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和邱吉爾親自查看:英國評測虎式坦克的細節

2021-02-07 裝甲參謀部


131號虎式坦克是世界上唯一還能開動的虎式坦克,目前存放在英國博文頓坦克博物館。一般認為,這輛坦克在1943年4月21日與英軍第48皇家坦克團交戰中,被後者的邱吉爾坦克命中,從而喪失了戰鬥力。但是2017年之後有一種新的說法,英軍繳獲這輛虎式的戰鬥發生於1943年4月23日,這輛坦克與舍伍德森林步兵團在174地點的交戰中被丟棄在戰場上。

當年5月,英軍將131號虎式送往後方,當時的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和首相邱吉爾甚至都來參觀了這種著名的重型坦克。

喬治六世查看虎式坦克(右一)

在繳獲了虎式坦克之前,英軍情報機關除了不太清楚它的名字,確實掌握了一些信息,比如這種坦克配有當時第一流的坦克炮,口徑可能是88毫米,正面裝甲厚度可能是80或100,裝甲表明進行了硬化,最高速度達到每小時25英裡(40千米)。

 

另外在審訊非洲軍俘虜的時候,也得到了隻言片語,有個戰俘供認,他屬於一個獨立的重型坦克營,由一個直屬連和兩個裝甲連組成。每個連有9輛50噸的坦克。這些坦克有88毫米炮,時速高達50公裡(約30英裡)。

 

到了此時,英軍終於能好好端詳一下六號坦克虎式,他們更願意稱之為馬克六號(MK VI)坦克,首相邱吉爾甚至戴著涼帽和墨鏡爬上了坦克,抱起炮彈仔細端詳。

邱吉爾登上虎式


英軍評估了虎式坦克的內部結構,主要指出了一些缺點:

車長的座位太緊湊了,右邊是主炮的後座裝置,頭頂就是炮塔頂部裝甲,下方和左側同樣抵著炮塔結構。座椅沒有靠背,所以車長一般拿防毒面具作為緩衝。車長手邊有個轉輪來轉動炮塔,不過用起來很費力。兩個觀察窗有些狹窄,所以不利於觀察戰場形勢。不過,英軍對炮塔的裝甲防護很滿意。

炮長的空間似乎也太狹窄了,坐在炮長席上,要屈膝駝背才能方便地使用瞄準鏡、方向機和高低機,這讓測試人員感到很難受。另外英軍覺得炮長前方的橡膠框架過硬,會抵著耳機,且不舒服。

高低機的手輪有點小,不好抓,用右手會碰到測角儀割傷坦克兵,用左手會碰到炮塔結構。

 

虎式坦克的炮塔有兩種轉動方式,一種是用腳踏板控制的液壓轉動,一種是手搖式的應急轉動。

英軍測試後發現,踏板式裝置不是很靈敏,有時候炮長把腳從踏板上移開後,炮塔還在轉動。另外,開炮也是踏板控制的,英軍懷疑在激烈的戰鬥中會不小心踩錯踏板。

至於手搖式轉輪,手動轉兩圈,炮塔才轉動一度。於是,英軍測試者嘗試飛快地轉動手輪,但快速轉動可能使得手輪脫落,這顯然還不如踏板。

車長和炮長位置(遊戲重現) 

無線電通訊員的座位空間略大,但是坐下去時膝蓋也要彎曲得很厲害。航向機槍座只能起到一部分平衡作用,所以用起來不太舒服。英軍對無線電通訊員的電臺以及觀察窗評價頗高,不過不清楚為什麼觀察窗靠右布置,而不是在正中央。

駕駛兵的座位布局不錯,不過在 「行軍」位置,也就是打開艙蓋時駕駛坦克時,沒法把座位調整到相應位置,座椅下的空間也很有限。

駕駛兵和通訊兵位置(遊戲重現)

裝填手的座位要舒服得多,如果他站起,可以將座位摺疊起來放在主炮下方。同軸機槍離坦克炮太近了,所以裝彈不是很方便。如果坦克內的照明不足的話,裝填手看不清楚坦克內的裝置,那麼裝彈就會弄傷手指。因此,「老虎」在測試期間「咬」了英軍好幾次。

炮塔頂部艙蓋的彈簧在車內,這佔用了幾釐米高的空間,車組要關艙蓋必須要把身體伸出艙口。炮塔尾部的艙蓋太重了,也要把身體探出去關艙蓋。另外,這個艙口打開時,炮塔不宜轉動,也不符合英軍一邊開炮一邊把彈殼從炮塔尾部拋出去的習慣。所以,英軍測試人員並不喜歡虎式的艙口設計。

 

炮塔的布局對虎式坦克的裝彈也有影響,有一些炮彈存儲在坦克炮旁邊,重新裝填只要7-8秒,當這些炮彈用完之後,則需要取用其它地方的炮塔,由於位置較遠以及車內的布局,裝彈時間增加至24秒。炮彈打出去之後,要花2.4秒把彈殼拋出去。英軍認為,這裝填時間太長了。

 


英軍在繳獲了131號虎式後不久進行了射擊測試,不過真正詳細的測試要到繳獲334號虎式之後,一直到1945年3月之後才真正完成。

334號虎式

1943年,英軍總結了用6磅反坦克炮擊穿虎式的過程,英軍在680碼(622米)的距離開火,前兩發只是輕微地擦傷了裝甲。然後英軍慢慢縮短開火距離,一直推進到600碼(548米)才擊穿,穿深82毫米。在這一過程中,機槍朝著虎式的艙蓋和觀察窗射擊,迫使車組不敢開艙蓋/窗觀察。

 

當時盟軍中滋生了「虎式恐懼症」,不僅僅因為其火力和裝甲防護,還因為有謠言說德國月產虎式800輛——實際最高的月產量也沒超過200輛。

另外與蘇聯的情報交流中得知虎式符合潛渡的要求,因此德軍是否會發動登陸戰?

檢查虎式

英軍在此期間用謝爾曼的75毫米炮進行測試,結果是能以17度擊穿擋泥板,在側面以30度角擊穿。英軍甚至還提出,跳彈之後,炮彈也許會擊穿虎式頂部薄弱的裝甲,但在實戰中其實意義不大。

估算的最高時速是15-18英裡/小時(24-29公裡/小時)。

英軍初步的結論是,要使用17磅反坦克炮(76.2毫米)對付虎式坦克。

英軍在進行全面射擊測試之前,拆除了虎式坦克的駕駛兵觀察鏡、炮塔觀察鏡,車長潛望鏡,並拆掉了主炮。

 

英軍不僅用反坦克炮和坦克炮進行了測試,似乎是想看看英軍在沒有專用反坦克手段的時候如何對付虎式。

英軍首先用0.303英寸(7.62毫米)的機槍射擊,思路應該是想看看能否打壞虎式的某些特定零件。測試表明:

機槍的射擊無法破壞虎式的車載機槍,不過能射入關閉的駕駛兵觀察鏡縫隙,並迫使其卡住。另外,用機槍子彈破壞艙蓋的設想也是不現實的,穿甲子彈有機率卡住逃生艙口。

 

然後是25磅榴彈炮,破片打壞了發動機散熱器,那麼5分鐘後,發動機會因為過熱發生故障。

 

下一個測試的是20毫米機關炮,以判定戰鬥轟炸機的殺傷效果,測試表明20毫米穿甲彈能打壞散熱器和風扇,穿甲彈能打穿油箱,但是無法令其起火,當然混裝穿甲彈要與燃燒彈的彈鏈能解決這個問題。

 

6磅炮最遠能在1000碼(914米)的距離擊穿虎式,如果發射的是被帽穿甲彈(APCBC)能高速擊穿虎式,打壞放在駕駛兵位置上的假人。據此推斷,完全可以有效殺傷車組。PIAT反坦克榴彈發射器也能在很近的距離(但是沒有提多少米,按照PIAT的威力判斷,應該在50米之內)達到類似的效果。

6磅炮引起虎式起火

17磅炮的炮彈能以40度角從1300碼(1189米)的距離打穿炮塔側面,炮彈還能繼續穿透,打壞底盤和傳動裝置,迫使坦克失去行動能力。

17磅炮擊穿虎式的景象

短管謝爾曼的75毫米炮使用M61被帽風帽穿甲彈打不穿虎式的側面裝甲,不過有可能是車體側面的內襯崩落,殺傷駕駛兵和無線電通訊員。如果發射榴彈,也可能使得裝甲表明產生裂紋,使得內襯崩落。因此英軍認為,短管謝爾曼可以用發射榴彈的方式打斷虎式的履帶,打壞虎式內部的零件來達到殺傷效果。

 

至於虎式早期型號表明的「齊默爾特」防磁塗裝,英軍表示這非常不實用,盟軍沒有配發磁性反坦克手雷,所以這塗裝沒用。而且,榴彈可以很輕易地炸掉塗層。

英軍畫的虎式簡圖

無論如何,英軍在繳獲了131號虎式之後,將穿甲能力要強得多的17磅反坦克炮(76.2毫米)配發給前線部隊,並且把這種主炮裝上了謝爾曼坦克,成了螢火蟲坦克,把17磅炮裝上了M10坦克殲擊車,成為阿克琉斯坦克殲擊車。這一速度比美軍要快不少,英軍的17磅反坦克炮在戰鬥中確實能擊穿虎式和黑豹等德軍坦克,可見英軍其實還是非常重視與虎式等德國新式坦克的對抗的。


在後臺回復mov4,獲得本公眾號的三篇戰爭片的歷史文章;


在後臺回復sgt16,獲得本公眾號的三篇坦克戰的歷史文章;


相關焦點

  • 以首相之名 ——英國邱吉爾步兵坦克小傳
    1940年,二戰全面爆發的第一個年頭,英國陸軍發現旗下的MK-II型瑪蒂爾達步兵坦克和MK-III型瓦倫丁步兵坦克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腳步。在進攻過程中,他們遭遇了裝備虎式坦克和四號、三號坦克的德軍裝甲部隊的大規模反撲,雙方在200碼的極近距離內激烈交火。 接戰的一瞬間,兩架邱吉爾步兵坦克就被虎式坦克那可怕的88毫米火炮敲掉了,但是英軍也不甘示弱,立刻開火還擊。在交火中,雙方逐漸逼近到150碼的距離,幾乎是近身接火!德軍131號虎式坦克的好運耗盡,被邱吉爾的6磅炮彈擊中的炮塔座圈,導致炮塔轉動機構卡死。
  • 一年一度的Tiger Day,世界上唯一一輛可以行走的虎式坦克亮相
    隨後被運回英國本土被盟軍進行研究,其中接受過國王喬治六世和邱吉爾首相的視察,1951年被轉送至博文頓坦克博物館對外展示。1990年博物館開始進行對其進行緩慢的修復工作(資金缺乏),2003年引擎、行走部分修復完畢,成為世界上唯一一輛仍然可以行走的虎式坦克,是博物館當之無愧的明星。
  • 世界上最後一臺活著的「虎式」坦克--131號的傳奇之路(二戰篇)
    據後來資料記載,為避免英軍的反撲,德軍分別留下了一輛3號和一輛4號中型坦克憑藉其自身裝甲和火力在固守陣地。英軍步兵一看不妙,於是也把己方看家的「邱吉爾」型坦克招呼上場進行火力支援。隸屬於英軍第48皇家坦克團第4坦克連A分遣隊,裝配了6磅炮彈的「邱吉爾」型坦克首先發難,第一炮就擊中了「131」號的炮管底部,並彈進炮塔環裡,造成炮塔無法轉動,還使駕駛員及炮手受傷,並同時摧毀了車載無線電(無法和友軍聯絡,這在當時並無衛星和雷達定位的戰場相當於瞎了)。
  • 英國胖子:二戰東線戰場的邱吉爾步兵坦克
    第一批計劃發貨的25輛中,有23輛是裝備過時的2磅炮的邱吉爾II,可以認為英國是想要藉機「處理尾貨」。第一批邱吉爾坦克拖延了兩個月才最終上路,但卻在路上損失大半——1942年6月27日啟程前往蘇聯的PQ-17護航船隊一共搭載了15輛邱吉爾II和10輛邱吉爾III,雖然總數沒有變化,但兩種坦克的比例和4月份時候的計劃有所區別。
  • 世界唯一能動虎式坦克怎麼在英國?全怪當初德軍太驚慌
    想必看過《狂怒》的影迷都對這個片段記憶猶新,而為了拍攝出最真實的戰鬥場景,導演並未採用CG技術重構一輛虎式坦克,而是特意找到了英國的博文頓坦克博物館尋求協助,因為這裡停放著世界上現存唯一一輛可以開動的虎式坦克。本文就來講講這隻"老虎"是怎麼跑到英國去的。▲在影片中,相比於被戲稱為"打火機"的M4謝爾曼坦克的一發入魂,"狂怒"乘組朝虎式坦克屁股連開了兩炮才徹底癱瘓了它。
  • 女王的鐵騎,繼承一戰思想的產物,英國邱吉爾步兵坦克
    而英國人的理念較為傳統,當時的英軍高層深受一戰時塹壕戰的影響,他們認為相比輕型坦克而言,步兵坦克和騎兵坦克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直到1939年二戰爆發前夕,英國軍方的這種想法還沒有發生改變,為了在可能布滿塹壕的戰場上取得優勢,新型步兵坦克的研發勢在必行。
  • 英倫重騎——邱吉爾坦克在蘇聯(上)
    雖然在雙方的通信中經常提到這些坦克,但是直到42年春天才開始就運往蘇聯的問題進行交涉。此外蘇聯代表團也去生產工廠實地參觀了邱吉爾坦克的製造,而且即使這款坦克剛剛投入生產,代表團也被允許參加坦克的各項試驗。1942年3月,蘇英兩國正式開始了關於運送重型坦克至蘇聯的談判,談判包括了每輛坦克附帶多少零件和彈藥這樣的細節。
  • 邱吉爾步兵坦克
    2型號Churchill步兵坦克,共有18種車型,其中主要的是I-VIII型。該坦克的裝甲比較厚,和二戰期間的其他坦克比,屬於防護力較好的。Churchill步兵坦克於1941年到1952年間在英軍中服役。愛爾蘭,印度和約旦等國的軍隊也使用過這種坦克。「邱吉爾」坦克是英國最後一種步兵坦克。自一戰後,英國一直保守「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的老路,直到二戰結束後才完全放棄。
  • 英倫重騎——邱吉爾坦克在蘇聯(下)
    出於以上的問題,火力試驗匆匆結束,總體的評價是積極的,但是很顯然蘇聯人低估了6磅炮的性能:1943年春天對一輛繳獲的虎式坦克的射擊測試找來了一門和邱吉爾一樣的43倍徑Mk.II 6磅炮,它在1000米的距離上打穿了虎式坦克的側面。而蘇聯的76mm F-34和ZIS-5在200米外都無法擊穿。
  • 裝備丨英國最後一款步兵坦克「邱吉爾」重型坦克 步兵跑步都能追得上
    後期型的「邱吉爾」步兵坦克面對德軍越來越厲害的火炮,不得不繼續加強正面裝甲,而那門布置在車體前方會削弱正面防禦能力的榴彈炮也被取消,要麼安裝一挺機槍,要麼做成一個厚重的小艙門,正面最厚的裝甲達到了152毫米。在應對一般的反坦克炮打擊時尚且能夠應付,但應對德軍重型殲擊車和「黑豹」等中後期出現的主力坦克,則防禦能力堪憂,主要還是因為裝甲板垂直布置不如傾斜布置防禦力好。
  • 虎之初吼——初期虎式重型坦克 1/35
    由於《凡爾賽條約》的限制二戰時德國的坦克裝甲厚度對比其他強國的坦克處於劣勢,戰爭爆發後坦克裝甲防護弱的缺點就顯現出了,旺盛的戰爭需求和戰場劣勢催生出了虎式這頭恐怖的巨獸。虎式坦克在戰爭初期還處於調試階段,但由於T34的出現,導致德軍裝甲部隊在戰場上與蘇軍的對壘中處於劣勢,所以火力升級就迫在眉睫了,而虎式顯然就是個好選擇,但虎式因為沒有充足的時間調試和進行生產優化就倉促投產導致虎式在使用過程中經常出現各種各樣的毛病。
  • 二戰中能和德軍虎式坦克一較高低的英國坦克,名字叫「螢火蟲」
    德國坦克在二戰中一直以堅硬而著稱。虎式擁有102毫米的前裝甲,而豹式則是85毫米。這對於盟軍普遍裝備的中型坦克75炮來說,實在是難以擊穿。
  • 【麥田 RM-5038】1/35 英國謝爾曼VC 螢火蟲中型坦克開盒評測
    此時的英國面對德國裝甲部隊如潮水般的進攻,急需一種安裝在現有坦克底盤上,能夠有效對德軍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構成有效殺傷的武器。就在此時,大名鼎鼎的17磅炮進入了軍方的視野,並且成功與謝爾曼坦克合體,成就了大名鼎鼎的螢火蟲坦克。
  • 英國人發明的螢火蟲坦克 成為德國虎式坦克和黑豹坦克的天敵
    隨著二戰戰時的推移,德國針對陸軍方面投入了更多的精力,並推出了至今都聞名遐邇的黑豹坦克和虎式坦克。
  • 虎落平陽,虎式坦克真的低效不堪?(2.1)虎式坦克的首戰吃癟與否?為何不能輕以首戰吃癟叱虎?其他同類坦克首戰/初期就那麼好嗎?
    虎式坦克參戰以來在東線頭一年多,在北非頭半年多(考慮到北非投降和西西里島504營2連損失慘了點,後者有單日6輛),就沒有單日單營全損超過5輛的案例!(yysy502營1月那次這5輛還不是戰損)這個損失比起後文一些重坦/新銳坦克/數據比起虎一強很多的坦克好看很多!
  • 【小號手 09540】1/35 虎式坦克後期型防磁裝甲開盒評測
    如果有人問二戰中哪款坦克知名度最高,小編一定會脫口而出:虎式坦克!
  • 把對手摁地上摩擦,虎式坦克這麼強為啥沒幫德國挽回頹勢?
    「鋼鐵怪獸」和嚇破膽的士兵在坦克的孕育過程中,有兩個人是最關鍵的,第一個是英國戰地記者斯溫頓。他親眼目睹了一戰中,機槍、壕溝和鐵絲網相互結合,形成的巨大威力。眼看如此重要的建議就要石沉大海了,另一個關鍵人物出現了,他就是時任英國海軍大臣的邱吉爾。這個人非常有眼光,他看陸軍大臣對此豪無興趣,就在海軍成立了「陸上軍艦委員會」,秘密研製坦克。就這樣,我們的陸戰之王,最終在海軍的孕育下誕生了。
  • 二戰堅甲重炮:「伏虎首相」,揭開「邱吉爾坦克」的廬山真面目
    作為與二戰時英國首相同名的一種武器,「邱吉爾」步兵坦克創造過許多戰場上的奇蹟,甚至還生擒過盟軍談之色變的德軍「虎式」坦克。「虎」式坦克裝備部隊後,希特勒曾下達嚴格的保密令:戰鬥中如有「虎」式受損不能移動,坦克兵必須將坦克就地炸毀,防止其落入敵手。而懾於「虎」式坦克的強大戰鬥力,盟軍千方百計想獲得一輛完整的「虎」式進行研究。
  • 希特勒給多少虎式坦克 德軍才能打贏庫爾斯克會戰?
    由朱可夫元帥坐鎮,帥哥羅科索夫斯基親自指揮的中央方面軍第2坦克集團軍正在向德寇的裝甲部隊發起進攻。坦克王牌魏特曼在參戰中,第一天就擊毀了2輛SU76突擊炮和13輛T-34坦克,隨後兩天又擊毀了2輛T-34坦克和5輛SU122自行火炮和,第四天擊毀8輛坦克和3門火炮。至17日堡壘行動結束時的持續一周的戰鬥中,他總共擊毀了30輛坦克和28門自行火炮。庫爾斯克會戰中,德軍的進攻總兵力達到90餘萬人,火炮和迫擊炮約1萬門,坦克和自行火炮2700輛,飛機2050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