊碎片。目前,全球雷達站正在對近地軌道中超過 1.8 萬個物體進行追蹤,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垃圾。所以,Brane Craft 並不缺乏目標。

Brane Craft 可能需要花費 5 天的時間來接近目標,把它給包裹「吞噬」。在成功吞噬目標垃圾碎片後,Brane Craft 的推進器就可以向反方向施力,令 Brane Craft 和碎片逐漸降速。熟悉近地軌道運行的讀者應該知道,若軌道中的物體減速,它們就會慢慢的墜入地球的大氣層。所以,在進行減速大約 10 天之後,這枚太空碎片就會因為過於接近地球表面而被大氣摩擦燃燒掉了。而由於 Brane Craft 缺乏足夠的動力逃脫地球引力重返近地軌道,它也會一起被燃燒掉。不過我們不用可惜,其廉價的設計就是為了一次性使用的。


The Aerospace Corporation 的資深科學家 Siegfried Janson 表示,離 Brane Craft 大規模撲向太空垃圾那天還需要大約 10 年的開發。他的團隊計劃使用NASA 最新的一輪資金來繼續優化他們的設計,並開始測試超薄型電子電路。

他們所面臨的挑戰之一就是如何在太空輻射中保護他們的飛船。由於體積和重量的限制,Brane Craft 並不可能擁有任何的輻射保護層,這意味著所有電子元件都會赤裸裸的暴露在高能輻射下。因此,該團隊計劃使用納米碳管來製作可以在近地軌道最外層存活一個月的電子電路。


此外,一個如此薄的飛船的另外一大敵人就是微小碎片。近地軌道充滿了極為細小的隕石和碎片。對於傳統的火箭和飛船來說,來自這些外物的撞擊沒有任何危險,最嚴重的不過是在玻璃或太陽能板上造成劃痕。然而對於 Brane Craft 來說,它們很有可能穿透其薄膜主體。所以,Janson 的團隊必須把這層薄膜做的十分堅固。

雖然,我們還不能確認這種手段是不是最有效的。不過,Brane Craft 還有另外一種用途,它還可能作為一種新的長途探險飛船。由於它的能耗十分低,可以成功的從地球往返火星,或者從低地軌道多次往返月球。

此外,Brane Craft 還可以用來探索小行星,或者進行太空採礦。若是想要探測火星和木星之間行星帶中的小行星,所需的數千架傳統太空飛船從費用上來看是絕無可能的。然而建造數千枚 Brane Craft 不但(相對來說)花費不高,它們還可以輕鬆地飛向行星帶並帶回樣本。

「這些小型飛船甚至還可以幫助保護地球」,DJason Derleth表示道。我們可以生產出體積更大的版本,或者大量製造出成千上萬枚 Brane Craft,用來偏移飛向地球的隕石。Derleth 對 Brane Craft 的最終評語就是:「它們是一種前所未見的全新飛船。我希望人們可以用它們實現各種富有創意的想法。

-End-

編輯:陳翔宇   校審:杜雪

參考:http://www.popsci.com/space-debris-clean-up-spacecraft#page-4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英文版APP1.0版已正式上線,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下載


欲知會員計劃詳情,請點擊以上圖片

相關焦點

  • 太空垃圾之十大「太空肇事案」
    5太空飛船部件墜落   1966年3月,巴西裡約內格羅發現了太空飛船殘骸,這些金屬部件經鑑別是來自土星發展測試衛星(SA-5)的一級推進器,該太空飛船是於1964年發射的,1966年4月30日從外太空進入地球大氣層。
  • 新知 | 處理「太空垃圾」有多難?
    生活中的垃圾分類往往是舉手之勞,但是當這個場景換到太空時,我們就要依賴技術上最先進的清潔設備了。類似的,同樣專注於清理太空垃圾的日本公司Astroscale則選擇了另外一種思路:給衛星主體配置一個磁力「吸盤」,當靠近太空垃圾時,衛星會伸出磁力「手」牢牢吸住垃圾,隨後拖著它們進入大氣層「同歸於盡」。
  • 太空垃圾數量驚人,人類該如何清理?
    藝術概念圖:歐洲自動貨運飛船解體燃燒 每時每刻,我們頭上都有數千顆衛星在運行,其軌道距離地面高度為數百千米
  • 你知道太空垃圾嗎?
    如1982年,太空人瓦倫丁·列勃捷夫在進行例行的太空行走時,他剛剛打開「禮炮7號」空間站的減壓艙門,由於近乎真空的太空所具有的巨大吸力,把太空人們不慎留在減壓艙內的一些螺栓、墊圈和一支鉛筆,都吸入太空,成為了太空垃圾。更令人遺憾的是,前蘇聯的一些太空人還把在太空生活中產生的生活垃圾丟入太空。人們還發現,有一隻被一名美國太空人丟失的手套,竟在空中飄浮遊蕩了20多年。
  • 有了這個「神臂」,中國的太空城指日可待
    不過從實際發展應用角度上來講,遨龍一號的亮點並不是所謂的「捕獲或摧毀敵方衛星」,而是中國首個太空機械臂。對於軌道及自旋並不確定且質量很大的他國衛星,盲目的捕捉只會兩敗俱傷,更不用說與其用捕捉再改變目標衛星軌道進入大氣層燒毀這套複雜的「反衛星戰術」,還不如直接撞毀目標衛星來的方便。遨龍一號機械臂的真正意義,還要從太空軌道對接說起。
  • 太空垃圾越來越多了怎麼辦?科學家嘗試讓飛行器「掛牌上路」
    地球軌道上已經存在著無數的太空垃圾碎片,它們正在威脅著太空飛船的安全。就此,兩支科研團隊都建議為太空飛行器安裝上獨一無二的應答器作為其牌照,以便更好地標記和追蹤它們。如果該技術研發成功,它將會被廣泛應用於該領域,並將有助於解決正在日益惡化的太空垃圾擴散問題。
  • 太空垃圾是什麼?可以如何收集或處理?
    在近地空間裡,還飄浮著許多火箭的殘餘部分,如火箭被丟棄的金屬外殼、運載火箭的末級殘體、散落下來的發動機和各種銜接部件等。最早提出"太空垃圾"概念的是防空部隊的值班人員,因為監控宇宙空間的部門每天要監視5萬多個物體,太空垃圾常令他們迷惑。據俄報導,1987年,曾發生過因連接器擰不緊,"量子"艙無法同"和平"號對接的情況。
  • 太空垃圾幾種可能的清理方式
    航空航天大國之間圍繞誰製造更多太空垃圾的爭執還在繼續,而相關的國際共識或法規有待制定。於此同時,有分析指出,到2035年太空碎片監控和追蹤市場將達到一億英鎊規模。英國太空署剛剛宣布撥款100萬英鎊,用於資助太空垃圾追蹤科技創新,稱這一領域(SST)已經發展到需要創新思維的階段,鼓勵私營部門和科技新創企業參與研發。
  • 一場真正的冷戰:太空垃圾清理技術恐武器化
    為了便於人們了解這些風險,我們有必要解釋一下太空垃圾是什麼,又是如何形成的。太空垃圾是指以往太空探索活動留下的報廢人造物體,歷史可追溯到太空時代初期。隨著時間的推移,太空垃圾的定義不斷擴大,廢棄的助推器、退役的衛星、飛船的殘骸和碎片、螺絲刀、其它工具、螺母和螺栓、陶瓷碎片、遺失的手套,甚至油漆都在太空垃圾之列。
  • 網友:將地球垃圾運往太空的可行性大嗎?
    首先這個問題真的是腦洞大開,且不說人類現在還沒有如此空前的運載能力,就算人類空間運輸技術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也不會這麼做的。 現在的世界各國,但凡有點科技經濟實力,都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外太空。想要徵服太空,首先就必須要有能夠將有效載荷送入到近地軌道的能力,這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 太空垃圾 從何掃起
    有的組織機構還建議將衛星降到足夠深的大氣層中,使它們燃燒或解體。以火箭碎片為例,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總體設計部研究員尤睿認為,由於改變火箭的運動軌道需要消耗燃料,火箭可以犧牲運載效率為基礎,攜帶一定的動力學燃料,在結束任務後自動離軌。「但是到目前為止,只有約一半的太空任務遵守了這個指導方針。」
  • 太空旅遊不再是夢想?馬斯克公布最大飛船:一次把100人送入太空!
    星艦飛船的長度為50米,直徑9米,飛船乾重85噸,推進劑重量1200噸,發射載荷150噸,返回載荷50噸。 星艦飛船由三個小噴口的海平面發動機和三個大噴口的真空發動機驅動,小噴口的是在大氣中飛船階段使用,大噴口的是真空中使用。海平面發動機的參數為:單個推力200噸,海平面比衝330秒,真空比衝355秒。
  • 3%Starlink衛星成太空垃圾,馬斯克4.2萬顆「太空網際網路」計劃遭質疑,或將引發太空碎片危機?
    3%的失效概率聽起來不算高,但馬斯克計劃在十年內向太空發射42000顆衛星,這樣算來,將會有1260顆失效衛星成為太空垃圾。更重要的是,這些無法控制的太空垃圾可能會與其他衛星或太空飛行器相撞,產生危險的空間碎片。
  • 太空垃圾真的需要清理嗎?
    垃圾有很多種分類,其中包括生活垃圾、物理垃圾、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等等。那到底什麼是垃圾呢?簡而言之,就是失去使用價值,無法再利用的廢舊物品。不過,小黑這裡要說的可不是日常生活隨處可見、觸手可及的垃圾。而是生存在太空裡面不容小覷的太空垃圾。現如今,清理太空垃圾也成為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 驚爆 太空垃圾撞傷國際空間站,是時候管管「太空交通」了!
    還記得2009年2月11日,美國銥星33商用通信衛星與俄羅斯報廢軍用通信衛星在西伯利亞上空相撞嗎?其產生的大量碎片,成為了永久的太空垃圾。
  • 俄航天員用錘子破拆太空飛船,比起核彈炸飛船弱了一些|軍情晚報
    而近期,與空間站處於對接狀態的俄羅斯聯盟MS-09型載人飛船突然出現了破洞,而這個破洞直接導致了空間站失壓,珍貴的氧氣被排放至太空中,失壓狀態也造成了儀器的損壞。太空人進行太空行走一直都是最危險的行為之一,因為一旦繩子斷了,你就會變成太空中四處漂浮的物體,直至氧氣耗盡死亡。而這次最讓人窒息的一點在於,戰鬥民族的太空人竟然用刀片、釘錘、剪刀與強力膠在艙外完成了對飛船的修補!
  • 【轉載】太空垃圾撞傷國際空間站,是時候管管「太空交通」了!
    其產生的大量碎片,成為了永久的太空垃圾。這不,據英國媒體報導,近日航天員蒂姆·皮克就觀測到一個太空垃圾碰撞國際空間站穹頂艙的畫面,並形成了一個7毫米直徑的圓形碎片。歐空局指出,這個太空垃圾很可能是一個脫落漆片或者小型金屬碎片,其直徑不超過1毫米的千分之一。
  • 太空垃圾威脅人類日常生活
    近日,美國航空航天局下屬的研究機構發表的2007年太空安全報告稱,太空垃圾已經開始威脅人類的日常生活。   人類生活受太空垃圾威脅   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揭開了人類空間時代的序幕,同時也為太空送去了第一批垃圾。隨著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太空人們在完成飛行任務後,把太空備用艙、儀器設備及其他遺棄物都留在了地球衛星規道上,如今太空垃圾與日俱增。
  • 除了這隻「太空狗」外,所有人都知道它坐的飛船不可能返回地球 | 故事
    圖自:網絡 1950~1960年,蘇聯太空署使用一群俄羅斯流浪犬,進行了大約57次軌道和軌道上的太空飛行,以確認人類太空飛行的可能性。萊卡就是其中的一隻狗。它是幸運的,因為它是世界上第一隻真正意義上的「太空狗」。但同時,它又是不幸的,因為除了它之外,所有人類都知道,它搭乘的人造衛星是不能返回的。
  • 航天史:24.太空第一步
    雙子座飛船結構雙子座飛船上裝了一個電腦,重量達到50多斤,包含4k的內存。別利亞耶夫和列昂諾夫最終被確定為上升2號的太空人。上升2號只搭載兩名太空人,這次要進行太空行走,必須留一個人在艙裡接應,另外一個人出艙,因此必須是兩個人。這一次不能不穿航天服了,三個人無論如何塞不進去。所以,空了一個座位沒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