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年前,誰打響了南昌起義的第一槍?用的什麼槍?

2021-02-25 今日環球銳察

文 | 諸葛兵

只做優質軍事內容,讓你獲得軍事知識,充實軍迷每一天,一萬期的長徵路。

對於我們老百姓來說,以前的建軍節存在感很低,仿佛只有教師節、兒童節、婦女節這些和一個社會人群有關係的節日才叫節日。許多人對建軍節的認識就是退伍老兵推杯換盞憶往昔,戰耕頻道例行公事發賀詞。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 過去建軍節的許多活動都只在軍隊內部進行,外界也沒什麼感覺

但是近幾年,隨著國防教育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也開始關注起軍人這個特殊群體。

為什麼說他們是特殊群體呢?因為他們也有親朋好友、伴侶和子女,他們也是鮮活的生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與我們沒有什麼不同。

▲ 鋼鐵包裹的,是柔情

然而,每當有敵對勢力的威脅、自然災害的肆虐,衝在最前面的永遠是當兵的人(包含消防、武警等)。我們在想辦法遠離傷害,他們卻迎頭而上。

▲ 你可還記得在洪水中,用身體搭起堤壩的解放軍戰士?

我們習慣了風雨來襲時有人遮擋,時間久了就仿佛是理所應當。

可這世上本沒有什麼理所應當,當兵的人有啥不一樣?

說不一樣,其實也一樣。

▲ 颱風「天鴿」過後,子弟兵幫助澳門同胞恢復城市運作

你有沒有想過,人民軍隊已經在自己的崗位和職責上堅守了整整92年。

這支隊伍從誕生、發展到今天日趨成熟,經歷了波瀾壯闊,也飽嘗了韜光養晦,許多不為人知的歷史瞬間正在慢慢被我們遺忘。

特別是92年前,南昌起義的槍聲揭開了我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的序幕,更標誌著革命軍隊創建的開始。

我們常說,南昌起義打響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獨裁統治和白色恐怖的第一槍,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在整場起義事件中,真正的「第一槍」是由誰打響的呢?

▲ 電影《建軍大業》中,起義信號以三槍為記,由周恩來打響

在眾說紛紜的多個版本中,可信度較高、也比較被學界所接受的說法是時任國民革命軍第20軍(賀龍部)第11師副師長的歐百川,打響了作為起義信號的第一槍。

▲ 時任國民革命軍第20軍第11師副師長的歐百川

當然,有細心的朋友在深挖這個問題時,有可能會想到另一個問題:歐百川打響第一槍的時候使用的武器是什麼?

其實長久以來,關於這個問題也有多種說法,如土銃說、步槍說等等。

可小兵兵整理資料後認為,歐百川打響起義第一槍時所使用的武器,大概率為毛瑟M1896手槍,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盒子炮。

▲ 朱德在南昌起義時使用的毛瑟手槍

得出這個結論並非簡單因為他副師長的身份(軍官配手槍是一般思維),而是要結合起義當天的具體情況、國民革命軍手上的武器配置和人員的武裝習慣來綜合考量。

當年,寧漢分裂後,中華民國陷入了南京、武漢、北洋三個政府分權對抗和軍閥割據的混亂局面中。

由於大量的外國武器裝備進入中國,所以當時國民革命軍手上的武器可謂五花八門。

▲ 北伐戰爭時期的國民革命軍

往往2萬人的起義軍中,僅手槍就有好幾種,從德國、西班牙購買的「自來得」(這是比盒子炮更為官方的暱稱)最為常見。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美國和歐洲國家的自動手槍、左輪手槍,包括柯爾特、白朗寧、史密斯·韋森、FN等品牌。

不過,這些各色型號的手槍並非軍隊配發的制式裝備,尤其是黨的領導人和高級軍官所佩戴的手槍,許多都是來自友人的贈送或紀念品,沒什麼制式可言。

▲ 說起送槍……咳咳

但大部分中下級軍官所使用的手槍卻比較制式化。

這並不是主觀上減輕後勤壓力,而是因為在當時購買槍枝的渠道有限,能夠生產槍械的兵工廠也各有各的路數,武器彈藥的供應本身就很成問題。

而且當時起義軍又沒有直屬兵工廠,武器彈藥得通過各種管道一批一批買,而一旦換了供貨商,槍枝的型號和子彈的規格都得跟著改。

▲ 漢陽兵工廠,產品線與北方的太原兵工廠有很大差別

更何況當時中國進口、仿製的手槍種類很多,越稀有的手槍就越難找子彈。

故而,這類手槍一般只作為政要和高級軍官的配飾品和防身武器而存在,實戰什麼的就算了。

而歐百川作為20軍11師副師長兼團長,以當時起義軍的規模和建制來看仍屬於一線軍官,所以無論出於實戰效能還是彈藥補給的問題,盒子炮都是最為優先的選擇。

▲ 直到抗戰爆發,毛瑟手槍依然是中國軍人的主力裝備之一

在歐百川版本的「第一槍」中,他於1927年7月31日晚間帶隊巡邏(副師長帶隊巡邏本身毫無邏輯可言,但起義前夕可作特殊考量)。

一點剛過不久,歐百川一行恰巧碰到從省政府後門開溜的政府衛隊,於是鳴槍警告,讓原定在凌晨2點發起攻擊的起義部隊,誤以為起義提前開始

不過,如果真的是他帶隊巡邏,似乎不太可能由他這個軍官來背長槍,而且有長官在,普通士兵直接鳴槍似乎也不合常理。

所以按照可能性來推測,應該是歐百川拔出手槍鳴槍警示——而他所使用的槍械,就應該是在當時裝備量較大、彈藥供應較為順暢的毛瑟手槍。

▲ 1940年法國戰役期間武裝黨衛軍仍在使用毛瑟手槍

當然不只是手槍,當時最為主要的步槍也同樣存在「萬國牌」的現象。

畢竟起義軍本身就是多支部隊匯合整編而來,不同派系的軍隊所掌握的兵工廠和購槍渠道也不盡相同。

▲ 中國仿製的湯普森衝鋒鎗

比如黔系部隊出身的20軍,在起義前就有3個常備師的兵力(名義上為師,實際人數遠遠少於整編師),裝備上十分混雜。

該部隊直至南昌起義時仍裝備有不少老套筒,比手上有莫辛-納甘、仿製三八式的粵系、「英七七」(英國7.7毫米恩菲爾德步槍)的滇系部隊差很多,更沒辦法和率先發展起重工業的閻系、奉系相比較,可以說是各系軍隊中裝備最差的部隊之一。

▲ 俗稱「老套筒」的德國Gewehr 88式步槍

至於賀龍部所使用的步槍,則是清末期以德國Gewehr 88式步槍為標準仿製的老漢陽造。

這些槍枝生產年代較早,又經歷了第一次北伐戰爭的洗禮,許多槍連膛線都磨平了,南昌起義時已不堪再用。

1904年,漢陽兵工廠改良的新漢陽造也被大量生產出來,不僅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還服役到了韓戰時期,在當時的起義軍裝備序列中也屬於主力武器。

▲ 留存至今的德國原產Gewehr 88式步槍

但起義軍也並非真的是「兩把大刀幹革命」,多少還是有點硬貨的。

有史料認為,當時的起義軍裝備了捷克生產的VZ.24式步槍。

該槍製作工藝十分精良,公差小、精度高,其性能與後來的Kar 98K型步槍不相上下,算是起義軍手上少數能與國際一流步槍比肩的先進武器。

但這種武器的數量非常少,在戰鬥中所起的作用也十分有限,所以說整體裝備水平的落後不是少量的先進步槍就能彌補的。

▲ 這是一支捷克原產的VZ.24/33型步槍,做工十分精良,拉機柄也做了改良

如今,在八一起義紀念館內就陳列著VZ.24式步槍(當時稱「捷克造七九毛瑟馬槍」),但館方也向參觀的軍迷透露出一個無奈的事實,那就是這些作為展品的VZ.24實際上是1937年生產,1979年才從民兵倉庫中調撥出來。

此外,因為年代久遠,當初參加過南昌起義的同型號步槍已經無法找到,只好用此替代。

▲ 八一起義紀念館內陳列的VZ.24式步槍,實為1937年所產

至於自動武器和重火力就更差了,只有馬克沁和「花機關」(MP18衝鋒鎗)等為數不多的自動武器,此外還有寥寥幾門炮。

正因如此,在接下來的秋收起義等一系列戰事中,起義軍的裝備劣勢越發明顯。

如果以嚴謹的軍事眼光去評價當時的起義軍,似乎很難說得上是一支裝備齊整、建制規範的部隊,但這也正好反映了當時革命環境的艱難和時局的緊迫。

想想當年還要靠地下渠道購買軍械搞革命,真是太不容易了。這支軍隊就誕生在風暴之眼中,但更大的困難還在後面。

起義時條件艱苦,到了長徵時期則更為艱苦,許多戰士手上只有3發子彈。缺槍少彈讓當時的紅軍不得不自製武器,甚至用冷兵器作戰。

▲ 紅軍自製的土手槍

雖然現在我們經常調侃「運輸大隊長」、「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聽起來好像輕鬆寫意,殊不知人民軍隊在成立的前二十幾年,都是在這種後勤嚴重不穩定的狀態中堅持過來的。

另外,那個時期的武器裝備除了少,就剩下亂了。

到抗戰時,國共兩軍的「萬國牌」狀態達到頂峰,德械、美械、日械、蘇械、英械、魚龍混雜,唯獨我們自己生產的裝備抬不上門面,你可曾聽過「國械師」?

但是沒辦法,那時候我們工業落後,好東西造不出來,只好去買、換、繳獲、仿製。

可即便如此,仗還是要打。

▲ 裝備是別人的,軍人的生命卻是我們自己的!

直到韓戰時期,解放軍的裝備序列中仍有大量洋貨,我們還在使用蘇聯的PPS-43衝鋒鎗、T-34坦克等二戰主戰裝備,對抗裝備先進、物資供應充足的聯合國軍。

回望上世紀大大小小的歷次戰爭,只有對印和對越兩次自衛反擊戰是中國軍人使用中國武器打下來的。

現如今,我們已經擁有了完善的軍工體系,武器裝備從研發到生產都自成一派。五代機、神盾艦、核潛艇、洲際飛彈、航空母艦等大國重器,我們都有了,而且還在不斷發展和進步。

可想當年打響起義信號的槍枝都是舶來品。

現在我們的輕武器系統門類齊全,還自行設計了中國標準的5.8毫米彈藥及槍族——造個手槍算什麼?狙擊炮我們都能造,八百米炸飛各種鬼子狗頭。

▲ 「我聽說你想當機槍手?」

當然,中國特色的軍工體系,除了在常規力量的一些領域上,對西方列強緊追不捨甚至實現技術反超之外,還在長期的圍堵與封鎖中自力更生搞出核武器,並建立起海陸空三位一體的戰略核打擊能力,擺脫了西方世界的核訛詐。

▲ 閱艦式上亮相的某型戰略攻擊核潛艇

兔子火力不足恐懼症怎麼來的?

就是因為我們太清楚裝備不行拿命去頂的痛楚。

可現在,我們的戰士再也不用擔心武器裝備和糧秣補給的問題了。

▲ 來來來,我們都瞄準一個目標啊,1發炸不死再來10發

另外,我們人民軍隊的後勤保障,也已經完成了從溫飽型到營養型的轉變——讓戰士們吃飽穿暖是最基本的保障工作。餓著肚子苦戰?不存在的。

▲ 3塊五仁換1塊鳳梨怎麼樣?

而人民軍隊從缺槍少彈到裝備精良,僅僅用了92個年頭。

如果說,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那麼南昌起義就是啟航的汽笛,一聲槍響宣誓了人民軍隊的誕生,也定格了這段偉大歷史長河的起始。

當然,當我們屹立在世界強國軍隊之列時,也不該忘記那些曾經為了國家存亡而浴血奮戰的老兵們,雖然他們正逐漸凋零……

真實的美國是怎麼樣的?別被西方騙了!一個中國留學生,講述了他的美國夢是如何破滅的,原來,美國真的不是天堂。那麼,真實的美國到底是怎樣,真的是電視上演的那樣嗎?關注鐵血軍事,回復「美國」,看西方不會告訴你的美國真相。鐵血軍事,不打官腔,態度鮮明,客觀理性。
在這裡,了解大國的權謀鬥爭;
在這裡,見識武器真正的威力;
在這裡,做一個真正的愛國者;
長按下邊二維碼關注我們吧。

·  法國不信邪,賣給中國兩門艦炮,瞅過一眼後又「懷孕」了

·  孫楊被攻擊,現實給了我們重重一拳,中國必須奪回世界話語權

·  假如本國人口和中國一樣多怎麼辦?美國網友:殺掉!| 老外看中國

·  圖說海外:蘇聯時代最偉大的一次敬禮

·  軍事搞笑合集:在這樣的國家裡,恐怖分子還有活路嗎?


相關焦點

  • 三軍聚集,誰會打響臺海第一槍?
    那麼,在臺海軍事形勢越來越嚴峻的局面下下,誰會打響第一槍呢?按形勢分析,最不願意打響第一槍、又不得不打響第一槍的,很可能會是臺軍。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判斷呢?臺海畢竟不是西方霸主的領土、領海和領空,之所以跑到東方大國家門口耀武揚威,美軍不是真心要和東方大國家大打一仗,它是來給臺獨分子撐腰打氣的,是來向解放軍碰瓷的。
  • 南昌起義秘聞①「南昌起義」竟是一個臨時動議!是誰最先提出的?
    在這濃重到窒息的白色恐怖中,中國共產黨人毅然拿起了槍,用「武裝的革命反抗武裝的反革命」。而這第一槍,就打響在南昌城頭。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創造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是中共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
  • 朝與美韓誰將打響半島戰爭第一槍
    朝鮮與美韓誰將打響半島戰爭第一槍?且看本博淺析如下:  首先,從朝鮮與美韓兩國綜合軍事實力相比,肯定沒在一個水平線上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朝鮮軍隊軍事裝備水平的現狀,更是無法與美韓兩國先進軍備相比,朝鮮軍隊軍事裝備仍然停留在常規軍事裝備層面,即使有部分彈道飛彈裝備朝鮮部隊,不論是從數量還是技術含量層面,都難於形成實質意義上的實戰威懾能力。
  • 南昌起義時十大元帥都在做什麼? 他們當時都擔任什麼職務?
    南昌起義對中國現當代史影響深遠,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創造革命軍隊和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這次起義也囊括了我軍的絕大多數重要的領導人,特別是10大元帥中,有6人直接參與、1人間接參與、一人受到影響走上建立紅軍之路。
  • 自尋死路,印度想打響第一槍
    一旦這個協定被突破,那麼中印邊境線未來的變數就很大,那麼印度總理莫迪和印度軍隊就在極大的冒險,因為一旦印度開了第一槍,接下來的命運可能就是覆滅,莫迪和印度軍隊除非是犯傻,否則不會如此輕易冒險。這一次印度士兵在肉搏戰中,吃虧非常大,根據印度媒體的報導,死了20人,還有好幾十人受傷,但這是在拳腳功夫上的失敗,如果印度打響了第一槍,在熱武器方面,印度會失敗更大,印度的武器和中國真的不是在一個等級。一旦引發了熱兵器的衝突,中國居高臨下,大量的飛彈和炮彈就直接飛向新德裡了,這種地理上的優勢,會取得碾壓式的勝利,也會給印度帶來滅頂之災。
  • 中國不會打響第一槍!
    什麼意思呢,就是槍炮不長眼,你們悠著點。如有誤傷,後果自負!02.軍機密集,軍艦頻出。看來,擦槍走火隨時都有可能發生。這麼多艦機來來往往,來個誤打誤撞的確實誰也說不清。對印度,縱然印度各種不服,但其實心理陰影面積比誰都大。聽說咱們已經在邊境深挖洞廣積糧,準備再造2000個工事,發揮「遠火」優勢,擴大打擊範圍。什麼叫「遠火」攻勢呢?就是居高臨下,火炮覆蓋範圍能把印度300公裡以內的城市直接「包餃子」。莫老仙再怎麼裝,也掩蓋不了60年前被人「直搗黃龍」的慘痛歷史。
  • 抗戰英雄謝家慶:打響了百團大戰第一槍
    他打響了百團大戰的第一槍。 謝家慶,1912 年出生在河南省光山縣。1931 年參加鄂豫皖紅四軍,抗戰爆發後的1937 年底,為了深入發動群眾,壯大抗日力量,一二九師派肯光義、孫繼先、謝家慶等人,帶領一二九師教導團30 多名幹部秘密進入冀南平漢路以東地區,開展敵後工作。
  • 擦槍走火風險驟增,張召忠:告訴對方不打第一槍,還要槍幹什麼?
    有權威媒體人指出,各方都應該恪守不開第一槍的原則,有助於避免衝突以及擦槍走火的風險。這是正確的方向嗎?局座張召忠做出解讀。  最近,美國主導的世界最大規模跨國海上軍演--環太平洋軍演又開始了。不過上次參加的25個國家中,超過一半以上今年都沒有參與,只有10國,共22艘軍艦、一艘潛艦、5300名人員參與。
  • 臺專家:若臺海打響第一槍,就是臺灣政治突破法理「臺獨」底線!
    點擊↑↑↑「臺海熱文」關注我們「若臺海發生戰爭,打第一槍的一定是中國大陸。
  • 澳洲海外華人維權發聲的第一槍在阿德萊德打響!
    澳洲華人海外維權發聲第一槍在小阿村打響了,來澳15年首次親歷,意義非凡,影響深遠!感恩感激@西米露(最近很忙,私信回復慢) @後勤部 和其他志願者和參與者的大力付出」在阿德萊德,我們「打響了澳洲海外華人維權發聲的第一槍」!意義非凡,影響深遠!這次活動之後,阿德的朋友們在討論,什麼時候可以在全澳範圍內組織一次有規模的示威活動,讓更多的華人發聲,引起澳洲社會更多的人的注意!
  • 美軍打響第一槍, 伊朗復仇心切, 川普擔心的事情發生了!
    中東變天的局勢,已經不在局限於敘利亞問題,現在的焦點聚集在了美國和伊朗身上,現在美伊之間緊張的關係已經到了一觸即發的境界,就要看誰先打響反擊的第一槍了,美國作為世界上霸權主義國家,已經迫不及待的想把伊朗置之死地了!
  • 南昌起義走出來的開國將帥都有誰,他們當時擔任何職,年紀多大
    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義對我軍影響巨大,它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而且在1933年,當時的軍委決定,將每年的8月
  • 南昌起義旗幟的改變
    對此,中國共產黨終以武裝起義的實際行動,做出了明確的回答,南昌起義則打響了武裝起義的第一槍。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 南昌起義的計劃是在三次九江會議上提出並確定的。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根據共產國際的指示改組,將陳獨秀停職,指定張國燾、張太雷、李維漢、李立三和周恩來5人組成臨時中央政治局常委,代行政治局職權。
  • 辛亥革命的前奏,惠州打響「第一槍」!
    因當時起義志士多用無煙新槍,銳不可當。經一番激戰,清軍大敗,歸善縣丞杜鳳梧、補用都司嚴寶泰等被擒。閏八月二十四日,會黨志士約兩千人由永湖出發,擊退清軍大隊,陸路提督鄧萬林中搶墮馬竄逸,俘清軍數百人,會黨副元帥黃楊殉難。
  • 92手槍極速射擊的握槍與射擊姿勢
  • 川普大本營打響獨立第一槍,多州緊隨其後!
    其中,川普的大本營、最支持川普的德克薩斯州,當仁不讓地成為了獨立呼聲的第一表率!打響了第一槍!遠的不說,大國蘇聯解體,也不過是30年前的事情。美國自1776年建國至今,存在了245年,與一般的王朝興廢時間其實差不多。美國國會大廈被佔領事件,其實就是古代王朝在末期衰落時,亂象漸生的表現。美國的國家政體是聯邦制,如果各州人民彼此不滿對方,懷有不同的價值觀理念,那麼「長久必分」之勢,在所難免!
  • 2021年正式打響第一槍!大批轟炸機傾巢而出,美軍車隊一鬨而散
    型心大家對麥當勞都不陌生吧,可誰又了解它背後的故事呢!麥當勞在創業之初只是小店,當時有一個叫克羅克的年輕人和一個荷蘭人從麥當勞兄弟手下買下了這個小店。克羅克是一個有點愚蠢的人,他只開麥當勞店,加工牛肉,養牛錢都由別人賺,而荷蘭人卻十分聰明,他不讓任何人有賺錢的機會,麥當勞,牛肉加工廠,養牛場全在他一個人旗下。
  • 請給中國警察配把好用的槍(詳解格洛克17與國產92式手槍優劣)
    92式手槍:裸槍重720g,滿載15發子彈後943g。格洛克17大量採用塑料組件,能夠成為世界名槍自然有它的獨到之處。官方曾經公布了格洛克17手槍的實驗數據,對于格洛克17手槍的可靠性,做了一下的實驗——1、用大型車輛碾壓手槍,然後將槍壓於車輪下一小時,進行射擊100發2、用除油劑將槍內潤滑油除淨,進行射擊100發3、將裝滿子彈的槍放入1米深水中一小時,立即進行射擊100發4、將槍埋在泥沙中,然後拿起進行射擊100發5、將槍凍在冰塊裡60天,然後解凍進行射擊
  • 南昌起義的未解之謎
    我黨於1927年8月1日凌晨發動的南昌起義,
  • 不宣而戰偷襲大沽口:八國聯軍打響侵華第一槍(下)
    前文:不宣而戰偷襲大沽口:八國聯軍打響侵華第一槍(上)不宣而戰偷襲大沽口:八國聯軍打響侵華第一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