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試單戰
九六艦戰原型機,倒鷗翼非常搶眼。
性能預估: 同96艦戰一樣對空+2吧。
九六艦戰三型A5M3a
可以說是日本艦戰中長相最不日本的產品了,不折不扣的日法混血——日本陸海軍各自訂購了一架測試用的德瓦蒂納D.510J之後,三菱把這款法國戰鬥機的整個機頭(12缸西斯帕諾-蘇扎水冷引擎和一門軸心布置的20mm西斯帕諾航炮)移植到了九六艦戰的機身上,成為零戰服役前日本海航火力最強的國產戰鬥機(恐怕在陸軍那裡也是如此)。產量2架。
性能預估:零戰21已經有+5對空,故應該和目前的九六艦戰四型(遊戲裡寫作九六艦戰改)一樣, 對空+4,沒什麼意義的開圖鑑裝備。
零戰二二型A6M3
由於零戰三二更換引擎後縮短機首還有更小的方機翼使得其航程相對零戰二一大大縮短,限制了戰術靈活性,故在零戰三二機體保持不變的基礎下換回了零戰二一的大面積橢圓機翼,增強的引擎功率和低翼載使得零戰二二成為了零戰家族量產機中狗鬥能力最強的型號, 產量560 架。
性能預估: 零21和零32都是+5對空,性能無甚跨越的零22應該不可能達到零52的+6對空。
零夜戰 A6M5d-S
零夜戰在零52的基礎上,在駕駛艙後方的機身內布置了一門標準的20mm九九式機炮,以45度仰角作為斜射炮。跟現有的F6F-3/5N不同,所謂零夜戰並沒有機載雷達,除了地面引導外最終仍然需要靠飛行員使用自身的雙聯裝眼球型光學搜索裝置捕獲目標,故出現在遊戲裡的概率也不高。
性能預估:增加了一門重量不輕的斜射炮估計對空數值會下降,但是對爆數值會增加。
金星零戰
零戰五四/六四型A6M8
美軍試飛零54
零64的機翼下增加了火箭掛架
堀越二郎總師為零戰選擇了尺寸緊湊的榮作為動力,既給零戰初期型帶來了優異的性能,也封死了零戰改進的路,實際上從零戰三二到零戰五二,每次隨著零戰的升級,換裝尺寸更大的金星發動機都被三菱考慮過,但是最後都讓位於榮的升級方案。到了零戰五三完成後,其裝備了以犧牲發動機壽命為代價的甲烷/水混合液增推系統的榮三一發動機已經標誌著榮的所有潛力已經被徹底榨乾。
故為了應付越來越重的武器和防護,零戰下一步的改進只有金星一途,換裝了金星六二的零戰五四終於把速度和升限追回到早期零戰五二的水準,爬升率則是零戰中最強,代價則是早期零戰引以為傲的大航程被徹底放棄(850km,只有零52的不到一半,不過作為國土防空戰鬥機續航已經不重要了),由於美軍的空襲摧毀了金星62的生產能力,本應作為零戰最後一個量產型號的零戰五四隻生產了2架用於試飛。
零戰六四則是基於零戰五四的戰鬥轟炸型,1945年7月開始生產,但是日本戰敗時並沒有一架完成。
性能預估: 零54對空+8,零64對空+6
十七試艦戰/試製烈風A7M1
裝備的譽二二發動機功率不足導致比零戰快不了多少,加上高空動力衰減嚴重,慘遭海軍要求打回重練,三菱在該機基礎上重新設計之後就是大家熟悉的烈風了。
性能預估: 對空+8
B:艦攻篇九六艦攻B4Y
在1923年成功的三菱一三艦攻(B1M)後定型量產後,後續的八九艦攻(B2M)和九二艦攻(B3Y)都是該機換湯不換藥的升級版。定型十年後海軍實在無法忍受一三艦攻如此頑強的生命力了,在新艦攻的競標中,中島三菱兩大豪門的方案都因為機體強度不足被否決,反倒是實力最弱的海軍空技廠憑藉最為穩妥的設計拿下了兩百架訂單,成為對華戰爭中日本海航的主力艦攻,不過因為次年單翼的九七艦攻也定型生產,九六艦攻在短期過渡後很快轉入二線。太平洋戰爭爆發時只有鳳翔一艘航母仍在使用九六艦攻,該型機在中途島海戰中拍下了即將沉沒的蒼龍最後影像。
性能預估:參考劍魚雷裝+3,九六艦攻也應為+3或+4。
九試艦攻中島案B4N
X戰機!恐怕中島案最後被空技廠案淘汰歸根結底是因為長相太驚世駭俗。
性能預估: 同上。
九七式二型艦攻B5M
也許你會奇怪怎麼會多出來一架固定起落架的九七艦攻?實際上該機與我們熟悉的那個九七艦攻(中島九七艦攻一/三型(B5N1/2))是競爭關係,在競標中三菱與中島的方案各有千秋,海軍無法取捨遂決定都投入生產,但是因為造價和生產能力問題,三菱款九七二型艦攻產量僅有150架,遠遠少於中島款的1400架,故提到九七艦攻便一般等同於後者了。
由於採用了功率更強大的金星發動機,機體也更大,九七二型儘管採用了阻力更大的固定起落架,最高速度和最大航程都優於使用榮發動機的九七三型,視野也更好,故在戰爭中主要擔當陸基偵查/巡邏機之職。
天山十二型H-6電探搭載機
歷史上日本海航使用該型機在戰爭最後階段執行了大量的夜間雷擊任務,例如 1945年8月12日,九三一空的該型機夜襲了衝繩中城灣停泊中的戰列艦賓夕法尼亞號,命中一條魚雷造成了相當嚴重的破壞,這也是日本海航最後一次對海空襲勝利。
作為日本海航唯一投入使用的機載雷達,三式空六號無線電信機(簡稱H-6電探)在遊戲中已經出現了,目前已經實裝的一式陸攻二二型甲和零式水偵一一型乙都都裝備了H-6電探,但也只是索敵稍有上升而已,天山裝備H-6是否能升級為夜攻的確是個未知數。
天山十三型B6N3
天山最終型號,在天山十二的基礎上增加了引擎功率,對風擋進行了修型,尾輪改為可以收回。
性能預估: 雷裝+8或+9
彩雲夜戰型
用途與前文所述的零夜戰一致,使用一門火力強勁的五式30mm斜射炮對轟炸機開膛破肚。
D:艦爆篇九九艦爆二二型D3A2
1943年開始替代了我們更熟悉的九九艦爆一一型,二二型引擎功率更大,座艙蓋進行了延長修型減少阻力,增加了速度,但是續航力有所下降。
性能預估: 略優於99艦爆,爆裝+6吧
明星練習爆擊機(D3Y1-K)
日本山窮水盡後為節約成本生產的木質機身九九艦爆,性能下降非常明顯。
(遊戲裡應該不會出吧)
彗星三三型 D4Y3
自彗星服役以來,故障頻發的熱田水冷發動機就一直在困擾著日本海軍,最終解決方案就是以金星六二進行替換,換發後的氣冷型彗星即是彗星三三型,因為功率的提高和重量的降低抵消了氣冷機的阻力劣勢,彗星三三在性能上僅比彗星十二降低了5kmh的極速,故在成為戰爭後期主要的生產型。
性能預估: 跟彗星12甲相當,爆裝+10。
彗星四三型 D4Y3
在三三型基礎上為減重取消了後座機槍,增強飛行員防護鋼板,取消了彈艙門以裸露掛載一枚艦攻級的800kg航彈(此前的各型彗星都只能掛載一枚500kg航彈)。
不過由於該機實際上是特攻特化機型,在遊戲裡出現的概率不大。
彗星五四型 D4Y5
據稱計劃將引擎更換為功率更大的譽十二( 與流星同款),資料欠缺。
夜戰彗星
彗星一二型戊D4Y2-S
與零夜戰相同,增加一門20mm斜射炮的夜間戰鬥機。一三一空(芙蓉部隊)裝備該型機玩的相當開心。
彗星三三型戊D4Y3-S
在三三型基礎上參考一二戊進行了相同改裝,戰爭末期少量生產提供給三〇二空
E:水偵篇零式小型水偵E14K
專門為潛艇搭載設計的小型水機,實際上除了潛特(伊400級)與甲改二(伊13、14)為運用晴嵐擴大了機庫,其他日本巡潛所使用的偵察機便是該型號(而現在遊戲裡的那些偵察機全都塞不進去)。
值得一提的是1942年9月伊25搭載的該型機對美國俄勒岡州的森林投擲了燃燒彈,成為二戰中日本軍機僅有的一次對美空襲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