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手槍用直彈匣,步槍卻用彎曲彈匣?只和彈殼錐度有關

2021-02-08 老特有話說

熟悉槍械的朋友一定對彈匣不陌生,作為一款槍械的「靈魂」。如果一把槍沒有了彈匣,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因為無法發射。然而我們常見的槍械中,手槍幾乎用的都是直彈匣。而突擊步槍似乎用的都是彎曲彈匣。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實際上手槍彈匣和步槍彈匣之所以有外觀上的巨大差異,和子彈大小多少沒有太大關係。而是和子彈錐度有關。

子彈錐度嚴格來說應該叫彈殼錐度。而彈殼錐度指的是彈殼和子彈頭連接部位斜面的角度,見過子彈的人對彈殼錐度並不陌生,因為彈殼和彈頭之間的斜面設計非常常見。無論你是俄羅斯子彈還是美國子彈,亦或是非洲手工作坊生產的復裝彈,彈殼錐度這個基本設計是一定要有的。

我們常見的手槍彈,彈殼錐度為零!所以手槍彈上下一邊粗,也正是因為上下一樣粗。所以手槍彈無論多少發,只要豎直排列子彈都在一條直線上。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德國毛瑟「自來得」手槍,也就是李雲龍口中的「鏡面匣子」,20發彈匣和30發彈匣區別就在長度上。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衝鋒鎗,無論德國的MP40、英國的司登還是美國湯姆遜,因為用的都是手槍子彈,所以彈匣無論美醜都是豎直形的。

而步槍子彈因為彈殼錐度不為零,所以一旦子彈數量多了排列就會呈現弧形。如果你還用豎直彈匣裝填但錐度的步槍子彈,只有兩個選擇。第一是減少裝彈量,10發以下才可以。我們常見的栓動步槍子彈裝彈量最多也就10發。第二是採用交錯排列裝填,也就是將子彈排列成S型,但這樣的缺點是彈匣必須做得很厚才可以,除了一些重型步槍外不實用。

當然除了上述原因外,彈殼錐度的採用還可以有效降低子彈生產成本。現代戰爭中鋼製彈殼的出現,就是因為增大了彈殼錐度。在過去,彈殼都是用黃銅製造。並不是因為黃銅便宜,而是因為黃銅遇高溫基本不形變。彈殼只有不發生形變,才能順利從狹窄的拋彈窗拋出。

相比之下,鋼遇高溫會有比較大的形變(相對於黃銅),膨脹無法從槍械拋彈窗拋出。增加彈殼錐度,抵消掉鋼製彈殼遇熱膨脹量。使得彈殼可以順利拋出,解決了這一關鍵技術難題後,鋼製子彈得以大規模生產。鋼材產量大因此在成本上比黃銅低廉不少,子彈製造成本下降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不過大錐度鋼製子彈出現,又帶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突擊步槍彈匣越做弧度越大,影響了槍械的整體美觀。因此像AK-47這種經典槍械,裝配的還是黃銅彈殼的7.62毫米子彈。對槍械收藏愛好者來說,或許這就是一種操守和底線吧。

此外,鋼製子彈因為成本低廉、生產技術難度低,所以非洲子彈作坊也能大量製造。這更加劇了非洲地區的武裝衝突,對非洲和平反而是一種威脅。

相關焦點

  • 抗戰神器,吊打日軍的ZB26輕機槍:彈匣到底是直的還是彎的?
    ZB26機槍使用的是20發的梯形直彈匣,ZB26機槍打的是7.92mm毛瑟彈,毛瑟彈的彈殼曲度小,20發彈匣也不需要彎曲。所以說,可以肯定的是,ZB-26輕機槍的彈匣是直的,不過這個在一些老的電影和影視劇中還是用的原版道具,比如在原版《亮劍》中,使用的就是ZB26的直彈匣型號。
  • 軍事 | 為什麼大部分步槍彈匣都只裝30發子彈?
    答案不一,總之最有利於取勝最好,但其實還有另一個奇怪的現象,為什麼世界上大部分步槍彈匣都是裝30發子彈。怎麼不是20發、50發、100發,裝的子彈是越多越好嗎?AR也有用這種10發彈夾快速裝入回到正題,按照槍械工程學和人機工効論比較和探討,以前北約組織和華約組織的軍事機構,對全自動突擊步槍和卡賓以及衝鋒鎗彈匣30發容彈量的可行性和最滿意使用度,進行過深入研究和論證,甚至經過實戰驗證
  • 彈匣≠彈夾
    1886年,詹姆士的盒狀彈倉被用在了奧地利曼利夏步槍上,對後來步槍的發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此後,世界各國設計的步槍均採用盒狀彈倉,加上旋轉後拉槍機式閉鎖方式,成為當時的主流。彈匣  彈匣供彈是現在手槍、衝鋒鎗和步槍的最主要供彈方式。彈匣中槍彈用完以後,可以從武器上取下,再換上裝滿槍彈的彈匣。由於更換彈匣的時間要比裝填彈倉的時間短,採用彈匣供彈的武器實際射速要高得多。彈匣除了可更換外,其它結構與彈倉基本相同,也由託彈板、託彈簧等組成。從外形上區分,彈匣可分為梯形、矩形和弧形三種,形狀決定於槍彈在彈匣內的排列。
  • 為什麼大部分步槍彈匣都是30發子彈?原因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答案不一,總之最有利於取勝最好,但其實還有另一個奇怪的現象,為什麼世界上大部分步槍彈匣都是裝30發子彈。怎麼不是20發、50發、100發,裝的子彈是越多越好嗎?變成自動火力後衝鋒鎗和步槍多少子彈才最適合呢?所有國家都在慢慢摸索這個平衡點,當時出現了20發、30發、32發、70發等多種彈匣。
  • 為什麼全世界大部分自動步槍的彈匣都是30發?
    答案不一,總之最有利於取勝最好,但其實還有另一個奇怪的現象,為什麼世界上大部分步槍彈匣都是裝30發子彈。怎麼不是20發、50發、100發,裝的子彈是越多越好嗎?眾所周知,步槍是絕大部分士兵的主要武器,需要它能適應各種情況下的戰場需求,而火力持續性的長短便是重中之重,那麼彈匣一次性裝彈量的多少足以影響到取勝的關鍵。我看你還怎麼趴下打?
  • 歐美用銅造子彈,中國偏偏用鋼?只是我們因為太窮嗎?|輕武專欄
    ▲關於國內子彈用鋼,歐美子彈用黃銅的謠言首先在講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講一下為什麼通常情況下會用銅製造彈殼。而此時正趕上蘇聯由手動莫辛-納甘步槍換裝半自動的SKS和全自動的AK-47突擊步槍,因此提供的生產線多數直接從蘇聯原廠撤換下來的,技術上相對老舊,子彈也採用黃銅彈殼。
  • 中國新型模塊化步槍3種口徑11種槍型,能用AK和M16彈匣|輕武專欄
    前幾天和大家聊到模塊化步槍時提到了中國的新型模塊化步槍。一定程度上模塊化步槍代表了槍械未來的發展方向。模塊化槍族在西方發展比較成熟,代表作有SCAR和HK433等。▲739系列有班用機槍、突擊步槍、戰鬥步槍為什麼彈匣這麼醜?
  • 法國R.S.C Mle.1917半自動步槍,最後被當做栓動步槍用
    這種步槍使用槍管長後坐原理,發射一種獨特的7x59mm穆尼爾步槍彈,彈頭為尖頭鉛芯被甲彈頭,彈殼為瓶型無底緣彈殼。由於R.S.C Mle.1917發射的是彈殼錐度很大的8x50mmR勒貝爾步槍彈,所以該槍的彈倉很大,明顯突出於機匣底部,而且使用的5發漏夾外形很奇特,子彈排列成一個扇形,有點像伯赫提耶(Berthier)M1916步槍、卡賓槍的5發漏夾,但又有一些區別:伯赫提耶M1916的漏夾後緣為弧線,R.S.C Mle.1917漏夾後緣為直線,兩種漏夾不能通用。
  • 美軍採購240萬發塑料子彈,減重30%還省錢,而我軍為何用鋼做彈殼
    ,而在彈殼表面塗漆或是覆銅,但像俗稱「26萬」的7.62mm高精度狙擊步槍也會採用黃銅彈殼以提高射擊精度。而美軍此次採購的MK323 MOD 0 也並非突如其來,美國其實早已有多家公司擁有成熟的製造各種口徑的聚合物彈殼彈藥的能力,而美軍也表示未來將繼續尋找廠商提供5.56mm NATO 和7.52 NATO口徑的聚合物彈殼彈藥。
  • 步槍子彈錯用手槍火藥,甚至足以致死:中國97步槍在加拿大炸膛
    很多人將事故原因推斷到槍械質量問題上,不過射手後來自己澄清,事故原因是他自己重複裝填的步槍子彈誤裝了一部分手槍彈的火藥導致的。面對這個新聞,我們可以提出兩個問題:首先,手槍明明威力不及步槍,為何換裝手槍彈的火藥還能把步槍炸爛?其次,他為什麼要自己復裝子彈,而不是用正規彈藥?
  • 未來戰場,一個彈匣到底有多重
    一個彈匣有多「重」?這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因為研發時間、使用槍械、材質功用方面的不同,不同的彈匣有不同的重量。確切地說,從彈匣的歷史演進過程來看,它的重量一直是變量,但其演進的方向大致相同,那就是:更輕巧便攜、更結實好用、裝彈量更多。總之一句話:更貼合實戰需要。彈匣?彈夾?這是不少軍事愛好者極易混淆的兩個詞。二者雖然關係緊密,卻有所不同。
  • 有0.50英寸口徑的AR-15步槍嗎?這麼大的口徑有何用?
    從左到右:.500 S&W轉輪手槍彈、.500 Beowulf彈、.50 AE手槍彈 .50英寸貝奧武夫彈是美國亞歷山大武器公司(Alexander Arms)於1999年設計的。該彈的設計母型是.50 AE手槍彈,也就是「沙漠之鷹」手槍發射的槍彈(詳見:沙漠之鷹,一支被影視劇和遊戲高度幻化的武器。)
  • FN57是「最強手槍」嗎?介紹FN57手槍的結構和利弊
    而FN57的槍管雖然在擊發後也會短促後坐,但與管退式、剛性閉鎖手槍不同,它的槍管既不偏轉也不自旋,也沒有擺動的閉鎖卡鐵,而是先與套筒貼在一起後坐一小段距離(這裡用「貼」不用「鎖」是因為該槍槍管與套筒之間沒有鎖定機構,套筒僅靠慣性和復進簧彈力頂在槍管尾部),隨後槍管後坐行程終止,套筒憑慣性離開槍管繼續後坐,抽出空彈殼。
  • 沙漠之鷹無愧為手槍之王 但特種兵不會用它
    這類彈藥是很早年代為左輪手槍而開發的彈種,彈殼設計只考慮簡化彈巢上的定位和拋殼設計,因此採用了有底緣設計;槍彈底部會凸起一圈出來。這對於彈匣供彈、尤其是較大容量的彈匣供彈容量和可靠性都非常不利。那些單純要將威力做到極致的手槍,往往會採用「單打一」的單發裝填形式,採用大口徑的步機槍彈——比如巴雷特狙擊步槍用的12.7x99毫米彈。這種槍彈的威力達到1.8-2萬焦耳,在手槍上來說,筆者暫時沒有發現威力比這個還大的型號。
  • 這樣的旋轉後拉槍機步槍你管它叫手槍?真相是……
    原雷明頓700步槍使用木質、玻璃鋼製護木和槍託,Pork Sword摒棄了傳統的護木和槍託,改用航空鋁合金加工的「底座」,Chassis,相比傳統的護木和槍託,Chassis是鋁合金的,承載後坐力時不容易出現形變,射擊精度更高,成為現代高精度步槍常見的結構(關於栓動步槍槍託護木結構的發展史,以及什麼是Chassis,可見以前的文章:狙擊步槍多為栓動,為何不直接用二戰老槍改造?)。
  • 用三角形子彈的達爾迪克手槍,這腦洞能跑火車了吧
    時至今日我們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無論手槍彈、步槍彈、大口徑機槍彈還是霰彈,彈殼橫截面總歸是圓形,但你能想像有這麼一種手槍,它發射的子彈橫截面不是圓形
  • 彈藥恩仇錄:一場手槍與步槍子彈的百年對決
    之後隨著這兩款子彈的商業化,相對應的兩款商業用彈由此產生,這就是今天要討論比較的 .30 06 Springfield和.308 Winchester。.30 06 和 .308有很多相似之處。兩者用的彈頭直徑相同,均為.308英寸;兩款子彈的常見彈頭重量也都在140 grains 到180 grains範圍之內。在北美狩獵活動中,這兩款子彈也是主力軍。.
  • [軍普]沙漠之鷹無愧為手槍之王 但特種兵不會用它
    這類彈藥是很早年代為左輪手槍而開發的彈種,彈殼設計只考慮簡化彈巢上的定 位和拋殼設計,因此採用了有底緣設計;槍彈底部會凸起一圈出來。這對於彈匣供彈、尤其是較大容量的彈匣供彈容量和可靠性都非常不利。那些單純要將威力做到極致的手槍,往往會採用「單打一」的單發裝填形式,採用大口徑的步機槍彈——比如巴雷特 狙擊步槍用的12.7x99毫米彈。這種槍彈的威力達到1.8-2萬焦耳,在手槍上來說,筆者暫時沒有發現威力比這個還大的型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