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泉麓】精神利刃:賀蘭山精神載入我軍光輝史冊

2021-02-15 賀蘭軍魂

  2004年8月22日上午,楊信宏主任來到辦公室告訴我,接到蘭州軍區政治部通知,要我帶人到蘭州軍區參加4種革命精神一書的編寫統稿。我還納悶,怎麼蘭州軍區要我一名退休幹部去。楊主任說是蘭州軍區政治部孔瑛主任特意點名,說我對寧夏部隊堅守賀蘭山的情況熟悉,有研究。對此,雖然我感到有些意外和壓力,但是也有種時不我待、非我莫屬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姑且不說從軍區王煥民政委關於賀蘭山精神的系統匯報到寧夏軍區第一次賀蘭山精神研討會的召開,從寧夏軍區賀蘭山好衛士表彰會的組織協調到我在軍區第二次賀蘭山精神研討會上關於賀蘭山精神本質特徵的探討發言,我都是主要的參與者和組織者,就工作生活時間長短而言,我也是賀蘭山老衛士之一,把賀蘭山精神傳播弘揚光大,也是一代代賀蘭山將士們對我的重託與期望。我把有關國防教育的事情安排了一下後,遂帶著組織處的王玉峰處長、翟希民幹事於24日晚上乘坐火車直奔蘭州。

  次日清晨6時20分左右到達蘭州後,蘭州軍區政治部編研室主任於建文到火車站接我們。於主任在任蘭州軍區政治部宣傳部幹事、副部長時,我們就因工作相識熟悉。在途中,他告訴了我們編書一事的由來。蘭州軍區舉辦軍師幹部讀書班時,軍區常委帶領讀書班到南京軍區參觀見學,南京軍區的領導請求蘭州軍區介紹與時俱進地弘揚延安精神和具有西北部隊特色的喀喇崑崙精神、賀蘭山精神、老高原精神的情況。為此,蘭州軍區從3月份開始,採取自下而上、上下結合的方式,就新形勢下如何進一步弘揚延安精神和具有軍區部隊的特色的喀喇崑崙精神、賀蘭山精神、老高原精神,進行了廣泛的調查研究,形成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需要進一步的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進行綜合提升,匯集出版發行,為部隊深入開展「四個教育」、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和強化部隊戰鬥精神教育,提供重要的輔助教材。聽了於建文主任的情況介紹後,我深感到這次任務的重要與光榮,我們不是代表個人,而是代表一個方向,一個地域,千千萬萬個曾堅守賀蘭山的戰友來受領任務的,無論困難多大,也要堅決完成。

  我們被安排在蘭州軍區預備役訓練基地。新疆軍區、陝西軍區、青海軍區的11名同志已經於我們之前先期到達,其中青海省軍區竟然抽調了5人參加,可見各個單位對執行這次任務的重視。預備役訓練基地位於蘭州市紅山山麓下,新建不久,條件尚可,就是離軍區機關以及蘭州鬧市區遠了一點。只所以安排我們在此而沒有安排在蘭州軍區招待所,就是為了避免幹擾,全心全意地投入材料撰寫。

  25日早飯後,於主任召集我們開會,傳達了蘭州軍區政治部孔瑛主任對編寫「四種革命精神」的具體指示,張幹事談了對各單位調研成果的印象。

  鑼鼓聽音,說話聽聲。從於主任、張幹事的點評來看,各個單位均需要重壘爐灶重唱戲了。

  就在重新構思撰寫材料的過程中,沿著雄渾的賀蘭山向歷史回溯,在那莽莽群山、茫茫戈壁和巍巍雄關間,不知沉積了多少驚心動魄的悲壯豪邁,亦不知有多少壯士震天懾地般的吶喊,其間的點點滴滴讓人感受到,獨特的地域和文化底蘊滋養著獨特的軍旅文化,撲面而來的古道長風與忠誠衛士的鏗鏘腳步,在這裡交融匯聚起一首首威武壯麗的賡續紅色血脈、震古爍今的英雄史詩,積澱形成了色彩斑斕、熠熠生輝充滿了紅色基因的精神富礦。

  堅守賀蘭山時那熟悉的山巒溝壑、茫茫戈壁、座座營房、堅固陣地……像電影一樣清晰地浮現在腦海。還有那敬重的首長、親密的戰友、可愛的戰士,熟悉、陌生的面容展現眼前……

  廣大官兵在堅守賀蘭山那一幕幕戰天鬥地的情景、一樁樁感天動地的壯舉,一個個現活動人的故事,就像打開了閘門的活水,滾滾而來……

  真是「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以前經歷的時候體會不到的驚心動魄,在這些日子中一天天流走,多年以後驀然開悟,原來那就是一生的刻骨銘心。「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歷史的背影已經遠去,精神的光輝依舊照耀。

  丹青難寫是精神。歷史不能任之塵封在厚厚的書籍之中而遠去,精神不能任之徘徊在緊鎖的思想門檻之外而被淡忘,歷史等待我們去續寫,精神需要我們去傳承!

  一種精神的鑄就總是同一段卓越歷史連在一起。人類自有戰爭以來,戰爭就不僅是物質力量的比拼,也是精神力量的對抗。誠如克勞塞維茨所云:「物質的原因和結果不過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結果才是貴重的金屬,才是真正鋒利的刀刃。」賀蘭山以其氣魄的超邁,使人對之仰之彌高——敬畏其精神浩渺遍虛空。無論何時重溫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都會被那山、那人、那情感染著,激勵著。因為,那是作為脊梁的山裡面,凝結著太多的心靈給養和精神力量,是威力無比的精神之刃。我忘不了那巍巍賀蘭山,深山峽谷,廣袤戈壁,守備部隊官兵滿腔熱血,一身鐵骨,用青春、熱血、生命譜寫出一副一代驍勇建功立業、樹碑立傳的壯麗樂章;汗與血的浸泡,鐵與火的鍛打,堅守賀蘭山將士的血肉之軀已化為瀰漫蒼穹的軍魂,在天空大地間組成了一曲立體的鋼鐵交響曲。在那裡,你會看到他們像深山裡那不知名的野花點綴了春天的綠野,像天空中閃爍的繁星驅趕了黑夜的幽靈。雖然他們在浩繁的史冊上沒有留下值得誇耀的姓名,卻在人們心中刻下了永遠也抹不掉的榮光和讚頌。他們矢志不移、前赴後繼堅守賀蘭山,堅貞如玉,信仰如山,艱苦卓絕,玉汝於成,在我軍的建軍史上,樹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蒼生永記,青山不忘。

  拭去了歷史的塵埃,使人們清楚地看到了賀蘭山戍邊軍人莊嚴的情感、高尚的情操,從他們的精神空間和向度中彰顯出來的軍魂、國魂和民族之魂;使人們清楚地看到,在我們的民族、軍隊的歷史中,在我們的國土上、軍營裡,有一座高品位的巨大精神礦藏在熠熠閃光!

  正是對於賀蘭山的眷戀和情節,我離開賀蘭山在銀川軍分區任政治部主任期間,依然沒有忘記研究宣傳弘揚賀蘭山精神的神聖職責。1994年,我結合民兵預備役部隊的特點,撰寫了《弘揚賀蘭山精神,推動後備力量建設》一文,在蘭州軍區《西北民兵》雜誌第9期發表。1997年7月10,在寧夏軍區組織的第二次賀蘭山精神研討會上,我結合我們部隊堅守賀蘭山時的生動實踐和英雄業績,做了「講政治顧全大局,講奉獻愛崗敬業——略論『賀蘭山精神』的本質特徵」專題發言,參加會議的已從軍區副司令員崗位離休的老師長李天生緊緊握著我的手說:「你講得完全符合實情,我們部隊那時就是兩個字,一個是苦!一個是幹!」

  老師長說的真好,苦,是軍旅生涯的共同特徵,堅守賀蘭山是神聖使命,也是吃苦的事業;幹,是一種政治本色、精神狀態,黨和軍隊的事業是幹出來的,不幹,半點馬列主義也沒有。賀蘭山精神正是在艱苦環境的奮鬥中鑄就形成的。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賀蘭山的每一方紀念碑,每一座烈士墓,每一段英雄故事,都是永不熄滅的精神火炬,賦予我們強大的精神力量。天地清明,追思悠遠。對烈士的緬懷、向英雄的致敬,既是一場精神的洗禮,也是奔向未來的召喚。20年堅守賀蘭山,在歷史的長河中或許只是短暫的一瞬間。當我們滿懷著對賀蘭山衛士的崇敬緬懷之情和對於今天現實生活的審視思考之感,執著地尋求到一條從昨天通向今天、又從今天伸向明天的情感貫穿線,終於領悟到了人生價值的真諦,驀然發現了一種深蘊其中的偉大:不求索取,奉獻為本。賀蘭山衛士們的創業史、奮鬥史和發展史正是我們偉大軍隊的縮影,正是當代軍人核心價值觀的升華。

  回憶,思考,概括,提煉,升華。我們把撰寫的過程變成了學習弘揚「賀蘭山精神」的過程,夜以繼日地挑燈苦戰,經過一個星期的精雕細刻,終於30日完成了《弘揚賀蘭山精神,爭當賀蘭山忠誠衛士》的撰寫。撰寫的材料在部隊長期研究探索的基礎上,並結合新的歷史特點,比較全面深刻地揭示詮釋了賀蘭山精神的內涵,賦予了新的含義。我們在文中指出:「賀蘭山精神是寧夏軍區廣大官兵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建設賀蘭山、守衛賀蘭山過程中,逐步培育形成的一種革命精神。其精神實質是『艱苦創業、自覺奉獻』,核心內容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基礎是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和崇高的革命人生觀、軍人價值觀,理論基礎是馬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文化底蘊是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群眾基礎是老紅軍、老八路及一代又一代賀蘭山好衛士。賀蘭山精神是對我黨我軍優良傳統和作風,特別是延安精神在我區部隊的繼承和發揚,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時代特徵。」並把長期對賀蘭山精神內容概括表述的「以苦為榮、艱苦創業,牢記使命、自覺奉獻,務真求實、銳意進取,軍民團結、共築長城」修改為「志在國防、艱苦創業,牢記職能、自覺奉獻,求真務實、銳意進取,軍民團結、共謀發展。」其中把「以苦為榮」修改為「志在國防」,突出了軍隊的根本職能和軍人的職業特點;把「軍民團結、共築長城」深化為「軍民團結、共謀發展」,進一步適應了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黨全國全軍工作重心與軍隊建設指導思想實行戰略性轉變的客觀要求及發展趨勢。還結合官兵堅守賀蘭山的具體實踐與時代特徵,闡述了「賀蘭山精神」的實質內涵以及現實指導意義,賀蘭山精神的形成並非一時所為、一級所為、一代所為,而是賀蘭山歷代官兵長期繼承優良傳統、發揚延安精神的必然結果和寶貴結晶,只有弄清賀蘭山精神形成發展的社會環境,才能深刻認識其重大價值;我軍優良傳統與鮮明地域特色緊密結合的賀蘭山精神,具有豐富而深刻的內容,只有深刻理解並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才能更加有效地弘揚實踐;部隊撤離了賀蘭山,但賀蘭山精神所蘊含的先進思想、優良作風卻不因地域的改變而消失,只有認清賀蘭山精神的重大現實指導意義,才能鑄牢新世紀新階段部隊官兵的強大精神支柱。這無疑是對豐富發展賀蘭山精神的新貢獻,也為我後來參加軍民融合,寓軍於民的課題探索研究敲開了大門,提供了有益啟示。

  總政治部在編輯《革命精神耀千秋》一書時,把「志在國防」修改為「志在邊防」,把「國」字改為「邊」字,一字之別,使賀蘭山精神的地域特色與時代特徵更加鮮明。可以說,賀蘭山精神從孕育形成到升華弘揚,不僅飽含了一代代賀蘭山衛士的不懈實踐與探索,而且滲透著軍委、總部、戰區各級領導、機關的關懷與心血。它是全軍將士們共同精心呵護鍛造的一具鋒利的精神之刃。

  就在撰寫材料的過程中,還發生了一個險情,當時正逢倫敦奧運會各項賽事正酣,對於我這個鐵桿體育迷來說,具有極大的誘惑力,雖然我的心思基本上在材料上,但是每逢重要賽事,還是忍不住要看看實況傳播。由於睡眠嚴重不足,一天夜裡上衛生間,突然一陣眩暈,竟倒在了馬桶上,幸好沒有受傷。

  我們撰寫的賀蘭山精神與陝西省軍區、新疆軍區、青海省軍區撰寫的延安精神、喀喇崑崙精神、老高原精神以及蘭州軍區政治部編研室撰寫的《延安精神與具有軍區部隊特色的「三種精神」》統編為《鑄牢我們的精神支柱》一書,時任蘭州軍區司令員的李乾元上將、政治委員喻林祥中將在代序中強調:

  軍區部隊「在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的實踐中,逐步形成了具有軍區部隊特色的喀喇崑崙精神、賀蘭山精神、老高原精神(以下簡稱「三種精神」),從而使延安精神在大西北的軍營沃土中得以生根、開花、結果。幾十年來,軍區部隊在所處環境異常艱苦惡劣、對敵鬥爭異常尖銳複雜、御外穩內任務異常繁重艱巨的情況下,之所以能夠經受住各種嚴峻考驗,戰勝各種困難和敵人,出色地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保衛大西北、建設大西北的重大歷史任務,至為關鍵的就是堅持不懈地弘揚延安精神和具有軍區部隊特色的「三種精神」。實踐已經證明並將繼續證明,延安精神以及具有軍區部隊特色的「三種精神」,是軍區部隊優良傳統和特有政治優勢,是激勵廣大官兵團結奮鬥的力量源泉和寶貴精神財富。我們要鑄牢軍區部隊打得贏、不變質的強大精神支柱,必須把開掘、總結、運用延安精神和具有軍區部隊特色的「三種精神」,作為加強軍區部隊思想政治建設的基礎工程來抓,使之真正成為廣大官兵的崇高精神境界、人生奮鬥目標和自覺行為準則。」

  蘭州軍區政治部主任、孔瑛中將在書中撰寫的《與時俱進地弘揚延安精神和具有軍區部隊特色的喀喇崑崙精神、賀蘭山精神、老高原精神》文章中指出,延安精神和具有軍區部隊特色的「三種精神」,作為先進文化的豐碩成果,作為戰勝艱難困苦的精神動力,一直表現出強大的 凝聚力、創造力、戰鬥力,要面對時代的發展要求與時俱進地弘揚,必須切實認清時代價值、必須準確把握本質內涵必須緊貼部隊使命任務、必須堅持科學指導。

  2005年4月5日,蘭州軍區《人民軍隊》頭版頭條發布消息,經軍區、軍區政治部首長審定,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發行的《鑄牢我們的精神支柱》一書,近日將下發至團以上幹部、連以上單位。要求全區部隊各級黨委、政治機關要把該書作為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和強化部隊戰鬥精神的重要輔導教材,作為深入開展「四個教育」的重要讀本。這本書的編輯出版發行,對部隊的思想政治建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使「三種革命精神」在官兵的頭腦中深深紮根。

  賀蘭山精神——仿佛一顆璀璨的啟明星,劃破了祖國大西北的天空,以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時代價值,不僅成為了寧夏軍區部隊的特有精神產品,寶貴財富,而且走出了寧夏,成為蘭州戰區乃至全軍聞名遐邇的一種革命精神。

  2006年3月,總政宣傳部出版發行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思想政治教育教材——《革命精神光耀千秋》一書。該書在扉頁的「說明」中這樣寫道:

  「在人民軍隊近80年的奮鬥徵程中,全軍各部隊培養和形成了許多具有鮮明部隊特色的革命精神。這些革命精神,是人民軍隊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生動體現,是激勵廣大官兵忠實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的寶貴財富。

  為認真貫徹落實胡主席關于堅持不懈地對部隊進行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教育的指示精神,根據軍委、總政領導指示要求,我們在全軍範圍內廣泛徵集具有重大影響的革命精神,據此編寫了《革命精神光耀千秋》一書,作為部隊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輔導讀物。

  本書遴選的革命精神,均系多年來廣為宣傳、在軍內外具有重大影響、並被有關部門所認定。各部隊要結合實際,充分發揮這本輔導讀物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引導官兵從中汲取推動部隊建設的經驗、智慧和力量,永葆人民軍隊的本色和作風,忠實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

  書中把賀蘭山精神與井岡山精神、長徵精神、好八連精神、抗洪精神等正式列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具有重大影響的43種革命精神之一,推向全軍部隊,收入輝煌軍史,成為人民軍隊永遠的精神財富。《解放軍報》也在「八一」前後開闢的「傳統之光」欄目中介紹宣傳了賀蘭山精神。這是我們蘭州戰區廣大官兵的驕傲與自豪,也是堅守賀蘭山全體將士的畢生自豪與榮耀。

  特別需要提及的是,在賀蘭山精神形成、培育、發展過程中,黨、國家和軍隊領導人給予了極大的關注。時任黨和國家、軍隊領導人的江澤民、胡錦濤等先後來寧夏和寧夏軍區視察,對賀蘭山精神給予了充分肯定。江澤民曾先後於1991年6月和2000年6月兩次為寧夏軍區題詞:繼承延安優良傳統,當好賀蘭山衛士」、「弘揚賀蘭山精神,履行省軍區職能,加強部隊全面建設」。2007年4月14日,胡錦濤在寧夏軍區接見駐寧部隊師以上領導幹部時強調:「大力發揚艱苦創業、自覺奉獻的賀蘭山精神,忠誠履行使命,為寧夏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做出貢獻」。 2010年3月23日,胡錦濤再次來寧夏視察時,又一次囑咐寧夏省軍區給水工程團官兵要繼續「弘揚好傳統,再創新輝煌。」2013年2月4日,習近平主席視察原蘭州軍區機關時在講話中指出:「喀喇崑崙精神、賀蘭山精神、老高原精神是軍區部隊的寶貴精神財富。」這不僅是對賀蘭山衛士的最高褒獎,也是對全區指戰員的極大鼓舞,進一步為賀蘭山精神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賀蘭山精神載入了我軍光輝史冊,這也是我軍旅生涯、全部人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最引以為驕傲與自豪的一項成就,因為我沒有辜負歷代堅守賀蘭山衛士的厚望,實現了為堅守賀蘭山犧牲戰友的夙願。

  「時間的長度是某種相對的東西,而精神的力量卻閃耀著永恆的光亮」。歷史因歲月的流逝而翻過,但精神不會因歲月的流逝而淡化。山河可以改變,滄海可變桑田,但軍魂不死,精神永生!「賀蘭山精神」所彰顯的超越時空的精神張力,永遠是支撐我們生生不息的強大精神動力和源泉,如同一條從過去、現在流向未來的理性之河,源遠流長,奔騰不息,將繼續滋潤祖國和寧夏大地,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離開賀蘭山多年,賀蘭山卻從不曾離開我們。無論社會怎麼發展,時代怎樣變遷,環境怎樣變化,任務怎樣轉換,我們對賀蘭山的感情從未淡忘,對「賀蘭山精神」的信念從未動搖,對「賀蘭山精神」的傳承從未間斷,對「賀蘭山精神」的弘揚從未停止。如果說「賀蘭山精神」是一個高地,那麼,我們就是高地堅定的守望者;如果說「賀蘭山精神」是一個寶庫,那麼,我們就是寶庫忠誠的守護者。

  歲月如梭,逝者如斯。江河萬古,日月永恆。金戈鐵馬的邊塞詩聲聲訴衷情,一代一代好兒女踏歌從軍行。歷史風雨中,當年賀蘭山衛士們的風採和腳印漸行漸遠,時間來人默默地將已經過去的一切鐫刻在歷史的年輪上。每當我們面對著、撫摸著、讀解著它的時候,便會看見浸透在其中的滄桑風雨,聽見其中的吶喊長吟,便會用心揣摸其中的意蘊,並獲得繼往開來的力量。在賀蘭山這片神奇的熱土上,有我們難以割捨的情懷,有我們最為堅忍的奉獻,有我們為之奮鬥不止的足跡和創造的輝煌。堅守賀蘭山這部浸潤著艱苦、悲壯、英勇、堅忍的英雄史詩,已然在我軍的光輝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賀蘭山精神」這座神聖殿堂裡,陳列著人間最難得的情感和人類最寶貴的品質,展示了生命中最高的境界和生活中最輝煌的業績,以其獨特的魅力喚起人們對這種精神的頓悟與靈魂的升華,跨越時間的屏障,步入沉重的歷史,去領略那激情燃燒、可歌可泣的滄桑歲月的國魂和軍魂,闡發領悟出當今社會具有現實意義的思想命題,去思考解讀什麼是生命,生命價值和意義是什麼?每一個有良知的人,都會從這裡得到人生意義的感悟,得到生存方式的啟迪,並尋找到自己應有的位置,從而讓信仰天空更遼闊,讓精神畫卷更絢爛,讓心靈追求更高遠。

  當一代人的光榮已成為歷史刻骨銘心的記憶時,屬於另一代人的光榮又在世人的熱切期待中轟轟烈烈地開始了。時代天地間,賀蘭山傳人正在新長徵路上闊步向前。我們欣慰地看到,人民軍隊跨越了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時空,邁進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伴隨著富國強軍的浩蕩東風,我軍東西南北中戰區的精銳之師,不時地「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進行跨區域千裡機動作戰演練,延續著賀蘭山衛士的傳奇故事,譜寫賀蘭山精神的新篇章。

圖片提供:李鋼

相關焦點

  • 【熱評】紀念抗戰,讓我們擦亮精神利刃
    一個民族真正的強大是精神的強大,只要精神利刃永不捲刃,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強敵。
  • 威震賀蘭:「82·6」軍事演習【楊泉麓】
    看到藍軍坦克摩步分隊在航空兵和炮兵的掩護下,層層向紅軍防禦陣地推進,有人不禁質疑:這不是長敵軍之氣,滅我軍威風嗎?不!這正是模擬藍軍,把敵人非正義的侵略戰爭的本質和作戰特點活靈活現地顯示了出來,這正是我軍在現代條件下組織訓練的一個新課題,一個突破口。駐寧部隊正是利用藍軍這塊「磨刀石」,苦練精兵,推動部隊訓練不斷深入,以更加適應未來反侵略戰爭需要。
  • 讓我們一起擦亮精神利刃......
    日本無條件投降「醒著」「睡著」「玩著」「前進著」,這是魯迅先生對「五四」初期、中期的青年精神狀態的分類。法國作家古列久在評述中國敵後鬥爭時感嘆:「民族的精神,在受到侵略時突然奮張起來,成為一道新的近代的中國長城。」是不朽的民族精神,讓審訊趙一曼的特務在與趙一曼四目相對時「情不自禁地倒退了兩三米」;是不朽的民族精神,讓割下楊靖宇頭的岸谷隆一郎在自殺前的遺書中寫道:「中國有楊靖宇這樣的鐵血軍人,一定不會亡國。」這些震人心魄的細節,在抗戰中還有很多。
  • 解放軍報 | 「精神利刃」在演訓場加鋼淬火
    連隊歷經數次編制體制調整,官兵在一次次轉型重塑中始終堅守精神底色,血脈永續的紅色基因成為連隊的制勝密碼。  「榮譽室是開展主題教育的一塊陣地,只要不斷深入挖掘連史、做到常講常新,就能激發官兵的血性虎氣。」
  • 你的輝煌將永遠鐫刻在我軍的史冊上!
    王主任指出一代代「前線人」接力傳承用「前線文化」培塑「前線精神」用「前線精神」培植「前線文化」前線精神就是——忠心向黨的紅色精神向戰為兵的戰鬥精神勇立潮頭的創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前線精神是歷史的積澱是永恆的財富
  • 傳承發揚「硬骨頭精神」的英雄連隊
    六連以敢打猛衝、刺刀見紅威震敵膽,以不畏強敵、衝鋒陷陣屢建奇功,以創破紀錄、摘金奪銀笑傲賽場,在改革強軍的大潮中重組重塑,在調整移防的大考中整裝前進,鍛造成為制勝疆場的尖刀利刃。硬骨頭的「硬」,是戰場上打出來的,賽場上拼出來的,訓練場上練出來的。
  • 從一位果敢長者的人格魅力中領悟「果敢精神」的實質內涵
    他無愧於擁護他的鄉親父老。       今天是老人家67歲的壽辰,在此祝福老爺子,身健體康,幸福吉祥!
  • 中原野戰軍高級幹部會議舊址:讓紅色精神永放光芒
    【縣黨史辦主任張明重:中原野戰軍高級幹部會議舊址是著名的革命紀念地,中原野戰軍高級幹部會議在我黨我軍歷史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會議期間,研究了「急性土改」問題,討論通過了鄧小平為中原局起草的《貫徹執行中共中央關於土改與整黨工作的指示》,即著名的「六六指示」。】
  • 發揚筧橋精神,書寫迷彩青春
    筧橋,在我國的歷史上曾經寫下過可歌可泣的光輝篇章。筧橋抗戰,更是讓我們知道了「熱愛祖國,不畏艱難,努力進取,創造卓越」的筧橋精神。七十多年前,一群中華熱血男兒鷹擊長空,與日寇搏鬥,以身殉國。他們鑄造出的「鋼魂鐵魄、英勇善戰、視死如歸」的筧橋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今天,你們來到這裡接受磨礪,追尋先烈遺志,更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 「疫」起學習||偉大抗戰精神: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中華民族實現了民族精神的浴火重生、凝聚升華,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 全新精靈介紹 | 精神利刃終極劍客大劍鬼
    身上的利刃承載了更多意志,替它在戰鬥中披荊斬棘、粉碎重重阻礙。M前M後閃光大劍鬼M後的有效種族值相當高,比起非閃光的大劍鬼,物攻和速度有了顯著提高,防禦能力也有所增強,可以在當前環境下擁有更好的輸出空間。
  • 【中國精神】什麼是載人航天精神
    載人航天精神的時代意義作者: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科技日報》2011.11.16載人航天精神有什麼普遍意義?在中國航天高端人才中出現的優秀黨員、優秀的領導幹部說明了什麼?載人航天精神的時代意義是什麼?等等。認真思考和研討這些問題,對於深入持久地弘揚載人航天精神是非常必要的、有益的。
  • 日本武士道精神究竟是什麼?
    我們對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大多是一知半解,亦或是帶著負面的印象。而當我們願意向外看時,或許會對我們推銷本土的民族文化有所借鑑。所謂武士道精神是一種不成文之法,是歷代的武士們口耳相傳下來的,或是由知名的武家人士記錄下來,成為後來武士們的人生格言。武士道不是一種清潔的精神,它是一個陰翳的民族,在偏狹的島嶼中產生的一種複雜、混亂和極端的生存意識,以及情感傾向。
  • 中國精神 | 「兩彈一星」精神篇
    在這一偉大事業中,一大批科技工作者將個人理想與祖國命運緊密相連,創造了「兩彈一星」奇蹟,也孕育形成了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攀登的「兩彈一星」精神。    上世紀五十年代,我國工業發展剛剛起步。面對原材料、生產設備和人才奇缺等諸多困難,黨中央確定了國防尖端科技,堅持「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的方針。
  • 為什麼敦刻爾克撤退載入史冊?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撤退前最好發動強力的主動攻擊,一方面給敵方造成我軍士氣高昂還要再戰的假象,一方面是試探敵人力量的薄弱點。即便條件不許可,也要儘量保密,以免敵人覺察自己撤退跟進追殺。負責殿後阻擊敵軍的部隊,必須選擇士氣高昂且裝備彈藥還比較齊全的部隊,指揮官也要選擇冷靜果敢的將領才能勝任。
  • 每日一詞∣探月精神 the lunar exploration spirit
    他強調,要弘揚探月精神,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勇攀科技高峰,服務國家發展大局,一步一個腳印開啟星際探測新徵程,不斷推進中國航天事業創新發展,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追逐夢想、勇於探索、協同攻堅、合作共贏」,2020年12月,習近平首次集中概括了「探月精神」。這是引領幾代航天人接續奮鬥、不斷開創我國航天事業新局面的精神旗幟,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所凝結而來的又一精神成就。
  • 惠東高潭革命精神具有強大生命力
    在長達20多年的革命鬥爭中,高潭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前赴後繼、英勇鬥爭,用生命和鮮血鑄就了一部光輝的革命鬥爭史,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正值高潭區蘇維埃政府成立90周年,高潭革命精神被凝練為16個字:「忠誠如鐵、敢為人先、不怕犧牲、一往無前。」高潭革命精神表述語一經發布,我市專家學者紛紛關注和熱議。
  • 春秋時代的「貴族精神」
    宋國的軍官對宋襄公說:「楚軍比我軍人數多,我們應該趁他們正在渡河馬上發起進攻,那樣楚軍必敗。」宋襄公卻回答說:「不行,那不符合戰爭規則。君子說:『不能攻擊已經受傷的敵人,不能擒獲鬚髮已經斑白的敵人;敵人處於險地,不能乘人之危;敵人陷入困境,不能落井下石;敵軍沒有做好準備,不能突施偷襲。』現在楚軍正在渡河,我軍就發起進攻,不合仁義。等楚軍全部渡過河,列好陣,我們再進攻。」(「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
  • 解放軍報評論員: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 銘刻史冊的偉大勝利
    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 銘刻史冊的偉大勝利——一論學習貫徹習主席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
  • 《我是特種兵2》元宵節熱播,吳京重新定義偶像精神
    度過了春節的悠閒假期之後,3月2日元宵節當天,經典電視劇《我是特種兵之利刃出鞘》也將在吉林衛視星河劇場和大家隆重見面。事實上吳京對軍人角色一直懷著滿腔熱情,也曾用3年的事業黃金檔期都給了一部戲--《我是特種兵之利刃出鞘》。正如吳京說的,每一個男人都有一個迷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