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大地震十周年:未完的拷問

2022-02-02 南風窗

在災難過後,對官僚主義、教條主義的集體反抗和問責,恰恰成為了日本社會在10年間反覆爆發的力量。

今年2月13日,日本福島縣的外海發生7.3級地震,造成至少101人受傷。日本氣象廳表示,此次地震為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大地震的餘震。

10年前,一場威力相當於120個原子彈、讓地球自轉快了1.6微秒的9級地震,在日本東北部海域登陸。這次地震,讓日本遭受了二戰結束後最嚴重的災難:在地震、海嘯、核洩漏三重侵襲下,近2萬人喪生,約6000人受傷,2500多人仍失蹤。

每年的3月11日前後,都是日本全國為此哀悼、鳴喪鐘的日子,也是各屆政客表決心的時候。政治改革者常常為民眾打雞血:日本有機會通過地震重塑自己。比如在紀念3·11大地震5周年時,時任首相安倍晉三聲稱:「要打造地震堅韌性國家。」

但大地震留下的後患,在民間依然發揮著影響力。比如,今年年初日本消費者事務廳的一項調查顯示,核事故發生近10年後,日本約有8.1%的消費者仍不願購買福島縣的食品。而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在全國的民意調查,3·11地震十周年之際,30%的受訪民眾認為:「海嘯災區復興重建」沒有進展。

這場史無前例的災難,究竟如何成為日本歷史上的分水嶺,重構日本人關於災難、核電、生與死的想像與價值觀?

3月11日14時46分,日本東北地區民眾最刻骨銘心的時刻,眼前天地搖晃,人們或落荒而逃,或無助地抱頭下蹲。這樣的強烈震感持續了三分鐘,以為安全的人們沒曾想到,真正的危險還在潛伏。

約半個小時後,地震引發的海嘯席捲而來,超過560平方公裡的關東沿海地區被淹沒。

《日本時報》的供稿人用文字記錄了當時的感受:「海嘯一直蔓延到內陸,直到突然讓你不知所措。它不是電影上演的深藍色的,而是上面撒有白色斑點的泡沫,是十分渾濁的黑色。滾滾的殘留物汙染了泥土、巖石、樹木、房屋。在那之前,我從未在自然環境中看到過如此佔主導地位的武力表現。」

地震和海嘯同時襲擊了福島第一核電站,摧毀了核電站所有電力設施。福島第一核電站1至3號機組,發生了堆芯熔毀的嚴重事故——反應堆壓力容器中,失去冷卻的核燃料棒在高溫下熔毀。

在東京電力公司幾次「出現微量核洩漏」的聲明後,3月12日16時,福島第一核電站1號反應堆機組廠房發生爆炸。廠房的外牆和屋頂在爆炸中坍塌。

同時坍塌的還有日本人的生活和信仰。日本自殺白皮書顯示,即便地震過去了近10年,2020年仍發生了5起與之相關的自殺事件。而從2011年起,日本國內有超過240起因3·11地震而起的自殺,超過一半自殺者為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這些自殺者,96%都來自於東北地區受災最嚴重的三個縣:巖手縣、宮城縣和福島縣。

活著的人,仍需要面對生離死別,投入顛沛流離後的廢墟重建。

考慮到地震後的房屋損毀以及核洩漏後的汙染,政府建立了疏散區,要求約11萬人從家中疏散。

有社會學研究認為,3·11地震的特殊性在於,直接受害者並非在城市的人們,而是那些與大海和土地朝夕相處的人。尤其是從事漁業的人,即使他們深知大海可怖的一面,依然要與大海為伴。對這類人而言,離開故土是一件令人絕望的事情。

為了舒緩災民情緒,福島縣、巖手縣、宮城縣三縣政府,在震後聯合展開「創造性復興」活動,決定不向災區徵稅,並在安全區域建造3萬戶公共住房,低價無限期提供給災民。

重建的家園卻意味著回不去的故土,這樣的情況在福島縣猶甚。

受核洩漏影響,福島縣受災區域都要進行除汙,居民被迫遠離家鄉。這些區域又按年輻射量,細分為三類:歸還困難區域、居住限制區域、避難指示解除準備區域。

「歸還困難」指的是不建議人類進入。長期以來,由於輻射量過高,福島核電站附近都被劃分為禁區。據日本復興廳截至2020年12月的數據,這樣的「禁區」佔福島縣面積的2.4%,佔全日本0.04%的土地。

只是,那些政府下了避難解除指令的區域,部分居民也不願再返回。這在年輕人和帶孩子的父母中尤甚。

福島縣在2019年年中發布數據顯示,福島縣外還有4.3萬名撤離者。例如,在2017年即解除撤離令的富岡町,登記人口有12374人。而截至2020年底,實際的居住人口僅有1568人,願意回鄉的人僅為10年前的1/10。

人們不願返鄉的深層原因,仍在於對政府除汙工作的不信任。據福島縣介紹,除汙工作主要依靠翻土,將表面的土與地下的土來回翻轉,減少地表的放射性元素。只是,山地和森林的除汙工作遲遲不展開,成為民間疑慮的來源。

日本漢字能力檢定協會將「絆」選定為2011年日本的年度漢字。「絆」,在日語中指人與人的聯繫,寓意這一年的東日本大地震讓人們之間的聯繫更緊密。

地震後的人們悲憫弱者,撫慰生還者,共同憤怒於強者的無限權力,同時也自省人與自然的關係。這集中表現在兩點:一為民間反核電情緒的高漲,二是日本民眾對官僚機構的集體反抗。

《朝日新聞》曾記述,在3·11大地震發生之前,核電被視為一種提高生活質量的夢幻技術。儘管由於1945年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問題,日本民眾對核一直抱有審慎態度,但在國家意識的打包票下,他們認為核電站技術本身是無懈可擊的。

3月11日重大海嘯引發的核洩漏,開始讓民眾覺醒。他們將更多問題拋向核電技術,以及福島核電站背後的東京電力公司。2011年至2012年,人們多次走上街頭進行大規模集會,最經常的理由在於呼籲零核電。直至2012年9月,時任首相野田佳彥宣布將不再新建核電站,承諾到2030年代實現國家無核化。

值得一提的是,曾因3·11地震處理不當而辭職下臺的前首相菅直人,此後成為了堅定的反核主義者。他曾在2015年安倍晉三宣布重啟川內核電站時,批評其為「亡國首相」。

菅直人還在今年3月1日召開記者會,與前首相小泉純一郎一起呼籲:「希望日本能夠超越黨派達成共識,成為零核電的國家。」

10年間,不斷更替的新首相上任時,只要出現了任何有關重啟核電站的說法,民間均會爆發大規模集會,反對核電站的重啟。

2012年3月11日,日本宮城縣石卷市,Takahiro Shito與他的兩個兒子為女兒挑選墓前的鮮花。2011年的海嘯事故中,Chisato在大川小學遇難 (來源:視覺中國)

3·11地震之後,更多的人選擇社區聯合,主動掌控自己的命運。一個突出的例子,即是在地震中有84人死亡的石卷市大川小學。2014年3月10日,學校23個遇難孩子的家庭向仙臺地方法院起訴石卷市和所在的宮城縣,要求向每個家庭賠償1億日元。

大川小學中的遇難者,包括74個孩子。而吞噬他們生命的,不是9級地震,而是在15時37分迎面而來的海嘯。在51分鐘的反應時間裡,甚至在海嘯預警時,校方領導沒有帶孩子逃到地勢較高的後山,而是去了學校應急手冊上寫的第二疏散點。這個疏散點,剛好是海嘯侵襲的地方。

2016年10月26日,仙臺地方法院做出判決:大川小學的家長打贏官司,獲得總額14.3億日元的賠償。一名為此奔波6年的申訴家長紫桃佐代美說道:「孩子被看不見的怪物謀殺了。我們向它發洩憤怒,可是它沒有任何反應。它就好像一團黑影,沒有人類的溫暖。」

在紫桃佐代美看來,這類「看不見的怪物」往往是「只注重事物表面的日本人所獨有的」,「隱藏在那些絕不會說對不起的人的驕傲中」。這正是日本大地震10年後民間心態的縮影。在災難過後,對官僚主義、教條主義的集體反抗和問責,恰恰成為了日本社會在10年間反覆爆發的力量。

日本新首相菅義偉上任後的第一次「出差」,即是在上任10天後奔赴福島核電站。一個多月後,據日本媒體報導,由於用以貯存核廢水的儲罐即將於2022年裝滿,菅義偉政府發出消息,考慮向大海排出核汙水。

一時間,針對日本不對國際環境負責的言論甚囂塵上。這裡面,吵得最兇的為韓國。而日本國內也吵翻了天,福島縣居民和部分核輻射受害者表示強烈反對。

一切的惡果源自10年前的核洩露。為了儘快冷卻福島第一核電站的堆芯,東京電力公司使用了大量的水,因而產生巨量核廢水。此外,根據福島核電站官網在「汙染水對策」上的記錄,每天約有100噸~200噸受汙染的「地下水」流入地勢較低的反應堆建築物。受汙染的地下水以及廢水,被儲存在福島核電站的約1000個儲罐中,至今為止已超過120萬噸。

引起全世界爭議的關鍵在於,日本試圖將國內處理汙水的成本,轉嫁給國際社會共同承擔。而日本政府則以「風評被害」,解釋如今的爭議。

《朝日新聞》等日本媒體也稱,全世界核電站排放的汙水都含有放射性氚,只要將其濃度控制在一定範圍,就不會造成環境問題。為了消除疑慮,日方提出用水稀釋500~600倍之後再排入海洋,預計排放時的濃度遠低於標準值。

只是,在生命健康與科學權威二者之間,經歷過東日本大地震的人們,會毫不猶豫選擇前者。對於核汙水的後患,人們心底的排斥,是源自10年前對於生活毀滅的親身感受。

2020年,上世紀70年代的小說《日本沉沒》被改編成動漫,在網飛熱映。這部40年前的小說在當代依然備受追捧,恰恰說明了日本的民族性——他們無時無刻處於自我滅亡的想像裡,並為此做好重新選擇命運的準備。

作者 | 朱秋雨

編輯 |吳陽煜  wyy@nfcmag.com

排版 | 鄭張沁蘭

看世界雜誌新媒體出品

 看世界雜誌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帶你一起   暢遊世界

相關焦點

  • 東日本大地震即將10周年 政府支援200萬鼓勵回歸福島
    12月13日今天據日媒報導,不知不覺東日本大地震即將10周年,而大地震導致的發生核事故的福島如今怎樣了?當地政府宣布鼓勵回歸·搬家政策,最大可支援200萬日元,一起來了解下。·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太平洋地區發生芮氏9.0級地震,繼發生海嘯,該地震導致福島第一核電站、福島第二核電站受到嚴重的影響,3月12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宣布,受地震影響,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放射性物質洩漏到外部。2011年4月12日,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將福島核事故等級定為核事故最高分級7級(特大事故)與車諾比核事故同級。
  • 【關注】東日本大地震9周年 災區復興仍然任重道遠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3.11」大地震,引發了巨型海嘯及福島核災難。 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東日本大地震至今已經過去9年時間。而東日本大地震造成的死亡和失蹤、間接死亡人數已經達到2萬2167人,至今仍有4萬7737人分散至日本全國各地避難未歸,巖手、宮城、福島3縣的臨時住宅內至今還有709人居住。並且,其沿海地區的人口仍在不斷減少,現在上述3縣的人口比震災發生前減少了30多萬人。距離日本政府制定的「災區復興期間」結束只有1年時間,但是當地距離真正的復興似乎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
  • 東日本大地震過去8年,重建的福島能吸引災民回家麼
    中新網3月10日電 綜合報導,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311」東日本大地震,引發巨型海嘯及福島核災難,造成多達1.8萬人死亡。明天,將迎來東日本大地震紀念日。8年過去了,災民們都怎麼樣了?重建後的福島,能吸引災民回家麼?
  • 日本「3·11」大地震9周年 重災區重建工作任重道遠
    新華社東京3月11日電(記者郭丹 華義)3月11日是日本遭受「3·11」特大地震災害9周年紀念日。日本警察廳日前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大地震共造成15899人死亡、2529人失蹤。日本復興廳說,目前仍有4.7萬餘人在日本各地避難。福島、巖手、宮城縣等重災區的重建工作仍任重道遠。
  • 東日本大地震和福島核事故傳承館對外開放
    東日本大地震和福島核事故傳承館對外開放 中國新聞網 | 2020-09-21 08:40:47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20日,日本福島縣的「東日本大地震和原子能災害傳承館」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所在的雙葉町對外開放。
  • 日本「3·11」大地震9周年 近4.8萬人仍過著避難生活
    中新社東京3月11日電 (記者 呂少威)11日為日本「3·11」大地震9周年紀念日。據統計,目前尚有近4.8萬人仍過著避難生活,災區住宅等建設計劃幾乎完成,但人口減少、福島核事故的後續處理問題仍是現實難題。
  • 日本311大地震10周年之際再次發生7.3級地震
    距離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10周年僅有幾個星期的時間,日本福島東部海域再於2月13日晚爆發7.3級地震。日本氣象廳就本次地震未發布海嘯警報。
  • 桃田賢鬥回憶10年前福島大地震,因出國集訓躲過一劫
    今年3月11日是福島大地震發生10周年的紀念日,日本男子單打世界排名第一的桃田賢鬥接受了採訪,回顧了地震當時的心情。桃田在地震當時是富岡高中的一年級學生,10年後的今天,從富岡成長為世界冠軍的桃田,平靜地講述了當時的情形。
  • 日本「3·11」大地震8周年:災後重建工作仍面臨幾大課題
    原標題:日本「3·11」大地震8周年:災後重建工作仍面臨幾大課題   中國網3月11日訊 今年是日本「3·11」大地震8周年。日本NHK網站發表文章稱,日本近年來一直持續進行居民住宅的再建工作。
  • 舊痛未消又添新痛,日本在新冠疫情中迎來「3·11」大地震九周年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邢曉婧】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日本迎來「3·11東日本大地震」九周年,日本政府取消原定於3月11日舉行的紀念儀式。受災嚴重的巖手、宮城和福島三縣也接連取消紀念活動或縮小規模。
  • 日本9級大地震已9周年!日本氣象廳:它叫東日本大地震
    作為對比,2011年2月26日拍攝的這一地區,正常的海岸線上是沒有海水侵蝕的痕跡的,從這個對比上說,仙臺市沿海岸線洪水侵襲的情況是3月11日襲擊日本的破壞性地震和海嘯的明顯痕跡。而時至2020年3月11日,距離那大地震已經過去了9年。
  • 日本福島近海發生 7.3 級地震!官方表示:福島核電站未見異常
    根據日本幾處高樓安裝的監控攝像頭顯示,在地震來襲的時候,東京在內的多個地區都有明顯的晃動。日本這次的地震導致大範圍停電停水和部分軌道交通暫停。日本首相菅義偉於 14 日凌晨在首相官邸表示:「日本福島東部海域 13 日晚間發生的地震不會引發海嘯,相關核設施無異常。」 日本氣象廳認為:「這次地震可能是 2011 年『3・11』大地震的餘震。
  • 日本311大地震九周年——日本東北地區能源產業重建
    【過去】2011年3月11日下午14時46分18秒(日本時間),在距宮城縣牡鹿半島東南方向130km的外海,發生了震級9.0級的大地震,據記載為歷史第5大地震。此次地震引發的此生災害,對震源附近的宮城縣、巖手縣、福島縣等地造成毀滅性破壞,其中,最引國際注目的恐怕是福島第一核電站洩漏事件了。
  • 日本發生6.5級大地震,核電站再次面臨海嘯威脅!
    文/七隻小狼日本又地震了,但沒2011年那場大。據日本共同社報導,18日晚10點22分左右,日本新瀉縣村上市觀測到震度6強(日本標準)的地震。震源位於山形縣西海岸,深度約14公裡,推測地震規模為芮氏6.7級。
  • 日本舉行「3·11」大地震8周年紀念活動
    新華社東京3月11日電(記者王可佳 姜俏梅)日本政府11日在東京國立劇場舉行「3·11」大地震8周年紀念儀式,悼念2011年日本大地震及海嘯遇難者。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文仁親王夫婦、國會參眾兩院議長及遇難者家屬代表等當天出席了這一紀念儀式。
  • 福島估算海嘯受災情況 浸水或超過東日本大地震
    原標題:福島估算海嘯受災情況 浸水或超過東日本大地震中新網3月21日電 據日媒報導,20日,日本福島縣公布了對縣內沿岸地區設想遭遇最大規模海嘯的估算,結果顯示海浪高度將達22.4米,浸水面積共計約142平方千米,超過了東日本大地震時共計約112平方千米的浸水面積。
  • 日本紀念3·11大地震七周年 仍有7萬災民無法返鄉
    參考消息網3月12日報導 外媒稱,造成超過2萬人遇難的東日本大地震11日迎來了七周年。目前仍有約7.3萬人過著疏散生活,災區為遇難的人們祈福。配合地震發生的下午2時46分,政府主辦的追悼儀式在東京舉行,臨時住宅及沿岸地區也舉行祝願災後重建的活動和追悼儀式。
  • 日本大地震5周年今昔對比:毀滅與重生
    原標題:日本大地震5周年今昔對比:毀滅與重生 由東京電力公司運營的福島核電站因海水灌入導致斷電,造成災難性核洩漏。災難導致超過1.5萬人遇難,2000餘人失蹤。今年3月11日是大地震的五周年紀念日。災難發生的瞬間已成為記憶,而在此之後的重建家園和恢復正常生活則成為當地災民長期的生活主題。地震發生時,最多曾有47萬餘名災民在各地避難。
  • 【日本311地震五周年】東日本大地震周年祭:五年之後
    五年前的今天,日本東部海域發生芮氏9.0級地震,引發海嘯,並造成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核洩漏,帶來了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 3月11日 東日本大地震及福島核電站事故六周年
    3月11日,距離東日本大地震及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發生,已經整整過去了六年。